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十四五」 用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2021-01-08 人民網

  自治區民政廳副廳長高建華

  在呼和浩特市東郊恆康安養院,老人們安享晚年,幸福滿滿。 (圖片由自治區民政廳提供)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要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全面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加強和創新社會治理。「十四五」期間,自治區民政廳如何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圍繞這一主題記者採訪了自治區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高建華。

  記者:「十四五」新徵程,內蒙古民政事業發展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高建華:「十四五」時期,內蒙古民政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對民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以民生服務高質量發展為核心,圍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線,守住守好基本民生底線,履行好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等職責,引領促進全區民政事業高質量發展,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記者:「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在推進基本民生保障方面有哪些重要舉措?

  高建華:「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將進一步加大基本民生保障力度,提高保障水平,織密扎牢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網。

  一方面,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建立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進一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員、低收入家庭認定辦法,健全社會救助家庭經濟狀況評估指標體系,分類明確救助準入條件,制定針對性救助措施;推進社會救助由依申請受理向基層及時主動發現、部門協同、信息共享、慈善銜接轉變,實現困難群眾需求的綜合研判和快速響應;全面落實「先行救助」「分級審批」「一門受理、協同辦理」等規定,從方便困難群眾申請的現實需要,打破戶籍限制,暢通線上和移動終端申請救助渠道和信息核對,實施社會救助跨區申請、一網通辦制度,增強救助的時效性。另一方面,積極穩妥加大對困難群眾救助資金的投入力度,加強基層社會救助工作力量,全面推進村(嘎查)級設立社會救助協理員,救助對象較多的村(嘎查、社區)建立社會救助服務站(點)的試點工作,積極探索在街道(鄉鎮、蘇木)以社會化方式建立困難群眾救助服務站(點)。不斷創新社會救助方式,積極發展服務類社會救助,形成「物質+服務」的救助方式,提升救助保障的針對性和精準度。

  記者:「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將從哪些方面採取措施,積極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高建華:「十四五」期間,為推動內蒙古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建設,自治區民政廳將從以下幾個方面積極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

  一是科學布局城鄉社區基礎服務設施建設,開展智慧社區建設試點。積極補齊城鎮社區尤其是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爭取實現城鎮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全覆蓋,進一步加強農村牧區社區建設,以農村牧區留守老人、留守婦女、留守兒童和其他特殊困難群體的照料、幫扶等為重點,提升農村牧區社區服務水平。二是加大力度孵化和培育社會組織,積極引導社會組織為社會經濟發展做出貢獻。深化社會組織審批監管改革,加快社會組織地方性政策法規配套步伐,細化社會組織直接登記範圍,對行業協會商會類、科技類、公益慈善類、城鄉社區服務類社會組織實行直接登記。完善支持社會組織發展和引導社會組織發揮作用的優惠政策,完善社會組織評估機制。三是適應人口跨區域、跨地域流動以及人戶分離、人地分離等新情況,積極探索開展婚姻登記異地辦理業務,健全完善婚姻登記便民服務體系。四是持續推進殯葬改革,推動存量殯葬設施有序整合和跨地區利用。加大殯葬服務設施建設力度,逐步擴大惠民殯葬減免範圍,增加服務項目,提高保障標準。五是進一步健全黨領導行政區劃工作的體制機制,提高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綜合承載和資源優化配置能力,合理調整城市市轄區規模結構。加快構建自治區、盟市、旗縣(市、區)三級區劃地名數據資源共享體系,探索創新界線管護手段和載體,維護邊界地區和諧穩定。

  記者: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在推進養老服務發展方面有哪些規劃?

  高建華:「十四五」期間,內蒙古將以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為契機,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基本養老服務體系。

  首先,加強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推進建設街道養老服務中心,讓老年人住在自家,樂在社區。到2022年,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100%。老城區和已建成居住(小)區無養老服務設施或現有設施未達到規劃要求的,通過購置、置換等方式配齊。加快補齊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短板,完善標準體系,豐富服務內容,提高服務便捷性,逐步提高社區助餐、助潔、助浴、助行等服務覆蓋率。到2022年,各地社區日間照料機構覆蓋率大於90%,居家社區養老緊急救援系統普遍建立,「一刻鐘」居家養老服務圈基本建成。其次,加強農村養老服務,完善農村留守老人關愛服務體系,加強互助性養老服務設施建設,通過農村建立互助幸福院、助老院等讓農村老年人安度晚年生活。第三,扶持引導養老機構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長期照護,加快護理型床位或設施建設,到2022年,全區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佔比不低於50%。同時,積極完善特殊困難失能老年人兜底性長期照護服務保障政策,到2022年,全區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達到60%,有集中供養意願的特困人員全部實行集中供養。(記者 楊婷)

(責編:張雪冬、劉澤)

相關焦點

  • 「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高度,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深入理解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基本內涵  將生態環境與民生福祉緊密聯繫在一起,是對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繼承與發展。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科學地界定了人與自然的關係以及生態環境對於民生福祉的重大價值。馬克思主義指出,人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自然界是人的無機身體,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人靠自然界生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 「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_新華報業網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的原則,即「五個堅持」。要充分認識這「五個堅持」的深刻理論內涵和重大戰略意義,將其貫徹到經濟社會發展各項工作中,奮力實現新發展階段的宏偉藍圖,不斷奪取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勝利。
  • 淮安:堅守初心增進民生福祉 以民為本勾勒幸福生活
    中國江蘇網12月31日訊(通訊員 袁帥之 記者 羅鵬)養老保險金連年上漲,老年人老有所樂;綜合教育實力位列前茅,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優質學校就讀;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美麗鄉村入畫來......民生實事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十三五」期間,淮安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守發展為民初心,著眼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問題,持續推進"民生十件實事"項目,在共建共享中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 以智庫化媒體助力「十四五」高質量發展
    實踐證明,智庫建設不僅可以成為媒體轉型融合的「發動機」、提升新聞輿論水平的「推進器」,而且可以為助力「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打造匯聚真招實策的「智慧庫」、加強科學決策的「監督臺」。 「十四五」新開局對智庫化媒體建設提出新要求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第一個五年。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正是在迎接「十四五」的特殊歷史節點上舉行的。
  • 民生無小事 枝葉總關情——市民政事務服務中心服務民生的實踐與...
    市委黨校成立課題組,對市民政事務服務中心進行專題調研,深刻感知我市民政事務服務中心責任、使命、擔當,他們用新思想指導實踐,用新理念、新發展踐行使命,強化管理,提升服務品質,立足新方位、展現新作為。我們要進一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生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推進民生改革,守好民生兜底防線。
  • 分析|「十四五」下有色金屬行業如何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3 」十四五「時期有色金屬行業發展面臨的形式仍然嚴峻 隨著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國內市場對有色金屬等大宗原材料的需求也由持續增長期轉入「微增長」的平臺期,「十三五」期間,國內銅、鋁等主要有色金屬消費增長速度已經出現明顯回落,國內有色金屬需求快速增長的階段已經結束
  • 奮進「十四五」 展現新作為|專訪軍埠口綜合項目區、區住建局
    為鼓舞全區上下以新形象、新姿態奮力開創現代化高品質強區建設新局面,濰城發布自今日起,開設「奮進『十四五』展現新作為」專欄,對各街道、開發區、管理區,區直有關部門(單位)負責人進行專訪,話思路、談規劃,提士氣、 鼓幹勁,聚合力、促發展。現刊發軍埠口綜合項目區、區住建局主要負責同志訪談,敬請垂注。
  • 何立峰人民日報撰文:「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確定了「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重大舉措,擘畫了未來五年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指導經濟社會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 2021士兵提幹時政熱點: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十四五」開新局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要求,構建新發展格局今年要邁好第一步,見到新氣象。河北如何應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挑戰?如何化危為機,採取紮實舉措和務實作為,推動經濟持續恢復和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新局?記者專訪了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王東峰。記者:當前,河北正在全力以赴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堅決阻斷病毒傳播。請問,目前河北的疫情防控工作取得怎樣的進展?
  • 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命瑞:聚焦民生福祉...
    福州日報記者 林晗「十四五」期間,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將堅持「3820」戰略工程思想精髓,圍繞「雙循環」,積極發揮人社部門職能作用,繼續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壯大高素質人才隊伍、推動居民收入較快增長,為福州爭當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排頭兵貢獻人社力量。
  • 奮鬥「十四五」 奮進新徵程
    2020年,我們克服疫情影響,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果。「十三五」圓滿收官,「十四五」全面擘畫。他認為,國家呼吸醫學中心要發揮引領作用,帶動共同發展。比如早期肺癌的發現、不插管的肺癌手術等。其團隊對慢阻肺的早診早治實踐證明,患者的5年存活率大大提高,有可能改變全世界的慢阻肺診治戰略。   展望未來,鍾南山說:「『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將達到新水平,衛生健康體系將更加完善。
  • 惠東港口:民生福祉全面提升 各項事業穩步推進
    「十三五」期間GDP年均增幅達29.6%、濱海旅遊蓬勃發展、社會總體形勢持續穩定……惠東縣港口濱海旅遊度假區以「打造高端濱海旅遊示範區」為發展目標,立足本地資源和區位優勢,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攻堅克難,保障了全區經濟實現平穩發展,社會政治和諧穩定,民生福祉全面提升,各項事業協調推進!
  •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如何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十四五」時期,如何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穩步提升教育質量,持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斷夯實民生福祉的基石,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今天刊發的幾篇文章,圍繞這些話題進行分析探討。
  • 航天科工: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動航天事業高質量發展
    自主創新始終是中國航天事業蓬勃發展的精神稟賦。近年來,航天科工保持每年投入科技創新經費佔營業收入比重10%以上的強度,依靠自主創新,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關鍵核心技術,並將在「十四五」時期不斷增加創新投入比重,推進實現在改變技術領域競爭態勢的顛覆性技術上取得「從0到1」的重大突破。
  • 合肥工業大學召開暑期工作研討會深入研究「十四五」事業發展規劃
    9月4日至5日,學校召開2020年暑期工作研討會,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圍繞進一步加強黨對學校工作全面領導、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優化學校治理體系、推動高質量內涵式發展等主題,全面研討學校「十四五」發展規劃、四個專項規劃及各辦學實體發展規劃,分析形勢、提列舉措、統一思想、匯聚力量,深入謀劃當前和未來一段時期學校發展總體思路和發展路徑
  • 人民日報整版解讀:「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從經濟發展取得新成效、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社會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態文明建設實現新進步、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國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六個方面,明確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展現了我國發展的光明前景。
  • 石建勳: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這個「新」究竟指什麼?
    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安徽:局市共推合肥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
    1月7日下午,安徽省合肥市人民政府與安徽省氣象局召開座談會,就共同謀劃合肥市「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和推進合肥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進行會談。  雙方回顧了局市合作協議籤訂以來共同推進合肥氣象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效,提出推進合肥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建議,介紹了安徽省「十四五」氣象事業發展規劃有關情況和合肥氣象事業發展有關重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