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馬雲在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了新零售概念。短短三四年,中國「新零售」發展無比迅猛。社區團購就是其中最為耀眼的一幕。美團、滴滴、拼多多、阿里、京東、字節跳動等網際網路巨頭紛紛加入了社區團購。一群富可敵國的富翁帶領著他的巨頭企業把觸角伸向了社會的角角落落,因為有資本優勢,為快速建立超額流量,巨頭們不惜通過價格補貼,線上售價甚至遠遠低於傳統線下零售的成本價,迅速建立起其龐大的商業王朝。
網際網路的巨頭入局哪個行業,哪個行業必然血雨腥風,現在巨頭們踏入了很多社會底層小民賴以生存的小生計,那麼必然會帶來社會底層人民的大震蕩,資本競爭的殘酷性可見一斑,就連菜商菜販,日子都將變得愈發艱難。君不見,現在到菜場買菜的人越來越少、而社區門口擺的外賣菜筐越來越多?君不見,寒風冷雨中擺著菜攤的老人們愈發迷茫、悽涼的眼神?
越來越多的小商販在哀嘆,生意做不下去了;越來越多的沒太多技能、靠做點小生意維持家庭生計的底層人民不斷失去基本生活保障。網際網路的大潮大有將這些底層的「沙」給淘掉的氣勢洶湧而來……
在中國,那些沒接受良好的教育、不具備太多生存技能的人還是佔了大多數,特別是60後、70後,接受大學教育的人比例很小,因為社會發展太快,技能無法適應新技術要求、面臨被社會淘汰的人越來越多,那麼他們就不應該有條活路嗎?
我們經常討論生態發展,就像海洋,鯨魚能活,小魚小蝦甚至海藻單細胞生物也能活,不能只讓鯨魚活下去,而把小生物都消滅掉,那最後鯨魚也會餓死掉。這是海洋生態。
社會生態同樣如此,一個社會,應該魚龍混雜,大要有大的活法,小也應該有小的活路。如果大資本、大企業將升鬥小民賴以為生的小生意都搶走,與小民爭利,讓無助的個體深陷失業和窮困的泥沼而找不到希望,那麼發展下去,整個社會都將失去希望。
高科技巨頭們代表著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就應該多幹一些有利於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息息相關的大事業,往社會進步、人類未來的高端行業發展,而不是俯下身段,往那些低端的民生行業衝,與小民爭利。
畢竟這些低端的民生行業,是在用傳統但卻有效的方式養活著數以千萬計的勞動者,他們沒有太多技能,只能用傳統的方式活著,這本應該成為一種美好,但資本的到來,卻要毀掉這些美好。這時,「科技美好生活」這句口號就有些尷尬了。
我國是有著14億人口的發展中國家,現行社會福利制度還不能保證每個人僅靠福利就過上尊嚴生活,對於大多數不具備太多生存技能的人來說,能有份力所能及的工作是解決基本生存的最好方式,因此,保證絕大部分人可以通過工作獲得生存所需,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
我們曾驕傲地宣布,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技術全球第一,到今天我們才悲哀地發現,這個「全球第一」並不是都那麼美好、那麼光彩。高度發達的網際網路技術並沒能造福更廣大的人民,而是成為一小部分財團大佬們攝取個人財富的機器。在這項超越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先進技術,並不能都能為社會大眾帶來福祉的時候,我們應該踩腳剎車。
我們承認,當今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技術,提升了信息的流動效率,大大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提升了整個社會的效率,可以創造出最高效最先進的資源配置方式,但如果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剝奪了大部分人參與勞動的機會,取締了大部分人獲得報酬的權利,造成太多人無以為生,那麼這樣的資源配置方式肯定不適合這個社會,即便這種資源配置方式很先進很高效,那也不能採用。
也就是說,技術進步、效率提升要與最基本的民生相協調。如果生產和流通的組織效率提升太快,導致少部分人利用高科技就可以壟斷大部分的社會生產和流通,賺取更多的個人財富,導致大部分人對社會生產根本插不上手,無事可幹,失去原先通過辛勤勞動獲得的微薄收益,從而失去家庭生存保障,就會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社會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養活生活在這個社會裡的人們,社會的一切都應該是為人服務的,社會要帶上所有願意通過勞動獲得生存的人一起發展。生產力的發展要為人的生存而服務,那些最普通的勞動者,社會應該給他們一條自食其力的活路,他們的生計,不能任憑資本肆意剝奪。
資本也好,技術也好,都是工具,都是改造這個世界的工具,資本和技術不能只是為了小部分大佬富翁圈錢、賺錢而服務的,其終極目的應該是為了讓世界變得更美好,讓人民活得更幸福。
大量的人失業,失業的人沒有基本的生存保障,這從來都是任何一個社會陷入混亂甚至崩潰的洪水猛獸。古今中外,有很多這樣的血淋淋的案例存在,社會動亂無不因此而生。
總之,科技發展、效率提升必須與社會發展相適應,能讓大部分人安居樂業的社會資源配置方式,即便不是最先進最高效的資源配置方式,那也一定是最適宜的資源配置方式。科技和效率與社會現狀相差太遠,就會產生嚴重問題。因為它影響了人最基本的生存發展權,不是構建和諧發展社會的必需品。
我不是鼓吹逆新技術發展潮流,而是站在民生的角度,提出理性發展的建議,就像我們對外開放一樣,必須循序漸進。很多國家都有反壟斷法律,當前的中國,也需要對擁有高科技卻俯身與低端產業爭食的企業套上緊箍咒,給小民留條生路,給民生留點空間,也為自己留些未來。
讓那些生活在社會基層的升鬥小民,不是感覺自己隨時都會被社會拋棄,活得如此惶恐,活得那麼艱難,而是依然能相信勤勞還是能夠致富,歲月依然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