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

2021-01-1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據介紹,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在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方面,標準提出要結合生態功能區劃、水功能區劃、生態紅線範圍、水系連通調度區域等,反映河湖水系歷史演變情況,採用衛星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先進技術方法進行必要的現場調查監測。

  設計原則上要遵循自然規律,充分發揮生態系統自我修復功能,發揮擬自然治理技術作用;堅持生態優先,加強河湖生態空間管控;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協調防洪、供水、水電開發、礦產開發、交通建設等與生態保護的關係;合理布局工程和非工程措施,開展多種方案優化比選;定期開展水生態監測和河湖健康評估,不斷優化和改進生態保護和修復措施。

  據悉,此標準屬於新制定類標準,適用於大中型河流、重要湖泊等水域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設計,小型河流以及其他湖泊水域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設計可參照執行,也適用於水利水電工程的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設計,以及生態化改造、生態調度與管理等。

(文章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DF537)

相關焦點

  • 人民網:《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人民網北京1月14日電 (記者餘璐)記者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
    記者從水利部獲悉,隨著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的實施,維護河湖美麗有了技術支撐。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
  • 科技日報:《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維護河湖...
    婷記者11日從水利部獲悉,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實施
    中國日報1月11日電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該標準的主要技術內容包括河湖生態系統調查與評價、設計原則、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水質保護與改善、河湖地貌形態保護與修復、重要水生生物棲息地與生物多樣性保護、水文化傳承與水景觀構建、材料和施工、監測和管理等。
  • 中國水科院水生態環境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5日,水利部發布2020年第15號公告,批准發布了我院水生態環境研究所牽頭主編的《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水利行業標準,標準將於2020年12月25日起實施。
  • 河湖生態保護 發揮擬自然治理技術作用
    為指導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作,由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牽頭編制的水利部行業標準《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導則》(SL/T 800—2020)已於日前實施。標準規範了河湖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技術要求,對於維持和改善河湖生態系統功能、發揮其綜合效益具有重要意義,為維護河湖健康美麗提供技術支撐。
  • 技術交流: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技術
    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的一項偉大戰略,水生態是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就目前而言,我國的水生態文明正在初步形成,了解我國水生態系統正在面臨的現狀和問題,實施生態保護及修復是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保護和修復水生態系統要根據以下幾點原則:(1)綠色發展,保護優先,努力向事前保護和自然恢復的方向轉變,改變從前的「以需定供、經濟最優、技術可行」的思路,提高水生態系統的自然修復能力,把人工修復和自然修復策略相互融合,以此才能建設友好生態水工程。(2)流域總體規劃和系統修復。
  • 發揮溼地功能 淨化河湖水質
    本屆大會特設國家水體汙染控制與治理科技重大專項(簡稱「水專項」)報告專場,水專項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系統介紹了水專項支持我國溼地保護助力河、湖水生態修復的相關工作與成效。會上,水專項淮河項目河流水生態修複課題負責人、第十屆國際溼地大會主辦人南京大學安樹青教授獲頒國際生態學協會授予的「傑出溼地科學家」獎,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 綠色發展要聞丨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牢固樹立「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理念,以推動亞熱帶森林、河湖、溼地生態系統的綜合整治和自然恢復為導向,立足川滇森林及生物多樣性生態功能區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加強森林、河湖、溼地生態系統保護,繼續實施天然林保護、退耕退牧還林還草、退田(圩)還湖還溼、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大力開展森林質量精準提升、河湖和溼地修復、石漠化綜合治理等,切實加強大熊貓、江豚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棲息地保護恢復
  • 河湖清親兩岸綠
    ■ 「十四五」期間,蚌埠市將加快推進城市生態綠化建設,完善生態綠化景觀系統,持續修復淮河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主城區沿淮景觀帶,早日實現「河湖清親兩岸綠」。  綠水青山、美麗河湖、宜居家園……這是人與自然之美的最和諧畫面。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 煙臺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向全面見效轉變 河流生態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各級河湖長共巡查25.1萬餘次2020年3月10日,市委書記、市總河長張術平到棲霞市砂河進行巡查調研;3月16日,市委副書記、市長、市級總河(湖)長陳飛到福山區巡查門樓水庫;6月24日上午,陳飛到福山區門樓水庫開展巡湖;9月30日,張術平到福山區調研老嵐水庫工程建設並開展巡河……實行河長制湖長制,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帶有根本性
  • 九大高原湖泊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 涉及五華盤龍等15個縣市區
    向公眾公開徵求意見建議的《雲南省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2021—2035年)》(公開徵求意見稿)提出,將實施青藏高原東南緣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哀牢山無量山生態屏障區生態保護和修復等7大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 《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將於3月22日世界水日實施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呂培)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今年世界水日3月22日當天起開始實施。該條例是我省第一部系統全面對河湖保護治理予以規範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開創了以立法規範河湖保護名錄製度的先河。
  • 水利部原副部長索麗生:河湖治理要內在功能和長期效益結合
    劃分出控制單元後,採取三級溼地、自然型溼地、清水廊道工程、湖岸緩衝帶與淺水水生植物帶工程等生態措施,並針對各種汙染源提出不同生態修復措施,以期達到最佳的水環境、水生態預期效果。實施所有生態修復措施後,汙染物入湖汙染物量小於小南海湖的水環境容量,可保障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
  • 江蘇淮安:「河長制」一攬子改革打響全域生態河湖品牌
    四線管理」「八大工程」「十大示範工程」,突出依法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構建河湖健康的水生態體系。   在白馬湖治理過程中,淮安首先把入湖河道治理作為重中之重。白馬湖上遊9條中小河道整治及生態修復工程總投資15億元,綜合實施築堤防、清淤、清雜、護岸、綠化等工程,打造出擁有自我修復、淨化功能的河道,逐步恢復「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河道面貌。同時,實施退漁還湖、退圩(圍)清淤等工程,著力改善白馬湖湖區水環境。
  • 蚌埠新語彙——河湖清親兩岸綠
    ■「十四五」期間,我市將加快推進城市生態綠化建設,完善生態綠化景觀系統,持續修復淮河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主城區沿淮景觀帶,早日實現「河湖清親兩岸綠」。 綠水青山、美麗河湖、宜居家園……這是人與自然之美的最和諧畫面。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 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
    今天(16日),我國首個「一帶一路」河湖生態保護培訓中心在武漢成立,以深化「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水利合作交流,分享長江治理保護經驗,共同為全球水治理貢獻力量。該中心由長江水利委員會水生態所聯合國際水利與環境工程學會、全球水夥伴和湖北省科協共同發起,來自肯亞、衣索比亞、巴基斯坦等6個國家的25名學員 參加了首期培訓。
  • 浙江推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給河湖建一個保護帶
    給河湖劃定生態緩衝帶,多一層保護屏障,浙江正加快推進這樣的治水新探索。日前,省生態環境廳和省治水辦(河長辦)聯合印發《關於推進河湖生態緩衝帶劃定與生態修復的指導意見》,並配套相關生態修復技術指南。河湖生態緩衝帶,是在水域與陸地之間一定區域內建設喬灌草相結合的立體植物帶,作為「山水林田湖草」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攔截汙染、淨化水體、提升生態系統完整性等作用。因此,河湖生態緩衝帶的劃定與生態修復是提升水環境承載力和實現生態擴容增量的有效手段,對於恢復水生態系統、實現人水和諧具有重要意義。
  • 重慶市湖庫生態修復適宜技術選擇指南(2017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日前,北極星環保網獲悉,《重慶市湖庫生態修復適宜技術選擇指南(2017版)》已經印發。本技術選擇指南在對重慶市水體現場調研及水質監測的基礎上,結合包括《重慶主城面源汙染控制集成技術指南》、《重慶新建城區健康水系統構建技術導則》、《水生態基礎設施規劃技術導則》等水體汙染控制方面的技術成果,並根據國內外水體綜合整治的成功案例編制而成,可作為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環保技術服務單位和其他相關單位開展湖庫汙染治理技術選擇與應用的參考技術資料。
  • 關注|蘭州市開啟「大數據+河長制」河湖生態管理新模式
    1月5日,記者獲悉,蘭州市水務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全面加強蘭州市河湖管理保護工作,充分利用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建立基於四級河長體系的蘭州市河湖長制信息管理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