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十四五」:成為「人民城市」幸福樣本

2021-01-09 中國經營網

本報記者 黨鵬

2021年1月1日是辭舊迎新的新年第一天,也是「十四五」開局的第一天。上午10點,成都、重慶兩地同時發出2021年中歐班列(成渝)第一趟列車。滿載電子產品、機械零件、智能家電的兩列中歐班列帶著新年的新氣象,一路向西駛往歐洲的波蘭羅茲和德國杜伊斯堡,分別到達東歐、西歐的交通樞紐中心。

這是國鐵集團首次批准兩地合併中歐班列,並使用統一名稱開展品牌宣傳推廣,中歐班列(成渝)將肩負積極探索中歐班列高質量發展的使命,打造合作共建、高效運營的樣板。

而在前一天,「十三五」的最後一天,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正式通車,成渝間又多了一條高速公路,2021年天府國際機場將正式通航,成都出發連結全球將變得更加便捷。

於成都而言,「十三五」圓滿收官,如今正在等待一次新的飛躍:近日舉行的成都市委十三屆八次全會,審議通過《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成都為未來錨定了新的方向:力爭到2035年,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活躍增長極和強勁動力源,全面建成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泛歐泛亞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門戶樞紐城市;到2050年,建成泛歐泛亞區域性的經濟中心、科技創新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文化中心。

記者注意到,成都始終鮮明地強調「城市的核心是人」。為此,該市在「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中,明確提出以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提升市民和市場主體獲得感為目的。

「通過提升成都人的幸福感,讓市民分享改革、發展、創新、開放帶來的紅利。」西南民族大學商學院教授劉德昌認為,以「十大工程」為代表的「十四五」規劃編制突出了民生的維度,更加強調從市民的真切感受和現實體驗來制定政策,「立足成都數千年的原生態文化脈絡,從宏觀著眼、從微觀著力、體現成都個性」,這是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最好體現。

一座城市的變革與創舉

「出門有地鐵6號線,過馬路可以到河邊綠道散步,穿過一座橋就是望江樓公園,我們已經開啟了新的生活方式。」住在成都三官堂望江嘉苑小區的張先生,越來越感覺到生活和工作的愜意。

2020年12月18日,包括地鐵6號線在內的成都地鐵五條線全部開通。由此,到「十三五」收官,全市地鐵運營裡程突破500公裡,正式躍居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

這正是成都速度的體現:從第一條地鐵開通到運營裡程500公裡,成都僅用了10年時間邁入大線網運營新時代。

對於成都來說,具有重要意義的則是地鐵18號線的開通:連接的是成都南站到天府國際機場,穿越的是龍泉山脈。由此,成都即將實現「一市兩場」(即天府國際機場和雙流國際機場),構建成都主城區與東部新區的經濟地理格局。

「過去五年,成都沿著建設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公園城市示範區的方向,做出了諸多探索和實踐。」四川省決策委員會委員盛毅認為,在「十四五」的開局,成都有著多重疊加機遇,由此將為成都賦予新的動能,推動成都加快建設具有中國特色、時代特徵、成都特質的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

在城市發展空間上,成都在2017年提出「東進、南拓、西控、北改、中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尤其是東進戰略更是再造一個產業成都,使得城市空間格局實現從「兩山夾一城」到「一山連兩翼」的千年之變。如今,成都東部新區從原來的丘陵地帶,已然崛起了一座新城:天府國際機場、奧體城、吉利學院、人才公園……

「成都最大的變化就是空間格局的變化。」盛毅說,尤其是從「產城人」的傳統理念轉變為「人城產」,建設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探索出更適合特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有效路徑。

盛毅梳理了近幾年成都的許多關鍵詞:66個產業功能區、六大新經濟形態、七大應用場景、蓉漂人才政策、1.69萬公裡天府綠道、西部(成都)科學城等等,尤其是國際化營商環境,作為成都的頭號工程,從1.0版升級到3.0版,推動著成都的全域開放。

記者注意到,2020年6月萬博新經濟研究院聯合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等相關機構發布《後疫情時代中國城市營商環境指數評價報告》,成都憑藉良好的營商環境闖入全國前十,也是西部唯一入選的城市。

不僅如此,成都在多方面的創舉獲得認可。其中《萬事達卡·財新·BBD中國新經濟指數》自2017年開始發布,成都新經濟指數一直位居第五位左右,在疫情之後的個別月份甚至最高排名第二;在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與瞭望智庫共同主辦的「中國幸福城市論壇」上,成都連續12年榮登「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

2020年8月,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機構GaWC發布《世界城市名冊2020》,成都排名繼2016年連升4級至Beta-,2018年再度躍升2級至Beta+(世界二線強城市)之後,較2018年名次再提升12位,位列全球第59名,成都是該榜單中上升最快的城市。

多重疊加機遇

2020年12月24日,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成渝城際1小時直達列車首發活動,以視頻連線形式在川渝兩地同步舉行。

成渝地區是西部人口最稠密、產業最集中、城鎮最密集的區域之一,城市群人口和經濟總量分別約佔川渝兩地總和的90%,是全國經濟的「重要增長極」。隨著《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規劃綱要》正式印發,成渝兩地的發展如同高鐵一般全面提速。

成都市發改委主任楊羽表示,成都被確定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雙核之一,是繼獲得國家中心城市定位後再次被賦予國家戰略使命,有利於全面增強經濟人口承載能力,整體抬升成都在全國戰略全局中的位勢能級。

「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明確提出了『兩中心兩地』的目標定位,凸顯了雙核特徵,突出了成都、重慶兩個核心城市的帶動作用,也更加體現區域特色。」盛毅認為,「這個區域整體上升到國家重大戰略層面,體現出國家對成渝地區發展的高度重視。」未來兩地要進一步加強分工協作,共同打造世界產業集群,同時對接周邊省份城市群和「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成為中國西部面向世界的一扇窗口。

成都在此次會議上梳理了多重疊加的戰略機遇:「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西部陸海新通道建設等國家戰略交匯實施,推動成都由內陸腹地轉變為開放前沿;構建新發展格局、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國家戰略密集部署,推動成都由國家中心城市向現代化國際都市穩步邁進;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示範區,將推動成都率先探索中國特色、時代特質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這些疊加機遇已經顯現出巨大的匯聚力和輻射力。2020年12月25日,成都國際鐵路港綜合保稅區正式驗收通過。加上此前獲批的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成都國際鐵路港已然成為成都對外開放,響應「一帶一路」國家倡議的大通道。

截至目前,成都國際鐵路港已連接境外55座城市、境內18座城市,打造了7條國際鐵路通道和6條國際鐵海聯運通道,拉動進出口貿易額超200億美元,有力帶動了西部地區外貿發展。尤其在疫情影響下,2020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開行超2000列,同比增長55%。

「我們看好成都青白江區的交通優勢,其鐵路港優勢目前在內陸地區絕無僅有。」日前在這裡剛剛籤約投資100億元的玉湖集團(香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蔣文勝告訴記者,他們正是基於成都未來的諸多疊加機遇,以及西部的巨大市場空間,「必須搶先布局」。

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

2021年,已經被成都確定為「高質量發展攻堅年」,以此開局「十四五」。

成都市委政研室主任曾明友表示,「十四五」時期,要全面提升成都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打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和新的動力源,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天府和可持續發展世界城市打下堅實基礎。

在盛毅看來,成都有著多重疊加機遇的同時,也有著諸多的「能級」需要進一步提升:產業結構需要加快調整,實現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科技創新能力需要進一步提升,構建中高端產業的競爭力;體制機制需要進一步創新,更好地服務於成渝雙城經濟圈、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建設開放平臺和通道,適應更高水平的開放;如何更好地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建設「人民城市」的幸福新樣本等等。

記者注意到,在成都「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除了城市定位、產業發展之外,尤其明確提出要「成為『人民城市』的幸福樣本」「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聚焦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反映最強烈、感受最深刻、需求最迫切的重點領域,全面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據介紹,這十大工程分別是:大力提升居民收入水平、繼續保持生活成本競爭力、實施高品質公共服務倍增計劃、持續提升城市通勤效率、抓好城市更新和老舊小區改造提升、打造穩定公平可及營商環境、建設青年創新創業就業環境友好城市、建設生態惠民示範城市、提升城市智慧韌性安全水平、建設全齡友好包容型社會等。

就此,劉德昌教授認為,「成都正在努力讓城市改革發展成果轉化為人人可感可及、普遍受益的社會認同,加快建成高品質生活環境新標杆和共建共享幸福城市新樣本。」

相關焦點

  • 成都「十四五」目標:在高質量發展中衝向世界城市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導「十四五」時期,成都決定向「世界城市」發起全面衝刺。這是2020年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O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簡稱:成都「十四五」規劃建議)中透露的信息。
  • 成都軌道交通集團董事長:「十四五」末,成都地鐵運營及在建裡程將...
    「十四五」期間,成都將全面實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其中「持續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備受關注。胡慶漢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十四五」期間的發展規劃,成都地鐵的任務非常清晰,即在「十四五」末期,成都地鐵運營及在建裡程數達到850公裡以上,「目前成都地鐵在建176公裡,十四五期間,根據成都市城市軌道交通第五期建設規劃,爭取申報150~200公裡裡程。屆時,成都地鐵總運營及在建裡程數會超過850公裡。」討論會也提到地鐵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
  • 成都加速度:全面提升發展能級和綜合競爭力
    2020年12月18日,成都地鐵五條線全部開通。由此,到「十三五」收官,全市地鐵運營裡程突破500公裡,正式躍居全國城市軌道交通「第四城」。這正是成都速度的體現。隨著「十四五」即將開啟,成都正在走出新的步伐:12月26日至27日,成都市相關會議審議通過了《成都市委關於制定成都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
  • ...召開企業家和行業協會座談會,聽取對成都「十四五」發展意見建議
    ■ 始終堅持以產業生態圈引領產業功能區建設,錨固「生活城市」特質,打造全球供應鏈體系,不斷提高先進資源配置效率,切實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11月17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範銳平主持召開成都市「十四五」規劃編制企業家和行業協會座談會,深入了解企業發展運行情況,聽取對成都「十四五」發展的意見建議。
  • 城市有大腦,人民更幸福
    以人為核心,容納和助成幸福的達成,是城市存在的意義,也是實現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不二之選。今天,城市居民的幸福感知與能力,已不同往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日新月異的自然、經濟、社會發展,內外部頻繁衝刷著生存與生活。時代在催問:如何讓城市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讓城市居民的生活更有品質,成就一座幸福之城?城市在多大程度上能夠為幸福作為一種感受、作為一種能力提供支撐?
  • 未來五年,城市更文明人民更幸福!
    天津北方網訊:11月26日至27日,中國共產黨天津市第十一屆委員會第九次全體會議召開,全會提出「十四五」時期天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其中提到城市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身心健康素質明顯提高,文化軟實力顯著增強。
  • 「十四五」杭州構建「一核九星」城市空間,杭州中環全面開工,杭州...
    2020年12月15日,杭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杭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草案)》,它為杭州的「十四五」定調: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對於未來的五年,杭州市民充滿期待。
  • 長春市委書記在政協全會上寄語 努力讓人民生活更幸福城市更有溫度
    吉林省委常委、長春市委書記王凱1月11日在出席長春市政協十三屆五次會議時,寄語全市各級政協組織和廣大政協委員,同心同德、實幹擔當,聚焦「十四五」發展新目標,不斷提高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水平,共同開創長春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新局面。
  •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全力推進城市管理科學化智能化精細化(成都市)
    「全會主題鮮明、內涵豐富,既總結了工作、明確了思路,又鼓舞了人心、激勵了鬥志,既系統總結了『十三五』時期成都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又科學擘畫了『十四五』時期城市發展藍圖,為全市打好『十三五』收官戰,開啟『十四五』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方向路徑,為成都新時代『三步走』第二步開好局、起好步注入了強大信心
  • 成都市「十四五」規劃編制企業家和行業協會座談會側記
    這是昨日舉行的成都市「十四五」規劃編制企業家和行業協會座談會上的高頻詞。一座城市的發展與企業息息相關,企業如何融入城市發展?會上,全市眾多企業家、行業協會代表,以主人翁的姿態,從企業的角度積極為這座城市長遠發展獻睿智、出良策,共謀城市與企業同發展共命運。
  • 人民建議佔信訪總量比例已達30% 讓建議徵集成為城市治理「有機體」
    治理好、建設好、發展好上海這座超大城市,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近年來,上海著力推進信訪結構調整,將人民建議徵集工作打造為市民建言獻策、參與公共治理的重要渠道,建好平臺、暢通通道、推動轉化,成為「升級版」的民心工作。
  • 直通市州全委會|樂山「十四五」怎麼幹?先get五個關鍵詞
    汪菲 四川在線記者 曾小清 劉付詩晨12月10日,樂山市委七屆十一次全會在樂山舉行,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樂山市委關於制定樂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明確樂山「十四五」發展重大任務:奮力打造「一極一地一城一樞紐」。未來5年甚至是更長時間,在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如何體現樂山作為,實現發展跨越?
  • 解決好五大戰略問題是蘭州「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關鍵
    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並提出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對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宏觀研究
    北極星固廢網訊:「十四五」時期既是「無廢城市」建設的試點探索期,也是即將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廣「無廢城市」建設的過渡時期。「十四五」時期,如何進一步做好「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至關重要。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進一步做好「無廢城市」試點建設工作顯得尤為迫切。為此,本文擬全面總結首批「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取得的成績和面臨的主要問題,根據新時期對「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的新要求,提出「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的方向,為從「無廢城市」試點建設逐步走向「無廢社會」提供宏觀的戰略思考。
  • 大江東︱從「1」到「10」,端詳上海「十四五」藍圖
    上海「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始終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大背景之中、在全面貫徹落實總書記對上海發展的定位要求之中、在深入實施2035城市總體規劃之中完成的。2035年上海的遠景目標,了解一下先: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科技創新中心和文化大都市功能全面升級,基本建成令人嚮往的創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態之城,基本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和充分體現中國特色、時代特徵、上海特點的人民城市,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的核心引領城市,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建設的重要窗口和城市標杆。
  • 奮進「十四五」 用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在呼和浩特市東郊恆康安養院,老人們安享晚年,幸福滿滿。 (圖片由自治區民政廳提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十四五」期間,自治區民政廳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圍繞這一主題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建華。   記者:「十四五」新徵程,內蒙古民政事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 南通、鹽城、連雲港,誰將成為「十四五」江蘇海洋中心城市?
    儘管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個城市都是沿海城市,都具備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礎條件,特別是南通,經濟實力在江蘇名列蘇錫常和南京之後,即將跨入國家萬億俱樂部,但是從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來看,距離上海只隔一條長江,在功能定位上可以融入上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成為上海的「後花園」或副都,而在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和輻射方面則略顯不足,城市位置上配置不合理。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_新華報業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看溫州「十四五」如何...
    這是一次為溫州「十四五」發展標定航向的重要會議。  會上,亮出了2020年溫州交出的十張高分報表,錨定了溫州「十四五」發展的「五大新坐標」,明確了開局之年要開創「十個新局面」!  小編梳理其中重點亮點,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溫州在「十三五」收官之年交出的成績單,如何鋪展「十四五」發展的美好藍圖,又將怎樣打贏「十四五」開局首戰。
  • 「2020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發布,山東這些地方上榜!
    今年的幸福感城市調查推選活動以「人民城市,幸福小康」為主題,以城市精細治理、人民共建共享、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主線,對中國城市的幸福感進行調查,並推介幸福城市的具體實踐。新華社副社長嚴文斌指出:「只有時刻以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為標尺,城市發展才能不失本色、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