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斥71億元修復山水林田湖草生態

2021-01-08 瀟湘晨報

信息時報訊 (記者 白雲 通訊員 馮建奎) 信息時報記者11月30日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其中,48個子項目已開工建設,已完工的項目有13個,工程完成90%以上的有26個,預計年底前可完成42個主體工程項目。

2018年10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該試點總投資93.11億元,其中國家專項資金20億元。項目實施年限為2018—2021年,主要針對北江流域、東江流域和擬建的南嶺國家公園區域,構建「兩江一公園」系統保護修復格局,集中解決一批對流域區域生態功能具有顯著影響的突出生態問題,進一步提升粵北南嶺山區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築牢粵北生態屏障。

山水林田湖草生態被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通訊員供圖 12項試點績效目標已提前完成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總體績效目標共19項,目前12項試點績效目標已提前完成,預計其餘8項在2021年底前可全部完成。

具體來看,歷史遺留礦山地質環境治理率目標值70%,現狀值估算已完成71%;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率目標值90%,現狀值已完成90%;歷史遺留工礦廢棄地復墾利用目標值500公頃,正在實施的項目復墾利用面積397.98公頃;生態紅線面積佔國土面積目標值≧28%,現狀值已達到35.5%;水土流失治理目標值32.25萬畝,已完成54.2萬畝;石漠化治理目標值11萬畝,已完成14.07萬畝;提前脫貧人口目標值8.99萬人已完成;省定貧困村全部出列目標值278個已完成。

近年來,韶關通過「山上、山下」一體化保護和修復技術模式,系統推進大寶山礦區及其周邊區域、凡口鉛鋅礦區及其周邊區域、樂昌鉛鋅礦區及其周邊區域的礦山地質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目前,已完成大寶山礦新山片區歷史遺留礦山生態恢復治理工程(一期)約25公頃的土壤生態修復,土壤總鉛、總鋅分別下降了33.74%、8.37%,有效態鋅從未修復的115.52mg/kg降至3.671mg/kg,減少了對下遊土壤環境質量的影響。凡口鉛鋅礦及其周邊區域生態修復已完成尾礦庫清汙分流工程,植被覆蓋率達到85%以上,重金屬有效態降低50%以上。樂昌鉛鋅礦及其周邊區域綜合整治,已完成礦石堆場整治、硫精礦綜合利用工程。

當地在2018—2020年間投入1.65億元推動礦山石場復綠,完成礦山石場治理復綠項目38個,完成治理復綠263公頃,已建成韶關芙蓉山國家礦山公園和廣東凡口國家礦山公園,廣東大寶山國家礦山公園正在建設中。凡口鉛鋅礦、大寶山多金屬礦、瑤嶺鎢礦等9家礦山被錄入全國綠色礦山名錄,28家礦山被省自然資源廳評為省級綠色礦山。計劃到2020年底,韶關全市有效礦山的60%達到綠色礦山標準,2021年底達到70%,2022年底全部達到綠色礦山標準。

新增水田2.3萬畝

以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為契機,韶關還開展了全域土地綜合整治。目前已完成49個水田墾造項目,新增水田2.3萬畝;組織開展拆舊復墾項目414個,立項規模1.22萬畝,已完成驗收備案的項目211個,面積4757畝。

有序推進耕地安全利用試點項目,韶關目前已完成樂昌1萬畝耕地安全利用示範項目,正在實施曲江1.3萬畝和仁化2.9萬畝耕地安全利用示範項目。各縣(市、區)均提前一年實現了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的目標任務。

為加大紅砂嶺綜合整治,韶關針對南雄市、始興縣紅砂嶺地區沙化和水土流失問題,打造多樹種、多層次、多功能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態體系統。正在實施的南雄市、始興縣紅砂嶺綜合整治工程(一期),水土流失治理面積達5.35萬畝。

正在編制的始興縣紅砂嶺綜合整治工程(二期)實施方案,預計水土流失治理面積1.34萬畝,其中紅砂嶺水土保持措施實施面積10091.91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實施面積3275.54畝。

南嶺自然保護區新發現多種珍稀鳥類

在加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韶關市已完成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和評估調整成果,並上報省自然資源廳,目前正開展自然保護地調整優化,已形成自然保護地優化整合方案。隨自然保護地的調整補劃後,韶關市生態保護紅線範圍佔國土面積比例將高達約35%。

2018年至今,韶關全市共完成造林與生態修復93萬畝。其中,完成森林碳匯工程21.65萬畝,新建生態景觀林帶73.1公裡、4386畝;打造鄉村綠化美化建設工程315個(其中省級貧困村275個),完成綠美古樹鄉村建設15個、紅色鄉村3個;開展森林撫育207.1萬畝,完成石漠化地區綜合治理14.07萬畝,實現了「石漠化面積縮減、石漠化程度減輕、植被蓋度提高」等三大變化,石漠化治理取得重大突破。

在最近開展的大型珍稀鳥類調查中,南嶺自然保護區新發現了海南虎斑鳽、黃腳魚鴞和白鷳等多種珍稀鳥類。2019年以來,丹霞山自然保護地還新發現了丹霞山剛竹、丹霞山天葵、廣東假野菰、光柄徑邊菇、雙唇蘭、腐生齒唇蘭、卡氏伏翼7個動植物新種(或新記錄種)和菌類。

【來源:信息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什麼是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修復?主要內容有哪些?
    由於山水林田湖草是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體,在調查與評估的過程中要統籌考慮不同的生態要素、流域上下遊和區域之間的生態功能互補關係,同時考慮各類規劃和政策因素的影響,以此增強調查與評估結果的內在關聯性。⑤預見性原則。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已投入71億元
    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建設進展如何?筆者從省自然資源廳了解到,截至今年10月31日,該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71億元,已到位的10億元國家專項資金共支持49個試點工程子項目建設,實際支出近7億元。
  • 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
    開工儀式現場人民網巴彥淖爾4月16日電(齊浩男)4月16日上午,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儀式在烏拉特前旗紅圪卜揚水站啟動。自治區相關單位領導及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出席開工儀式,並為項目開工培土奠基。
  • 山山水水處處明明秀秀 浙江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和生態修復
    人的命脈在田,田的命脈在水,水的命脈在山,山的命脈在土,土的命脈在樹,生生不息,循環不已,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浙江既是陸域面積最小省份之一,又處於經濟總量第一梯隊,如何統籌修復、治理「七山一水兩分田」的寶貴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進一步打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轉換通道?這是擺在浙江人面前的時代命題。
  • 粵北南嶺山區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已投71億元!
    2018 年 10 月,廣東粵北南嶺山區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被自然資源部等三部委確定為全國第三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項目,也是全省唯一一個入圍項目。如今試點情況如何?11 月 30 日,記者從廣東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止今年 10 月底,項目已完成實際投資 71 億元,預計年底前可完成主體工程項目 42 個。
  • 「專家視角」董戰峰: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工程要堅持「山水林田...
    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實施一批重大工程,是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格局、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重大戰略需求。從功能定位上首要確定區域主導生態功能明確地區在生態安全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從技術路徑上要優化生態空間格局分區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綜合生態系統評估結果及區域主導服務功能,聚焦水環境汙染、水土流失、石漠化、物種棲息地破壞等可能存在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管理理論,對該區域生態系統功能重要性、敏感性與脆弱性等指標進行定量分析,根據評估結果確定生態保護修復的總體布局。
  •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泰山區域山水林田湖草芝田河生態保護修復工程進入衝刺階段 發布日期:2020-11-25
  • 從生態修復的概念說起
    呵護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體 資料圖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提出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那什麼是生態修復?我們不妨從「生態修復」的概念說起,來對其內涵進行探討。    何謂「生態修復」?    提到「生態修復」,我們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生態重建」。
  • 統籌「山水林田湖草」 繪就綠色發展畫卷——江門成功創建國家森林...
    取得這項「國字號」榮譽以來,江門的森林城市建設腳步並未放緩,而是更加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持續深入推進森林城市建設,通過不斷擴大生態空間,提升生態服務功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生態安全屏障。如今,山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綠中、綠在眼中的僑鄉特色森林城市已呈現在市民眼前。
  • 張家祥:在南水北調中線丹江流域實施生態保護修復工程
    這個區域位於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區,丹江口庫區及上遊水源地安全保障區,承擔著國家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水源涵養與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區等重要生態功能,對於華北地區的水資源供給和國家水生態安全具有戰略意義。」全國人大代表張家祥說。
  • 生態修復重構美麗河南——第50個世界地球日到來之際,全省自然系統...
    省自然資源廳黨組書記劉金山說:「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題就是要引導人們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定不移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未來,河南省將按照『一張藍圖保發展、一體共治建生態』的思路,打好生態修復治理這場硬仗,切實肩負起生態文明建設主責部門的職責,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生態保護和修復,著力建設山青、水碧、林鬱、田沃、湖美、草茂的美麗河南。」
  • 試論區域、景觀、生態系統的生態修復原則
    特別是在習近平主席主政以來,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多次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嚴格保護耕地」、「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等,這是對生態修復和重建的極大重視和肯定。
  • 鳳陽縣修復礦山生態,重塑綠水青山
    鳳陽縣礦產資源豐富,其中以南部和西部山區分布的石英巖、石灰巖為縣兩大優勢礦種,多年前,由於粗放式開採,造成很多山體滿目瘡痍,千瘡百孔,極大破壞生態環境,給人們日常生活帶來很大影響。為了加強礦山治理,該縣成立了全縣礦山生態修復工作領導小組,縣鎮村三級林長和林長聯席會議成員單位負責人通過義務植樹、林長調研、責任區巡查、林長聯席會議等形式積極履職,全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建設。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出爐 生態氣象保障...
    其中明確提出要實施生態氣象保障任務,增強氣象監測預測能力及對生態保護和修復的服務能力。這是生態氣象有關工程首次納入國家規劃。《規劃》以全面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為總體目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明確了到2035年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的總體要求和主要目標,提出了各項重大工程的重點任務和政策措施,形成了推進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的基本框架。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來源:證券日報本報記者矯月見習記者馬宇薇12月31日,《證券日報》記者從蒙草生態獲悉,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公布的《關於2020年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驗收結果的通知》顯示,內蒙古包頭昆都侖河國家溼地公園試點項目通過驗收,該項目由蒙草生態參與實施。
  • 3部委召開新聞發布會解讀《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
    ,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  《規劃》圍繞全面提升國家生態安全屏障質量、促進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永續利用的總目標,以統籌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為主線,提出了「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堅持統籌兼顧、突出重點難點,堅持科學治理、推進綜合施策,堅持改革創新、完善建管機制」等基本原則,明確了到2035年全國生態保護和修復的主要目標,並細化了2020年底前、2021—2025年、2026—2035年等3個時間節點的重點任務
  •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草原管理司:加強保護修復 草原生態質量明顯提高...
    在國家層面,草原行政管理機構的層級得到大幅提升,充分體現了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要求,突出了草原保護修復,理順了草原管理體制,為推進草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奠定了更加堅實的體制基礎,草原工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森林和草原是重要的自然生態系統,對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具有基礎性、戰略性作用。
  • 蒙草生態:運用生命共同體思維保護、修復溼地生態
    公園內動、植物資源豐富,自然風光秀美,生態環境優良,從水面廣闊的水庫,到蜿蜒的河流,整體風貌與溼地景觀及周圍環境自然協調,具有較高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科普宣教和旅遊觀光的價值。自公園獲批試點建設以來,包頭市昆都侖區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公園保護與建設工作。蒙草生態團隊在整個項目建設過程中,先後完成了河道景觀建設、溼地生態修復、室內外科普宣教體系建設以及智能監測系統等多項內容。
  • 浙江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給河湖建一個保護帶
    給河湖劃定生態緩衝帶,多一層保護屏障,浙江正加快推進這樣的治水新探索。日前,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的指導意見》,並配套相關生態修復技術指南。河湖生態緩衝帶,是在水域與陸地之間一定區域內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攔截汙染、淨化水體、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因此,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劃定與生態修復是提升水環境承載力和實現生態擴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對於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 三部門介紹《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
    【吳曉】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大家上午好,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要求我們從系統工程和全局的角度尋求新的治理之道,不能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各管一攤、相互掣肘,必須統籌兼顧、整體施策、多措並舉,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開展生態文明建設,深入實施山水林田湖草一體化保護和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