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西安:繪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畫卷

2020-11-23 西部網

深秋時節,步入長安中央公園,抬頭可見不遠處的秦嶺山,低頭便是靈動的河水,波光瀲灩的水面,翠湖波影,疊石成景,五彩斑斕的花園、植物層次分明掩映其間,目光所及之處,無不是一幅山清水秀的詩意畫面。

場景:昔日排汙渠變身公園美不勝收

水環境的質量極大地影響著市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十三五」以來,西安市紮實推進各項治水舉措,著力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質量,讓一條條河流變成風景線,通過努力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還老百姓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畫卷。

在長安,有一條河流蜿蜒穿過長安城區,沿河兩岸,停歇長廊、慢跑彩道、休閒花園、兒童樂園依次坐落,深秋的落葉與潺潺的河水,為城市平添了幾分韻味……這就是公式河。回想2018年以前的公式河,淤泥堆積、垃圾遍地、河道加蓋、生活汙水直排……不忍直視的場景一度影響周圍群眾生活品質,大伙兒對此頗有意見。

「誰能想到,曾經的排汙渠竟然變成一條清水河,還建成了公園,現在西安的水域越來越多,河水越來越清了。」家住青城小區的張師傅告訴記者,以前公式河兩邊是石頭、雜草,還有垃圾和臭味,如今變成水清景美的公園,家門口就能散心,生活品質得到極大提升。

深秋時節,步入長安中央公園,抬頭可見不遠處的秦嶺山,低頭便是靈動的河水,波光瀲灩的水面,翠湖波影,疊石成景,五彩斑斕的花園、植物層次分明掩映其間,目光所及之處,無不是一幅山清水秀的詩意畫面。

其實,不止公式河水系令人沉醉,提升改造後的護城河、從沙坑到溼地的渭河公園、南湖、昆明池以及有7個公園「傍身」的潏河等,一條條、一項項,無不彰顯著西安「治水」的決心與魄力。

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2016年以來,西安市主要河流優良水體比例不斷提升,河湖水質改善明顯。2017年西安市率先在全省全面推進河長工作機制,目前全市共有河湖長2478名,並把河長制湖長制向農村河湖延伸,實現了農村河湖河長湖長全覆蓋。

推行「河長制」以來,2018年、2019年兩年,渭河西安段年度水質已達Ⅲ類,灞河、灃河等主要支流水質也明顯變好。其中,灞河由2016年的劣Ⅴ類提升為2019年的Ⅳ類,灃河由2016年的Ⅳ類提升到2019年的Ⅱ類,均提升2個類別;公式河等納汙河主要汙染物濃度下降明顯。

陝西省生態環境廳最新數據顯示,今年8月份,西安市渭河幹流西安段水質為優;9個省級水汙染補償考核斷面均達到或優於考核要求。這樣的成績離不開機制的創新。

為加大黑臭水體整治,強化水汙染防治,西安市建立了渭河水汙染防治領導約談管理機制,對轄區水體水質多次超標的區縣、開發區實行領導約談。對轄區水體水質已達到臨界值但未超標的區縣、開發區實行斷面預警。通過約談預警,有力地推進了工作進展,解決了一批突出的水汙染問題。依託《西安市渭河流域水汙染防治考核辦法》,西安市對全市20個區縣、開發區內的水體考核斷面每月進行監測考核,確保西安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緊盯生態恢復「八水繞長安」目標,西安市不斷加快汙水處理項目建設。截至2019年年底,全市已建成汙水處理廠共31座,投運26座,汙水處理能力達到328.1萬立方米/日,全市主城區汙水廠堆積汙泥已全部清運完畢,新產生汙泥日產日清,汙泥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0%以上。

目標: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

2019年12月,西安市發布了《全域治水碧水興城三年行動方案》,明確了5方面301項任務,系統推進「85316」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截至今年8月底,2020年107個治水項目全面開工並完工15個,13條河流綜合治理工程全線拉開。

隨著護城河綜合改造工程基本完工,今年8月1日西安市實現清水進城,目前已全面建成並免費開放;長安區公式河、潏河綜合治理成效明顯;高新區總長28公裡的灃惠綠道、西鹹新區灃河風雅楊林項目、灞橋區灞河生態溼地公園等一批河湖治理工程建成投用,已成為市民群眾親水休閒的網紅打卡地。

全力推進全域治水重點項目建設,目前西安市「85316」治水工程進展順利,水生態環境持續改善,治水成效逐步顯現。緊盯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以改善河湖水質,提升人民幸福感、獲得感為目標,經過各區縣、開發區和市級部門半年多的努力,目前公式河長安公園、潏河樊川公園、澇河天橋湖等已經成為市民休閒遊玩的網紅地。今年10月1日,護城河改造提升工程也全面完成,已免費向市民開放。

在河流綜合治理中,西安市各區縣、開發區堅持系統治理、生態治理理念,堅持水岸同治、協調治理,積極加快推進節約用水、再生水利用、地下水限採、城市水土保持、雨汙管網改造、汙水零直排小區創建等工作,把每一條河流都治理成人民滿意的幸福河,為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西安提供強力支撐。

在抓好今年107個全域治水重點項目全面完成的基礎上,西安市將打造更多的生態節點,計劃通過三年時間,建設護堤林2.4萬畝,形成生態節點63處,新增生態水面1.56萬畝。屆時,灞河全運湖,灃河儀祉湖、文教園、風雅楊林等一大批治水亮點將紛紛呈現在市民面前,給市民群眾帶來更加優質的水生態環境。

長安中央公園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打包」治汙,明年將現水清岸綠美景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打包」綜合整治將大幅改善河湖水質,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一湖一策」精準治汙,護住一湖清水27日上午,轟隆的機械聲中,外沙湖湖底的淤泥不停被挖起,通過管道輸送到岸邊的處理廠處理。沿著湖岸,記者步行到楚河漢街看到,商圈內遊人如織,步行街旁楚河裡河水已經被抽乾,多名工作人員手持高壓水槍,正在衝刷著淤泥,再由水泵將淤泥抽走。
  • 鋪展水清岸綠的生態長卷
    如今,在淮安大地上,一批又一批的「垃圾河」變成了景觀河,越來越多的黑臭河變成了風景河,「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景越來越多,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成為百姓點讚的惠民工程。水清了,還要岸美。在河岸景觀打造方面,二大溝融合了江南園林的秀美,在西側設置主題景觀牆,布置坐凳、休憩臺,滿足居民休閒需求。在植物應用方面,東側大多採用櫻花,以松樹、竹子等點綴,西側利用原有水杉,以夾竹桃點綴,岸邊種植親水植物,實現常綠與落葉、花草與樹木相結合,形成多品種、多色彩、多層次的景觀效果,打造一年四景、花開不敗的環境。
  • 鳥飛魚躍水草豐,水清岸綠遊人來
    躍進河魚翔淺底隨著水質的改善,白雲區的多條河湧呈現出水草豐茂、魚翔淺底、候鳥來栖的景象。最近,躍進河河道兩側吸引不少釣魚愛好者垂釣。為了實現如今水清岸綠的景象白雲區在 綜合治理方面可是下了大功夫控源截汙清淤調水管理拆違控源截汙納管數據看得見
  • 甘肅五年投逾23億元防治水汙染:現「水清岸綠」美景
    甘肅五年投逾23億元防治水汙染:現「水清岸綠」美景 2020-12-01 20:36:45  牛耘介紹說,五年來,甘肅聚焦民眾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抓好關鍵流域、區域環境整治,夯實各級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有序推進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  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甘肅在全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考核中,連續取得良好、優秀等次,位於全國前列。
  • 水清岸綠 魚翔淺底 甘肅38個地表水水質高於國家平均優良比例21個...
    「十三五」以來,我省全面推行「河、湖長制」,穩步推進國務院《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和《甘肅省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實施,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環境問題,抓好關鍵流域、關鍵節點整治,夯實各級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不斷為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築牢基礎。
  • 甘肅五年投逾23億元防治水汙染:現「水清岸綠」美景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牛耘介紹說,五年來,甘肅聚焦民眾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抓好關鍵流域、區域環境整治,夯實各級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有序推進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甘肅在全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考核中,連續取得良好、優秀等次,位於全國前列。
  • 「甘肅新晉4A級景區逛起來」胭脂湖景區 水清岸綠的美麗生態畫卷
    胭脂湖景區水清岸綠的美麗生態畫卷胭脂湖景區坐標:康樂縣城北 距離蘭州108公裡康樂縣距蘭州市108公裡,在蘭州一小時經濟圈內,縣城北的胭脂湖景區總佔地面積1300畝,核心區佔地1100畝,綠化面積達92%,是集旅遊、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 圭峰會城堅持「一盤棋」思想,推動協同發力 多措並舉守護水清岸綠
    現在環境好了,水清岸綠,每天早晨、傍晚,大家都喜歡沿著河邊散步。」近日,市民梁阿姨走在會城紫水河邊,對這幾年的黑臭水體整治成效讚嘆不已。重點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黑臭水體是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為了把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還給群眾,圭峰會城痛定思痛,為守護一河清水積極作為。
  • 水清鳥飛回 岸綠人歡樂
    昨天下午,白石湧全民健身廣場至雍景園段,湧水緩緩流動,銀通街附近一株開滿粉紅花朵的大腹木棉,倒映在水中,兩岸綠道上有市民沿著河湧跑步,也見年輕的父母推著嬰兒車散步,一幅濱水生態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中心城區白石湧、西河湧、大小鰲溪、槎橋排洪渠、黃邊坑湧、員峰新湧、白沙灣工業明渠、羊角湧、馬恆河、稱溝灣湧、渡頭湧、情景路北側河、大滘湧、橫湧、蓮興湧等15條河湧已完成河湧整治工程,通過截汙、清淤、岸線恢復及綠化讓這15條河湧呈現「水清岸綠」效果。白石湧的治理,就是中山治理河湧的一個縮影。
  •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2019-付敬懿 攝   中新網長沙9月24日電 (付敬懿)「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九十年代洗不淨馬桶蓋,新世紀重回水清岸綠來。」9月24日,湖南生態環境廳廳長鄧立佳用這樣一首民謠,講述著湖南省生態環境質量由好變壞、再由壞到好的演變過程,重新實現「魚翔淺底」「水清岸綠」。
  • 水清岸綠好風光——城西街道「五水共治」側記
    11月2日,記者走進城西街道銅溪荷村段,放眼望去,整潔的河岸,清潔的河道,清澈的河水,一幅水清岸綠的山水畫面令人賞心悅目。攻堅剿劣變河水清澈「我們把今年出現過劣Ⅴ類、Ⅴ類水質的門口塘為重點作戰區域,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城西街道「五水共治」辦主任吳鳳鳴說。
  • 區動態 | 金山: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這裡用現代技術打造「水下...
    區動態 | 金山:清水綠岸、魚翔淺底…這裡用現代技術打造「水下森林」 2020-08-21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北新區重現18公裡河道「水清岸綠」
    自「263」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江北新區堅決貫徹生態文明建設部署,狠抓河道環境治理,推出多項創新舉措,先後完成東方紅河、鎮南河、鎮北河、定向河、豐字河等5條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完成七裡河景觀綠化一期工程,再現了18公裡「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河道景觀。
  • 袁德祥:加強河流生態治理和保護 確保水清岸綠
    9月7日下午,縣委副書記袁德祥在巡察白石河流白石場鎮河流段時要求,相關部門、鄉鎮要高度重視白石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河保護工作,建立健全該河流長效管理機制,確保白石河流域生態環境良好,水清岸綠。
  • 全景展現廈門綠色生態畫卷 用生態畫筆描繪美好明天
    綠樹與碧水,構成了一幅生態宜居的畫卷以綠為美 持續打造「怡人的綠」「抬頭仰望是清新的藍,環顧四周是怡人的綠」,如今生活在廈門,推窗望綠、行路見蔭、移步異景。綠色,已經成為美麗廈門的底色。不過,廈門的綠,並非與生俱來。
  • 「高分+北鬥」黑科技為蕪湖「水清岸綠」保駕護航
    數據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據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空間信息與衛星應用中心副主任桂翔介紹,高分蕪湖中心成立於2018年12月19日,曾先後承擔2018年度涇縣揚子鱷保護區應急遙感影像保障項目,蕪湖市「水清岸綠」遙感技術服務項目等。
  • 水清岸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有福之州靚起來!
    福州秋天的美好,躲在一條條蜿蜒流轉的碧水畔,還藏在城內城外滿眼的濃綠中。 水邊的幸福生活,得益於「十三五」期間福州開展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城區內河綜合整治工程。堅持「症狀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關鍵在排口」理念,一場治水攻堅全面展開。
  • 【2020 ·指尖城市】「高分+北鬥」黑科技為蕪湖「水清岸綠」保駕...
    數據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據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空間信息與衛星應用中心副主任桂翔介紹,高分蕪湖中心成立於2018年12月19日,曾先後承擔2018年度涇縣揚子鱷保護區應急遙感影像保障項目,蕪湖市「水清岸綠」遙感技術服務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