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 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2021-01-09 中國網

廣州出「組合拳」治理涉水違法行為

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 覆蓋197條黑臭河湧

全市將推行「河湖警長制」治理涉水違法行為。南方日報記者 符超軍 實習生 肖楚翰 攝

一年前,磨碟沙湧是讓附近居民「不敢開窗」的黑臭河湧。如今,如今沿著該河湧行走,一派水清岸綠、宜居宜業的景象。

河湖警長全力保駕護航,海珠區水汙染防治效果顯著。全區15條黑臭河湧中2條「長制久清」,6條「初見成效」。

昨日,廣州市在海珠區召開河湖警長現場工作會議,全面總結海珠區河湖警長治水經驗,全市推行河湖警長制,首先覆蓋全市197條黑臭河湧以及其他整治任務重、排汙企業多的河湖。

成果 海珠區15條黑臭河湧治理有成效

位於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磨碟沙湧,東接珠江前航道,西接黃埔湧。如今沿著該河湧行走,一派水清岸綠、宜居宜業的景象。偶有打撈船划過,河上為數不多的落葉也被清潔人員撈起。

一年多前,磨碟沙湧卻是讓附近居民「不敢開窗」的黑臭河湧。來自沿岸磨碟沙羽毛球場、名門汽車修理廠等歷史違建,蔬菜科學研究所,琶洲人工智慧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的汙水、泥漿水,導致河道淤塞、水質惡化。

海珠區採取新建汙水管、清除「散亂汙」、河湧清淤等一系列舉措後,磨碟沙湧發生了改變。近來,河湖警長更成為了磨碟沙湧維護治理的重要支撐。「以前我們也積極參與河湧整理,河湖警長制更是給予了制度保障。」海珠區公安分局食藥環偵大隊陳兀法表示,河湖警長制讓河湧整治更加有力度、易執行。警長主要負責打擊水汙染違法犯罪行為,配合開展水域周邊區域綜合治理等,一系列專項打擊行動對水汙染違法犯罪行為起到了良好的震懾作用。

海珠區是一個四面環水的島區,區內共有74條河湧,遍布全區18條街道。海珠區區級河湖總警長,海珠區副區長、區公安分局局長譚偉文在會上介紹,為嚴厲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維護水環境,2018年以來,海珠區把維護水環境作為「保民生、護穩定」的頭等大事,結合水汙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探索建立河湖警長制度,堅持源頭治理,大力打擊涉水違法犯罪行為,積極開展水域周邊區域的綜合治理。

河湖警長「發威」,河湧治理顯成效。譚偉文介紹,不僅僅是磨碟沙湧,全區15條黑臭河湧中2條「長制久清」,6條「初見成效」,7條「基本達到不黑不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以來,東塱斷面水質同比提升一個類別,氨氮、總磷濃度分別下降60%、46%。

「政府對水環境汙染打擊力度大,整治效果好。」「有了河道警長的保障,我們很放心。」「河道警長打擊了亂排汙的行為,保護了河湧的水質,相信河湧治理會越來越好。」筆者走訪發現,河湧沿岸群眾紛紛為河道警長點讚。

創新 多部門聯合偵辦案件精準打擊涉水違法

今年7月初,海珠區公安分局接到廣州市生態環境局海珠區分局移送的位於南箕湧邊的廣州奧某味精食品有限公司將未經處理的廢水直接排放至河湧一案。

辦案民警迅速展開偵查,發現該廠在湧邊的圍牆邊設有一個地下汙水收集池,池邊設置3臺抽水泵,抽水管均連接汙水收集池。其中1臺抽水泵的排水管穿出牆體直接伸向河湧。經過水樣抽測,該汙水收集池中COD濃度達到1550mg/L,遠超國家標準。在證據面前,該企業相關負責人承認了向河湧直排未經處理的廢水的違法事實。

事實上,今年4月以來,該公司已多次因生產工業廢水超標排放,被海珠區生態環境分局責令整改並進行處罰,但屢禁不止。7月30日,海珠區公安分局通過調查取證,依法分別對3名企業分管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實施行政拘留。

海珠區強化制度建立和制度執行,推動河湧治理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建立河湖警長制就是一大制度創新。將河湖劃分責任區域,對接河長體系,建立了「1+18+N」的河湖警長制,即1個區級河湖總警長、18個街道河湖警長及社區民警、巡邏民警、治安民警、刑偵民警等多個警種。由副區長、公安分局局長擔任「區級河湖總警長」,全區18個街道屬地公安派出所所長擔任「街級區域河湖警長」,實現「河湖長+河湖警長」機制的無縫對接,將公安執法力量主動融入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

其中,區河湖總警長作為全區推行河湖警長制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立足公安機關職責,對打擊全區河湖汙染違法犯罪工作負總責,統籌調動全區警種資源,協助配合區職能部門、各街道聯勤聯動、齊抓共治。街級區域河湖警長是本街道轄內河湖治理的第一治安責任人,負責組織轄內警力開展日常治安巡防、聯合巡查,維護區街行政部門執法秩序,及時發現制止違規排放汙染物、破壞水設施等行為,依法嚴查嚴處阻礙行政部門執法、打擊涉水環境汙染等違法行為,確保治水工作有序推進。

水環境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海珠區建立公安、水務、生態環境等部門及屬地街道執法協作機制、應急處置聯勤機制,由水務、生態環境部門在日常管理中及時發現、通報違法犯罪線索,屬地派出所結合「城中村」綜合治理攻堅戰、「颶風」專項打擊行動,發揮熟悉轄區人、屋、物、事情況的優勢,排查水環境汙染犯罪的苗頭線索和預警信息,通過整合打擊水環境汙染犯罪各個環節的優勢資源,對涉水違法行為予以精準打擊。

建立河湖警長制以來,公安、水務、生態環境部門通過聯合偵查,共破獲重金屬偷排、非法傾倒汙染廢物、私設暗管排汙等典型案件6宗,抓獲並刑事拘留犯罪嫌疑人10人。

經驗 無人機航拍取證查清汙水源頭

一直以來,由於違法排汙比較隱蔽,查處難度大。除了不斷創新制度保障,科技創新也尤為重要。海珠區結合智慧城市建設,強化科技信息化應用,不斷提高水環境治理智能化水平。

全面應用高清視頻、全景攝像、人流智能監測、警用機器人、人臉證件識別門禁、車輛識別卡口、新一代移動警務通等科技信息化手段,服務於河湧治理。

根據河湧分布情況,加強河湧沿線、周邊的視頻監控布點,建立河湧視頻巡查常態化機制,結合「公安網+盤查」「大數據+預警」「快速反應+處置」以及智慧新治理等工作,及時發現處置水域周邊的各類可疑人員和異常情況,全面提升對全區河湖水域周邊「人、房、車、場」等基礎要素的管理治理效能。

無人機航拍具有快速、機動、靈活的優勢,能有效解決巡查地點偏遠、交通不便、人手不足等問題。廣州各級河長辦利用無人機航拍取證,大幅提高巡河工作效率,並通過無人機航拍取證對比,及時發現、處理水質變化情況及河道管理範圍內的亂佔、亂建、亂排等問題。

加強水質監測預防犯罪。區公安分局會同生態環境、水務部門加強水質監測,並結合公安職能,通過水中毒品超痕量分析、毒品濫用評價等技術模型,開展河水涉毒物質、重金屬汙染源的分析,從中排查、發現犯罪線索,有針對性地強化對河湧周邊區域出租屋、場所的監管,從源頭上預防涉毒、涉重金屬違排等違法犯罪行為。

今年以來,在全區河湧周邊共拆除違章建築18.48萬平方米,清理水面漂浮物2200噸,清淤河道6.77公裡、9.6萬立方米,生態修復9萬平方米。

河長和河湖警長聯動打擊涉水違法犯罪

一直以來,違法排汙十分猖獗,而處罰打擊力度遠遠不夠。因為違法犯罪成本很低,震懾作用非常有限。河湖警長猶如一把「利劍」,震懾涉水違法行為。

為此,廣州市公安局專門成立環境犯罪偵查打擊專業警種,全面打擊各類河湖流域的汙染環境違法犯罪活動,取得一定成效。去年以來,廣州市公安機關發動民警、依靠群眾、努力探索實踐,在海珠、荔灣、南沙區率先開展河湖警長工作,初步形成了具有地區特色的河湖警長治河模式。

今年1—7月,全局共立案汙染環境類案件22宗,破案20宗,刑拘43人,逮捕32人。其中,針對黑臭水體類水環境汙染案件立案11宗,破案12宗,刑拘24人,逮捕18人。針對「散亂汙」企業汙染環境案件立案21宗,破案19宗,刑拘40人,逮捕31人。

今年1月,廣州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調整時,專門增加了市公安局作為成員單位。再加上海珠、荔灣、南沙區等區已經先行先試開展了河湖警長工作,在全市範圍內推行河湖警長制條件已經比較成熟。

「海珠河湖警長工作很有特色,經驗成效突出。」廣州市河長辦相關負責人現場表示,下一步要在全市範圍內推行河湖警長制。特別要充分發揮「河湖警長」的「六員職責」,即依法打擊查處涉水違法犯罪的戰鬥員,排查掌握涉水違法犯罪線索的信息員,協助調處水環境治理矛盾糾紛的調解員,黨委政府與河長決策的參謀員,開展河道治安巡查的巡邏員,普及法規政策和發動群眾參與共治的宣傳員。

「河湖警長」在日常巡查時,一旦發現有違法排汙、涉水違建和違反國家規定,排放、傾倒、處置有毒、有害物質等重大危害河流生態環境的違法犯罪行為,要加強與城管、環保、水政等執法部門聯合執法,加大對破壞環境資源保護犯罪的打擊力度。同時,要加強河長和河湖警長的聯繫聯動,實現1+1大於2的效果,持續消滅汙染源,推動水環境治理不斷提升。

廣州市河長辦要求,各區抓緊制訂工作方案,9月10日前報市公安局和市河長辦備案。待各區方案完成後,由市公安局牽頭、市河長辦配合,總結海珠、荔灣、南沙區等相關經驗,制定廣州市河湖警長設置工作意見,於10月底前報市全面推行河長制工作領導小組審議實施。需要重點指出的是,要首先覆蓋全市197條黑臭河湧以及其它整治任務重、排汙企業多的河湖,設置相應的河湖警長,明確區、鎮河湖警長工作職責、考核方式和獎懲機制。

「河湖治理很複雜,任務很艱巨,也是個長期性的工程,」河長辦相關負責人最後強調,要堅持源頭減汙,針對涉水違法行為,統籌整合公安、環保、水務、城管、工信等多部門執法力量,建立處置聯勤機制,對涉水違法行為打出「組合拳」,進一步加大對涉水違法犯罪的打擊力度,強化涉水區域的巡邏守護,全力推動河湖警長工作制落地見效,為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提供堅強保障。

相關焦點

  • 泰安市創新建立三級河湖警長體系 嚴打各類水上犯罪行為
    12 月 19 日,全市公安機關河道、湖泊警長制規範化建設現場會在東平召開,總結河湖警長制工作開展情況。最泰安全媒體記者從會上獲悉,2017 年以來,全市公安機關創新推進河道、湖泊警長制工作,建立起市、縣、鄉全覆蓋的三級河湖警長體系,在全國率先研發河湖警長綜合應用系統,與水利、漁業、交通運輸、生態環境等部門聯合執法、聯動共治,取得良好成效。特別是東平縣公安局把河湖警長制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來推進,有力維護了黃河、東平湖及全縣水域平安穩定。
  • 廣州多措並舉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完善治水管水體制
    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廣州市精準打出「控源、截汙、清淤、補水、管理」治水組合拳,並以此為基礎,探索、建立了一套超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實現了城市水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全面推動廣州治水上水平、上臺階、出實效。
  • 合肥河湖水質持續向好,水生態水環境持續改善
    1月12日,記者從市政府新聞辦舉行的「美好合肥『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二十七場)上獲悉,「十三五」以來,我市深入學習貫徹「節水優先、空間均衡、系統治理、兩手發力」的治水思路,補齊工程短板,強化行業監管,全面推進水利改革發展各項工作,為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水利支撐。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包括河、湖、涵、溝、渠、塘等多種類型,主要分布在居民區房前屋後,既嚴重影響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也對所在流域的河流、湖泊造成汙染。整治後的觀瀾河清湖溼地變身市民休閒遊玩的好去處。深圳對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制定「一河一策」「一河一圖」,實施分類整治,取得了明顯成效。
  • 煙臺推動河長制湖長制向全面見效轉變 河流生態環境發生明顯變化
    兩位總河長的足跡,就是我市落實河長制湖長制、推進河湖治理的縮影。我市將河湖管理和保護工作提升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從最早的河流生態環境沒人管,到河長制湖長制有名有實有能,煙臺一路走來,發生了看得見的變化。2020年,市委、市政府先後召開市級總河長會議等,專題研究年度重點工作。市級總河長籤發第5號、6號總河長令,對加強水生態環境保護等作出具體部署。
  • 廣州這些河湖如何成為全國整治樣本?答案是……
    2020年4月,廣州頒發第8號總河長令,要求清理城鄉水系毛細血管,全面治理邊溝邊渠、風水塘、山塘魚塘等小微水體。2020年7月底前,全市在冊4389宗小微水體全面實現汙水無直排、水面無垃圾、水質無黑臭目標。位於海珠區曉港公園內的曉港湖已經先行一步,通過全面截汙、生態治理,打造出了清澈見底的「水底森林」。
  • 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實施情況
    各成員單位充分發揮職能優勢,主動履職,在加強水資源保護、河湖水域岸線管護、水汙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河湖執法監管等方面,依託河長制湖長制大平臺,全方位協調推進,形成了強大工作合力。3.對全部河湖的分布、數量、位置、幹支流關係、長度(面積)等基本情況和河湖取用水、排汙、水質、水生態、岸線開發利用、河道利用、涉水工程和設施等動態信息分門別類整理歸檔,為河湖長效管護提供了詳實基礎資料。六是抓好河長制湖長制信息系統建設。
  • 水利部關於開展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評選表彰...
    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3年多來,各地各部門按照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的總體思路,突出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堅持水岸同治,重拳治理河湖亂象,向河湖頑疾宣戰,全國河湖管理保護髮生可喜變化,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認同感明顯增強。
  • 政務百科丨名詞解釋之「河長制」
    2016年12月1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八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推行河長制的意見》,指出全面推行「河長制」是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是解決我國複雜水問題、維護河湖健康生命的有效措施,是完善水治理體系、保障國家水安全的制度創新。「河長制」開始在全國推行。
  • 深圳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
    經過不懈努力,全市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跨越,159個黑臭水體、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五大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三年來,我市直面過去水汙染治理主體多元,「重末端、輕源頭」等問題,以創新為抓手,推進系統治理、科學治理和源頭治理。
  • 巴中市全面落實河長制完善河流治理辦法
    巴中市1107條河流如何治理?  完善水功能分區  強化入河排汙口監管及河道內灘地保護  巴中市水務局總河長辦公室負責人趙偉介紹,目前全市河流的水功能分區還不完善,今年將完善水功能區域的劃分,同時明確水質保護目標,實行分級分類管理,並作為水資源開發利用與保護、水汙染防治和水環境綜合治理的重要依據。
  • 全市河長制暨林長制工作會議召開
    1月6日上午,全市河長制暨林長制工作會議召開,市委書記劉志明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全面落實國家和省市關於河長制、林長制的決策部署,以堅定的決心、有力的舉措、務實的作風,推動全市水環境質量和造林綠化水平持續提升,為建設美麗泰興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市委副書記、市長張坤主持會議。
  • 《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將於3月22日世界水日實施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趙紅梅 通訊員呂培)從河北省水利廳獲悉,《河北省河湖保護和治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於今年世界水日3月22日當天起開始實施。該條例是我省第一部系統全面對河湖保護治理予以規範的省級地方性法規,開創了以立法規範河湖保護名錄製度的先河。
  • 湖北公安機關向破壞長江生態環境亮劍:1600名民警任河湖警長 嚴打...
    省公安廳連續3年開展打擊環境犯罪「清水藍天」專項行動,連續2年組織開展打擊非法捕撈違法犯罪專項行動。&nbsp&nbsp&nbsp&nbsp維護長江水域治安秩序,是長江大保護的重要部分。
  • 江蘇淮安:「河長制」一攬子改革打響全域生態河湖品牌
    望著家門口流過的村中心河,60歲的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黃集街道仇石村村民仇應根露出了笑容。近年來,淮安水利改革向全面縱深推進,水安全保障能力不斷提升,依法治水全面升級,特別是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淮安創新「一河長兩助理」「三長一體」「民間河長」「樣本河道」等一攬子舉措,打造全域生態美麗幸福河湖品牌。
  • 市水務局:確保城鄉供水安全 提升河湖環境質量
    就媒體反映的靜海區楊莊鎮梅廠村溝渠垃圾管理問題,張志頗回應說,市河湖長辦在10月底河湖長制督導檢查的暗訪中已經發現,並將問題情況、現場照片反饋靜海區進行整改,據了解,整改過後又出現了反彈。目前,市水務部門正在督辦靜海區迅速處置,建立長效管護機制。
  • 臨沂環保關閉的工廠 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0起
    記者獲悉,8月份以來,臨沂市環保局在全市範圍內繼續開展了日常巡查和夜間常態化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共查處環境違法行為10起,其中已立案查處7起,其餘3起環境違法行為正處於立案調查階段。    據了解,7月28日—9月30日期間,市環保局、市公安局聯合開展打擊涉危險廢物環境違法犯罪行為專項行動。
  • 北京:亮馬河更「靚」背後的河湖共治密碼
    利用「吹哨報到」機制,麥子店街道共疏解整治1家綜合性市場,騰退8處停車場,拆除違法建設2083平米,進一步加強了水汙染源頭防控,合理規劃岸線空間。同時,街道堅持「每周有巡河、每月有調度、問題有整改」。今年以來,兩級河長共巡河630餘次,累計解決問題98件。
  • 廣州海珠區創新治水模式 清水綠岸造福百姓
    海珠區全面落實治水「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區委、區政府領導班子擔任區級河長,發揮「頭雁效應」,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撲下身子到治水一線,帶領各級河湖長巡河護河,協調督導解決水環境突出問題。2020年以來,區、街、村居級河湖長巡河湖1.7萬餘次,2019年「廣州河長」APP問題辦結率100%,2020年辦結率99.44%,在全市排名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