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2021-01-13 瀟湘晨報

科技日報記者 唐?婷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據介紹,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在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方面,標準提出要結合生態功能區劃、水功能區劃、生態紅線範圍、水系連通調度區域等,反映河湖水系歷史演變情況,採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方法進行必要的現場調查監測。

設計原則上要遵循自然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功能,發揮擬自然治理技術作用;堅持生態優先,加強河湖生態空間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協調防洪、供水、水電開發、礦產開發、交通建設等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合理布局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開展多種方案優化比選;定期開展水生態監測和河湖健康評估,不斷優化和改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

據悉,此標準屬於新制定類標準,適用於大中型河流、重要湖泊等水域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設計,小型河流以及其他湖泊水域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設計可參照執行,也適用於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設計,以及生態化改造、生態調度與管理等。

【來源:水利部】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人民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中國水科院水生態環境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5日,水利部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發布了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水利行業標準,標準將於2020年12月25日起實施。
  •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隨著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的實施,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河湖生態保護 發揮擬自然治理技術作用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本屆大會特設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簡稱「水專項」)報告專場,水專項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系統介紹了水專項支持我國溼地保護助力河、湖水生態修復的相關工作與成效。會上,水專項淮河項目河流水生態修複課題負責人、第十屆國際溼地大會主辦人南京大學安樹青教授獲頒國際生態學協會授予的「傑出溼地科學家」獎,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 河湖清親兩岸綠
    ■ 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 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扛起時代使命,統籌兼顧、系統施策,做綠色發展堅定的實踐者、有力的行動者。
  • 《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將於3月22日世界水日實施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呂培)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今年世界水日3月22日當天起開始實施。該條例是我省第一部系統全面對河湖保護治理予以規範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開創了以立法規範河湖保護名錄製度的先河。
  • 水利部原副部長索麗生:河湖治理要內在功能和長期效益結合
    近年來,不少地方開始對問題河湖進行治理,很多水利科技和工程企業開始在這一領域發力。「河湖治理畢竟是一個新的學科領域,需要進行深入研究,目前的探索遠遠不夠,還存在一些難點問題。」2020年12月17日,在中國水利企業協會水環境治理分會舉辦的河湖汙染防控與淤泥處置技術研討會上,水利部原副部長索麗生說。
  • 煙臺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向全面見效轉變 河流生態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各級河湖長共巡查25.1萬餘次2020年3月10日,市委書記、市總河長張術平到棲霞市砂河進行巡查調研;3月1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級總河(湖)長陳飛到福山區巡查門樓水庫;6月24日上午,陳飛到福山區門樓水庫開展巡湖;9月30日,張術平到福山區調研老嵐水庫工程建設並開展巡河……實行河長制湖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帶有根本性
  • 關注|蘭州市開啟「大數據+河長制」河湖生態管理新模式
    1月5日,記者獲悉,蘭州市水務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強蘭州市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充分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基於四級河長體系的蘭州市河湖長制信息管理平臺,
  • 蚌埠新語彙——河湖清親兩岸綠
    ■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扛起時代使命,統籌兼顧、系統施策,做綠色發展堅定的實踐者、有力的行動者。
  • 江蘇淮安:「河長制」一攬子改革打響全域生態河湖品牌
    四線管理」「八大工程」「十大示範工程」,突出依法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建河湖健康的水生態體系。   在白馬湖治理過程中,淮安首先把入湖河道治理作為重中之重。白馬湖上遊9條中小河道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總投資15億元,綜合實施築堤防、清淤、清雜、護岸、綠化等工程,打造出擁有自我修復、淨化功能的河道,逐步恢復「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道面貌。同時,實施退漁還湖、退圩(圍)清淤等工程,著力改善白馬湖湖區水環境。
  • 技術交流: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的一項偉大戰略,水生態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水生態文明正在初步形成,了解我國水生態系統正在面臨的現狀和問題,實施生態保護及修復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要根據以下幾點原則:(1)綠色發展,保護優先,努力向事前保護和自然恢復的方向轉變,改變從前的「以需定供、經濟最優、技術可行」的思路,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把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策略相互融合,以此才能建設友好生態水工程。(2)流域總體規劃和系統修復。
  • 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
    今天(16日),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在武漢成立,以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利合作交流,分享長江治理保護經驗,共同為全球水治理貢獻力量。該中心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水生態所聯合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全球水夥伴和湖北省科協共同發起,來自肯亞、衣索比亞、巴基斯坦等6個國家的25名學員 參加了首期培訓。
  • 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實施情況
    現將有關工作情況匯報如下:一、河長制湖長制實施的背景河長制湖長制即由各級黨政負責人擔任河(湖)長,組織領導相應河湖的水資源保護、水域岸線管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整治、水生態修復、執法監管等管護工作的制度體系和工作機制。
  • 重慶市湖庫生態修復適宜技術選擇指南(2017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日前,北極星環保網獲悉,《重慶市湖庫生態修復適宜技術選擇指南(2017版)》已經印發。本技術選擇指南在對重慶市水體現場調研及水質監測的基礎上,結合包括《重慶主城面源汙染控制集成技術指南》、《重慶新建城區健康水系統構建技術導則》、《水生態基礎設施規劃技術導則》等水體汙染控制方面的技術成果,並根據國內外水體綜合整治的成功案例編制而成,可作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環保技術服務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開展湖庫汙染治理技術選擇與應用的參考技術資料。
  • 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 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海珠區區級河湖總警長,海珠區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譚偉文在會上介紹,為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水環境,2018年以來,海珠區把維護水環境作為「保民生、護穩定」的頭等大事,結合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探索建立河湖警長制度,堅持源頭治理,大力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積極開展水域周邊區域的綜合治理。河湖警長「發威」,河湧治理顯成效。
  • 甘肅蘭州:開啟「大數據 河長制」河湖生態管理新模式
    人民網蘭州1月7日電(魏怡)據蘭州市水務局消息,蘭州市水務局按照甘肅省委、省政府和蘭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強蘭州市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充分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基於四級河長體系的蘭州市河湖長制信息管理平臺,構建蘭州市水資源信息融合與監管應用,開展跨部門河湖治理業務協同聯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