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陽市加強水環境治理保護河湖生態綜述
問渠哪得清如許 ——貴陽市加強水環境治理保護河湖生態綜述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
-
人民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科技日報:《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婷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如何讓水利工程充分發揮生態保護作用
聚焦水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進程中的熱點話題和難點議題,邀請業界權威專家學者暢談觀點建議、闡發解題之策,是「玉淵六人談」活動舉辦的初衷。沙龍第一期主題是「問水都江堰」。都江堰堪稱人水和諧的典範。前不久,水利部部長鄂竟平指出,要深入研究以都江堰為代表的生態水利工程,使水利工程不僅發揮水資源開發、利用、配置功能,也能充分發揮生態保護作用。
-
河湖生態治理緣何偏愛中山杉
滇池治汙的「杉家兵」 《建議》中有一條「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昆明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實行河長制,治理的重點是滇池,使用的植物「主角」是中山杉。
-
礦山自然生態環境治理技術與治理方案
環境質量的好壞,與人類生存和人體健康密切相關,而綠化對改善和維護環境質量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植物(以及我們肉眼看不見的微生物)的生命活動對保護自然環境中的生態平衡,保護礦山環境,促進人們身心健康具有重要作用。開展以植物為主體的礦山生態環境治理(植物修復)對於改善和修復環境質量,實現環境友好,促進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和諧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
成都: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發揮人工溼地作用
李冰到任後,便開始大規模的治水工作,在蜀地建立了以都江堰水利工程為主的灌溉系統,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人工溼地系統在減少自然災害、保護環境、促進農業發展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川西平原農業發達,物產富庶,被賦予「天府之國」的美譽,正是得益於這套從古代就建立起的偉大的人工溼地系統。
-
浙江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給河湖建一個保護帶
給河湖劃定生態緩衝帶,多一層保護屏障,浙江正加快推進這樣的治水新探索。日前,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的指導意見》,並配套相關生態修復技術指南。河湖生態緩衝帶,是在水域與陸地之間一定區域內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攔截汙染、淨化水體、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因此,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劃定與生態修復是提升水環境承載力和實現生態擴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對於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
河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模式及措施探討
例如,截彎取直之後河岸生態功能受到影響,水生植物被破壞,改變洪水流向衝刷河岸,洪水災害在缺乏原河流的調節作用下出現得愈加頻繁與劇烈。因此,在河流治理的過程中不僅應該將重點放在如何發揮效用並做好防洪措施,還應該關注水生態的平衡發展。 3.2河流治理生態護岸為確保水生態穩定健康發展,河流治理過程中應該做好生態護岸工作。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
《規劃》明確,到2035年,通過大力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全面加強生態保護和修復工作,全國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溼地、海洋等自然生態系統狀況實現根本好轉,生態系統質量明顯改善,優質生態產品供給能力基本滿足人民群眾需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畫卷基本繪就。
-
把握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確保生態系統持續向好
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樹立大局觀、全局觀,算清長遠帳、整體帳,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來統籌考慮、綜合施策。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狀態的評判標準,逐一分析各要素髮揮作用、相互影響的路徑和規律,明確各治理環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
-
生態文明理念下的國土空間綜合整治與生態保護修復
2.2以生態系統保護修復打造美麗生態國土生態系統保護針對輕微受損的自然生態系統,主要通過封山育林、育沙育草、補水保溼封育自然生態系統發揮自身生態恢復力。生態系統修復針對區域流域範圍內嚴重受損、退化、崩潰的生態系統,包括礦藏、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海域、灘涂等自然資源系統。
-
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樹立大局觀、全局觀,算清長遠帳、整體帳,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來統籌考慮、綜合施策。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狀態的評判標準,逐一分析各要素髮揮作用、相互影響的路徑和規律,明確各治理環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
-
湖泊治理保護的生態樣本
治理農田面源汙染,結構性控汙力度弱是全國都面臨的困難。大理從實際出發,穩步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生態高效農業。將玉米、烤菸為重點的旱作面積逐步擴大到40%以上,壓縮高汙染蔬菜、大蒜作物種植面積4萬畝,積極推廣應用生物菌肥、有機肥和控氮減磷優化平衡施肥技術,累計推廣控氮、減磷測土配方施肥技術216.67萬畝,開展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證面積100多萬畝,認證綠色食品13個。
-
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
今天(16日),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在武漢成立,以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利合作交流,分享長江治理保護經驗,共同為全球水治理貢獻力量。該中心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水生態所聯合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全球水夥伴和湖北省科協共同發起,來自肯亞、衣索比亞、巴基斯坦等6個國家的25名學員 參加了首期培訓。
-
技術交流: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
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要根據以下幾點原則:(1)綠色發展,保護優先,努力向事前保護和自然恢復的方向轉變,改變從前的「以需定供、經濟最優、技術可行」的思路,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把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策略相互融合,以此才能建設友好生態水工程。(2)流域總體規劃和系統修復。
-
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
開工儀式現場人民網巴彥淖爾4月16日電(齊浩男)4月16日上午,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復國家試點工程項目開工儀式在烏拉特前旗紅圪卜揚水站啟動。自治區相關單位領導及項目建設單位負責人出席開工儀式,並為項目開工培土奠基。
-
水利部部長鄂竟平在人民日報撰文: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不斷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樹立大局觀、全局觀,算清長遠帳、整體帳,把山水林田湖草作為一個生命共同體來統籌考慮、綜合施策。要深入研究各要素健康狀態的評判標準,逐一分析各要素髮揮作用、相互影響的路徑和規律,明確各治理環節的任務清單和負面清單,制定從源頭上系統開展生態保護修復的整體預案和行動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