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口,地處八盤峽水庫的上遊,屬於蘭州市西固區達川鄉岔路村,這裡是黃河、湟水河、大通河的交匯處。林立的峭壁,雄踞於黃河北岸,與南岸的青石峽對峙而立。俯視八盤峽水庫全貌,水面寬闊、風景如畫;溯河而上,沿岸棗林蔥鬱,蘆葦搖曳,置身其中,竟能感受到一絲江南水鄉的韻味。
河湖的生態健康和清潔美麗離不開達川鎮嚴守水資源開發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更離不開河長們巡河清河的常態化工作模式。
據達川鎮相關負責人介紹,達川鎮全鎮按照「全面覆蓋,不留死角和盲區」的原則,對河流進行劃分,由鎮主要負責人擔任鎮級總河長,班子成員擔任鎮級河長,各村黨支部書記任村級河長。用繡花功夫,織密責任網絡,確保「每一條河流都有人負責、每一片溝塘都有人看管」。
據悉,在河長制的推進過程中,達川鎮在每條河流顯眼位置樹立了「河長公示牌」,並與河長籤訂管理責任書,樹牢「第一責任人」主體意識。各級河長、巡河員運用河長制巡河APP,做到鎮級總河長每月巡河3次,鎮級河長每月巡河6次,村級河長每月巡河12次,巡河員每月巡河30次,把河湖監管責任落實到「最後一米」、「最後一人」。
「我們在巡查過程中主要就是查看河流岸有無垃圾、河流沿岸有無汙水違法直排行為、有無傾倒廢土廢渣廢棄物、水體有無異味、河長公示牌是否完好等問題。如果發現問題,就及時處理,讓我們轄區內河更暢、水更清、岸更綠、景更美。」巡河員達朝明向記者介紹道。
西固區水源保護區是蘭州市唯一飲用水水源地,沿河道總長度23.8公裡,總面積57.26平方公裡,承擔全市360萬人口的飲用水供給。為了保護水源地不受汙染,西固區以「控源+治理」為核心內容,集中開展維護、宣傳、監控等工作,完善了界標、警示牌、宣傳牌等環保標識,建立健全了視頻監控系統;通過埋設排汙管道、安裝檢查井、建設汙水處理站等工作,對柴家臺、梁家灣、岸門村生活汙水進行收集集中處理,並沿一級保護區南岸修建防護景觀林帶及景觀節點。
常年工作在西新線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的管護員祁世義親眼目睹了這些年保護區的變化:「以前的水源地環境很差,黃河岸邊有很多的養殖場和化工企業,時常見到汙水和垃圾排入黃河,整治難度很大。自從水源地保護區建立起來,一切都不一樣了,所有的養殖場和排汙企業都被遷離,在政府的大力宣傳下,大家的環境保護意識也增強了很多,沒有了汙水,沒有了垃圾,黃河兩岸變成了它本身該有的樣子。」
近年來,西固區以保護水資源、防治水汙染、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為主要任務,建立保障機制,靠實工作責任,加強綜合管控,嚴格監管執法,切實推動河長制從「見河長」「見行動」到「見成效」。不斷強化水資源管理,落實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統籌開展河湖「清四亂」、河湖管理範圍內違法建設問題排查整治等專項行動,不斷改善和提升農村水生態環境。截至目前,共完成全區7條,共計30.4公裡河洪道管理範圍與保護範圍劃定工作,有效明確了河段管理主體,落實管理責任,為城鎮防洪和y飲用水源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周俊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