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2021-01-16 中國證券網

  當前我國經濟面臨高質量發展、應對外部衝擊和防控重大風險的疊加期,宏觀政策針對經濟金融運行波動進行預調和微調,既是對各種政策出臺節奏和實施力度進行綜合平衡,也是有效處理好穩增長和防風險關係的必要舉措。應該看到,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關鍵詞,無論是應對外部衝擊,還是防控重大風險,都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都是為高質量發展消除潛在和現實風險隱患,都是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經濟金融條件。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全球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的過程,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日益狹小。特別是依靠貨幣寬鬆並不能自動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反而還會延緩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全球結構化改革正在凝聚共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如期推進。這些情況說明,以慣性思維來思考和觀察當前宏觀政策預調和微調,存在明顯局限性。

  慣性思維沒有考慮到舊經濟發展模式約束條件的增強。慣性思維往往將宏觀經濟金融政策微調視為舊經濟發展模式再度出現。但實際上以刻舟求劍眼光看待時過境遷的經濟金融環境變化,難免會陷入南轅北轍的困境。這是因為,當前舊經濟發展模式約束條件明顯增多。主要表現為:一是外部均衡壓力增強。中美貿易摩擦是外部衝擊。但就外部均衡而言,三元悖論決定了政策調整空間存在相互制約。外部經濟政治環境變遷,單邊主義對世界格局的影響將會極為深遠。二是新經濟均衡演變已不可逆轉。當前我國經濟正向主要依靠創業創新驅動的高質量發展模式轉變。舊經濟發展模式的內部均衡已經被打破,雖然新經濟均衡尚未完全形成,但已形成規模,並形成不可逆的發展軌跡。三是國民經濟恆等式約束。國民經濟恆等式關於儲蓄等於投資和國際收支順差之和的恆等關係表明,我國房地產投資空間較為狹小。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住戶部門槓桿率明顯上升,將對房地產投資增長空間形成剛性制約。四是資產價格泡沫約束。綜上考慮,若認為宏觀經濟政策稍微調整就認為是「大水漫灌」,顯然更多是出於經濟發展慣性思維的路徑依賴。

  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綠色、可持續的經濟發展路徑,是發展經濟學永恆的話題。高質量發展既是破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途徑,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目標。高質量發展是一個科學體系,包含很多內容,既有經濟金融層面的,也有社會層面的,但指導思想必然不同於以往,這決定了我們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來謀劃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過去地方政府經常出現發展規模與實際需求不匹配、建設節奏與支撐能力不適應、投資規模與資金實力不平衡的情況,雖然地區生產總值增加了,但造成資源的閒置和浪費。而高質量發展內在驅動是創新,並不是數量的簡單累積,更為重要的是發展質量的躍升。進入新時代,過去粗放的舊經濟發展模式已經沒有空間,也難以通過強力刺激來提高速度。在邁向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上,必須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必須依靠改革開放,步子要穩一點、實一點,才能真正做到國民經濟發展行穩致遠。

相關焦點

  •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對於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問題,似已毋庸贅述。
  • 高培勇: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摒棄慣性思維
    其實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障礙。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會有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為什麼又成為了一種慣性?我認為,這同我們在慣性思維語境中浸泡的時間太久有關係。比如就教育而言,在座很多人在學校裡接受的經濟學教育,往往和傳統宏觀經濟理論聯繫在一起。
  • 楊偉民:高質量發展要防止經濟慣性下滑
    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論壇中,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提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還是要發展,保持一定的速度,防止經濟慣性下滑。楊偉民提到,要保證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到三個件事。第一是各地區要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放鬆不走樣。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慣性思維的危害時間的打磨,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使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就如慣性在物理學的定義一般,保持著原有的東西,不因外界的一點衝撞而馬上發生改變。
  • 買房就賺錢的慣性思維必須要改變了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大家都形成了一種思維,買房就能賺錢,買房就能讓家庭資產增值保值的觀念,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思維了,成為了一種很難改變的固定思維了。事實上,房子也是一種商品,房價不可能只漲不跌的,世界上也不存在哪一種商品的價格是只漲不跌的。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當處於一個既定的環境中時,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東西是很難打破的。當你融入其中,很容易會被這樣的固定思維包裹住,然後像提線木偶一樣被寫好的劇本牽著走。正所謂「不破不立」即是如此,想要衝破藩籬和束縛,想要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 ...五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省直機關黨的建設工作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1月30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紮實推進省直機關黨的建設工作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召開。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省直機關工委書記於叢樂出席並講話。於叢樂指出,省直機關各單位黨組(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7·9重要講話精神作為當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務,學思踐悟、履職擔當、積極作為,機關黨建開始跳出了單純就黨建抓黨建的慣性思維和工作狀態,各項工作取得新成效、呈現新氣象。
  • 中國經濟新動能|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要實現「雙重城市化」
    一方面,國際國內發展環境越來越錯綜複雜,一系列支撐傳統經濟高速發展的動力逐漸衰弱,給中國經濟的下一步高質量發展帶來了新的巨大挑戰。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具有非常大的增長改進空間和潛能釋放空間,城市化進程推進、所有制結構改革、戶籍制度改革、壟斷壁壘破除、土地制度改革……未來在發展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對這些「改革短板」進行破解,則可以帶來高質量發展的巨大空間和潛力。
  • 加速動力轉換,推動青海經濟高質量發展
    今日視點  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和高質量發展要求,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  實施落實「四個扎紮實實」重大要求戰略,著力點在高質量發展上。  保持中高速增長,但增速有所回調,這是我省以生態保護優先協調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有舍有得,轉型再造的必然結果。  「踐行新發展理念,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實效」這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八項重點工作之一。  咬定青山不放鬆,要速度更要質量。
  • 心理學家說:慣性思維有四種類型,但希望你能跳出來,成為第五種
    其實,細細想來,我們每天都在慣性思維的支配下,做出自己的第一判斷:同事遲到了,你首先想到的是,這個懶蛋,又起晚了。其實,可能是今天堵車,他起的夠早了。同事的文案似曾相識,你首先想到的是,這傢伙又去網上摘抄了。其實,可能是創意撞車,因為他也沒有避開慣性思維的泥沼。
  • 杜家毫:大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原標題:大力破除思維定勢、 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要在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次大的創新和調整,堅決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以思想理念的新變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努力在創新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破除思維定勢,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六、批判性思維對和錯,有時只是立場不同。我們看待一件事物,往往不是先看見,再去定義,而是先定義後再去看見。由於,我們思維上的漏洞,我們受外界的幹擾產生了太多的偏見。客觀認識事物,我們要有批判性的思維去分析問題。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這就是慣性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什麼是慣性思維呢?慣性思維,也稱為固定型思維。即人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在考慮和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 經濟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
    要堅持鞏固、增強、提升、暢通的方針,以創新驅動和改革開放為兩個輪子,全面提高經濟整體競爭力,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  推動高質量發展,新動能從何處來?12月13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主辦的2019央視財經論壇在北京舉行,與會經濟學家、企業家等圍繞「賦能高質量發展」主題進行了交流研討。
  • 新時代新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勢所必然
    原標題:新時代新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勢所必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展問題上作出的重要論斷。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 權威解讀:我國經濟由速度優先轉向「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的壓力和...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9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強調,推動高質量發展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從1978年到2016年,我國年均經濟增速達到9.6%,第二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速更是高達10.9%。2010年我國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也是在這一年,我國製造業增加值超過美國,此後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
  • 對數字經濟推動民航高質量發展路徑的探討
    其二、協調、綠色、開放、共享是我國探索數字經濟發展規律得出的結晶,這與民航高質量發展高度契合。在民航高質量發展中特徵指標體系中設置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在數字經濟中「協調」是要堅持協調發展原則,推動數字經濟與社會、經濟各領域的協調發展,實現緊密結合。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協調」是民航高質量發展的內生特點,更注重發展的全面性,提升資源配置效率等。
  • 慣性的思考
    慣性的思考
  • 加快推動科研高質量發展
    衡量科研高質量發展的三個尺度高質量發展是黨的十九大以來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核心理念。科研高質量發展,是關注科研的外延拓展、內涵深化和實質貢獻的發展狀態,是科研質量特性日益滿足科研價值主體要求的發展狀態,也是有利於促進科研事業發展、支撐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增強基層組織能力和提升社會公眾獲得感的科研發展狀態。從宏觀層面看,應從如下三個尺度衡量科學研究是否處於高質量發展狀態。首先,是否有利於提升科研事業的國際競爭力。
  • 王一鳴:經濟高質量發展呈現七大特徵
    來源:新華網思客7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多項宏觀經濟數據,數據顯示,2018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同比增長6.8%。如何評價我國經濟上半年的運行情況?下半年如何應對國內外環境的複雜變化,繼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就上述問題發表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