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市加強水環境治理保護河湖生態綜述

2021-01-20 多彩貴州網

  問渠哪得清如許

  ——貴陽市加強水環境治理保護河湖生態綜述

  今年4月24日,烏當區河長辦接到貴陽市民間河長反映:烏當區東風鎮情人谷有群眾侵佔河道。區河長辦立即將信息上報區總河長。根據總河長安排調度,烏當區檢察院、烏當區水務局、東風鎮人民政府相關負責人立即趕赴現場調查處理,制止違法侵佔河道行為,並現場取證……從接到舉報到現場處置,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建立「雙河長制」,只是貴陽市保護河湖生態舉措中的一項。近年來,貴陽市在對水環境的治理過程中,既堅持對重點區域的水環境治理,又加強水環境整體的綜合整治力度;既注重採用新技術治理汙染,又不斷完善綜合治理制度體系,以創新管理手段、點面結合的形式改善水環境。

  讓「母親河」碧水長流

  南明河是貴陽市的母親河。前些年,隨著貴陽經濟快速發展和人口加速集聚,南明河沿河多家工業企業的生產汙水和沿岸居民的生活汙水排放到河中,南明河及上遊市西河等支流水質變成劣五類,河道喪失自然淨化能力。

  如何讓水重新清起來?2012年,我市研究制定《貴陽市南明河城區段水環境綜合整治規劃》,決定實施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按照《規劃》,整治項目以「政府主導、機制創新、依法治理、科技支撐、全民參與、長治久清」為宗旨,分三期實施,一期「救急」、二期「治本」、三期「長效治理」。

  目前,南明河水環境綜合治理在完成一期項目,通過「截汙治汙、河道疏浚、景觀營造、臭氣整治、生態修復」等工程措施後,又取得二期「治本」的階段性成效,河道水質與沿河景觀效果進一步提升,生態系統健康逐漸恢復,「母親河」的人文底蘊得到再現——

  南明河幹支流劣五類水質水體由51%下降到7%,五類水體提高至26.8%,四類水質水體提高至31.6%,三類水體提高至35.6%,幹流治理段主要汙染物指標化學需氧量已穩定達到地表水三類水質標準,大部分河段NH3-N(氨氮含量)和TP(總磷)濃度已得到明顯降低和有效控制;生態調研結果表明,南明河幹流治理段水生動植物種群類型豐富,生物多樣性指數、水生植物蓋度、系統完整性顯著提高。

  為水環境保護上「雙保險」

  民間河長發現問題,政府河長解決問題,貴陽推行民間河長與政府河長「雙河長制」,對河流開展巡視、監督、保護等工作,形成了貴州首個「雙河長制」的水環境保護機制,推進河湖保護管理常態化。

  工作中,貴陽實施由市、區(市、縣)和社區(鄉、鎮)行政主要領導組成的三級「河長」管理制度,按照「屬地管理、分段負責」的原則,由河流流經地以及縣級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所在地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負責指導、協調所轄河流、湖庫保護管理工作。

  民間河長中,則既有環保志願者,也有部分環保專家,專業涵蓋環境、化工、地質等領域。這些專家型民間河長,能從水環境治理的角度看出問題所在,提出專業整改意見和建議。民間河長能發現一些政府河長注意不到的問題,兩者相輔相成,共同對貴陽河流水環境的保護起到巨大促進作用。

  「雙河長制」實施過程中,各級出臺了有針對性、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如烏當區要求河長以嚴格落實「河長上崗、河水清澈」為目標,利用微信、QQ等河湖管理保護工作群,及時掌握更多河湖管理動態,第一時間對發現問題進行快速處置。

  截至目前,該區共接到群眾舉報相關信息20多條,內容涉及生活垃圾入河、侵佔河道等,已完成處理。

  觀山湖區對轄區貓跳河、麥城河、小灣河等六條主河道和百花湖集中式飲用水源地,全面實行區、鄉(鎮、社區)、村三級河長制度,負責組織開展河道汙染調查處理、生態綠化等。實施「雙河長制」以來,觀山湖區啟動建設水體治理工程25個,治理完成3個。

  完善治汙設施,推廣節水技術

  除了對重點區域的水環境進行治理、對生態型河流進行保護治理,貴陽市還牢牢守住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對水汙染處理、給水、排水、再生利用等進行全面考慮,通過完善設施、技術改造等,著力推進節水控汙。

  在推進汙水處理方面,貴陽市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建設步伐。去年,全市市級管轄的10座汙水處理廠出水水質均達到國際一級A標,汙水處理量共計3.7億噸,較2015年提升5000萬噸。貴陽市還將建設青山汙水處理廠中水回用以及白雲汙水處理廠再生水利用試點項目,5年將建成19座城市汙水廠再生水廠,屆時總回用規模達到每天65萬立方米,汙水廠再生水回用率達到40%以上,全面提高創新型中心城市節水管理水平。

  我市還推行低衝擊開發模式,推廣透水磚、下凹式綠地、綠色屋面等雨水間接利用項目,共完成麥沙大道雨水間接利用、白雲區行政中心綠色屋面等50個工程項目,降低市政排水管網的壓力;加大供水管網改造,對3000多處「跑、冒、滴、漏」問題立行立改,建立遠程監控系統,加強區域巡檢、維護供水設施、提高抄表率,降低城市供水管網漏損。

  通過開展好重點治理、積極推進綜合治理、完善基礎設施、加強汙染源及市域河流監管、做好節水治汙等措施,貴陽市提高了水汙染治理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切實改善了水生態環境。

  記者 湯利

相關焦點

  • 河湖生態保護 發揮擬自然治理技術作用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國研中心李佐軍:從「河長制」到「湖長制」,強化水生態環境保護
    這意味著國家在對河流、湖泊生態環境的保護、監督和管理上將更加具有針對性,相比以往,水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更加明確和細化。此次深改組會議還強調,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本方略,遵循湖泊生態功能和特性,嚴格湖泊水域空間管控,強化湖泊岸線管理保護,加強湖泊水資源保護和水汙染防治,開展湖泊生態治理與修復,健全湖泊執法監管機制。
  •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綠色發展呵護「防城港藍」 ——我市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綜述 2020-12-02 10: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編制思路與重點
    2018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確立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了方向指引和行動指南。黨中央、國務院一直高度重視流域保護工作,對於長江、黃河兩條母親河,更是提升到了國家重大戰略的高度。
  • 浙江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給河湖建一個保護帶
    給河湖劃定生態緩衝帶,多一層保護屏障,浙江正加快推進這樣的治水新探索。日前,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的指導意見》,並配套相關生態修復技術指南。河湖生態緩衝帶,是在水域與陸地之間一定區域內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攔截汙染、淨化水體、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因此,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劃定與生態修復是提升水環境承載力和實現生態擴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對於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 河湖生態治理緣何偏愛中山杉
    滇池治汙的「杉家兵」  《建議》中有一條「強化河湖長制,加強大江大河和重要湖泊溼地生態保護治理,實施好長江十年禁漁。」  很多人可能還不知道,昆明在十幾年前就開始實行河長制,治理的重點是滇池,使用的植物「主角」是中山杉。
  • 貴陽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獲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
    12月18日,貴陽市生態環境科學研究院通過了高新區行政審批局的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評審,取得檢驗檢測機構資質認定證書,標誌著該院可正式向社會出具具有法律效應的監測數據和評價結果,是貴陽市生態環境局系統監測能力提升的重要組成部分。
  • 河流水生態保護與修復模式及措施探討
    2河流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的基本原則 2.1以人為本,人水和諧,建設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必須突出人水和諧的治水新理念,在保證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堅持人工幹預與自然修復相結合,促進河道水生態環境修復改善,營造優美河道環境,維護河流健康生命,逐步建立起人水和諧、豐富多樣、可持續發展的河流水生態環境系統
  •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深入實施,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進展順利,核與輻射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要步伐,我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 密雲區深入推進河長制 全面治理河道生態環境
    密雲區深入推進河長制 全面治理河道生態環境 2020-12-03 11:54 來源:澎湃新聞 政務
  • 中國水科院水生態環境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5日,水利部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發布了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水利行業標準,標準將於2020年12月25日起實施。
  • ...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雲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雲發〔2018〕16號)的要求,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中共昆明市委、昆明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和雲南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中發〔2018〕17號)和《中共雲南省委、雲南省人民政府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雲發〔2018〕16號)的要求,結合實際,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 西藏阿里地區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重大成效:打贏五大標誌性戰役
    阿里地區全面加強黨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編制完成《阿里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地區創建規劃(2019-2025年)》。近日,西藏自治區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阿里地區生態環境保護情況。截至目前,完成28座加油站油氣雙層管改造、回收治理工作,建成獅泉河鎮機動車尾氣遙感監測系統、監控平臺,完成7縣高汙染燃料禁燃區劃定工作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統計和編碼登記工作;深入開展河湖「清四亂」行動,清理河湖垃圾57.7噸,完成阿里地區7縣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工作,建立水源地保護區「一源一檔」管理臺帳和風險名錄,加強入河排汙口管理;強化危險廢物汙染防治,建成投運地區廢機油規範化暫存點,轉移處置
  • 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 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髮生轉折性變化——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5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  5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在重慶召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提出「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勾畫了推動長江經濟帶
  • 生態環境部發布《關於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
    ,增強應對氣候變化整體合力,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為建設美麗中國、共建美麗世界作出積極貢獻。到2030年前,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整體合力充分發揮,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穩步提升,為實現二氧化碳排放達峰目標與碳中和願景提供支撐,助力美麗中國建設。二、注重系統謀劃,推動戰略規劃統籌融合(四)加強宏觀戰略統籌。將應對氣候變化作為美麗中國建設重要組成部分,作為環保參與宏觀經濟治理的重要抓手。
  • 生態環境部回應「白鱘滅絕」: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形勢嚴峻
    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17日在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白鱘滅絕反映出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的形勢依然十分嚴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迫在眉睫。劉友賓說,近期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將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分類實行禁捕,這對長江流域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長江經濟帶湖泊環境演變與保護、治理建議
    長江經濟帶湖泊一直是國家水環境治理的重點,此前已著重開展了太湖、巢湖、滇池和洱海水體汙染和富營養化防治工作。儘管投入力度很大,但治理成效較慢。4 基於歷史視角的湖泊保護與治理對策湖泊治理與保護是一個複雜系統工程,需綜合考慮多種自然和人為驅動要素的生態效應及其長效機制。本文以史為鑑,從過去環境演變的視角,提出如下長江經濟帶湖泊保護及治理對策。
  •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據介紹,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