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鳴: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

2021-01-14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思客

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多項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如何評價我國經濟上半年的運行情況?下半年如何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繼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就上述問題發表了看法。

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穩定預期,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不斷鞏固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就能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

今年以來,在國內外環境複雜變化的背景下,我國經濟延續了去年以來的平穩運行態勢,經濟增長的結構、質量、效益繼續改善,經濟發展的韌性增強,高質量發展特徵顯現,主要體現在以下七個方面。

一是經濟運行穩定性增強,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宏觀指標比較均衡。經濟增速穩定在合理區間。上半年經濟增長6.8%,一季度增長6.8%,二季度增長6.7%,已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行在6.7%-6.9%的區間。就業保持平穩態勢,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連續三個月低於5%。物價保持總體穩定。居民消費價格上漲2%,比一季度回落0.1個百分點,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3.9%,漲幅比一季度上升0.2個百分點。國際收支更趨平衡。貿易順差9013億元,比上年同期收窄26.7%。總體上看,經濟增速、就業、物價、國際收支等宏觀指標更趨匹配。

二是結構調整更趨深化,消費貢獻率和服務業佔比繼續提高。從需求結構看,上半年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高於資本形成總額47.1個百分點,消費對經濟增長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增強。從外貿結構看,上半年進出口中一般貿易比重上升到59%,同比提高了2.3個百分點。從生產結構看,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繼續提高,達到了54.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達到60.5%,分別比上年同期提高0.3和1.4個百分點。消費貢獻率上升、外需結構改善、服務業佔比提高,對我國轉向高質量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三是發展動力加快轉換,新產業、新產品、新業態、新模式繼續較快發展。從新產業看,上半年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比規模以上工業快2個百分點。從新產品看,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和集成電路分別增長88.1%、23.9%和15%,3D列印設備、生物基化學纖維、單晶矽、石墨烯等產品快速增長。從新業態看,網上零售額增長30.1%,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增長29.8%,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17.4%。從新模式看,平臺經濟、數字經濟等加快發展。科技創新和技術擴散加快,推動全要素生產率保持了2015年以來的回升態勢,增速已接近2%。總體上看,我國生產方式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繼續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有所提高。

四是經濟效益繼續改善,居民、企業、政府收入都保持穩定增長。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保持同步。上半年,全國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長6.6%,與一季度持平,人均收入增長快於人均GDP增長。企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推動下,供求關係繼續改善,工業產能利用率上升,1-5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6.5%,比上年同期提高0.3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3.3%,比上年同期加快0.2個百分點。政府財政收入穩定增長。上半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0.6%,比上年同期提高0.8個百分點。總體上看,居民、企業、政府等各主體收入增長都保持穩定,經濟效益改善勢頭仍在延續。

五是民間投資繼續回升,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民間投資擺脫了過去兩年低迷走勢,上半年同比增長8.4%,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高2.4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在民間投資帶動下,製造業投資增速回升,上半年製造業投資增長6.8%,增速連續三個月回升,比一季度加快3.0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民間投資和製造業投資回升態勢,表明社會投資信心持續改善,經濟增長內生動力增強。

六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市場預期保持穩定。去產能繼續深化。上半年,全國工業產能利用率為76.7%,比一季度提高0.2個百分點,產能利用率提高,供需更趨平衡。去庫存進展明顯。6月末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同比下降14.7%。降成本成效顯現。1-5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4.49元,同比減少0.31元。補短板繼續推進。上半年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35.4%和15.4%,分別快於全部投資29.4和9.4個百分點。市場預期總體改善。6月份,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為51.5%,非製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5.0%,持續處在擴張區間。

七是去槓桿取得積極進展,防控金融風險成效初顯。在加強金融監管、規範地方負債和企業效益回升等因素綜合作用下,去槓桿取得進展,同業和表外業務規模明顯收縮,金融體系無序膨脹勢頭得到遏制,地方政府隱性債務擴張勢頭放緩,PPP亂象得到治理。宏觀槓桿率逐步趨穩,微觀槓桿率下降,5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6.6%,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各方面風險防範意識得到強化,「剛性兌付」和「隱性擔保」的市場預期正在改變。

保持戰略定力夯實平穩發展基礎

展望下半年,經濟平穩運行仍面臨不少風險和挑戰,在國際上中美貿易摩擦和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轉向,國內去槓桿背景下的潛在風險釋放和投資增速放緩,成為影響下半年經濟走勢的重要因素。

針對國內外環境複雜變化,最重要的就是保持戰略定力,堅定信心,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

一是要有效穩定市場預期。保持宏觀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增強靈活性和針對性,加強宏觀政策協同。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加大落實已出臺的減稅降費政策的力度,激勵民營企業擴大投資。穩健的貨幣政策要保持中性,更加注重市場流動性的平穩和鬆緊適度,減輕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度。

二是要擴大國內有效需求。完善促進消費的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發揮投資對優化供給結構的關鍵作用,鼓勵擴大民間投資,鼓勵企業加大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

三是要堅持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大破除無效供給力度,加快處置殭屍企業和化解過剩產能,暢通低效產能退出通道,加快培育新動能,擴大優質增量供給。

四是堅持結構性去槓桿。進一步突出重點,把握好節奏和力度,有效避免不同部門去槓桿的壓力疊加,實現去槓桿的平穩有序推進。

五是加大改革開放力度。嚴格產權和智慧財產權保護,進一步深化土地、技術等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加快落實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負面清單,落實已承諾取消和放寬外資準入的政策,落實金融業對外開放舉措,推進新一輪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

總之,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穩定預期,化壓力為動力,加快改革開放步伐,不斷鞏固經濟平穩發展的基礎,就能推進高質量發展不斷取得新進展。

相關焦點

  •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關注經濟增長中的不確定性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近日在參加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中誠信公司共同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8年中期報告發布會」時表示,上半年中國經濟運行平穩健康,經濟增長率實現6.7%
  • 專家:數位化轉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原副總裁、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等共同探討科技、網際網路、數位技術如何助力中國經濟與社會更好發展。王一鳴指出,目前,數位技術在我國不同產業界的應用差異較大,生活服務業的數位化進程較快,而製造業的數位化程度較慢。
  • 潘清軍:抓實七大板塊發展 推動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不斷推動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潘清軍介紹,2019年以來,濱海鎮廣大鎮村幹部勠力同心、銳意進取、攻堅克難,邁出了鎮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新步伐,先後獲得山東省耕地保護工作成績突出鄉鎮、山東省安全生產工作先進單位、山東省抗擊颱風搶險救災先進集體、濱州市先進基層黨組織、「濱州市內審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 我國創新創業發展具有七大基本特徵
    但不容忽視的是,推進高質量的創新創業工作仍面臨著一些挑戰。下一步,應以創新創業過程中出現的痛點、堵點、難點為主攻方向,著力補齊「五大」政策短板,為推動創新創業轉入高質量發展階段提供有力政策保障。  我國創新創業發展具有七大基本特徵  2018年以來,我國創新創業運行態勢總體良好,營商環境不斷改善,創新能力持續增強,載體平臺建設成效顯著,創業生態持續向優,創業投資結構繼續優化,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明顯提升,示範基地引領作用繼續增強,雙創輿論氛圍更加濃厚,為推動創新創業進入高質量發展軌道提供了較好的基礎條件。
  • 權威解讀:我國經濟由速度優先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壓力和...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9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從1978年到2016年,我國年均經濟增速達到9.6%,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更是高達10.9%。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也是在這一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此後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掌握...
    2020-11-19 08:54:34來源:FX168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王一鳴: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掌握贏得主動的關鍵變量】王一鳴表示,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要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就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唯有如此,才能在危機中育先機、於變局中開新局。
  • 新時代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動力變革研究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推動動力變革是新時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和基礎。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動力呈現「要素動力主要依靠資本積累拉動、需求動力主要依靠消費投資推動、產業動力主要依靠二產三產帶動、制度動力主要依靠改革開放驅動」等特點。
  • 對數字經濟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討
    隨著信息技術革命的發展,人類社會步入數字經濟時代,數位化技術已經滲透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目前已經從1.0版奔入到2.0版,以數字+AI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引擎。在這一趨勢下,民航度身定做設定了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目標的設定是前進的第一步,比目標更重要的是用何種方法實現高質量發展這是關鍵。筆者認為,用數字經濟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是最佳的路徑。
  • 智庫丨科技創新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
    文章基於多案例企業的創新實踐和相關理論,從五個方面揭示科技創新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作用機理: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拓寬經濟活動的邊界;促進產業結構升級,推動綠色創新;引領行業發展趨勢,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提高國家在全球價值鏈中的位置;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
  • 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
    原標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七大機遇 編者按 當前,中國經濟步入新常態。如何看待新常態?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怎樣的挑戰?又將迎來哪些機遇?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應該看到,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關鍵詞,無論是應對外部衝擊,還是防控重大風險,都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都是為高質量發展消除潛在和現實風險隱患,都是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經濟金融條件。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
  •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來自二〇一九央視財經論壇的聲音光明日報記者 姚亞奇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央視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經濟學家、企業家等圍繞「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 解碼「德國製造」的七大基因:以高質量之名
    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經濟正處於從高速增長到到高質量發展階段。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加快發展先進位造業,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  「德國製造」從最初的技術模仿到自主創新,從追求規模數量到關注質量和品質,不同於美國製造和日本製造的「規模生產」模式,德國製造塑造了一個全新的「精細化生產」模式。
  • 七大版塊看好龍泉驛經濟發展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和錯綜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龍泉驛區認真落實國家、省、市各項決策部署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聚焦「六穩」 「六保」精準發力>近日,見證哥從龍泉驛區統計局獲悉,前三季度,龍泉驛區主要經濟指標持續恢復、快速回升,經濟整體呈現穩步向好的發展態勢。
  • 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舉行 助推海洋強國建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煙臺11月30日訊(記者 佟明彪)「建設智慧海洋」「加強關鍵技術裝備支撐」「加快動能轉換」「推進灣區協調發展」「積極推進陸海統籌」「發展『海洋+』新業態」……11月29日,由經濟日報社主辦,經濟日報社中國經濟趨勢研究院、經濟日報社新聞發展中心、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煙臺市海洋發展和漁業局承辦的2020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煙臺舉行
  • 中國經濟新動能|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要實現「雙重城市化」
    一方面,國際國內發展環境越來越錯綜複雜,一系列支撐傳統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逐漸衰弱,給中國經濟的下一步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具有非常大的增長改進空間和潛能釋放空間,城市化進程推進、所有制結構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壟斷壁壘破除、土地制度改革……未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對這些「改革短板」進行破解,則可以帶來高質量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潛力。
  • 5年來紅利持續釋放 經濟呈現高質量發展態勢
    這是廣州海關支持南沙國際分撥業務發展,助推廣州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又一創新舉措。  「企業系統現在與海關管理系統對接聯網,海關可以實時查詢我們的貨物進出、理貨、庫存等數據,實施順勢監管,我們則無感通關,非常方便。」廣州市品成物流有限公司負責人王海新說。  創新驅動之下,企業紛至沓來。
  • 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深圳新聞網訊(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記者 曾舒琪)8月6日,前海蛇口自貿片區管委會舉行「《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發布暨專項行動工作會議」,正式發布實施《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前海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動方案(2020—2025年)》(下稱《行動方案》)。
  • 【評新而論·大國經彩】堅持創新核心地位 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抓住創新便抓住了發展全局的「牛鼻子」。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對推動創新發展、建設科技強國、發展現代產業體系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 楊偉民:高質量發展要防止經濟慣性下滑
    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論壇中,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提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還是要發展,保持一定的速度,防止經濟慣性下滑。楊偉民提到,要保證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到三個件事。第一是各地區要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放鬆不走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