堅持生態優先 加快綠色發展 ——我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回顧

2021-01-13 荊楚網

堅持生態優先,推動綠色發展,這是襄陽加快建設幸福宜居之城,爭當中部崛起排頭兵的根本保障,也是市委、市政府對自然資源和規劃人的期許,更是昂首闊步推動襄陽高質量發展、高品質建設「一極兩中心」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指引下,在省自然資源廳、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圍繞「統管資源、統控空間、統建生態」的核心職責,堅持以改革創新引領工作,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認真踐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以更高的站位和定位,勇擔更大的使命和責任,充分發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力軍作用。

回望「十三五」,展望「十四五」。市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將提振精神,改革創新,全面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在自然資源的管護、保護、呵護方面下功夫;在優化國土空間布局方面下功夫;在加快生態短板建設方面下功夫,努力開創新局面,爭創新業績。

頂層設計構建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

城鄉發展,規劃先行。「總規」是對城市定位、空間、生產力的再謀劃、再布局。新中國成立以來,襄陽城市總體規劃先後完成了五次全面修編。2019年,按照新一輪國家機構改革和國土空間規劃體系改革的要求,在城市總規的基礎上,我市啟動《襄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0—2035年)》編制工作。

從城市總體規劃到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幾字之差,內涵大不一樣。這版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在「多規合一」的內涵上發生了變化,將更多的規劃統一在一張圖上,真正實現「一本規劃、一張藍圖」,突出「全域、全要素、全過程」的規劃思路轉變。「襄陽城市結構那麼好,但還不夠美;基礎條件那麼好,但群眾幸福感還不夠強。」市委書記李樂成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調研中心城區「多規合一」工作時指出,不能把有限的資源投進無限拓展的城市空間裡,要充分挖掘「多規合一」的成果,催生改革的化學反應。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成立以市長為組長的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詳細工作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時間表、路線圖,確定以生態文明、綠色發展理念為指引,科學研判國土空間本底條件,編制好用、管用、實用的襄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

截至目前,市委、市政府已召開兩次專題會議聽取方案匯報,市級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已經完成前期七項重大專題研究,已基本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優化調整評估,正在抓緊推進永久基本農田潛力研究及城鎮開發邊界劃定工作。

優化完善空間規劃方案,統籌協調國土空間發展。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主動行動,把新理念、新技術自覺貫徹運用在規劃中,堅持規劃合法性原則,堅持生態保護優先原則,堅持以用為要,深耕細作搞好「多規合一」,高質量推進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高標準推進鄉村振興規劃,高水平發揮規劃在招商引資工作方面的引導作用,樹立在土地利用、資源配置、規劃建設中的話語權,重新修訂容積率調整規則。系統研究控規的執行力,提高控規編制的科學性、可行性。

生態文明對山水林田湖整體性修復

由於多年開山炸石,峴山留下巨大的斷崖和採礦坑,被稱為城市的「傷疤」。自2012年起,我市通過人文再造、生態重置,對佔地1430畝的破損山體進行大規模修復。

日前,記者在現場看到,昔日廢棄的井筒、廢渣堆通過充填、平整等措施覆土綠化8萬平方米,鋪裝道路面積4萬平方米,營造水體景觀1.5萬平方米,栽植樹木8000餘棵,打造花田1500平方米,成功實現了礦山變青山、濁水變青水、礦區變景區。

一手抓生態修復,一手抓國土綠化。近年來,我市大力實施綠滿襄陽提升行動,推動生態修復、溼地保護,提升綠色空間質量。2020年,全市完成營造林16.9萬畝,佔全年目標任務13.66萬畝的124%,森林覆蓋率達到45.35%,森林蓄積量達到4941萬立方米。

堅持規劃引領。專項編制森林生態建設規劃,根據襄陽的地理特徵和資源稟賦,在「三線」劃定中合理界定生態建設空間,在「多規合一」中解決土地矛盾,強化綠地、林地、溼地等生態要素的功能疊加,構建多層次、網絡化、功能強的生態系統。

科學有序補齊生態短板。全面實施鄂北生態屏障建設,建設「八橫十二縱」的生態林帶,大力提升「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實施「千村萬樹」行動,推進城鎮園林綠化向森林城鎮建設轉化升級。加強森林疫木治理。

堅持打基礎管長遠。完善提升綠化標準規範,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綠化專篇通過市規委會審議,變行道植樹為行道造林,加快鄉土苗木繁育基地建設,大力培育森林生態建設市場主體,研究制定城鄉既有大樹管護辦法。

天更藍了,城更綠了,景更美了,是近年來市民最直觀的感受,但自然資源和規劃工作者不滿足於此。如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已成為社會共識,規劃還將從更整體和長遠的戰略角度考慮,鎖定城市增長邊界,防止城市無序擴展,給子孫後代留足留好生存空間。

土地利用盤活存量,保護耕地

土地是民生之本、發展之基、財富之源,是城市發展的保障。襄陽山多地少,土地是老百姓的命根子,集約高效利用土地是高質量發展的核心,也是統籌資源的重心。「十三五」時期,市委、市政府認真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思想,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理念,堅持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襄陽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現代化建設中,堅持把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在治山理水、顯山露水上下功夫,讓襄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美。

切實保護耕地。劃定永久基本農田,堅守耕地規模底線,加強耕地質量建設,強化耕地生態功能,實現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2020年耕地保有量保持997萬畝。

樹立綠色用地理念。持續鎖定總量、盤活存量、提高質量並舉,嚴格把好農用地轉用、土地徵收審批關,嚴格執行耕地「佔補平衡」制度,通過增減掛鈎、增存掛鈎方式,實現在保障服務重大項目落地同時,堅持用地審查審批不放鬆。

盤活使用存量建設用地,對批而未供、閒置低效用地實施「一地一策」三年行動計劃;強化土地供應保障力度,2020年,我市供應土地總面積45058.63畝,同比增長31.5%,有效保障了重點項目落地。

嚴格土地用地管制。確保「農地農用」,堅決完成違建別墅清查、農村亂佔耕地建房整治等,紮實推進一系列專項治理。對全市土地儲備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統一編制土地儲備規劃和年度土地儲備計劃、統一收儲補償政策、統一登記管理土地儲備項目庫、統一規劃條件、統一編制供應方案。

全面推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工作。2020年,我市在全省全域國土綜合整治試點項目競爭比選中位列第一。

提升城市品質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十三五」時期,我市開展了「三年還市民一個大美襄陽」行動,加強新區建設、強化舊城更新,規劃建設了東西軸線、鳳雛大橋、環線提速等一大批重點項目,全力提升城市能級和品質。

2020年,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緊扣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以教育、醫療衛生、文體、養老、商業、綠地及交通設施七類公共服務設施配建「有沒有、用沒用、好不好」為問題導向,摸清公共服務設施的底數。

嚴格執行新建小區的公共服務配建標準,落實鄰裡中心理念,將停車場、綠地、公共設施統一布局,居住地塊與公共服務設施地塊一併出讓,統一規劃、同步建設,保障公共服務設施配建到位。

補短板、增空間、提風貌,學校、幼兒園、居民活動中心等不計入容積率,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制定了《襄陽市建築工程容積率計算規則》,將公共服務設施不計入建築工程的容積率,鼓勵建設公共服務設施、活動空間。

一座城市的靈魂,不僅體現在氣派的高樓大廈、寬闊的交通幹道,更在於以人為本的建築設計與精細化的建設。經公開徵集意見,組織編制了「精緻襄陽」十三條意見,用以指導建築方案設計,提升城市顏值,彰顯城市風貌和古城特色。

建築,是一個城市的臉面。「精緻襄陽」十三條要求,城市的建築立面要「簡潔美觀」,不要「零碎複雜」;濱水功能布置要「便捷通暢」,不要「功能單一」;城市視線通廊要「通暢無阻」,不要「一堵視牆」。

街道空間要「以人優先」,不要「以車優先」,合理劃分路權,保證步行空間的連續、舒適、安全;街道寬高比要「舒適宜人」,不要「比例失衡」;生活性主輔街道系統要「功能分明」,不要「交叉重疊」。

控總量、疏功能、減人口、降高度、增服務,嚴禁古城新增住宅地產項目,以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及旅遊服務設施建設為主。新建、改建、擴建建築的高度、體量、尺度、風格、材料、色彩等應與古城傳統風貌相協調。

城市的邊角地帶雖然地方不大,但與居民生活品質息息相關。2020年12月15日,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啟動了以「小空間、大生活」為主題的中心城區「微空間」改造試點選址意見徵集,讓更多的街頭空地、邊角地、垃圾堆放地等城市「死角」變成街頭綠地、口袋公園、小廣場。

行政審批改革跑步前進不動產登記經驗全省推廣

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一環,行政審批改革被賦予「城市競爭」的意義。改革風雲疊起,襄陽市自然資源和規划行政審批改革也在跑步前進。

一表申請,一窗受理,一網通辦。我市出臺了《襄陽市實行水電氣接入外線工程並聯審批實施細則》,水電氣並聯審批辦理時限最快可縮短至1.5個工作日。今後建設單位只用填一份表、找一個窗、跑一次腿即可,申請材料網上共享,各審批部門組織一次聯合現場踏勘,意見匯總統一出具辦理意見,讓企業少交資料,少跑腿。

提前審查、告知承諾、並聯審批。為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住建局、市行政審批局聯合出臺了《襄陽市新增工業用地「拿地即開工」改革實施方案》,開啟工業項目「拿地即開工」新模式,助推項目落地。

以往,用地單位想要取得相關許可,需要在規劃和國土部門之間兩頭跑,分別辦理審查手續;如今僅需將申請材料一併提交審查,辦理時限壓縮至2個工作日,讓企業省力、省心又省時。

得益於機構改革帶來的便利。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以創新體制機制為突破口,全面開展並聯審批工作,大力推進「多規合一、多審合一、多證合一、多測合一」,積極探索推動工業「標準地」出讓,不斷提高行政審批效率,報批材料「能少就少」、審批環節「能簡盡簡」。

合併提效,打好標準地、承諾制、流程優化等改革組合拳,常規工業項目實現測繪時限減半、房地產開發項目節省至少20個工作日。全面應用區域性統一評價成果,2020年,全市32宗工業用地實踐了「標準地」出讓試點,項目綜合時間周期從117天縮短到42天,每畝節約各項評價成本在8萬元以上。

不動產登記像網購一樣方便。聯合市政務大數據局、市稅務局,組織12家技術公司,打通15個數據平臺,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率先在全省建成不動產登記網辦大廳,從不動產權申請受理、審核登簿、收費發證全流程自動「一網全辦」,到不動產交易、納稅和登記相關業務「一網聯辦」,再到全市域不動產登記「一網通辦」,企業和群眾辦理不動產登記越來越方便,登記時間壓縮至10分鐘,網上自助辦證共計115102本,網上登記辦件總量達到75%,大幅度提高了辦事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被省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辦公室作為第一批經驗在全省推廣。

相關焦點

  • 福建多舉措保護生態系統 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
    其次,保護生態系統有效。福建堅持生態優先、保護優先,統籌推進生態保護紅線評估調整,全省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46.2%。按照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統一管理、以人為本、改革創新的原則,全面履行自然資源管理「兩統一」核心職責,持續提升「三個能力」:自然資源監管、服務、支撐能力,加快構建「四個體系」:自然資源安全保障體系、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體系、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體系、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體系,穩步實現「六個目標」:自然資源安全保障有力、國土空間格局均衡優化、維護權益更加全面充分、資源利用更加節約集約、保護修復更加系統有效
  • 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山水忠州今更美
    這句溢美之詞正成為當下忠縣踐行綠色發展理念的真實寫照。近年來,忠縣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在加大環境治理、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的基礎上,大力實施特色產業、特色城市「雙特」思路驅動綠色發展,努力實現「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有機統一。
  • 應勇:堅持生態優先系統觀念構建生態安全屏障
    1月8日下午,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總結2020年度省委工作,審議《中共湖北省委常委會2021年工作要點》;研究建立健全我省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建立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省委書記應勇主持會議並講話。
  • 牢固樹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導向 持續鞏固和提高生態競爭力優勢
    呼倫貝爾擁有森林、草原、河流、湖泊、溼地等多種開闊、純淨、廣袤的自然形態和自然資源。在2019(第八屆)中國國際生態競爭力峰會上,呼倫貝爾榮獲「2019中國最具生態競爭力城市」稱號。
  • 每日一詞∣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
    他強調,要譜寫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篇章,打造區域協調發展新樣板,構築高水平對外開放新高地,塑造創新驅動發展新優勢,繪就山水人城和諧相融新畫卷。從上遊重慶到中遊武漢,再到下遊南京,圍繞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先後3次召開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為長江經濟帶發展指路定向、擘畫藍圖。「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建議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 堅持生態保護優先 築牢國家生態安全屏障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始終強調堅持綠色發展,加大生態環境保護力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定要樹立大局觀、長遠觀、整體觀,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在中央第七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保護好青藏高原生態就是對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最大貢獻。
  •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2020-12-0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晉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2020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大會
    1月11日上午,晉城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召開2020年度目標責任考核大會。市第七考核組組長、市衛健委二級調研員李鐵花一行深入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自然資源系統2020年度各項目標任務進行全面考核。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領導班子成員、各科室負責人以及局屬各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闖主持會議。會上,考核組李鐵花同志做了動員講話,並就此次考核重點內容、考核程序及考核要求等進行了詳細說明。劉闖代表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黨組就2020年度目標任務完成情況做了專題匯報。
  • ...主持天津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市「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會議
    原標題:貫徹新發展理念 把握新時代機遇高標準高質量編制「十四五」規劃   5日上午,天津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暨市「十四五」規劃工作領導小組會議召開,討論研究我市「十四五」規劃基本思路,對推進「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進行部署。市委書記、領導小組組長李鴻忠主持並講話。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國清,市人大常委會主任段春華,市政協主席盛茂林,市委副書記陰和俊出席。
  • 中共重慶市委關於制定重慶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
    回顧五年來的艱難發展歷程,我們深刻體會到,有習近平總書記作為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領航掌舵,就能戰勝前進道路上任何風險挑戰。只要遵照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和黨中央決策部署,沉心靜氣、真抓實幹,工作就有底氣,發展就有希望,事業就能順利。
  • 防城港丨創新生態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 中共來賓市委員會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堅持交通先行戰略,堅持「多式聯運、統籌城鄉、優化外聯」,以聯接粵港澳地區為重點,加快推進鐵路、公路、水運航道等交通基礎設施的規劃和建設,加快建設區域立體交通網和客貨運輸體系,織密主城區和城鄉快速交通網絡。
  • 打造綠色發展新高地 加快推動普洱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
    在推進國家綠色經濟試驗示範區建設的過程中,我們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的重要思想,牢固樹立生態文明理念,強化綠色發展鮮明導向,在處理保護和發展的關係上算政治帳、算大帳、算長遠帳、算整體帳、算綜合帳,明確提出普洱要綠色、生態、惠民的GDP,不要帶血、汙染、低效益的GDP,堅持發展與生態兩條底線一齊守、兩個成果一起要
  • 如何編制自然資源信息化十四五規劃——背景篇
    背景近日,新華社發布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國家十四五規劃又邁出了新的一步。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的啟動,各部門各地區,也陸續啟動了相應的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
  • 這就是山東|綠色發展、統籌規劃,山東「千帆競發」保護治理黃河生態
    近年來,山東不斷加強黃河生態保護治理,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因地制宜,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意見》指出,建立綠色通道,對涉黃河流域案件快立、快審、快判、快執,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加強黃河流域執法與司法審判工作的有效銜接,建立人民法院與黃河河務部門協作、配合、聯動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服務保障機制;在黃河工程保護、生態保護、資源保護和文化保護等方面形成合力,努力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 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工作回眸與展望
    機制體制變遷,發展初心不改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為重慶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直屬科技型事業單位,也是全國較早成立的省級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院,其工作職責是開展自然資源調查、監測、評價、評估和研究工作,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調查監測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決策支持和服務保障
  • 四川德陽: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 讓磷石膏「變廢為寶」
    廖志全 攝  中國青年網德陽8月5日電(高貴富 通訊員 王衛東)8月3日上午,中央重點新聞網站聚焦德陽媒體採訪團一行走進德陽什邡市,看德陽如何為磷石膏綜合利用「找出路」,實施生態優先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環境優先、民生為本,打造德陽美麗幸福家園「名片」。
  • 彭水為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屏障
    近年來,彭水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深入推進「碧水」「藍天」「綠地」「田園」「寧靜」五大環保行動,切實轉變發展理念,積極推進法治建設,守住生態保護紅線,推動產業綠色轉型、綠色發展,紮實開展汙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不斷優化生態格局,切實為綠色發展築牢生態屏障。優化生態規劃管控體系。
  • 市自然資源規劃局:高標準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連日來,市自然資源規劃局先後召開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學習會、黨委會,傳達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研究貫徹落實措施。會議要求,全市自然資源和規劃系統黨員幹部要把學習貫徹全會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重大政治任務,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迅速興起學習宣傳貫徹全會精神的熱潮。要牢固樹立規劃先行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結合我市實際和「十四五」規劃編制,高起點、高標準開展國土空間規劃編制工作。
  • 推動綠色發展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圖為在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大唐青海公司新能源分公司兩名工作人員在光伏電站內進行巡檢。 新華社發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十四五」規劃建議從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四個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