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江蘇網12月31日訊(通訊員 袁帥之 記者 羅鵬)養老保險金連年上漲,老年人老有所樂;綜合教育實力位列前茅,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優質學校就讀;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美麗鄉村入畫來......民生實事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十三五」期間,淮安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守發展為民初心,著眼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問題,持續推進"民生十件實事"項目,在共建共享中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十四五」期間,淮安還將持續增進民生福祉,加快建設幸福淮安,努力實現從「勞有所得」「學有所教」 「病有所醫」「老有所養」向「勞有多得」「學有優教」「病有良醫」「老有善養」轉變。
圖片來自淮安報業傳媒集團
高樓大廈根基重,民生保障「從老」抓起
「這月的養老保險金又漲了,現在福利真是越來越多了。」「是啊是啊,我家老頭也漲了。」熱鬧的清江浦區一處市民廣場上,正在跳舞的老人們熱烈地討論著……「十三五」期間,淮安市全面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堅持全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方針,實施全民參保計劃,繼續階段性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穩妥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和失業保險待遇水平。
收入的不斷上漲和全方位的保障力度,讓淮安的老人們實實在在感受到了晚年的幸福。而豐富的文體活動和多彩的業餘生活,更讓老年人的退休日子變得愜意起來。「十三五」以來,淮安市企業退休人員活動中心利用建築面積3000多平方米的活動場地,推出了「萬人康樂工程」,在全市範圍內聯動為企業退休人員開展「萬人免費體檢」、「萬人送政策」、「萬人送溫暖」、「萬人文體活動」、「萬人才藝展示」、「萬名高齡老人祝壽」、「萬人棋牌比賽」、「萬人知識講座」、「萬人書畫攝影展」、「萬人遊淮安」等十項品牌服務。中心為全市34.09萬名退休人員提供了六輪免費體檢服務,先後舉辦了全市企業退休人員桌球比賽、書畫展、攝影展等大型活動,組織了一百多期包括養生知識、健身常識、烹飪、書畫攝影等不同領域的知識講座。
圖片來自淮安報業傳媒集團
「老夥計們聚在一起,打打桌球寫寫毛筆字,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增進感情,咱們的退休生活真是沒得說!」廣場上,多次參加活動的胡大爺笑得樂開了花。這些年來,淮安不斷探索城鄉-體化退管服務新模式,與機關事業單位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退管機構相互協助,共創共建,努力構建覆蓋城鄉的退管服務體系,讓全市退休人員充分享受社會發展成果,安享晚年生活。
此外,淮安市出臺了《淮安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方案》,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工作,有效提升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的供給能力與服務水平。《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實現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社區養老服務機構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籤約全覆蓋。到2021年底,實現街道日間照料中心建設、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探訪全覆蓋,全面建立居家養老為基礎的城鄉一體化、綜合服務能力強、社會力量參與度高、智慧服務快捷、市場運作質態好的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格局,形成可借鑑、可複製、可推廣的「淮安居家和社區養老模式」。
綜合教育實力位列前茅,家門口就能上好學校
教育、醫療、養老……這些民生,是最基本的、最重要的民生,也是建設幸福淮安的根基。
近年來,淮安市教育事業發展在資源優化、優質均衡、師資建設、質量提升等方面全面推進,綜合實力顯著增強,教育現代化省級監測得分連續兩年保持蘇北第一,省對設區市政府履行教育職責考評得分位列蘇北第一,在蘇北首批通過義務教育基本均衡國家督導認定,榮獲全國第五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城市、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實驗區等一批國字號榮譽,教育工作受到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表彰……淮安教育實現了教育基本現代化向建設全面現代化的轉型,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春天,形成了「優路徑、強基礎、抓突破」的區域教育高地建設模式。
圖片來自淮安報業傳媒集團
家住淮安市清江浦區和平路附近的市民陳先生發現,原來第六中學校園已經「脫胎換骨」,成了煥然一新的老壩口小學。陳先生說,自己孩子之前在老壩口小學上學,那時候學校很小,沒有足夠的活動場所,也沒有場地開展其他教學。「新學校寬敞明亮、用房充足、條件優越,現在的孩子有福了。」
「做教育工作,必須站穩人民立場,情系群眾需求,努力推動教育發展成果全民共享」,淮安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局局長張元貴說。教育發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是老百姓反映最強烈的難題。如何破解?近年來,淮安在推動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上創造了卓有成效的區域經驗。
一方面,確保所有孩子「有學上」。2016年開始,淮安教育進行布局調整優化,學校的建設力度顯著加大,全市「十三五」期間規劃教育項目230個。近四年,全市新改擴建中小學校和幼兒園200多所,新增學位6萬個。另一方面,逐步實現「上好學」。淮安將集團化辦學作為擴大優質資源供給的重要抓手,全市建立55個小學教育集團、34個初中教育聯盟,在全省率先建立義務教育學校集團化辦學「全納」模式,帶動了一大批薄弱學校和新建學校加快發展。目前,全市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優質學校就讀。
「不用離家遠,就能享受優良的教育資源,這在以前是做夢都不敢想的事啊。」與陳先生的孩子一樣,如今出了家門就能走進課堂,黃先生和孩子終於實現了家門口上好學校的願望。
人居環境逐年升,美麗鄉村入畫來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老鄉好不好,首先看住房。日前,記者走進盱眙縣馬壩鎮風情臘塘社區。一排排,一棟棟乾淨漂亮的新房映入眼帘,白牆黛瓦古樸清新。熟悉的鄉土樹、門前的綠色草地、精緻的院落設計……一幅現代鄉村美景圖徐徐展開。
圖片來自淮安報業傳媒集團
2019年,淮安市委市政府出臺《關於優化資源配置改善人居環境促進鄉村振興的意見》,提出用3-5年時間打造100個美麗鄉村,按下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啟動鍵」。今年,該市又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事關全局的三項重點工作之一,聚焦農村人居環境短板,著力治理農村生活垃圾、廁所糞汙、生活汙水和農業廢棄物,提升村容村貌,切實解決如廁難、洗澡難、環境髒等農村人不願留、城裡人不願來的「痛點」。
目前,淮安1.8萬座無害化廁所改造建設任務正加快實施;新增4個、共16個鄉鎮開展生活垃圾分類試點,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99%以上;新建、改造規劃保留規模較大村莊生活汙水處理設施54個,完成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工程383.53公裡,營造了良好的生態宜居農村環境。
「走出去」學習先進經驗。淮安市堅持規劃先行,一張藍圖管到底。結合每個鄉村耕地零散率、人口和區位等不同情況,合理確定「四類」村莊定位,按照人居環境整治「全域景區化」思路,緊密對接「一村一品」,村莊規劃管理覆蓋率達100%。目前,淮安已建成266個美麗宜居鄉村。
2020年,淮安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民生社會事業結出累累碩果。針對疫情對民生影響和小康建設民生短板,淮安深入排查突出民生問題,制定清單逐一整改落實,真正以民生之暖保發展之穩。保障重點群體就業,完善創業就業補貼、擔保貸款貼息等優惠政策,吸引外出人員留鄉返鄉就業創業,城鎮登記失業率降至1.77%。升級「陽光扶貧」監管系統,開展人大代表「千百萬扶貧濟困大行動」、四級政協委員走鎮進村助力鄉村振興等活動,脫貧攻堅成果進一步鞏固。教育質量保持蘇北領先,「健康淮安」建設成效突顯,醫保基金監管、支付方式改革深入推進,通過全國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殘疾人基本公共服務滿意度居全省第一,企業退休人員、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進一步提高。創新開展愛國衛生運動、移風易俗、制止餐飲浪費等活動,以2020年度得分全省第一、群眾滿意度全國第一、三年綜合得分全國第七的優異成績榮獲全國文明城市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