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打包」治汙,明年將現水清岸綠美景

2021-01-13 武漢發布

長江、漢江在這裡交匯,百餘湖泊如珠玉點綴全城。一城秀水半城山,很難找到一座城市,有著這樣豐富的山水資源。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提出,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精心繪就美麗武漢新畫卷。擁有獨特山水稟賦的武漢,生態文明建設步伐堅定,著力突出濱江、濱湖的城市特色。

外沙湖、水果湖、楚河和東湖為連通水體,水果湖位於東湖流域最西邊,向東與東湖子湖郭鄭湖連通,向西經由楚河與外沙湖連通。經過多年治理,東湖的水質現已達到Ⅲ類水標準,而臨近的外沙湖卻長期為劣Ⅴ類,成為重點整治項目。

外沙湖遊船碼頭處水草搖曳。記者雷衎 攝

12月27日,記者沿著武昌區松竹路走近外沙湖,只見湖面上一艘絞吸船正進行清淤作業;沿著岸線步行到楚河,河水已經被抽乾,工作人員正在清淤。

楚河裡的水已經被抽乾,工作人員正在清淤。記者雷衎 攝

在外沙湖、楚河、水果湖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指揮部,本次工程特聘專家、湖北省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水生態修復專家康玉輝告訴記者,外沙湖、楚河、水果湖都屬東沙水系,不僅水體聯通,岸上的管網更是「緊密相連」。如果說只單獨治理其中一個,那麼在水體流動過程中,也會影響其他的湖河水質,達不到治理效果。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打包」綜合整治將大幅改善河湖水質,打造水清岸綠的生態景觀。

「一湖一策」精準治汙,

護住一湖清水

27日上午,轟隆的機械聲中,外沙湖湖底的淤泥不停被挖起,通過管道輸送到岸邊的處理廠處理。

沿著湖岸,記者步行到楚河漢街看到,商圈內遊人如織,步行街旁楚河裡河水已經被抽乾,多名工作人員手持高壓水槍,正在衝刷著淤泥,再由水泵將淤泥抽走。

「『兩湖一河』水體聯通,『打包』綜合整治可大幅改善河湖水質,但在具體的治理措施上,又必須因地制宜。」康玉輝介紹。

楚河是連通外沙湖和水果湖的人工河,河道較窄,靠近商業街。一些地表的汙染物經雨水衝刷後,進入河道,影響了水質。這次是楚河建成後,首次封閉抽水清淤,本次整治的主要工作是岸線景觀的打造和局部種植水生植物。

水果湖承擔著重要的調蓄功能,負責收集周邊的雨水,因此從管網入湖的汙染物是比較多的。本次治理將對底部管網進行查勘,完成排口的生態化改造,然後實現生態修復。

外沙湖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一些排口附近汙泥淤積嚴重,本次綜合整治的重點在局部清淤、管網排口的生態化改造以及水生態系統的修復。

「『一湖一策』,實施整體綜合治理,將打造水清岸綠生態景觀。」康玉輝介紹,這個治湖經驗來源於內沙湖的綜合治理。2013年開始治理,內沙湖如今已是水清岸綠、水草豐茂、魚翔淺底的景象,成為全市湖泊治理的樣板。「外源截汙是前提,現狀調查是基礎,水生植物群落構建是主要內容,魚類調控是主要手段,適當人工維護是必要條件。」

有了內沙湖的治理經驗後,鄰近的外沙湖今年啟動綜合治理,整改目標為完善內、外源汙染控制等四大治理工程,力爭達到Ⅳ類水質標準;治理方案將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整體「打包」,實施綜合、系統治理,改善河湖水質。

綜合治理「三步走」,

局部清淤排口改造水生態修復

「由於周邊人口密度較高,雨汙分流有待進一步推進,局部內源汙染較高。在外沙湖、水果湖、楚河綜合整治中,局部底泥清淤是第一步。」康玉輝介紹,根據水域特點,楚河水位淺,寬度窄,作業空間有限,因此採取了水力衝挖的清淤方式;外沙湖和水果湖則採用絞吸船清淤。

「清淤工程將清除15萬立方米的淤泥,首先在岸邊的處理廠處置,再外運到指定地點生態化處理。」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清淤工程將於明年1月全部完工。

施工船正在清淤作業。記者雷衎 攝

外沙湖、水果湖及楚河屬東沙水系,具有調蓄洪水、生物棲息地、景觀等多種功能,本次綜合整治還將對11處排口進行改造,有效提升東沙水系調蓄能力和水質。其中,外沙湖排口改造7處,分別為楚漢路排口、外沙湖大橋下隧道排口等。楚河排口、水果湖排口分別改造2處。

27日上午10時,記者來到外沙湖遊船碼頭處,立刻被清澈透亮的水體所吸引,站在岸邊就可見湖底水草搖曳、小魚遊弋。

康玉輝介紹,出於試驗目的,外沙湖建了3個示範區:位於沙湖南端的科普示範區、北端的秦園示範區和位於遊船碼頭的湖泊水生態修復示範區。示範區內,按照不同配比,種下沉水植物。品種有苦草、馬來眼子菜、微齒眼子菜、輪葉黑藻等,這些植物有助於提升水體透明度、改善水質,同時為多種生物提供適宜的棲息環境,具有重要的生態功能。

「水草種下去了,經過工作人員定時對水生植物生長、水質改善、底質情況等進行監測,不間斷進行養護,水生植物目前長勢良好,水體系統趨於穩定。」

在科普示範區內,記者看到,四五名工人在打撈湖面雜草,岸邊一位工作人員操作無人機在空中盤旋拍攝,用以比對治理效果,另一位工作人員操控無人船在水中取樣,做水質檢測。「這裡的水質治理已初顯成效,水體較為透亮,『水下森林』清晰可見。」家住附近沙湖明珠小區的萬女士告訴記者,最近她明顯感覺到沙湖變美了。

漫步外沙湖岸邊,康玉輝告訴記者,示範區中還投放肉食性烏鱧、黃顙魚等魚類,以及螺、蚌等底棲動物,構建健康食物網,改善水泥界面和微生物生長環境。

水生態修復將實現渾水生態系統向清水草型生態系統的轉變,恢復生物多樣性與溼地教育功能,打造水清、岸綠、景美的生態景觀。

外沙湖整治效果示意圖。 通訊員供圖

後期設置5年養護期,

提升城市內湖景觀功能

站在外沙湖岸邊,記者看到,湖中不少水域一片一片用綠色的網狀圍擋隔開。康玉輝介紹,「在沒有實現充分外源截汙前提下,我們採取了生態圍隔的方法,逐步分批治理。明年5月份後,隨著水生態系統的構建,小圍隔將被逐步拆除變成大圍隔,直至拆除所有的圍隔,還市民一個自然、綠色的生態空間。」

在示範區和13個圍隔中,已經初步完成120萬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水生態系統的構建。目前,示範區水質穩定在Ⅲ類水,遊船碼頭示範區水質已達到Ⅱ類水。一旁的工作人員打開手機,向記者展示手機裡的一張張圖片,「湖水太清澈,像一面鏡子,感覺不到水的存在」。

「目前的治理工作主要以提升水質為主,綜合整治工程明年5月完工後,我們設置了5年的養護期,工作重心轉向提升水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穩定性為主。」康玉輝告訴記者,隨著整治工作的進展,水生植物的功能群落會發生變化,因此治理措施也要相應變化:之前大面積種植的輪葉黑藻應減少,適當增加苦草的數量;沙湖底層活動的魚類豐富,對底質擾動較大,影響水質透明度,因此還要控制魚類的品種和數量。

「景觀是城市內湖最大的功能。」他介紹,未來會在岸邊種植一些草本植物,不僅有效提升沙湖的景觀功能,更要發揮它們的生態功能。有了這些岸邊植物,風不會徑直吹過來,減少對湖體的擾動,還可以給一些鳥、昆蟲、青蛙等小動物提供休息的場所。

藍天映碧水,岸邊的鮮花盛放,很多市民在此遊玩,小孩子們的歡笑聲在公園裡迴蕩。「未來外沙湖、水果湖、楚河水質將逐步穩定在Ⅳ類及以上水標準,營造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景觀。」康玉輝向記者描繪了一幅未來湖邊公園的景象。

【縱深】>>>

面向「十四五」,我們要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重點實施「八大戰略」。

「八大戰略」之生態文明戰略

實施生態文明戰略,精心繪就美麗武漢新畫卷。

始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世界濱水生態名城。

1.嚴守生態保護紅線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持續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保衛戰

2.提升城市生態品質

積極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國際溼地城市,打造公園城市、溼地花城,高水平建設百裡長江生態廊道,構建分層多級、貫通三鎮的城市「風道」,江湖相濟、湖網相連的城市「水道」,藍綠交織、清新富氧的城市「綠道」,把武漢打造成令人嚮往的美麗家園

3.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既提升綠水青山「顏值」,又挖掘金山銀山「價值」,推進經濟生態化和生態經濟化

外沙湖、楚河、水果湖

「一湖一策」精準治汙

◎楚河

連通外沙湖和水果湖的人工河,河道較窄

靠近商業街,地表汙染物經雨水衝刷後,進入河道影響了水質

水位淺,寬度窄,作業空間有限,採取水力衝挖清淤方式

整治重點:岸線景觀打造、局部種植水生植物

◎水果湖

位於東湖流域最西邊,向東與東湖子湖郭鄭湖連通,向西經由楚河與外沙湖連通

承擔著重要的調蓄功能,負責收集周邊的雨水,因此從管網入湖的汙染物比較多

採用絞吸船清淤

整治重點:對底部管網進行查勘,完成排口生態化改造,然後實現生態修復

◎外沙湖

由於歷史遺留問題,一些排口附近汙泥淤積嚴重

採用絞吸船清淤

整治重點:局部清淤、管網排口的生態化改造以及水生態系統修復

(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雷衎 通訊員於海濤)

相關焦點

  • 甘肅五年投逾23億元防治水汙染:現「水清岸綠」美景
    甘肅五年投逾23億元防治水汙染:現「水清岸綠」美景 2020-12-01 20:36:45  牛耘介紹說,五年來,甘肅聚焦民眾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抓好關鍵流域、區域環境整治,夯實各級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有序推進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  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甘肅在全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考核中,連續取得良好、優秀等次,位於全國前列。
  • 河暢水清岸綠,美景就在身邊!李滄致力河道生態建設,打造美麗幸福河湖
    新年伊始,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李滄區城市管理局致力於河道生態建設,打造幸福美麗河湖,河暢、水清、岸綠、景美、人和已成為市民生活中的常態風景。據了解,依託河長制,李滄區初步建立了覆蓋全區的河湖智慧化平臺,河湖養護管理全面進入信息化階段。
  •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湖南生態環境保護70年巨變 從汙染破壞重現「水清岸綠」 2019-付敬懿 攝   中新網長沙9月24日電 (付敬懿)「五十年代淘米洗菜,六十年代水質變壞,七十年代魚蝦絕代,八九十年代洗不淨馬桶蓋,新世紀重回水清岸綠來。」9月24日,湖南生態環境廳廳長鄧立佳用這樣一首民謠,講述著湖南省生態環境質量由好變壞、再由壞到好的演變過程,重新實現「魚翔淺底」「水清岸綠」。
  • 鋪展水清岸綠的生態長卷
    如今,在淮安大地上,一批又一批的「垃圾河」變成了景觀河,越來越多的黑臭河變成了風景河,「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美景越來越多,黑臭水體治理工程成為百姓點讚的惠民工程。水清了,還要岸美。在河岸景觀打造方面,二大溝融合了江南園林的秀美,在西側設置主題景觀牆,布置坐凳、休憩臺,滿足居民休閒需求。在植物應用方面,東側大多採用櫻花,以松樹、竹子等點綴,西側利用原有水杉,以夾竹桃點綴,岸邊種植親水植物,實現常綠與落葉、花草與樹木相結合,形成多品種、多色彩、多層次的景觀效果,打造一年四景、花開不敗的環境。
  • 甘肅五年投逾23億元防治水汙染:現「水清岸綠」美景_新聞中心_中國網
    牛耘介紹說,五年來,甘肅聚焦民眾關注的熱點環境問題,抓好關鍵流域、區域環境整治,夯實各級政府生態環境保護主體責任和部門監管責任,聚力打好碧水保衛戰,有序推進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景象。據統計,2016年至2019年,甘肅在全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工作考核中,連續取得良好、優秀等次,位於全國前列。
  • 水清岸綠好風光——城西街道「五水共治」側記
    11月2日,記者走進城西街道銅溪荷村段,放眼望去,整潔的河岸,清潔的河道,清澈的河水,一幅水清岸綠的山水畫面令人賞心悅目。攻堅剿劣變河水清澈「我們把今年出現過劣Ⅴ類、Ⅴ類水質的門口塘為重點作戰區域,開展水環境綜合整治。」城西街道「五水共治」辦主任吳鳳鳴說。
  • 江北新區重現18公裡河道「水清岸綠」
    自「263」專項行動開展以來,江北新區堅決貫徹生態文明建設部署,狠抓河道環境治理,推出多項創新舉措,先後完成東方紅河、鎮南河、鎮北河、定向河、豐字河等5條黑臭河道整治工程,完成七裡河景觀綠化一期工程,再現了18公裡「水清岸綠景美」生態河道景觀。
  • 水清鳥飛回 岸綠人歡樂
    記者從市住建局了解到,中心城區白石湧、西河湧、大小鰲溪、槎橋排洪渠、黃邊坑湧、員峰新湧、白沙灣工業明渠、羊角湧、馬恆河、稱溝灣湧、渡頭湧、情景路北側河、大滘湧、橫湧、蓮興湧等15條河湧已完成河湧整治工程,通過截汙、清淤、岸線恢復及綠化讓這15條河湧呈現「水清岸綠」效果。白石湧的治理,就是中山治理河湧的一個縮影。
  • 袁德祥:加強河流生態治理和保護 確保水清岸綠
    9月7日下午,縣委副書記袁德祥在巡察白石河流白石場鎮河流段時要求,相關部門、鄉鎮要高度重視白石河流域生態環境治理河保護工作,建立健全該河流長效管理機制,確保白石河流域生態環境良好,水清岸綠。
  • 「高分+北鬥」黑科技為蕪湖「水清岸綠」保駕護航
    數據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據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空間信息與衛星應用中心副主任桂翔介紹,高分蕪湖中心成立於2018年12月19日,曾先後承擔2018年度涇縣揚子鱷保護區應急遙感影像保障項目,蕪湖市「水清岸綠」遙感技術服務項目等。
  • 水清岸綠、出門見園、行路見蔭,有福之州靚起來!
    福州秋天的美好,躲在一條條蜿蜒流轉的碧水畔,還藏在城內城外滿眼的濃綠中。 水邊的幸福生活,得益於「十三五」期間福州開展的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城區內河綜合整治工程。堅持「症狀在水中,根源在岸上,核心是管網,關鍵在排口」理念,一場治水攻堅全面展開。
  • 【2020 ·指尖城市】「高分+北鬥」黑科技為蕪湖「水清岸綠」保駕...
    數據信息是智慧城市建設的基礎據安徽省地勘局第二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空間信息與衛星應用中心副主任桂翔介紹,高分蕪湖中心成立於2018年12月19日,曾先後承擔2018年度涇縣揚子鱷保護區應急遙感影像保障項目,蕪湖市「水清岸綠」遙感技術服務項目等。
  • 陝西西安:繪就「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畫卷
    「十三五」以來,西安市紮實推進各項治水舉措,著力改善城市水生態環境質量,讓一條條河流變成風景線,通過努力恢復「八水繞長安」盛景,還老百姓一幅「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畫卷。在長安,有一條河流蜿蜒穿過長安城區,沿河兩岸,停歇長廊、慢跑彩道、休閒花園、兒童樂園依次坐落,深秋的落葉與潺潺的河水,為城市平添了幾分韻味……這就是公式河。
  • 「甘肅新晉4A級景區逛起來」胭脂湖景區 水清岸綠的美麗生態畫卷
    胭脂湖景區水清岸綠的美麗生態畫卷胭脂湖景區坐標:康樂縣城北 距離蘭州108公裡康樂縣距蘭州市108公裡,在蘭州一小時經濟圈內,縣城北的胭脂湖景區總佔地面積1300畝,核心區佔地1100畝,綠化面積達92%,是集旅遊、娛樂、休閒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
  • 水清岸綠景美 南三河環境治理顯成效
    導 語對於水系密布的惠州來說,一流城市環境、一流城市品質,離不開水清岸綠,水環境治理是惠州市生態環境保護的重中之重。2014年9月,惠州被水利部確定為全國第二批水生態文明建設試點城市之一,近年來惠州市一直圍繞「河清、海晏、湖美、惠民城」的水生態文明建設理念,下狠功夫做好水文章、答好生態卷。
  • 圭峰會城堅持「一盤棋」思想,推動協同發力 多措並舉守護水清岸綠
    現在環境好了,水清岸綠,每天早晨、傍晚,大家都喜歡沿著河邊散步。」近日,市民梁阿姨走在會城紫水河邊,對這幾年的黑臭水體整治成效讚嘆不已。重點解決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成色。黑臭水體是民心之痛、民生之患,嚴重影響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為了把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景象還給群眾,圭峰會城痛定思痛,為守護一河清水積極作為。
  • 龍寶河重現河暢水清岸綠美景
    在裸露出的河底,生長出各種各樣的植被,這一片美人蕉,那一叢水竹,將河道裝扮得綠意濃濃。幾隻白鷺踩著泥沙踱來踱去,不時將尖嘴伸出啄食。河岸的濱河公園內,粗壯的小葉榕樹枝葉繁茂,纖細的柳枝慵懶地伸著「懶腰」,樹下的青草猶如一張碧綠的地毯,綻放的鮮花點綴其間。三三兩兩的居民,或沿著龍寶河岸晨練,或閒坐在濱河公園內擺龍門陣,大家說說笑笑,好不熱鬧。
  • 鳥飛魚躍水草豐,水清岸綠遊人來
    早年,躍進河支湧沿線工業區及自然村落居民生活汙廢水排進河道,導致河湧黑臭,如今經過鐵腕整治,躍進河水草豐茂、魚蝦湧現,吸引釣魚愛好者的同時也引來了候鳥棲息,躍進河與白坭河交匯區域還將建設成「溼地觀鳥生態基地」,讓江高地區的群眾共享治水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