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 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扛起時代使命,統籌兼顧、系統施策,做綠色發展堅定的實踐者、有力的行動者。
■ 「十四五」期間,蚌埠市將加快推進城市生態綠化建設,完善生態綠化景觀系統,持續修復淮河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主城區沿淮景觀帶,早日實現「河湖清親兩岸綠」。
綠水青山、美麗河湖、宜居家園……這是人與自然之美的最和諧畫面。河湖是大地之脈,不僅滿足著人類生存發展的基本需要,還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綠色是生態文明的主色調,也是高質量發展的主旋律。
未來,生態蚌埠新畫卷將如何起筆、運筆、收筆,又將畫成什麼模樣?市委書記黃曉武在市委常委會擴大會議上,用「河湖清親兩岸綠」描繪了生態蚌埠美好願景,希望全市上下發揮自身優勢,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建設人民幸福之城,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幾天後,黃曉武頂著寒風、踏著積雪,赴五河縣、禹會區調研安全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首站即來到有著八萬畝水面的沱湖,考察生態環境整治和水汙染防治工作情況。看到雪後初霽,藍天白雲,歷經數次水汙染的沱湖綻放秀美新姿,他叮囑五河縣持續深入開展生態保護和環境整治,深入實施河(湖)長制和林長制,著力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此後,天龍河連通工程、蚌埠閘、淮河試驗研究中心……圍繞著淮河、龍子湖治理,每一站都看得仔細,思考得深刻。和皖北兄弟城市相比,蚌埠有著難得的山水資源,自然稟賦優越。僅市區境內就有「二河三湖九座山」,淮河、北淝河下遊東西向穿城而過,天河湖、張公湖、龍子湖南北向匯入淮河。
好山好水理應倍加珍惜,精心打磨。近年來,結合水生態文明建設和河長制、林長制等工作,蚌埠市放大優勢,加快河湖治理,圍繞打造「一帶兩橫三縱」生態景觀格局,全力構建「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水生態體系,將水生態文明的理念貫徹到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生態建設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打造「河湖清親兩岸綠」的良好生態,是一項系統工程,須扛起時代使命,統籌兼顧、系統施策,做綠色發展堅定的實踐者、有力的行動者。根據市發展改革委及市水利局等部門規劃,「十四五」期間,蚌埠市將加快推進城市生態綠化建設,完善生態綠化景觀系統,持續修復淮河生態環境,加快建設主城區沿淮景觀帶,早日實現「河湖清親兩岸綠」。重點保護貫穿城區的淮河幹流、天河—四方湖溼地、迎河—張公湖—席家溝—三汊河溼地公園等水系構成的自然生態廊道,加強濱水帶狀公園建設,構建特色濱水綠化休閒空間,形成「水在城中、城在林中,城依山、水映城」的城市形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