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新聞網訊(九江報業融媒記者 洪永林)一座城市因水而靈動,多了幾許生機。在柴桑區,有一條3.3公裡的河流穿城而過,它是柴桑區人民的母親河——沙河。從2018年開始,柴桑區深入開展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三年行動,大力推進「一河兩岸」改造提升工程建設,打造沿河靚麗風景線,描繪「秀美沙河、生態柴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時代新畫卷。
改造「母親河」 讓「一河兩岸」成為風景線
隨著城市發展,沙河河道洩洪能力弱、道路通行壓力大,在這座橋上「服役」數十年的9座橋梁,有4座橋梁成為危橋,兩岸房屋環境差,群眾反映強烈。
按照城市功能與品質提升要求,柴桑區委、區政府把沙河的「一河兩岸」改造提升工程作為一項重大民生工程來實施,決定全面啟動沙河「一河兩岸」提升改造工程,主要進行河道護岸、跨河橋梁、沿街房屋「三大改造」,進行道路拓寬「白改黑」、兩岸綠化亮化景觀、沿線雨汙管網配套「三大提升」,最終達到「河暢、水清、岸綠、路通、景美、人悅」效果,讓「一河兩岸」成為柴桑區的一道亮麗風景線。該工程東南起於南山路,西北至柳林北路,總投資約7億元(包括工程3億元、徵遷安置4億元),建設內容包括了3.3公裡的沿線河道、護岸、道路、橋梁、雨汙管網、綠化、亮化、臨河公園、建築外立面工程及自來水、天然氣、供電、電信、聯通、移動、廣電、國防光纜、軍用光纜等管線入地。項目建設既需要徵收房屋土地,施工中又需要協調城區交通組織等問題,為切實緩解城區交通壓力、合理安排施工作業面,先行啟動並完成了5座橋梁建設,主體工程於2019年11月開工,外立面工程2020年9月開工,管線入地同步進行,整個工程力爭2020年底完工。
百姓翹首盼為家鄉民生發展變化點讚
「一河兩岸」牽動無數柴桑人的心,每天都有居民到新修好的橋上走一走,看一看工程進度。居住在附近的75歲居民鍾禮龍豎起大拇指說:「這是近50年來,沙河改造得最徹底的一次,過去也改造過,但是沒有像現在這麼大的工程,遇到山洪暴發,水漫到橋兩邊,居民出行非常不便,我們百姓天天翹首期盼,希望早日看到美麗的沙河,煥發新面貌。」
在「一河兩岸」項目施工現場,工人正按照各自分工,進行人行道施工、路面瀝青鋪設等工序,一派熱火朝天的施工景象。近幾個月來,施工隊伍搶抓時間,日夜奮戰,目前已完成水利總工程量的87%左右。
沙河「一河兩岸」提升改造工程項目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呂樺向記者介紹說:「在搶抓有利天氣做好水利工程的同時,項目施工方還全力推進市政施工和建築亮化工程建設,確保項目各工序保質保量按期完成。」據悉, 「一河兩岸」提升改造項目通過對沿河的水體、護岸、道路、橋梁、綠化、亮化、建築外立面整飾等七個方面進行改造提升,打造沿河靚麗風景線,進一步提升柴桑區城市的形象和品質。
呂樺表示,目前每天安排機械設備約50臺,施工人員約320餘人,搶抓水利、市政、外立面改造工程建設進度。下一步根據天氣情況,合理組織機械、人員,在保安全、質量的前提下,加快水利工程掃尾,加快市政工程及沿河外立面工程建設推進力度,使一河兩岸早日達到「河暢、水清、岸綠、路通、景美、人悅」的建設效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