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這些河湖如何成為全國整治樣本?答案是……

2020-12-05 閃電新聞

廣州「因水得城,依水而建」,一條珠江穿城而過,上百條河湧匯入其中。水是廣州城市的靈魂,也是生態環境治理中難點。廣州列入國家監管平臺的黑臭水體達147條,數量位居全國第二。在全國全面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以來,廣州迎難而上、精準施策,面向粵港澳大灣區重塑雲山珠水新活力,探索出一條特大型城市治水新路徑。

美麗如畫的流溪河

目前,廣州列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黑臭,車陂湧、雙崗湧、景泰湧、曉港湖整治等入選全國治水典型案例;2019年5月市統計局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市民認為建設美麗宜居花城過程中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湧治理」;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連續2年獲得國家督查激勵;廣州治水案例正在參評「第十二屆杜拜國際改善人居環境最佳範例獎」。

廣州治水究竟有哪些「秘訣」?我們一起深入河湖,實地探訪。

車陂湧華麗轉身 率先試行排水單元治水、清汙分流

昔日黑臭的車陂湧,現今風景如畫

長度超過18公裡、流經9個城中村的車陂湧是廣州東部一條重要的河湧,也曾是廣州最黑臭的河湧之一,可謂是廣州治水中的「硬骨頭」。但現今沿著河湧走,看到的是河水激蕩、魚兒歡躍,岸上鳥兒歡唱,一派自然生態和諧的景象。

環衛工人老楊負責河道的清護兩年多,河湧的變化他都看在眼裡:過去這裡是一條黑河臭湧,不時還有偷排的黑水;而經過近年來的綜合整治,河湧的臭味消失了,水質清澈了,水中還有羅非魚、鯉魚、鯇魚,有兩三斤重呢。去年夏天開始,晚上在湧邊還看到了螢火蟲,真是好像回到了小時候。

車陂湧是如何實現華麗變身的?科學詳盡的定量分析,再對汙染源「重點出擊、各個擊破」的策略成效顯著。車陂湧流域是廣州最早開始劃分排水單元治水的河湧,天河區水務部門將車陂湧流域按分水嶺劃分為58個排水分區,按用地情況劃分為872個排水單元,結合用水、人口分布和水質監測情況,對汙染源情況進行了定量分析和科學研判。然後對流域內9條城中村截汙納管,同時穩步推進住宅小區、企事業單位排水單元達標建設,最終實現全流域雨汙分流。

2019年,廣州把「排水用戶全接管、汙水管網全覆蓋、汙水處理全達標」的願景寫進第4號總河長令,目前全市正在全力推動「排水單元達標」工作。

此外,車陂湧也是廣州最早進行「清汙分流」的河湧之一。清汙分流即在「四洗」清源的基礎上,通過統一調配引入山水、水庫水和處理過的中水等潔淨水源進入受汙染河道,幫助河道更好地恢復自身淨化能力。車陂湧主、支截汙幹管敷設102公裡,對上遊有清水(山水)來源河湧實施了清汙分流,每天引入山水約3.9萬立方米流入主湧。作為廣州市黑臭水體治理中的一項創新措施,「清汙分流」也正在越來越多的河湧治理中實施。

在車陂湧,除了市長溫國輝掛任市級河長外,眾多的民間河長和志願者參與巡湧、護湧也很有代表性。車陂湧官民互動合作治水早在2016年已經開始,緣於一起泥漿偷排事件,雙方在共同推進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彼此理解、支持並達成共識,共同搭建公眾參與治水溝通平臺。車陂湧最具特色的是以本土特色民俗文化「車陂扒龍舟」作為載體,發起「一水同舟,守望相助」公益項目。民間河長與志願者們通過弘揚經典民俗文化,多元化倡導環境保護意識,多次開展以水為載體的民俗文化和河湧環境保護相結合的特色活動,逐漸創建了車陂民俗文化與環境雙保育模式。

曉港湖變清 「水底森林」讓人心曠神怡

曉港湖水質清澈見底

要大河淨,先要小河清。2020年4月,廣州頒發第8號總河長令,要求清理城鄉水系毛細血管,全面治理邊溝邊渠、風水塘、山塘魚塘等小微水體。2020年7月底前,全市在冊4389宗小微水體全面實現汙水無直排、水面無垃圾、水質無黑臭目標。

位於海珠區曉港公園內的曉港湖已經先行一步,通過全面截汙、生態治理,打造出了清澈見底的「水底森林」。夏日的午後,燦爛的陽光打在碧綠的湖面上,長長的水草在湖底搖曳,一排遊船靜靜地停靠在岸邊,幾個遊人在樹蔭下漫步,一派寧靜美好的景象。經常到曉港公園鍛鍊的陳姨說:「湖水真是的太清澈了,在湖邊鍛鍊心曠神怡,周末我還經常帶小孫子來這裡寫生。」

但幾年前的曉港湖卻並不是那麼讓市民滿意。曉港公園1975年建成開放,其中心湖——曉港湖與馬湧相連,隨著城市周邊的持續發展,曉港湖水體富營養程度不斷加重,水下生態嚴重破壞,導致水體混濁發綠。為徹底根治曉港公園水質問題,2016年以來,海珠區以曉港湖為試點實施水生態治理。

首先打出源頭治汙「組合拳」。對曉港湖實施全面截汙,拆除海珠湧沿線違法建設3922平方米,全線關停對曉港湖水質產生影響的餐飲項目,取締了公園內存在了二十多年的燒烤場,源頭控制沿湖周邊餐飲的汙水排放。

同時因地制宜,為湖體配置四季常綠矮型苦草為主的沉水植物;通過分步投放各類魚蝦螺貝,促進水生態系統的長期穩定與平衡,與湖區種植的常綠水下草皮、苦草,形成生態水質自淨系統。

目前,曉港湖的幾大主要水質指標由黑臭水變成Ⅲ類水,湖區中心水體透明度達到2.2米,湖水清澈見底且無任何異味。

曉港湖構建了「水底森林」

大源村黑臭河湧換新顏 碧道建設惠百姓綠道蜿蜒,深處是綠蔥蔥的山,河湧裡清水潺潺。大源村一位年輕媽媽提著竹篾編織的蝦籠,踮著腳走向溪水邊。她笑著告訴記者:「沙坑湧裡有小魚小蝦,專門買來蝦籠捉點小蝦給小朋友養。」

沙坑湧位於白雲區大源村。盛夏7月,來到這裡,草木蔥蘢,鳥語蟬鳴。沿村而行,目之所及,皆是安居樂業的動人圖景:沙坑湧兩岸一片秀麗風光,村中大小街巷整潔有序,小巧玲瓏的口袋公園散布全村,電商產業園內生意紅火……

流溪河生態不斷改善

很難想像,僅在兩年前,這裡還是另一番景象:河湧黑臭,路窄坑窪,環境黑點多,社會治安差……

「從前那條清澈見底的溪流終於回來了!」談起大源支流的變化,在廣州市白雲區大源村土生土長的徐麗紅深有感觸地說,「就好像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現在我終於有機會帶上自己的孩子到溪邊戲水捉蝦,就像我們小時候那樣。」

2019年以來,大源村強力推進涉水違建的整治工作,將沙坑湧上遊大源支流沿河的窩棚、工廠和小作坊全部拆除,此舉不僅改善了河湧水質,也為碧道的建設拓寬了道路,打造成了一條集河道防洪、群眾休閒娛樂、人文薰陶渲染為一體的休閒碧道。拆除違建後騰出的公共空間建起了休閒公園、體育公園、文化廣場,配套籃球場、輪滑場和休息驛站。河道碧道在村中蜿蜒而行,依山傍水綠樹成蔭,白色的欄杆、清澈的流水,人們或駐足,或慢行,或跑步,這裡已成為村中老人、運動愛好者、大小朋友每天的打卡地,歡聲笑語四處蕩漾。

廣州治水有「12345秘訣」汙水處理能力躍居全國第二

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綜合性門戶城市和廣東省會城市,廣州歷來高度重視治水工作,從上世紀80年代的新河浦湧和沙河湧整治,到90年代的珠江截汙,再到「一年一小變、三年一中變、十年一大變」和亞運治水,均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全國全面打響汙染防治攻堅戰以來,廣州治水進入歷史新階段。

廣州市水務局有關負責人表示,在新的歷史時期,廣州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為原則,探索出了一套超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即按照「控(源)、截(汙)、清(淤)、補(水)、管(理)」的5字方針,以全面落實河(湖)長制的「1套機制」為統領,按照網格化治水和排水單元達標創建的「2套網格」劃分落細作戰單元,深入「3個源頭」治理(源頭減汙、源頭截汙、源頭雨汙分流),全面實施「4洗」(洗樓、洗井、洗管、洗河)和 「5清」(清理非法排汙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汙染物、清理河湖障礙物、清理涉河違法建設)專項行動,通過綜合施策,系統科學治理,推動城市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不斷提升水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過去,廣州治水主要依靠末端截汙、末端補水、環村截汙等方式,以單一工程治水為主。2016年以來,廣州堅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持續推進「三源四洗」,深入開展「源頭減汙、源頭截汙、源頭雨汙分流」源頭治理工作。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水平及治理成效實現根本性提升。

「開門治水、人人參與」同樣是廣州治水的一大特色。廣州在原3030名四級河長、828名四級湖長、3296名自然村河段長的五級河長體系基礎上,向上延伸設置9大流域市級河長,向下延伸對全市19660個標準網格設置了網格員18416名,發揮一線「崗哨」作用,形成了多級治水體系。此外,目前廣州市共有民間河長8811名,其中黨員河長3867名、企業河長232名、學生河長188名、志願者河長3599名、熱心市民河長925名。

整治後的雙崗湧

基層聲音

廣州市河長辦常務副主任龔海傑:

首戰告捷 147條水體不黑不臭

總書記指出,寧夏要有大局觀念和責任擔當,更加珍惜黃河,精心呵護黃河,堅持綜合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明確黃河保護紅線底線。這也啟示我們更好地開展水環境治理。

2019年廣州水環境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市統計局民調結果顯示,市民認為工作成效最為顯著的是黑臭河湧治理,位列建設花城成效顯著各項工作的第一位;廣州市河長制湖長制工作已連續兩年獲得國家激勵;納入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河湧全部消除黑臭;北部水廠一期順利通水,惠及約150萬居民,17536戶老舊小區供水設施改造完成,惠及約90萬居民;完成121處積水點改造,珠江堤防達標加固工作順利開展,全市水利防災減災水平日益提升。目前,治水案例代表我市參評第十二屆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

截至2020年5月30日,廣州已基本完成16座新建汙水處理廠建設任務,全市汙水處理能力可達到766萬噸/日,汙水處理能力躍居全國第二位,僅次於上海;萬裡碧道廣州先行一步,目前已建成增江、閱江路、蕉門河、獵德湧、東山湖、生物島、花都湖、車陂湧、海珠溼地、流溪河等省、市級試點碧道近120公裡。

碧波蕩漾的增江

廣州市納入國家監管考核的147條黑臭水體目前已全部消除黑臭,可以說黑臭水體治理取得了「首戰告捷」,當前的黑臭河湧治理的重點,已經由努力消除黑臭轉變為全力鞏固提升整治成效。將支湧和邊溝邊渠作為目前治理的重點,尤其是要抓好合流渠箱的治理。今年將率先完成一批對中心城區黑臭河湧水質影響較大合流渠箱的清汙分流工程。此外,2020年還要新建5座汙水處理廠,新增1000公裡以上汙水管網。力爭到2020年底,全市城市生活汙水集中收集率達到76%。

海龍街黨工委書記、總河長葉輝:

多級治水體系 推動河長制從「有名」到「有實」

近年來,廣州水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注重建章立制,構建多級治水體系是關鍵。

首先,堅持將黨建工作融入治水全過程,積極創新,突出黨建引領,激發黨建活力,構建了區域化黨建領導體系,牢固樹立黨員幹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通過成立黨員先鋒隊、組織在職黨員回社區報到參加志願服務,為打好碧水攻堅戰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證。

其次,完善了「市、區、鎮(街)、村(居)、河段長」的五級河長體系,並全面推行「河湖警長」,聘請「民間河長」、「企業河長」「小河長」廣泛參與治水,形成了多級治水體系,推動了河長制從「有名」向「有實」轉變。

這樣全體黨員幹部、市民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凝聚成打好碧水攻堅戰的「集團軍」。各級河長深入一線研究和解決問題,民間河長、企業河長積極為治水獻策諫言,市民群眾廣泛參與河湧治理,基本形成了全民動員、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推進水環境治理的工作局面。

民間小河長在巡河護水

廣州市新生活環保促進會 高毅堅:

治水成效突出,全民參與是關鍵

廣州治水通過十多年的艱苦摸索和不斷努力,終於讓河湧有了顯著的改善。說到廣州河流治理的關鍵點,在落實河長制、開門治水、科學治水、網際網路+治水之外,全民參與、全民治水,同樣是關鍵點。

以天河區車陂湧為例,現在每天都能看見社區民間河長巡河護水的身影,流域內有民間河長近30人,「巡河護湧」志願服務隊20多支而且經常與官方河長互動和進行聯合行動。當巡河護水志願者發現問題,馬上就可以發上官民共建的微信群,對應相關問題的部門,馬上就能跟進並反饋,形成維護治水效果的良好互動。

另外,網際網路+治水,為全民參與提供了便利和必要條件。官方的河長APP、河長小程序、廣州治水投訴公眾號、廣州水務公眾號、官方河長和民間河長共建的微信群,構建了一個立體的溝通暢順的參與治水網絡。

現在經過使用培訓的民間河長已經和官方河長一樣,能夠直接進入官方河長APP的,包括新生活環保促進會的幾位志願者,民間河長在官方河長APP中可以看到所有的板塊內容,也可以走巡全廣州所有的河流和並上報問題。

據了解,河長小程序也有計劃設立巡河護水志願者版塊,將會有更多參與治水的機會和活動提供給市民,以後只要打開手機的河長小程序,就能輕鬆地報名參加廣州每條河的巡河護水志願者活動,很值得期待!

利用再生水對河湧補水

專家看法:細化排澇排汙單元 算清流域"大水帳」

廣州以河湖長制為抓手,踐行「大水和小水同治、流域和區域結合、地上和地下統籌、從源頭-過程-末端全流程」的治水思路,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階段性成效。「洗樓」「洗管」「洗井」「洗河」是實現汙水系統提質增效的重要手段。市「四洗」與全國「清四亂」、省「五清」緊密結合、共同推進,確保消除黑臭水體。南蛇坑治理是洗樓管控散亂汙樣板,從源頭入戶調查、建立排水戶臺帳、劃分排水單元、制定分流詳細方案,最終實現流域清汙分流。

要大河淨,先要小河清,以流域為體系,細化排澇排汙單元,算清流域"大水帳」,落實「上蓄、中通、下排」的治理思路,確保全流域治汙、治澇無死角。同時通過精細化管理調度、活水循環、再生水生態補水、河湧降水位等措施提升河湧生態修復效果。例如,沙河湧截汙後採取降低水位,京溪廠尾水補水,結合湧口水閘調度,形成單向流,河湧水生態得到有效恢復。

未來仍需進一步優化頂層規劃設計;堅持源頭治理,堅守藍線;直面問題,解決痛點。保持一顆敬畏自然之心,以自然條件及建設現狀為本底,算清流域"大水帳」,合理構建「水資源豐沛、水安全可靠、水環境優良」的城市水系統。

——廣州市水務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 副總工程師楊聰輝

責任編輯:賀林平

作者:趙雪峰

相關焦點

  • 廣州機構每日篩查萬份病毒樣本,如何保精準
    作為全國最大的第三方醫檢機構,金域醫學此前調動了200多名PCR檢驗員、3000人的醫療冷鏈物流團隊積極投入疫情防控工作。早在2018年,金域醫學便在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專家團隊的指導下,按照P2+實驗室建設標準建設了「臨床呼吸道病毒診斷與轉化中心」。作為廣東省「三個必查」的主力軍,從1月30日起,金域醫學採用國家批准的新試劑和新檢驗方法,把篩查速度提升至原來的5倍,把日檢測樣本能力提升到1萬人份。
  • 桐鄉這所幼兒園的「酵素製作」成為全國科教融合樣本
    桐鄉這所幼兒園的「酵素製作」成為全國科教融合樣本 2021-01-08 16:3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廣州商圈東進,黃埔魚珠成為熱門版塊
    今年10月,廣州日報科技文化中心項目在魚珠正式舉行開工儀式,此前,南方智媒、魚珠灣創新中心、保利魚珠港項目、廣州華南港航國際服務中心等重點項目也在該處紛紛落地,成為地區經濟發展的「後備軍」。而今年下半年,隨著宜家搬家,距離黃埔魚珠只有一河之隔,每逢周末人潮湧動。
  • 2015年廣州五類車整治 五類車是什麼
    昨日,從廣州法院公開渠道獲悉,近年來,因「五類車」引發的交通事故呈逐年上升趨勢。以天河法院為例,該院今年1~9月受理「五類車」引發的交通事故糾紛有44件,超過去年全年受理該類案件的兩倍,佔全部交通事故案件的18.33%。「五類車」背後的交通隱患更是觸目驚心。   「五類車」事故法院怎麼判?
  • 廣州人的幸福感從何而來?解鎖廣州的四個幸福密碼
    廣州動員全社會力量織密織牢防控網絡。建立完善「四個三」工作機制,加強社區(村)聯防聯控、群防群控,累計排查重點地區來穗人員41萬人。突出重點防控,抓好車站機場碼頭、醫療救治機構、商場超市、餐飲門店等重點場所管控和綜合整治。突出依法科學,適時發布通告,制定各類防控指引,嚴格落實「穗康碼」掃碼通行,舉辦170多場新聞發布會,確保信息公開透明。
  • 廣州生物醫藥添「新名片」:產學研合作共建類器官樣本庫
    「此次合作讓類器官技術在廣州落地,將成為廣州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優勢名片。」 11月16日,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的「類器官前沿技術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說。
  • 活體類器官大數據樣本庫已落地廣州
    11月16日,「類器官前沿技術戰略合作籤約儀式」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廣州華醫再生科技有限公司、廣州生物島實驗室、廣東省人民醫院和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共同籤訂系列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建設世界一流的活體類器官大數據樣本庫,加速推進生物醫藥領域前沿技術在中國的轉化應用。
  • 七部門聯合整治熔噴布,「休克療法」過後部分企業復產
    著重對熔噴布等防疫物資原輔材料加強監管 對於近期市面出現的個別不法經營者趁機囤積居奇、哄抬價格,嚴重擾亂防疫物資市場秩序等現象,電話會議顯示,國家七部門將聯合部署,開展全國防疫物資產品質量和市場秩序專項整治行動
  • 全球城市排名大幅躍升,廣州憑什麼?
    醫療:僅次於京滬的全國醫療中心 廣州擁有中山大學、南方醫科大學、廣州醫科大學等醫療強校,三甲醫院數量38家,共有9家醫院進入《2019中國醫院排行榜》百強,截止2018年底,廣州全市醫療衛生機構4598個,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數6.38張,已成為僅次於北京、上海的全國醫療中心。正是廣州的醫療實力,為廣州應對疫情帶來了最堅實的底氣。
  • 廣州已對872家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開展銷號式整治
    今年以來,對第一批406家、第二批466家重點揮發性有機物企業開展銷號式整治;督促汙染天氣應對減排清單內 273 家企業落實錯峰生產和汙染天氣減排要求;今年1~10月,共立案查處揮發性有機物(VOCs)類環境違法行為41宗。
  • 被深圳、重慶超越後,廣州如何回歸?
    而在整個對外運輸力上,包括鐵路、公路、內河運輸方面,廣州總的貨運運輸力,位居全國第一位,客運量位居第三位,綜合對外運輸力第一。從上圖可以看到,貨運量方面,廣州2019年達到了13.62億噸,穩穩位居第一位。
  • 松山湖科學城:打造美好生活樣本
    此外,《越科技 越自然》新書也隆重首發,該書從「回歸本源」「通往智慧」「創造可能」三個維度,探討科技與自然、科技與文化、科技與生活之間的關係,並以松山湖科學城為樣本,探討中國科技創新如何成為人們追求美好生活的助推力。活動期間,參會領導嘉賓還分別以「越科技 越自然」「科技+美學」等角度,進行了科學主題分享與深度對話,共同探討創造美好生活的路徑。
  • 廣州地鐵負荷強度全國第一!
    (圖片來源:網絡) 近日,廣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開展「地鐵擁擠廣州市民看法」專題民調,電話隨機訪問了1000位廣州市民,近九成市民表示,近兩年廣州地鐵越來越擠。其中,超八成的人認為「上下班高峰期」最擠;75%的認為地鐵擁擠的具體位置在「地鐵車廂內」。可見,地鐵擁擠加劇已成為廣大市民的普遍觀感。
  • 廣州創文有「你」有「我」,點亮城市文明之光
    近日,全國年度創文測評結果揭曉,廣州蟬聯全國文明城市。這是廣州自2011年「創文」成功以來,第四次獲得該殊榮,此消息一出瞬間刷爆朋友圈,市民紛紛為廣州點讚。劉小姐認為,「創文」不應只是一句口號、一個階段性工作,更應成為每個市民的良好習慣,讓文明植根於大家的心中,讓這個城市發展得更好。劉清生:越秀區白雲街環衛站應急組組長守護城市潔淨廣州成為第二故鄉劉清生是越秀區白雲街環衛站的一名環衛工人。
  • 2020年全國一卷高考理綜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年全國一卷高考理綜在線估分對答案 2020-07-09 21:36 來源:新東方網 作者:
  • 內外聯動整治外流販毒 衡陽縣利刃「破冰」顯成效
    衡陽縣整治外流販毒工作新聞發布會在佛山召開。2018年,因外流販毒人員持續上升問題突出,衡陽縣被國家禁毒委列為「全國外流販毒重點關注縣」,被湖南省禁毒委列為全省外流販毒重點整治地區。面對這一嚴峻形勢,衡陽縣委、縣政府、縣禁毒委及縣公安局緊緊圍繞「減存量、控增量、摘標籤」這一目標,痛定思痛,知恥而後勇,堅定信心,主動作為,強力推進外流販毒整治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 暗涵整治—看深圳如何攻堅高密度超大城市治水痛點!
    深圳共有310條河流總長度1000公裡據排查共有暗涵暗渠570個、366公裡為什麼要治這些暗涵成為我們城市排汙的通道如果不加以整治就仍是積累大量汙染的「黑臭」通道成為藏汙納垢的隱蔽區嚴重影響城市「裡子」形象下雨時大量汙染被衝進河道河流長制久清無法得到保障且一旦地下暗涵發生滲漏破裂或垮塌易導致上部建築發生沉降傾斜甚至坍塌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整治難度大針對暗涵最有效的整治方式就是將其
  • 農村土地整治中的金融服務
    如何在守住耕地紅線、保障糧食產能的前提下盤活農村土地資源,釋放土地要素的生產潛力,已成為供給側管理亟待解決的重要課題。土地整治是對低效、不合理利用和未利用土地進行治理,對生產建設破壞和自然災害毀損土地進行恢復,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的活動,包括農用地整治、土地開發、土地復墾、建設用地整治和土地綜合整治等內容,涵蓋城市和農村。
  • 成都「十四五」:成為「人民城市」幸福樣本
    未來兩地要進一步加強分工協作,共同打造世界產業集群,同時對接周邊省份城市群和「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成為中國西部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 2021年,已經被成都確定為「高質量發展攻堅年」,以此開局「十四五」。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全面提升成都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 全國首個!南沙「微警認證」政務數據量破「億級」
    大洋網訊 昨日,記者從廣州公安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發布會上獲悉,南沙警方構建的「微警認證」服務平臺(網際網路+可信身份認證)成為全國範圍內政務數據第一個達到「億級」數量的重量級平臺,並據此對商事、治安、戶政、出入境等多項業務場景進行了深度研發創新,升級了境內外人員和企業的辦事體驗,打造了多個可複製可推廣的「南沙公安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