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培勇: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摒棄慣性思維

2020-12-03 金融界

來源:新華網思客

作者:高培勇

近期,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發表演講,針對「高質量發展」這一話題暢談看法。他表示:「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的障礙。」

圖為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發表演講。圖片來源:東方IC

以下為高培勇演講摘編:

每當論及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論及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因素時,大家可能會把經濟下行或經濟下行的壓力擺在第一位,但我認為這可能不是最主要的,為什麼?因為經濟下行和經濟形勢的嚴峻至多只能放緩我們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腳步,至多只能分散我們聚焦高質量發展的注意力,但它不會改變高質量發展的方向。改變高質量發展方向的往往是似是而非的決策。如果說你本來想聚焦於高質量發展往前走,但是做出的決策切切實實把你向後拉,那麼這樣一種因素才可能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這個因素該如何表述?其實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障礙。

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會有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為什麼又成為了一種慣性?我認為,這同我們在慣性思維語境中浸泡的時間太久有關係。比如就教育而言,在座很多人在學校裡接受的經濟學教育,往往和傳統宏觀經濟理論聯繫在一起。這種傳統宏觀經濟理論,總體而言是圍繞需求管理而調控經濟的一種理論。任何時候當我們談起面對宏觀經濟形勢變化該做何種抉擇的時候,腦子裡立刻閃現出這種理論的的影像。從實踐層面看,過去我們談論經濟發展的時候,立刻想到的一個詞就是招商引資,即便現在請在座各位圍繞經濟發展出謀劃策的時候,各位腦子裡立刻想到的,可能也是上項目、要投資,從而帶來稅收和GDP增長。

誠然,這樣一種慣性思維任憑誰都很難擺脫。但如果不告別、不摒棄這種慣性思維,在經濟形勢運轉正常的時候,我們姑且還能想著高質量發展、想著與高質量發展相關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發展理念、加快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等。但是一旦遇到風浪,便會不由自主地回到原有的高速增長軌道、原有的宏觀調控思維模式上去,這是我們需要特別警惕的一個問題,因而需要轉變這種慣性思維。

該如何去轉變?必須說這是一個非常痛苦的過程,要和自己過去的教育、所接觸的理論、所熟悉的經濟發展韜略和實踐告別,轉向新的與高質量發展相匹配的思維方式上去,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怎樣,我們必須認識到除了邁向高質量發展,我們別無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去做。

在這個過程中,我認為有一種辦法可能值得採納,那就是我們要試著在高質量發展與高速增長之間劃一條相對明確的分界線,時刻告誡自己,我們現在是在高質量發展這一邊,而不是在高速增長那一邊,可能這是一種有效的辦法。

比如高質量發展在四中全會的文件中是這樣表達的,那就是高質量發展包括三個要素,第一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第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第三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當我們看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從制度建設的意義上為高質量發展畫了這樣一幅素描的時候,我們需要找到它的參照系或者找到它的對立面。高速增長條件的素描,我們能不能據此勾畫出來,我想應當是可以的。比如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發展理念這個詞我們很熟悉,關鍵在於「新」。提到「新」一定有「舊」,新發展理念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用這十個字要解決什麼問題?

我們不妨回顧一下在提出高質量發展之前,高速增長時期的語言背景。那個時候整個經濟的運行是圍繞著GDP的規模和速度而展開的。談到經濟發展和經濟工作,不可能繞開這兩樣。但是在高質量發展階段,GDP的規模和速度當然重要,但已經有比它更重要的東西了,那就是質量與效益,因而就有了質量第一、效益優先這樣一種新的表達方式。為了實現圍繞著質量和效益而布局經濟工作,謀劃經濟發展,才有了新發展理念。那麼我們是不是可以在GDP的規模和增速以及GDP的質量效益之間劃出一條明確界限呢,我覺得這是可以做到的。

第二,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當談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時候我們說它是高質量發展階段宏觀政策的主線索,那麼它的對立面是什麼?它的對立面是需求管理,是以逆周期調節為主要特徵的需求管理政策。我們為什麼要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什麼要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匹配高質量發展,一定有按照需求管理政策的操作解決不了的最重要經濟問題。那是什麼問題?顯然是結構問題、供給側問題。因而從需求管理政策邁向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所必須面對的問題,在這個過程當中有幾個方面的轉變必然要發生。

其一要從需求側移步於供給側;第二要由聚焦需求總量轉變為聚焦供給結構;第三要由關注短期平衡轉為關注長期可持續發展;第四要由主要動用政策手段的操作轉為深化改革的行動。這樣一種轉變或者說這樣一條分界線的勾畫,對於我們轉換思維方式或者告別慣性思維可能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否則的話兩個方面混在一起,可能自覺不自覺地又回到高速增長的思維軌道上去,很容易導致似是而非的決策,出現南轅北轍的效果。我認為這是制約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認識到這一點在當前注意加法與除法的並用,也是特別重要。

所謂加法就是要在傳統或慣性思維的軌道上加上新的思維,比如圍繞GDP的規模和增速來布局經濟工作的時候,不要忘記現在是高質量發展階段,起碼要在這個基礎上加上質量和效益的追求,進而再做除法,用質量和效益替代規模和速度。這時候規模和速度不是說不重要,我們只是說它位置要互換,要把質量和效益放在第一位。比如在談到宏觀調控、逆周期調節時,一方面要注意逆周期調節是必要的,但同時也要注意在高質量發展階段,宏觀政策的主線索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我們起碼要做一個加法,逆周期調節加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然後再做除法,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放在第一位,逆周期調節為代表的需求管理政策放在第二位。

談到主線就有次主線,主線加次主線可能是我們面臨今天持續下行的經濟壓力和複雜多變的經濟形勢所必須考慮的一個關鍵問題,這不僅僅是中央決策的要求,更是宏觀經濟形勢本身的要求。

比如在論及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時候,我們必然要問是什麼樣的因素導致經濟下行。在今年以來政府工作報告和此後的中央文件中,對此有一個專門的描述叫新老矛盾交織、結構性與周期性問題疊加,還有一個更全面的概括叫做短期與長期內部與外部周期性與結構性問題相交織,所有的這些表述告訴我們一件事,今天導致經濟下行的壓力不是來自一個方面,而是來自一個或多個方面;不是來自一個因素,而是一個或兩個或多個因素。

在這個時候我們會注意到簡單的操用逆周期調節的政策去應對經濟下行絕對會有效益,但是它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甚至不能解決最重要的問題。比如當面對周期性下行壓力的時候,逆周期調節政策無疑是有效的,但是當面對體制性或結構性問題因素影響的時候,逆周期調節恐怕就不那麼有效,而必須動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以解決。道理非常簡單,我們必須對症下藥,一把鑰匙開一把鎖,世界上不存在包治百病的萬用良藥。

我們現在是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談論經濟形勢,討論經濟對策,而不是在高速增長的環境條件下討論這個問題,即便是僅僅關注經濟下行這一個要素,我們也必須說這是發生在高質量發展階段的經濟下行,而不是簡單等同於經濟高速增長階段的經濟下行。背景變了,照相也好做其他事也好,整個色彩都會跟著變。所以在高質量發展階段,要避免出現似是而非的決策導致南轅北轍的結果。我們必須告別慣性思維。要學會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辦法穩需求、穩增長、破解經濟下行的壓力。

相關焦點

  •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對於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問題,似已毋庸贅述。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應該看到,高質量發展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的關鍵詞,無論是應對外部衝擊,還是防控重大風險,都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經之路,都是為高質量發展消除潛在和現實風險隱患,都是為高質量發展創造良好經濟金融條件。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
  • 買房就賺錢的慣性思維必須要改變了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大家都形成了一種思維,買房就能賺錢,買房就能讓家庭資產增值保值的觀念,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思維了,成為了一種很難改變的固定思維了。事實上,房子也是一種商品,房價不可能只漲不跌的,世界上也不存在哪一種商品的價格是只漲不跌的。
  • 3分鐘讀懂慣性思維,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詹姆斯的「鳥籠效應」奏效了這種下意識的慣性思維,改變了卡爾森不養鳥的生活。也印證了下意識的慣性思維或者說思維定式對我們生活工作的影響。這些話都是出自思維慣性的下意識反應。當我們的思維認知沒達到一定的高度是,面對聰明聽過、看過的事務總是慣性的去反駁,不可能、沒辦法、怎麼會。
  • 楊偉民:高質量發展要防止經濟慣性下滑
    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論壇中,十三屆全國政協常委、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提到,高質量發展的核心還是要發展,保持一定的速度,防止經濟慣性下滑。楊偉民提到,要保證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做到三個件事。第一是各地區要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不放鬆不走樣。
  • 高培勇:當前經濟形勢下宏觀經濟分析與政策配置思路應有所改變
    來源:新浪財經新浪財經訊 7月25日消息,2020國際貨幣論壇今日線上開幕,本次論壇主題為「新發展格局下的全球金融中心建設」。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高培勇發表演說。高培勇表示,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既不同於疫情之前,也不同於高速增長階段,對於經濟形勢的把握必須要在一般性分析的基礎上向前深入一步。具體而言,高培勇給出了兩種基本看法:一是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要有兩個參考系,二是對宏觀政策的配置分析要堅持對症下藥。
  • 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 杜家毫:大力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原標題:大力破除思維定勢、 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 如何認識適應引領經濟新常態,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做好經濟工作的大邏輯。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首先要在思想理念、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上進行一次大的創新和調整,堅決破除思維定勢、工作慣性和路徑依賴,以思想理念的新變化、工作思路的新拓展、發展路徑的新突破,努力在創新發展中實現更大作為。 破除思維定勢,必須繼續解放思想。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2、衝破瓶頸期,尋求更進一步的發展時,穩紮穩打恐怕不是一個好辦法,創新打出異乎尋常的一手好牌,方為正道。這樣的工作平臺才會創造更多的社會價值,才能讓公司有更大的發展。商場如戰場,是資本市場博弈的平臺,容不得鬆懈和逃避。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接受別人的建議,但不要刻板執行別人的要求,很多的慣性思維,未必是正確,更談不上真理。書本裡的知識、職場中的技巧、前輩們的經驗,當水土不服時,可能就不是你的菜,也不能使你真正得到幫助。
  • 新時代新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勢所必然
    原標題:新時代新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勢所必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公報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發展問題上作出的重要論斷。新時代新階段,我們必須深刻認識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
  • 「新基建」應堅持科學思維
    面對這場「新基建」熱潮,我們必須冷靜思考,摒棄「舊思維」,從實際出發,堅持理性務實、積極穩妥、健康有序,方能事半功倍、行穩致遠。 加快推進「新基建」正當其時 所謂新型基礎設施,是指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八種最常見的思維你是哪種?二、模型思維模型思維即把我們知識點以及處理工作中,思維的過程提煉為模型的能力。有一門很火的課程叫「數學建模」,即把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建立成數學模型,來量化分析解讀。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慣性思維是一件可怕的事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慣性思維。一旦養成,不但別人的思維方式固化了,就連你的思維方式也就固化了。我們的慣性思維與行為都會延續到孩子身上。比如我們孩子數學不好(更多的指向女孩),我們就會說女孩本來數學就是短板。這個定義也不知道是誰提出的,反正在我小時候就在聽這句話,結果我真的數學越來越差。這是一個多麼可怕的現象!
  • 安全生產必須摒棄「鴕鳥心態」
    面對嚴峻複雜的安全生產形勢,我們必須深入落實安全責任、深查安全管理漏洞、深究隱患背後原因,舉一反三、亡羊補牢、擔責盡責,絕不能有「鴕鳥心態」。 今年受疫情影響,許多生產單位從停工停產,到復工復產,再到搶工期趕進度保目標,安全生產面臨空前挑戰。越是這個時候,越是要牢牢樹立安全發展理念,把防範風險一以貫之落實到安全生產工作全過程,把安全責任壓緊壓實到每個環節。
  • 科技創新助力中國鋼捲尺邁向高質量發展
    原標題:科技創新助力中國鋼捲尺邁向高質量發展   激發創新活力,鼓勵創新思維,在「創新」中「推新」,是劉國會一直孜孜以求的。
  • 提升戰略思維能力 推動郵政高質量發展 - 中國郵政報
    面對當前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期,在中國郵政改革發展的關鍵時刻,這堂黨課對中國郵政的改革創新、轉型升級進行了戰略解碼,使大家真正認清了中國郵政當前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形勢,找到了主要矛盾,清晰了戰略目標、戰略布局,明確了發展方向、中心任務、發展方式、發展動力、戰略步驟……對全系統推進高質量發展,落實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要求,打造行業「國家隊」作出了具體分析和整體謀劃。
  • 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黃金經濟帶
    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入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強調,必須從中華民族長遠利益考慮,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努力把長江經濟帶建設成為生態更優美、交通更順暢、經濟更協調、市場更統一、機制更科學的黃金經濟帶,探索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新路子。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所以要解放思想,且還要掌握一定的方法思維定式是固有的,往往在不知不覺中就又循著舊路走去了。這時,我們就需要時刻提醒自己,走一階段後,要停下來思考一下是否又跳入固有思路了。如果是就及時反思、調整,避免陷入而不自知了。
  • 中國經濟新動能|中國未來高質量發展要實現「雙重城市化」
    如何在未來尋找到新的發展動能,實現經濟發展動能的轉換和升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內我國必須解決好的核心難題。在此背景下,澎湃商學院特開設「中國經濟新動能」專欄,邀請中國人民大學劉瑞明教授撰文來梳理總結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潛在增長點,助力中國高質量發展動能轉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