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建兵
11月初,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建議》中對水利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強調了要推動綠色發展,提升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
綠色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植物,特別是像中山杉這樣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突出、在重大生態項目中經過檢驗的耐水溼喬木。
滇池治汙的「杉家兵」
《建議》中有一條「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昆明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實行河長制,治理的重點是滇池,使用的植物「主角」是中山杉。
早在2004年,昆明市園林科研所就開始引種中山杉,在福保溼地進行實驗性種植,隨後又在滇池、洱海等地擴大種植。試驗發現中山杉有兩個突出優點:恢復快和成活率高,種後基本沒做管理,成活率超過90%。相對於水杉、池杉在長期水淹情況下生長緩慢甚至停滯,中山杉的生長几乎不受影響,而且抗風。
讓研究人員欣喜的是,中山杉在汙水環境中生長更為良好,「水越肥中山杉長得越壯」,可以淨化水質。滇池生態研究所高級工程師徐杉做的試驗也證實了這一點:中山杉除氮磷汙染物能力較強,對全氮的去除率是13.6%,對鹼解磷的去除率達到45.3%。
從2009年開始,在滇池治理項目中,選擇在「四退三還一護」範圍內適宜種植中山杉的低洼地和水淹地,以及在已建草本溼地內種植或補種中山杉,種植區域分布於西山區、官渡區、滇池旅遊度假區、呈貢縣、晉寧縣等滇池沿湖5個縣區,種植面積已過萬畝,數量約200萬株。
靖江市國家中山杉良種基地是全國最大的中山杉繁育和推廣中心,苗圃面積8000餘畝,是昆明中山杉主要供應和技術支持單位。中山杉良種基地總經理施建中介紹,中山杉的種植,改善了以前滇池湖濱生態溼地內的植物以蘆葦等草本植物為主,植物種類單一、抵禦病蟲害能力弱且每年均需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進行收割等不利因素。
中山杉與滇池溼地中原有的草本植物及灌木植物形成湖濱生態溼地的喬、灌、草植物的立體結構,豐富了溼地內的生物多樣性,構建更完善的溼地生態系統,加速了生態修復。
昆明滇池-暉灣區域
經過10餘年的生長,這些常年浸泡在水中的中山杉在滇池形成了壯觀的「水上森林」景觀,除了色彩美麗,中山杉還可以在滇池湖濱形成一個生物淨化屏障,為淨化滇池水質發揮了作用。目前,滇池的水質由原來的重度汙染已轉為輕度汙染。
長江防護的「樹堅強」
這兩年,重慶萬州區出了一個「樹堅強」,引來媒體爭相報導。
這個「樹堅強」就是中山杉,種在三峽庫區消落帶裡,全年被江水沒頂淹沒100多天,江水退去仍挺拔秀麗,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防水土流失能力。
三峽庫區消落帶是指位於三峽最低枯水位和最高蓄水位之間的坡岸部位,約在155-175米水位線之間,整個三峽庫區長江和支流兩岸大約有440公裡的消落帶。
該區段土壤貧瘠,水位落差大,耐旱植物會在蓄水期被淹死,耐淹植物則會在枯水期乾死,植物無法生長,這導致整個庫區消落帶每年被帶入長江裡的泥沙有1億多噸,生態恢復與治理是一個世界級的難題。
在2002年,江蘇省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與萬州區林科所合作啟動了中山杉在三峽庫區的造林和育苗試驗。2009年初,配合三峽水庫首次蓄水,萬州區林科所移栽了208株胸徑3-5釐米、苗高3-4米的中山杉,種植在170-175米區間進行淹沒觀測。
經過8年蓄水淹沒浸泡試驗,目前存活204株,已鬱閉成林,苗木胸徑達18-26釐米,樹高8-10米。2012年3月,萬州區林科所在新田鎮五溪村等地的江邊消落區165-175米範圍內,營造了近500畝中山杉試驗示範林。2013年4月,江水消退後,苗木保存率在85%以上,最高達到97%。沒頂淹沒浸泡4個多月後,中山杉逐漸呈現出勃勃生機。
到目前為止,萬州區已經在沿江消落區營造了約1500畝中山杉示範林,綠化岸線長度近40公裡,逐步形成了綠色生態長廊。有效地形成了生態屏障,緩解水土流失,防治江水汙染,美化了沿岸環境。同時,耐淹中山杉的品種選育、耐淹機理、生態效益評估以及木材加工等研究工作正在有條不紊的展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山杉將在長江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為長江經濟帶的高質量發展做出貢獻。
黃河治理的「希望林」
在今年10月舉辦的首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綠化行業高質量發展高峰論壇上,來自長江之濱的樹種——中山杉獲評「2020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十大推介樹種」。中山杉又將成為一個國家重大生態項目的骨幹苗木。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去年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中央也明確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加強生態保護治理、保障黃河長治久安、促進全流域高質量發展、改善人民群眾生活。
這對水利行業在造林綠化上出了一道考題:既要克服造林立地條件差、合適樹種少等問題,提高造林質量,也要考慮農民收入問題,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兼顧。
選對樹種是關鍵,中山杉就是一個理想的選擇。
河南第一林 河南濮陽 引黃入冀補澱渠首防護林
在黃河流域的濮陽、洛陽、鶴壁等地都看到了中山杉鬱鬱蔥蔥的身影,聽到對中山杉的稱讚。
在河南濮陽縣渠村,有一片「河南第一林」,種植了3萬多株中山杉。2017年3月種的胸徑4釐米的中山杉,平均胸徑超過12釐米,最大的有15釐米。樹形秀麗漂亮,樹幹筆直挺拔,樹高基本一致,枝條柔韌性特別好。
「按現在市場價格,這些中山杉年畝產值一萬多元」。當地人介紹,濮陽縣的黃河岸邊今後將建溼地公園,中山杉大有用武之地。而且中山杉木材很好,可以進行木材生產,發展中山杉是一個脫貧的好項目。
河南洛陽市政府前 開元湖
中山杉良種基地總經理施建中介紹,中山杉在各地的河湖水系改善治理、溼地環境優化升級中得以廣泛應用,現已成為新時期建設幸福河湖的有益幫手。
來源:中國水利網站 2020年1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