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盡說江南好,遊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只聞江南風景好,不知風景有多好。看看麗水這22條河流,告訴你風景有多好!
今年以來,麗水市水利局通過保障水安全、修復水生態、宏揚水文化、發展水產業、加強水管理等五個方面全力推進甌江幸福河建設的推進。同時,結合我市水利工作實際,提出聚焦「水安全、水資源、水管理、水經濟、水環境、水文化」六個方面,全力打造六大樣板,努力使麗水每一條河流成為「幸福河」,成為長江以南「幸福河」的鮮活樣板。
蓮都
▲方溪
方溪地處浙江省南部,為甌江一級支流好溪的支流,源出縉雲東坑山南麓 。通過美麗河湖建設和「五水共治」,如今,流域內碧水藍天、綠樹成蔭、鳥語花香、微波瀲灩,景色宜人。沿線歷史文化古蹟保護良好,並通過「人水和諧」文化展示出流域人民敬水、親水、愛水的習俗,結合方溪歷史發展進程,形成了「美麗方溪,信孝黃村,養生福地」的流域特色文化。
▲峰源溪
峰源溪發源於蓮都峰源鄉,沿線景色優美,村落古樸自然,動物植被豐富,是天然的氧吧,也是廊橋文化代表地之一。沿線村落依山而建,傍水而居,風景秀麗,溪流蜿蜒,錦鯉遍布,村內建築古色古香,錯落有致,生動的展現了江南水鄉的靈動之美。峰源溪沿線古橋眾多,有建於清朝的庫坑廊橋、復興橋、源頭橋,這些古橋較完整地保存了浙南、閩北八字拱廊橋的建造風格,是珍貴的文化遺產。
▲宣平溪
宣平溪又稱宣平港,位於蓮都區西部,為甌江大溪一級支流,蓮都區市級河道。河道沿線自然景色優美,流域內奇山異水、特色文化、遺留古蹟也逐漸被人發掘,如天然形成的太極灣,畲鄉民族文化,陳村古石塔,馬村古碼頭等。沿線群眾共享治水紅利,利用流域特色大力發展旅遊產業,興辦了多家特色主題民宿,如「心靈港口」、「畲鄉風情」等,如今宣平溪流域是人們閒暇休憩、探尋古蹟古文化,體驗農家美食的絕佳去處。
龍泉
▲住溪
住溪村,美曰其名,因全村沿居在美麗的烏溪江溪流邊上而得名。這裡既有著明、清時期商旅繁華的的跡象,又印記著當年紅月,同時又散發著當今改革開放和新農村建設的氣息。近年來,龍泉市堅持水岸同治,對沿河的生態環境進行河道清淤、新建堰壩、灘地修復等系列綜合整治,使之呈現水清岸綠的面貌,營造人水和諧的氛圍,全力打造錢江源頭「美麗河湖、幸福小鎮」。
▲梅溪
梅溪發源於龍泉與慶元交界的百山祖西北麓礱頭,這裡風景優美,環境清幽,年均溫度為12.8℃,是夏日遊覽避暑之勝地。梅溪又稱「小梅」,因梅得名、憑瓷生輝,是浙江省歷史文化名鎮,是中國龍泉青瓷發祥地,也是海上絲綢之路始發地。旖旎風光為梅溪「美麗河湖」平添自然清秀美,眾多古蹟也為梅溪「美麗河湖」注入歷史底蘊美。境內有大窯、金村等百餘處古窯址,有宋代千年瓷運碼頭遺蹟——金村古渡遺址,還有始建於明代的黃南古溪廊橋等古蹟。
青田
▲甌江下遊段(青田水利樞紐-永嘉交界)
甌江下遊段(青田水利樞紐-永嘉交界)起於青田水利樞紐,止於青田與永嘉交界處,河道全長7.9km。主要承擔防洪、排澇、航運、生態景觀、休閒娛樂等功能,近半年水質均達到Ⅱ類水。近年來,青田縣多措並舉紮實的推進「美麗河湖」創建工作,邊創邊建,2019年完成中小流域綜合整治1.82公裡,主要江河幹堤加固2.193公裡,防洪堤整治、水毀、搶險救災項目8個,河湖庫塘清淤10萬方,堤防標化創建9條,河道保護範圍劃界92.74公裡。甌江下遊段(青田水利樞紐-永嘉交界)正是青田整個美麗河湖建設的一個縮影,它代表著青田美麗河湖建設在安全管理、生態保護上的不懈努力。
▲玉帶溪
在青田縣阜山盆地,有一條河流從東南向西北流淌,彎彎曲曲,旖旎秀麗,像一條玉帶環繞著阜山,它就是玉帶溪,名有富貴吉祥之意,溪有幸福美滿之感。近年來,青田縣在滿足防洪和排澇等河道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全力推動河道水生態系統恢復和沿溪景觀工程建設,打造以玉帶溪為核心的休閒公園建設,從清真禪寺廣場門口開始,到安店老街橋頭止,總長3公裡。將玉帶溪建設成一個集旅遊、生態、休閒、文化相結合的鄉村旅遊帶,以人文景觀獨特、自然景觀秀美為主題,建設成為中國最佳鄉村休閒旅遊目的地。
▲章村源
章村源是甌江水系大溪一級支流禎埠港幹流,章村源集鄉鎮行洪排澇與生態景觀一體,建成環湖走廊2.1公裡。河上有多座堰壩與橋梁,一類一特色、一步一景象,多元素打造「浙南油庫」。近年來,章村鄉著眼於鄉內豐富的林業、漁業生態資源,運用改革手段,以河權改革激活這些沉睡資源,致力於念好「山字經」,做好「水文章」,打好「生態牌」的戰略措施,轉化為振興鄉村的資本。真正變「死水」為「活水」,實現「以水養水」的目標。
雲和
▲浮雲溪(壟鋪-城西大橋段)
浮雲溪(壟鋪-城西大橋段)流經雲和縣城核心地塊,且沿線匯入的木路溪、黃溪、安溪、水碓港等多條水系均通過縣城各居民區,因此,在實現水長流的同時,保證「水常清」就顯得尤為重要,人水和諧的曲調也慢慢在溪水上流淌。近年來,雲和縣利用傳播媒介開設專題,開展多樣性、活潑性、趣味性的宣傳活動,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和監督「美麗河湖」建設的良好氛圍。特別是做好鎮村兩級的宣傳工作,切實提高「美麗河湖」建設人民群眾的參與性、知曉率、滿意度。
▲龍泉溪(緊水灘壩腳-長汀大橋段)
隨著雲和縣「美麗河湖」和「五水共治」等工作的持續推進,雲和湖環湖綠道(金石段)順利建成,溪口、局村、三潭段提防加固工程也已完工,龍泉溪二期、三期等一大批項目即將上馬,通過堤岸及遊步道建設、美化綠化、水文化挖掘、環境整治等多方面舉措,龍泉溪慢慢成為了「河在林間、人在景中」的亮麗風景線。
▲雲壇溪
將古村落色文化與雲壇溪景觀完美融合,雲壇溪在實現清水的前提下滿足安全要求,岸坡種植植物,實現水陸友好型過度。對創建河道河岸修築騎行道、遊步道、增設景觀小品、提質擴容河岸綠化等,在設計理念上突出人水和諧,強化水景融合,打造林水相依,風光秀美的高品質景觀河道。綠化種植上,新增綠化面積30畝,片林綠化串成線、連成片、融成景。屆時,河岸綠化與水面林水相依,遊人在遊步道、騎行道閒適,一步一景、一處一畫,水景渾然天成,人、水、景融為一體,構成一幅絢爛的江南水鄉畫面。
慶元
▲後廣溪
「煙溪雲樹如畫,風物已千年;冷杉絕,廊橋美,蕈彌鮮…從此後廣溪,人醉水巒間。」後廣溪是松溪(松源溪)一級支流,發源於慶元縣境的百山祖西麓。後廣溪以流域內的清涼亭水利風景區、蘭溪橋古廊橋、西洋殿景區、百山祖景區為依託,大力發展農家樂、民宿等第三產業,利用交通便利優勢,通過一年一度香菇文化朝聖活動,不斷擴大香菇文化的影響力……一個魅力四射,新興的親水後廣溪全域旅遊帶逐步展示在大家面前。
▲南陽溪
「南陽朦朧煙雨,清爽羨煞江南。」南陽溪流經賢良鎮和張村鄉,是其境內主要溪流,屬甌江二級支流。賢良鎮及張村鄉依南陽溪兩岸而建,自兩岸水利工程建成以來,南陽溪兩岸煥發出新姿,結合流域水景觀工程布局、挖掘水歷史文化,打造了集水岸休閒、水景觀覽、特色水上運動與娛樂等功能於一體的南陽溪沿岸河谷山水風光旅遊帶,沿溪的親水平臺、生態堰壩及古廊橋,成為人們戲水納涼、享受親水的好去處。
縉雲
▲章溪
時和歲豐、鄉野章溪。章溪上承貞溪、盤溪之水,東南則為括蒼山。鄉野,是許多曾踏上過這片土地的人們對章溪最直接的印象。「秋天便是收穫的季節」這句話用來形容章溪的當下再好不過。章溪流域交通便利、文化底蘊深厚、古樹眾多、風景秀麗、物阜民豐。流域內章溪堰歷史悠久,雅宅村沿河周邊分布著千年古樹林、三龍廟、唐葛嶺古道等豐富的歷史人文和自然景觀。如今的章溪「形」美、「心」更美。天藍、地綠、水清、宜居、宜業、更宜遊的章溪已展現在人們面前。
▲貞溪
貞溪,發源于越王山西麓。流域內山清水秀,水質常年保持在III類水質以上。根據生物調查,流域內有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種,二級保護動物17種,河道內石斑魚隨處可見。貞溪流域是星火燎原的「革命老區」,有著悠久的革命歷史和光榮的革命傳統,也是深挖綠水青山潛力、傳承鄉愁,富有生機的「美麗鄉村」;登高遠眺,領略山水的豁然與暢懷,漫步田園,感懷鄉野的靜謐與恬然。如今的貞溪,河道兩岸風景如畫,溪水層疊、經年不絕,已成為縉雲一道靚麗的水生態風情帶。
遂昌
▲松陰溪(南溪襟溪段)
松陰溪為甌江上遊主要支流,源出於遂昌縣垵口鄉北園附近,是遂昌人民的母親河。河道整體上景觀優美,岸線流暢,與周邊環境協調融合,城鎮水景觀風貌特點較為突出。在美麗河湖建設和「五水共治」中,極力保持河道原始生態面貌,對河道內的彎道、灘地、江心洲等都給予了最大限度的保留,堤岸形式突出生態、自然風格。河湖沿線濱水慢行道、騎行綠道、親水平臺等親水便民設施及配套的濱水公園、驛站、涼亭等公共設施齊全。
▲桃源
桃源發源於金華市山坑鄉,河道兩岸翠山環抱,河床灘林形態豐富,水體清澈水質優良。沿溪邊增加新的開放空間,兩岸軟性駁岸及親水平臺、遊步道的設置將促進原有景觀改善,提高鄉村品位和質量,改善村民勞動、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桃源以上遊生態之河,中遊警示之河,下遊產業之河為特色,在傳統的河道建設理念中融入生態治理理念,已經基本實現了河道安全流暢、生態健康、水清景美、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的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河湖治理成效。
▲烏溪江
烏溪江幹流起點為住溪、碧龍源匯合口流經龍洋、九龍口、涼潭口、橋西、橋東、獨山、蔡口等村,終於焦灘鄉東步注入湖南鎮水庫,流域內河道蜿蜒盤旋於崇山峻岭之間,山水交融山清水秀。烏溪江作為水源涵養保護地、生態農業示範區、山水風光文化帶、生態旅遊精品線,遂昌縣充分利用烏溪江流域的區位、經濟、交通、生態、旅遊等優勢,立足水利,綜合治理,正逐步將烏溪江流域打造成為生態文化旅遊長廊。「網紅」新農村九龍口、紅色古鎮王村口、獨山古寨、焦灘魚頭,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交相輝映,古村落文化、紅色文化、龍排文化、魚頭文化,傳統文化與水文化相互交融,烏溪江將註定在不平凡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
松陽
▲莊門源
莊門源為松陰溪支流,源於望松街道砌壇村東北包山頭山西麓。近年來,松陽縣充分利用莊門源得天獨厚的資源條件,以自然、生態、野趣的田園山水為「基底「,大膽探索「美麗河湖+」模式,有效帶動沿線產業融合發展,打造具有本土化特色的鄉野濱水景觀美麗河湖,形成特色富民的美麗河湖產業帶。並在莊門源兩岸建成的適合人走、騎行及車覽,集生態、休閒、旅遊於一體,長達8.3千米的生態美麗河湖帶。
景寧
▲鶴溪
全國唯一的畲族自治縣——景寧,地處洞宮山脈,山青水秀,素有「鶴溪洞天」的美稱,自古以來就是賢達嚮往之幽居養生勝地。在景寧中北部鑲嵌著一條走過千年時光、閱覽滄海桑田的生命之脈——鶴溪。據清同治《景寧縣誌》載:「漢代巡史浮丘伯曾攜雙鶴隱居於此,在溪濱壘石築臺垂釣,沐鶴於溪」故名鶴溪。鶴溪河,起於敕木山東坡,自東南向西北穿城而過注入小溪,它是一條歷史長河,也是一條生態廊道,10.5公裡的水脈,串聯起兩岸的旖旎風光,描繪出一幅魚水共歡、生機勃勃的山水畫卷。
▲桃源溪
桃源溪流域由飛雲江源頭的大白坑溪,根底峴溪,深垟溪三支匯流而成。桃源溪流域治理在原有防洪功能的基礎上,結合生態遊泳池、親水平臺及綠道等項目,從而催生了「桃源水果溝」、「畲鄉夏令營」、「潑水節」、名宿農家樂、多肉基地、畲藥等美麗經濟的全面發展。全域建設「漫步桃源、品花賞果、採摘遊樂、體驗濱水風光」的新型鄉村體驗模式。每每緣溪而上,各家各戶古旗搖曳,農家飯莊兩岸排開,有賓而至,便是擦桌擺凳、擒雞捉魚。悠揚的畲家敬酒歌,道出了人們的幸福和喜悅。
▲小溪梧桐至大均流段
「上有梧桐樹,引得浮傘渡」,大均、梧桐兩地自古為地方孝道文化所倚重。其潺潺滔滔的十裡長河,不僅是它們的生命血脈,更是千百年人們商賈往來、迎娶走親的交通不二選擇。古籍記載:「過梧桐灘,溪流突橫而衝,河床陡曲。至竹口,集金蘭、漲寮、新亭三坑澗之水,彎折衝激至大均潭。一路潭長水深、兼多頑石,撐船、放筏之人每每必祭祀以祈福」。
來源:市水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