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後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
美麗的濱海城市——防城港▲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已為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動指南。生態環境保護也可以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改善環境質量,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全面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高質量發展,以高質量的人居環境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結合防城港市特有的生態環境條件及當前的發展實際,對我市的生態海灣城市建設作如下建議:
一、嚴守生態紅線,適當堅持生態留白
我市的城市規劃建設應充分保護利用好我市特有的山海資源,保護為主,開發與保護並重,儘量減少以往挖山建房、移山填海的粗野行為。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是推進生態環境保護精細化管理、強化國土空間環境管控、推進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務必強力推進,高質量落實。特別目前緊迫的是設定我市兩高一資項目引進的上限,預留出承接醫療實驗區項目落地的國土空間和環境容量。積極培育新動能,引導產業向高端發展。
生態保護適當留白,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我市十萬山自然保護區、紅樹林保護區、金花茶自然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等優先強化保護,其他未開發地區的生態環境區域適當留白,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保持自然生態現狀,為現代及子孫後代提供高質量原生態環境產品。
二、以生態學的原理引領產業發展
生態學原理強調的是生物多樣性,豐富複雜的食物鏈將能保持生態系統的穩定平衡發展。經濟產業的發展同樣會遵循生態學原理,支柱產業形成特色,中小經營企業群物競天擇、百花齊放,培育多種經營,發展各具特色的產業鏈,豐富的產業群才利於經濟的健康、穩步、繁榮發展。
堅持產業發展遵循生態學原理,發展有質量有底線的工業化種子(技術、商業模式),改良產業發展的土壤(產業關係、專業服務、城市價值基礎),保護好產業發展的空氣(制度、文化、社會關係、城市性格)。產業選擇改變單一的以土地、資源換取GDP傳統的招商引資模式。建設完整的產業鏈條,單個企業很難生存,避免陷入大項目主導城市發展的弊端,單一主題經營的城市是有缺陷的,要有底群活躍的中小企業群,光有大項目沒用,要靠產業鏈、創業活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政府要少作為,讓企業去幹,城市有了強大、成功企業的土壤,成熟的企業就不會遷移。
我市的產業發展堅持「大項目—產業鏈—集群化」的方向推進結構性改革,已經形成了以盛隆冶金、金川銅鎳、大海糧油、中鋁集團、廣鋼集團、中電、核電等龍頭企業引領的鋼、銅、鋁、糧油、電力支柱產業,總產值佔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 90%以上。但整體產業鏈還是不夠豐富,雨林經濟尚未形成,較為簡單的行業發展,不利於經濟發展的繁榮穩定,2020年的疫情影響、某一行業的停產檢修,就導致全市經濟的大幅波動,弊端初顯。最近入駐的醫學產業項目,準備引進林漿紙項目將是形成產業林的良好補充。國際醫學開放試驗區的建設已是必須推進的重大戰略,近期應突破項目的落地關,形成項目落地見成效的良好開端。比如利用我市目前已有的猴子養殖基地,引進高端醫療企業建設動物醫療實驗室,實驗、研發、加工醫藥產品,項目建設周期短,見效快,形成良好示範效應後,創新、拓展其他相關的產業發展。
加強橫向選擇,增加其他高新行業項目,通過引進龍頭企業,構建起產業的初步集聚效應後,進而吸引大量相關企業及其配套服務項目來投資落戶。向下遊延伸,積極發展物流配送和總部經濟;向上遊發展,提高技術研發和產品設計能力;在中遊精選,截取加工製造鏈增值大的環節;向下遊延伸,積極發展物流配送和總部經濟;向配套拓展,進入關鍵零部件和裝備製造業。產業發展有如生態環境自然物種的多樣性,多元化的產業發展才是安全的,雨林經濟的發展是欣欣向榮的。生態型產業發展的模式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內生動力,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三、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實現改善環境質量從注重末端治理向更加注重源頭預防和治理有效傳導,主要汙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環境形勢根本好轉。
加強對現有重點工業汙染源的監督管理,推進汙染整治,嚴格清潔生產審核,提高汙染治理水平,減少汙染物排放總量。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督促盛隆鋼鐵有限公司的轉產技術改造,完善中電、華潤的煙氣脫硝環境汙染治理;引導柳鋼、生態鋁等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和技術效應來拉動經濟增長;加快漁洲城磷化工業園的整體搬遷;加強港口碼頭、倉儲的粉塵汙染整治。以綜合治理為重點,努力推進重點河流和海洋汙染防治。採取控源、治理、修復、風險防範等綜合措施,強化工業、農業、生活源協同控制,加強陸源汙染防治,突出近岸區域的氮、磷汙染控制,削減入河與入海負荷,強化入河與入海排汙口的環境監管。我市範圍內全面開展農村環境整治,以我市已經按環保部要求開展的農村環境連片整治試點工作為標準,全市所有鄉村全面推進農村環境整治,有效處理鄉村的垃圾、汙水,切實有效解決農村生活環境汙染問題。通過源頭預防和治理,有效持續改善環境質量。
堅持質量目標倒逼總量減排、源頭減排、結構減排,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順應汙染防治攻堅戰由「堅決打好」向「深入打好」的重大轉變,解決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以高質量的生態環境供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四、堅持綠色發展引領城市建設
堅持綠色發展引領,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確定生態修復標準和生態補償標準,加快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讓保護修復生態環境獲得合理回報,讓破壞生態環境付出相應代價。
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汙水、垃圾處理的水平和能力,補齊醫療廢物處置的短板。提升城市化配套進程,建設適應新時代的旅遊、食宿、學習、娛樂、休閒的城市功能項目。構建綠色能源體系,大力推進低碳城市建設,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綜合利用,助力綠色發展。構建綠色交通體系,實現綠色出行。大力改善交通路網結構,優化出行方式,打造便捷高效、安全可靠、低碳環保的綠色綜合交通體系,讓城市出行更便捷、更舒適、更健康。大力推廣使用新能源汽車,在中心城區幹路和主要公共場所配套建設充電站、加氣站,並向社區延伸;加大市域客運公交化改造力度,實現氫燃料電池公交車和純電動公交車全覆蓋。推動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加快優化調整,實現綠色發展,以高質量的人居環境供給滿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
來源:防城港市生態環境局
原標題:《防城港丨創新生態環境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推經濟高質量發展》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