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慣性思維?面對慣性思維該怎麼破?

2020-11-23 文眼看世界

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心理定勢指心理上的「定向趨勢」,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對以後的感知、記憶、思維、情感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動作用。

案例1

二戰期間,英美軍方在研究戰機時認為應對彈痕多的地方加強修復,而統計學家沃德卻與眾不同,他認為應對彈痕少的部位加強維護。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

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

案例2

已故影帝李小龍有一個美麗的私人花園,一到春天,這裡便一片盎然,徜徉其中,讓人久久留戀。

一到周末,總會有人到此聚會遊玩。但這些人的行為太不文明,有些人在花園的草坪上搭起帳篷,搞起了野炊,燒烤,煮飯;有些人在花園裡採花,將很多名貴的花木折斷……弄得花園一片狼藉、烏煙瘴氣。

李小龍先是圍起了籬笆,又命人在花園門口豎起「私人花園禁止入內」的警示牌,但遊人都視而不見,我行我素。他又嘗試了幾種方法,都無濟於事。

一天,朋友建議他改變思路。於是,他找人做了數個大牌子,分別豎立在進入花園的幾個必經的路口。上面寫著:「如果在花園中被毒蛇咬傷,離此最近的醫院在十五公裡以外,駕車需要半個小時。」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

哲理啟示:豎立籬笆、警示牌無用,用「可能會被毒蛇咬傷」的警示來提醒人們,則非常有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

慣性思維的危害

時間的打磨,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使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就如慣性在物理學的定義一般,保持著原有的東西,不因外界的一點衝撞而馬上發生改變。慣性思維固然對我們有一定的幫助,能免去很多思考問題時的繁瑣步驟。但它也不一定全然正確,它可能會誤導我們的思想之車開上一條偏僻的道路。這時我們就需要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

每個人都有一些慣性思維,比如買菜去同一個超市,看書去同一個書店,做飯放的調料,進入小區後永遠從同一個人行道走,踢球踢慣了,一到那個時間點,就控制不住……等等。

思維慣性好也不好,好在我們可以在自己熟悉或者安全的區域做一些事情,不會出大的差錯。不好的是,會錯過另一個麵館的味道,另一條路的風景,以至於錯過人生的另一種體驗。

慣性思維的人看到別人的不同,會特別放大,而聯想到誇張的東西,有比較就有差異,也就有心理傷害。你剛開始覺得這個人不行,就會一直覺得他不行。你一開始就討厭某個人,隨後就會覺得他很多方面都很討厭。因為慣性思維放大了你的負面認知,讓你自以為這樣就是對的。其實不然,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你個人的一廂情願,而並不是事實。

結語——

突破慣性思維,要有開闊的眼界,要有全面的頭腦,還要有科學的分析,再做出全新而準確的判斷。慣性思維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為我們帶來高效和成績,同時也可能會帶來災難和誤導。

所謂「預則立」 ,生活中我們應該多為自己做一些心理預設和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懂得分析人性的特點,不要遇到一點不同,就一味打擊自己。這樣,就能突破慣性思維的局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成長軌跡,所謂不同,後天的經歷不同罷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經營好自己的每一步,給我們的人生做一個稱心如意的「履歷」。

相關焦點

  • 你的人生,被慣性思維帶跑了嗎?
    當處於一個既定的環境中時,久而久之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這種東西是很難打破的。當你融入其中,很容易會被這樣的固定思維包裹住,然後像提線木偶一樣被寫好的劇本牽著走。正所謂「不破不立」即是如此,想要衝破藩籬和束縛,想要突破自己,就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慣性的思維!
  • 打敗你的,是慣性思維
    改變人的是方法,改造人的是思維。思維決定了一個人的能力。決定一個人是人才的方法無論有多少種,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人才的思維。八種最常見的思維你是哪種?二、模型思維模型思維即把我們知識點以及處理工作中,思維的過程提煉為模型的能力。有一門很火的課程叫「數學建模」,即把生活中遇到的難題,建立成數學模型,來量化分析解讀。
  • 高培勇: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摒棄慣性思維
    他表示:「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的障礙。」圖為中國社科院副院長、學部委員高培勇發表演講。這個因素該如何表述?其實就是大家經常說的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可能是我們轉向高質量發展的最重要的制約因素或者說是最大障礙。大家可能要問為什麼會有慣性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為什麼又成為了一種慣性?我認為,這同我們在慣性思維語境中浸泡的時間太久有關係。比如就教育而言,在座很多人在學校裡接受的經濟學教育,往往和傳統宏觀經濟理論聯繫在一起。
  • 3分鐘讀懂慣性思維,實現人生彎道超車
    什麼叫慣性思維?即指思維定勢,習慣性思維,指人們在考慮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從而解決問題的傾向。比如看見漫天飛舞的雪,會想起打雪仗、堆雪人的場景。這些話都是出自思維慣性的下意識反應。當我們的思維認知沒達到一定的高度是,面對聰明聽過、看過的事務總是慣性的去反駁,不可能、沒辦法、怎麼會。
  •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高培勇: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原標題:高質量發展必須告別「慣性思維」 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對於高質量發展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意義問題,似已毋庸贅述。
  • 慣性思維是一件可怕的事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我們所說的慣性思維。一旦養成,不但別人的思維方式固化了,就連你的思維方式也就固化了。那麼有的人說了那這跟養娃有什麼關係?其實只要我們稍微想一想就可以明白,我們的行為習慣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習慣有沒有?一個愛乾淨的家長基本上養出的孩子邋遢不到哪兒去;一個守時的媽媽絕對會給孩子樹立起時間的觀念。所以就有了這麼一句話「孩子是父母的複印件」。
  • 工作場所的習慣思維應該被打破嗎?這句話本身就是慣性思維
    看到合作夥伴問問題,「職場中的慣性思維打破麼」?這句話本身就是一種習慣性思維。必須打破慣性思維嗎?當然不是。為了更好地回答這個問題,讓我們從「慣性思維」的基本含義開始。一、什麼是慣性思維;所謂慣性思維,又稱思維定勢,是根據思維活動積累的經驗教訓和思維規律,在反覆運用中形成的相對穩定、定型的路線、模式、程序和模式。--百度百科慣性思維是人們極為普遍的思維方式。不僅在工作場所,而且在生活中。
  • 經濟高質量發展要跳出慣性思維
    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必須要跳出慣性思維,堅決破除路徑依賴。  當前我國經濟金融環境不同於以往,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向退出危機應對政策轉變。全球貨幣條件向常態回歸的過程,意味著寬鬆貨幣政策空間日益狹小。特別是依靠貨幣寬鬆並不能自動形成內生經濟增長動能,反而還會延緩經濟結構性改革進程,導致資產價格泡沫化。全球結構化改革正在凝聚共識,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如期推進。
  • 慣性思維經驗主義才是影響我們成功的最大絆腳石讓我們惰性和畏難
    昨天在荔枝開課也重點講了經驗主義和慣性思維的危害性。今天在這裡著重就《思維革命》第三講的慣性思維內容做一個整理和發布,希望能給朋友們帶來一些啟示。思維革命慣性思維對我們的危害慣性思維,來源於人的經驗和過往經歷,真是因為有了很多不好的或者失敗的經歷,讓人們有了一個非良性的思維積累,這些積累會在以後的經歷中提供消極的心態。
  • 買房就賺錢的慣性思維必須要改變了
    在過去的二十多年裡,大家都形成了一種思維,買房就能賺錢,買房就能讓家庭資產增值保值的觀念,這已經成為了一種慣性思維了,成為了一種很難改變的固定思維了。事實上,房子也是一種商品,房價不可能只漲不跌的,世界上也不存在哪一種商品的價格是只漲不跌的。
  • 反科學思維的心理根源:認知偏見、思維慣性等
    我們四個人從不同的角度出發,試圖深入理解扭曲理性思維的心理學機制。大家經常受到錯誤觀點的誤導,弄清楚思維為何會誤入歧途,對於以正視聽至關重要。我們和同行的研究指出了阻礙理性思維形成的關鍵障礙。我們探討了這些障礙為什麼產生,我們該如何與它們抗爭,並最終將它們擊垮。
  • 要想打破慣性思維天花板,突破自我,那這三個建議值得聽取
    這就是慣性思維帶給我們的影響,什麼是慣性思維呢?慣性思維,也稱為固定型思維。即人在一定的環境中工作和生活,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使人們在考慮和研究問題時用固定的模式或思路去進行思考與分析。慣性思維常會造成思考事情時有些盲點,且缺少創新或改變的可能性。
  • 心理學家說:慣性思維有四種類型,但希望你能跳出來,成為第五種
    慣性思維無處不在,每人每天都在這樣看問題。有一次,我去採訪一個畫家,一進門,就看到了一個做工精美的鳥籠子,但裡面沒有鳥,就隨口問道:「先生,您的可愛的小鳥是不是死了?」畫家說:「我不養鳥。」「那這個鳥籠子是怎麼回事?」
  • 經驗主義是老沉穩重還是膽小怕事慣性思維看到的都是困難和問題
    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經常會受到經驗主義的影響,也就是慣性思維。張利實戰私塾思維革命有句老話,老江湖怕江湖。就是因為了太多的經驗和閱歷反而影響了人的發揮和創新。1、經驗是可以被打破的很多時候人們停步於自己的經驗,對任何事物都採取慣性思維,影響了我們的深層次的理解和創新。也會讓人們安於現狀。
  • 你最大的敵人,是慣性思維
    什麼叫逆向思維?是指對常規思維的背離,即反向行之,對現成的結論進行逆向揄,一般有三種方法:換位思考法;換角度思考法;發散性逆向思維法(由一點到多點,由點及面、由此及彼,進行多向思考)。但老伯伯砍的柴卻不比父親砍得少,這是怎麼回事呢?後來發現,老伯伯砍柴時,總是砍樹節,而父親卻總是避開樹節砍,斧子卻常被卡住。人們傳統觀念中,沒有節的樹幹容易折斷,而有節的地方則不容易砍斷。實際上,有節的地方雖硬卻更易斷。
  • 別被慣性思維誤導你,事實不是這樣的
    什麼是慣性思維
  • 要想內心強大,你必須突破這四種常見的慣性思維,大多數人都有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一個人內心強大過程,也是突破自我思維慣性的過程。當我們被自己的思維所限制的時候,影響我們的不僅是自己的行為,還有我們的習慣,甚至我們的氣場。如果我們想要讓自己的人生走得更遠,取得更大的成就,我們一定要去察覺自己是否擁有這些慣性思維。第一:否定性思維:習慣說沒辦法,不知道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遇到困難就習慣說沒辦法了。
  • 打破慣性思維,刷新三觀認知,前驅的斯巴魯你見過嗎?
    在我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總會接觸到一個詞語,慣性思維,什麼是慣性思維,我想大概的解釋就是你習慣了某種事物存在或者進行的方式,腦海裡就會默認這件事物一定會按照你腦海裡的潛意識去發生,但是往往現實並不是這樣,事件的發生有時會存在千百種結果,往往並不會按照你腦海裡潛意識的大概率方向去發展,因此如果慣性思維在腦海裡根深蒂固,往往都會給我們帶來一些措手不及的結局。
  • 《鷸》:生活不易,如果能破除慣性思維並做出改變明天或許會更好
    當然影片中還有寄居蟹、貝殼的生活方式都存在慣性的思維,並且它們會將這種思維以經驗的方式傳遞給下一代,讓它們知道這樣才是正確的、安全的生活方式。可是生活哪有那麼容易,沒有一種方式是適合所有人的。我們人類在繁衍的過程中,很長一段時間包括現在依舊存在這種生活的慣性思維,並將這種思維一代代地傳承下去,例如農民的兒子擁有了農田;僕人的孩子繼承了卑賤的身份;鐵匠的兒子今後亦舊是個打鐵的……這樣結果似乎才是合乎情理的,我們叫這種傳承為教育。
  • 物體是因為有質量所以有慣性,還是因為有慣性所以有質量的?
    其實質量和慣性是物質同一個屬性的不同叫法而已,就像隔壁王小明還有一個小名叫二狗子,不論是喊王小明還是喊二狗子都是同一個人。一起來看一下科學家們的思路,同一個屬性是怎麼從慣性過渡到質量的。從經驗其實就可以得出來,物體具有保持原來運動狀態的性質,當然了這句話後來被牛頓用很準確的語言總結出來叫做牛頓第一定律(慣性定律),即:物體在沒有外力作用下,保持靜止或者勻速直線運動狀態的性質叫做慣性。前面這是第一步,發現慣性,給慣性下了一個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