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長制實行一年多來,太湖流域片的河長體系總體上已經實現村一級覆蓋,率先建成河長制體系。目前,流域片各省市正全面推進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體系建設,河長會議信息共享、信息報送、督導檢查、驗收和考核激勵等長效機制已基本建立並不斷完善。」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局長吳文慶說。
江蘇省無錫市是河長制的發源地。曾經出現的「太湖藍藻事件」造成無錫全城自來水汙染。痛定思痛,當地政府決定實施「河長制」,由各級政府主要負責人擔任河長,實行「掛牌治水」的舉措,當前,「實行河長制,實現河長治」已成為無錫市各級政府、民眾的共識。
「生在蘇南,喝著家鄉的水長大,深知水清岸綠對我們生活的重要。」無錫市錫山區厚橋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汪蘇湘說,他擔任著3條鎮級河道的河長,深感責任重大。為了不影響正常工作,他每天提早1小時上班,第一件事就是去自己所轄的河道巡查一遍,對發現的問題直接在現場召集街道責任部門和屬地村負責人研究整治對策。
汪蘇湘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總結出了河長治水必須處理好的三個關係:一是水裡與岸上的關係。要抓準河道汙染的主要原因,把整治重點放在岸上。二是整治與群眾利益的關係。推進畜禽養殖整治,汪蘇湘不厭其煩地上門做養殖戶的思想工作。三是短期整治與長效管理的關係,必須做到「集中整治、長期跟蹤、適當延伸、落實長效」。
無錫市創造出「上下聯推、縱橫聯動、城鄉聯建、標本聯治、內外聯督」的「五聯」治水新模式,落實「一河一策」戰略,全市161條河道綜合整治和38條黑臭河道綜合整治「全面開火」,6個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已全部達標,實現了太湖無錫水域水質好轉幅度大於全太湖平均水平。
在上海市閔行區,記者見到了浦錦街道的退休黨員王永芳。她來自浦錦街道塘口村,從今年3月中旬開始成為浦錦街道的河長。她給記者展示了一個有27位成員的「浦錦民間女河長微信群」。她告訴記者,目前,「民間女河長」隊伍開展了220多次河道巡查,用手機拍攝記錄自己生活周邊河道整治中的問題並上傳至婦聯開發的「浦錦民間女河長」系統。「我們反映的問題,街道職能部門能夠第一時間掌握,關鍵是能第一時間處理,還會把處理的情況在系統中反饋給我們。」王永芳說。
在推行河長制的過程中,河長們的創新思路不斷迸發。閔行區吳涇鎮櫻桃河河長張文琦告訴記者,櫻桃河總長6公裡,因為前幾年周邊居民經常填河,導致一些河段成為「斷頭河」。張文琦帶領自己的團隊對櫻桃河進行整治,啟動水道疏通工程,實施了河道拓寬、新建欄杆、護岸、種植綠化等措施,在整治的基礎上又對該河段綠化景觀進行改造升級。經過整治,原來在外地租房躲避河流汙染的居民又紛紛回來了。(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崔國強)
(責任編輯: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