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維定勢,也稱「慣性思維」 ,是由先前的活動而造成的一種對活動的特殊的心理準備狀態,或活動的傾向性。在環境不變的條件下,定勢使人能夠應用已掌握的方法迅速解決問題。而在情境發生變化時,它則會妨礙人採用新的方法。消極的思維定勢是束縛創造性思維的枷鎖。
心理定勢指心理上的「定向趨勢」,它是由一定的心理活動所形成的準備狀態,對以後的感知、記憶、思維、情感等心理活動和行為活動起正向的或反向的推動作用。
案例1
二戰期間,英美軍方在研究戰機時認為應對彈痕多的地方加強修復,而統計學家沃德卻與眾不同,他認為應對彈痕少的部位加強維護。最後事實證明,沃德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的方式是正確的。
哲理啟示:按照常理出牌很容易,但是往往也會容易出現致命的錯誤。跳出慣性思維,打破思維的習慣,我們也許就能收穫不一樣的奇效。
案例2
已故影帝李小龍有一個美麗的私人花園,一到春天,這裡便一片盎然,徜徉其中,讓人久久留戀。
一到周末,總會有人到此聚會遊玩。但這些人的行為太不文明,有些人在花園的草坪上搭起帳篷,搞起了野炊,燒烤,煮飯;有些人在花園裡採花,將很多名貴的花木折斷……弄得花園一片狼藉、烏煙瘴氣。
李小龍先是圍起了籬笆,又命人在花園門口豎起「私人花園禁止入內」的警示牌,但遊人都視而不見,我行我素。他又嘗試了幾種方法,都無濟於事。
一天,朋友建議他改變思路。於是,他找人做了數個大牌子,分別豎立在進入花園的幾個必經的路口。上面寫著:「如果在花園中被毒蛇咬傷,離此最近的醫院在十五公裡以外,駕車需要半個小時。」沒想到,這一招果然奏效,從此,再也沒有人進入花園。
哲理啟示:豎立籬笆、警示牌無用,用「可能會被毒蛇咬傷」的警示來提醒人們,則非常有效。這告訴我們,當一條路走不通的時候,跳出慣性思維,或許很快就會柳暗花明。
慣性思維的危害
時間的打磨,時代的變遷,環境的改變,使我們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慣性思維。慣性思維就如慣性在物理學的定義一般,保持著原有的東西,不因外界的一點衝撞而馬上發生改變。慣性思維固然對我們有一定的幫助,能免去很多思考問題時的繁瑣步驟。但它也不一定全然正確,它可能會誤導我們的思想之車開上一條偏僻的道路。這時我們就需要突破慣性思維看問題。
每個人都有一些慣性思維,比如買菜去同一個超市,看書去同一個書店,做飯放的調料,進入小區後永遠從同一個人行道走,踢球踢慣了,一到那個時間點,就控制不住……等等。
思維慣性好也不好,好在我們可以在自己熟悉或者安全的區域做一些事情,不會出大的差錯。不好的是,會錯過另一個麵館的味道,另一條路的風景,以至於錯過人生的另一種體驗。
慣性思維的人看到別人的不同,會特別放大,而聯想到誇張的東西,有比較就有差異,也就有心理傷害。你剛開始覺得這個人不行,就會一直覺得他不行。你一開始就討厭某個人,隨後就會覺得他很多方面都很討厭。因為慣性思維放大了你的負面認知,讓你自以為這樣就是對的。其實不然,很多事情往往都是你個人的一廂情願,而並不是事實。
結語——
突破慣性思維,要有開闊的眼界,要有全面的頭腦,還要有科學的分析,再做出全新而準確的判斷。慣性思維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為我們帶來高效和成績,同時也可能會帶來災難和誤導。
所謂「預則立」 ,生活中我們應該多為自己做一些心理預設和反其道而行之的方法,懂得分析人性的特點,不要遇到一點不同,就一味打擊自己。這樣,就能突破慣性思維的局限。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和成長軌跡,所謂不同,後天的經歷不同罷了,我們要做的就是經營好自己的每一步,給我們的人生做一個稱心如意的「履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