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為百姓 共圓幸福夢——建市以來我市民生福祉實現歷史性重大改善

2020-12-08 澎湃新聞

11月10日,中央文明辦公布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入選城市名單和複查確認保留榮譽稱號的前五屆全國文明城市名單,淮北市蟬聯全國文明城市。淮北傳媒發布微信公眾號一經推送,不到24小時閱讀量就突破3萬。

成績揭曉,滿城歡騰!廣大市民紛紛轉發消息並在公眾號留言,許多話語飽含深情,為淮北驕傲、為家鄉喝彩、為身為淮北人感到榮耀和幸福,對家鄉未來充滿信心和期待。的確如此。此時的淮北人,力量再一次凝聚,文明再一次提升,同心同德的熱情再一次點燃!

建設幸福之城,絕不是一句空洞的口號,要讓百姓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地體驗到。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共享理念,從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入手,用一年又一年的創新、一年又一年的發展,為百姓打造更好的城市、創造更好的生活,讓轉型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市人民,讓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遊客在柳孜文化園內欣賞薰衣草花海

嶽建文/圖(資料圖)

生態環境增強居住舒適感

環境髒亂差、公共設施落後、安全隱患多……一提起原來的生活,此前居住在濉溪縣新倉新村棚戶區的居民直搖頭。「這裡是老居民區,房子都是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建的平房,一個大雜院裡住了好幾戶人家。附近沒有公共廁所,衛生環境較差,吃水更是老大難。」

2016年,新倉新村被列入棚戶區改造範圍。在棚戶區改造過程中,工作組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充分發動群眾、依靠群眾,制定徵遷、補償、安置等各個環節的激勵政策,並且通過陽光操作確保整個過程公開、公平、公正,讓群眾拆得明白、拆得放心。如此貼心的關懷贏得了群眾信任和支持。

棚戶區改造是一項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民之所盼,政之所為。我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改造棚戶區14萬多套,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體制及機制、房屋徵遷、安置、監管、基層黨建等11個方面不斷創新,通過成立「居民自改委」、實行貨幣化安置等創新工作,獲得了國家住建部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更讓40多萬棚戶區居民蝸居變安居,實現了「無房變有房、小房變大房、舊房危房變新房」的夢想。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百姓對居住環境的要求也逐漸多樣化。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重要理念,堅定實施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戰略,抖去黑灰披上綠裳,探索形成「深改湖、淺造田、不深不淺種藕蓮」「穩建廠、沉修路、半穩半沉栽上樹」的綜合治理模式,打造南湖、乾隆湖、綠金湖、碳谷湖、古樂湖、朔西湖等六大採煤沉陷湖泊,「一帶雙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灣」的特色城市風貌日益彰顯,淮北人民擁湖發展、依水而居的夢想正從藍圖變為現實。

我市先後獲評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綠色發展優秀城市、國家森林城市,捧回國家11家部委和單位聯合頒發的第十屆「中華環境獎」獎盃。特別是,《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推出淮北轉型十年成功經驗;國家自然資源部在淮召開全國部分省市礦山生態修復暨採煤沉陷區治理座談會,推廣淮北經驗。

城鄉客運一體化務實惠民

立體交通提升出行體驗感

淮北因煤而建、緣煤而興。長期以來,因與鐵路主動脈「擦肩而過」,淮北人慾乘火車前往國內部分重要城市大多需要到徐州、宿州等鐵路樞紐站中轉,由於開行列車較少,費時費力不必細細言說。

2012年12月,作為國家高速鐵路「四縱四橫」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鄭徐客運專線正式開工建設。建設淮北至蕭縣北客車聯絡線,對於迫切希望打通與發達地區和周邊城市快捷通道的淮北來說,無疑是一次重大機遇。機不可失,時不再來。此後的一年多時間裡,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帶領市發改委等相關部門負責人,數十次跑省進京,不遺餘力推進符夾鐵路擴能改造,千方百計爭取建設鄭徐高鐵淮北聯絡線。

久違的等待,執著的努力,終於迎來了歷史性的時刻。2014年5月4日,符夾線擴能和淮北至蕭縣北客車聯絡線項目獲得鐵路總公司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建設。2014年12月30日,淮蕭客車聯絡線正式開工建設。工程開工以來,市委書記黃曉武等市領導傾注大量心血,多次帶隊前往項目建設工地,現場協調解決工程遇到的問題。各有關縣區及市直部門負責人靠前指揮,主動作為,及時了解情況,妥善化解施工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全力做好項目建設服務工作。

2017年12月28日,淮蕭客車聯絡線正式開通運營,淮北火車站共開行動車組列車6對。隨著淮蕭客車聯絡線的開通,淮北220多萬百姓出行變得更加輕鬆快捷,市民從市區即可乘坐動車組列車出行,最快2個小時通達合肥、南京、濟南,3個小時可達上海、蘇州,3個半小時可到北京、杭州等地。

道路是城市的骨架,城市的交通狀況是一個關乎城市運行的重大民生工程。我市不斷加快城鄉道路設施建設:濉溪縣城鄉一體化公交在全省率先實現全覆蓋,村村通公交,偏遠鄉村農民只花一元錢,公交可進城;淮北至京滬高鐵聯絡線、市區至煤化工基地快速通道、創新大道等建成通車,實現高鐵夢;青龍山鐵路「無水港」項目建設對我市提升外向型經濟戰略,有效改善淮北市外貿進出口物流通道以及轉型發展意義重大;淮—宿—蚌高鐵、淮—蒙—阜高鐵、徐—淮—阜高速公路等項目的開工建設,將多方向打通對外通道。

如今的淮北,高速環城四方、高鐵川流不息、澮河航道通江達海、內通外聯的立體化交通網絡,讓百姓出行越來越便捷。

相城夜景 嶽建文/圖

醫療保障提高百姓安全感

衛生服務體系不斷建立健全,醫療保障能力穩步提高;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縱深推進,群眾就醫獲得感穩步攀升;疾病預防控制工作逐步強化,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升……伴隨著城市建設快速發展,我市醫療衛生事業和人民健康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全市加快醫療機構布局建設,著力構建多元辦醫格局。從建市之初市級無醫療衛生機構、郊區農村僅有1所個體醫生參加的聯合診所,到全市擁有各級各類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414家、非政府辦醫療衛生機構494家,建成等級以上醫療衛生機構77家,其中三級醫院6家,二級醫院15家。市緊急醫療救援(市120)指揮中心啟用運行,實現院前醫療急救統一受理、統一指揮、統一調度。總投資預算11.67億元的市人民醫院新院區建設項目住院北樓、住院南樓、門診醫技樓區域等主體醫療區已全面封頂。

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是推進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我市於2012年啟動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在濉溪縣醫院和濉溪縣中醫醫院統籌推進管理體制、補償機制、人事分配、價格機制、醫保支付制度、採購機制和監管機制等綜合改革。創新縣域醫共體改革試點中,濉溪縣兩家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完成對6個基層醫療服務區全面託管,全省緊密型縣域醫共體暨智醫助理建設推進現場會2019年9月在濉溪縣召開,2017、2018連續兩年濉溪縣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獲省政府辦公廳通報表揚。

我市全面落實疫情防控措施,疾病突發事件應急防控得到檢驗。2018年8月,受颱風「溫比亞」影響,我市普降暴雨,部分地區發生洪澇災害。各級衛生健康系統全力做好洪澇災害衛生應急工作,出動醫療、防疫衛生應急分隊706支、3213人次,救治傷病人數1062人;發放消殺藥械價值89.3萬元,開展外環境消殺680.7萬平方米,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打響後,全市衛健系統和醫療機構人員奮戰在一線、挺身在前沿。來自市人民醫院、淮北礦工總醫院、濉溪縣醫院、濉溪縣中醫醫院的28名醫務人員聞令而動,奔赴支援湖北一線。市人民醫院、淮北礦工總醫院、濉溪縣醫院3家定點救治醫院,各級疾控機構以及15家發熱門診醫務人員不畏辛勞、堅守崗位,截至3月5日,全市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全部治癒出院,實現確診病例、疑似病例「雙清零」。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下,全市衛生健康系統將全面貫徹黨的衛生健康工作方針,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生活的美好嚮往,努力繪就「健康中國」美好藍圖中的淮北畫卷。

春風送崗促就業 萬善朝/圖

穩就業讓百姓更有獲得感

就業惠民生,創業促發展。作為資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在轉型發展過程中,就業領域面臨許多新的矛盾和挑戰。市委、市政府把解決就業問題作為改善民生的根本舉措,深入實施創業富民工程,全力保障好大學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保持了全市就業形勢的基本穩定。

做好大型公益系列專場招聘活動,溫馨服務暖意濃。在去年的「就業援助月」活動中,全市走訪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624戶,登記認定的未就業困難人員112人,其中殘疾就業困難人員14人,去產能職工72人;組織專場招聘會5場,幫助74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其中殘疾就業困難人員11人,去產能職工63人。在去年的「春風行動」活動中,全市各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共舉辦大型專場招聘會24場,入場參與現場招聘的單位2204家次,提供就業崗位累計13404個次;為1.9萬名求職者提供了免費就業服務,共推薦5807名勞動者實現就業,並為5807名勞動者提供了勞動維權和法律援助服務。在去年的民營企業招聘周工作中,我市共舉辦7場現場招聘會,全市參加招聘會的企業共有367家,提供就業崗位13252個。

我市著力解決困難人員就業難題,大力實施就業扶持民生工程,助力精準扶貧。通過託底安置助力精準扶貧,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開展進家入戶送政策,密集招聘送崗位,創業扶持養家送服務,專項援助送溫暖的「四送」活動。同時設立「就業困難人員服務窗口」,承諾及時推薦上崗,開展一對一、面對面職業指導幫扶,幫助有就業意願的就業困難人員落實市場準入、場地安排、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一條龍服務。

上半年,受疫情持續蔓延的影響,經濟發展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給穩就業工作帶來了新的考驗。我市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六穩」「六保」工作的決策部署及省委、市委與全國總工會、省總工會相關安排,強力推動保居民就業各項工作落地落實。積極做好就業崗位開發,開展「陽光就業行動」,協調推動面向應屆高校畢業生、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和困難職工家庭高校畢業生子女招聘社會化工作者;實施創業促就業援助行動,開通「創業促就業援助」綠色通道,為符合條件的去產能轉崗分流職工、返鄉農民工、困難職工及家庭成員等群體提供創業擔保貸款貼息、無息借款、生產資料支持等服務。

棚戶區改造圓百姓安居夢

精準幫扶帶來滿滿幸福感

伴著「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嘹亮號角,我市保持響鼓重錘、盡銳出戰的攻堅姿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和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把脫貧攻堅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充分結合起來、統籌協調推進,解決「兩不愁三保障一安全」突出問題,不斷改善群眾生活環境、提升群眾生活質量,努力建設美麗宜居家園。

我市把牢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目標標準,貫徹精準方略,遵循實事求是,不急功近利、不消極拖延,在杜絕數字脫貧、指標脫貧、虛假脫貧的基礎上,穩紮穩打推進各項任務,取得了新的進展和成效。持續優化脫貧舉措,強化抓鎮村兩級工作導向,出臺《淮北市2019年脫貧攻堅工作要點》,接續部署四季攻勢,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安全住房、兜底保障等領域固強補弱效果顯著。持續優化精準幫扶,出臺《進一步加強定點扶貧工作的指導意見》,市級104家單位包保貧困戶670餘戶,183個非貧困村均選聘扶貧專幹。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扶貧專幹「三駕馬車」聯動發力,抓增收、強保障、增動力、防返貧等方面成效明顯提升。

在脫貧攻堅扶志扶智的同時,我市大力幫助貧困戶開展庭院淨、臥室淨、廚房淨、個人淨、廁所淨「五淨」活動,同時聘請有勞動能力和有意願的貧困戶為保潔保綠公益崗,充分提起貧困戶精神氣兒,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和脫貧攻堅齊頭並進。在建設美麗宜居新家園方面,我市制定《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推行「戶集、村收、鎮運、縣處理」城鄉環衛一體化模式,深入推進農村垃圾、汙水、廁所專項整治「三大革命」,打造一批宜居、宜業、宜遊美麗鄉村……行走在淮北廣袤的農村大地,遠處望,山青水碧天湛藍,一幅幅秀美的鄉村畫卷如幻燈片般接連展現在眾人眼前;近處看,房前屋後一眼淨,錯落有致的民房、寬闊平坦的馬路、乾淨整潔的農村小院,一個個笑容可掬的村民洋溢著幸福的喜悅。

建市60年,是淮北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裡程碑,更是續寫輝煌的新起點。山再高,往上攀,總能登頂;路再長,走下去,定能到達。站在新起點,我市將毫不動搖地堅持人民至上,堅定不移增進全市人民福祉,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加速崛起,再造一個激情燃燒、幹事創業的火紅年代,奮力開創中國碳谷·綠金淮北新未來,讓淮北人民的腰包一年更比一年鼓、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幸福感一年更比一年強。

淮北市傳媒中心全媒體記者 王晨

原標題:《發展為百姓 共圓幸福夢——建市以來我市民生福祉實現歷史性重大改善》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內涵、價值與路徑
    深入理解增進生態環境民生福祉的基本內涵、重大價值和主要路徑,有助於我們從講政治、重民生、求實效的高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切實增強人民群眾源自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人民群眾的生態環境權益,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民生陽光暖 福祉春風柔
    民生陽光暖 福祉春風柔——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民生改善綜述  「我今年80歲了,有幸見證新中國成立70周年、新疆和平解放70周年,見證我們的生活越來越幸福!」
  • 福州持續增進民生福祉 有福之州幸福濃
    近年來,福州持續增進民生福祉。2019年福州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47791元,增長7.5%。榕城市民的幸福生活不僅體現在逐漸提高的收入水平上,還在更加優越的生態環境、不斷加碼的民生工程裡。 綠滿榕城  幸福洋溢眼下,福州的秋意愈發濃了。
  • 淮安:堅守初心增進民生福祉 以民為本勾勒幸福生活
    中國江蘇網12月31日訊(通訊員 袁帥之 記者 羅鵬)養老保險金連年上漲,老年人老有所樂;綜合教育實力位列前茅,80%以上的中小學生在優質學校就讀;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美麗鄉村入畫來......民生實事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十三五」期間,淮安市委市政府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堅守發展為民初心,著眼群眾最關心、最需要的問題,持續推進"民生十件實事"項目,在共建共享中不斷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
  • 民生無小事 枝葉總關情——市民政事務服務中心服務民生的實踐與...
    編者按:民生連著民心,民心關係國運。關注民生、重視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黨和政府的神聖職責和終極目標。民政工作關係民生、連著民心,是社會建設的兜底性、基礎性工作。民政、民生、民心,事事關係百姓。
  • 傾力為民謀福祉——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2020年依法履職紀實之四
    傾力為民謀福祉——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2020年依法履職紀實之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大工作的永恆主題。這10件民生實事包括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醫養深度融合、方便群眾交通出行、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等,最大限度地覆蓋了老百姓普遍關注的民生需求。為加強對民生實事項目推進過程的實時監督,去年3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市人大代表開展民生實事項目監督工作部署會,發布《關於組織市人大代表對2020年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開展監督工作方案》,全面啟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專題監督。
  • 格桑花開幸福長
    2004年,華能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作為第一家發電央企率先來到西藏,開啟了奉獻清潔電力、發展西藏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歷史徵程。深山峽谷之間、亂石荒灘之上,高寒之地、無人之境,華能人發揚「老西藏精神」,錘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華能西藏精神,以水能興藏為己任,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謀發展,為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 ...精準發力改善民生—專訪興城路街道黨工委書記許德林
    我們將帶領網友在靚麗的街道風景中感悟基層的嶄新變化,在火熱的百姓生活中感受新時代的蓬勃節奏,讓每一位老百姓都成為新聞的「主人公」,感受他們的幸福生活以及對美好前景的期許。一支筆,一臺相機,一本筆記本,還有一顆想傾聽的心,請你,跟著我們出發吧!
  • 綜合國力的歷史性跨越——共和國經濟發展成就巡禮
    我國產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實現了由農業為主向三次產業協同發展的轉變;需求結構持續改善,實現了由需求疲弱向「三駕馬車」協同發力的轉變;區域發展空間逐步拓展,新的增長極增長帶不斷形成,區域結構優化重塑。  70年發展,中國經濟動力更強。  從「東方紅」衛星到「天宮」遊太空,從國產航母下水到「蛟龍」深海探秘,中國創新實力持續躍升。
  • 格桑花開幸福長_政務_澎湃新聞-The Paper
    2004年,華能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號召,作為第一家發電央企率先來到西藏,開啟了奉獻清潔電力、發展西藏經濟、服務國家戰略的歷史徵程。深山峽谷之間、亂石荒灘之上,高寒之地、無人之境,華能人發揚「老西藏精神」,錘鍊「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言辛苦、奉獻不計得失」的華能西藏精神,以水能興藏為己任,建電站、修公路、惠民生、謀發展,為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力量。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水汙染問題是深圳市民長期以來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打響了一場水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十三五」我們的故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 住房保障讓他們實現...
    從危舊住房改造到棚戶區改造,從廉租房到公租房,我市住房保障體系不斷完善、住房保障能力持續增強。住房困難群眾實現了「住有所居」,城鎮低保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實現了應保盡保,城鎮中低收入居民和農村困難群眾住房條件明顯改善——他們不僅有了保障房,更有了幸福家。
  • 雞西市人大視察全市重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 雞西市委副書記...
    10月19日上午,雞西市人大常委會對全市重大民生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展情況進行視察。 雞西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黨組書記趙廣東,副主任張雪竹、梁飛翔,市人大秘書長戴恆富帶隊視察。 雞西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洪濤陪同視察。
  • 今年常德將突出辦好11件市重點民生實事
    常德晚報訊(記者 譚明)昨日上午,備受矚目的常德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六次會議在市工人文化宮隆重開幕。 記者從《政府工作報告》中獲悉,去年我市堅守初心,一心為民,保障了人民生活幸福安寧。脫貧成果得到鞏固提升,剩餘1.43萬貧困人口全面脫貧。省市重點民生實事全面完成。
  • 社會事業更上層樓 多維共築幸福杭州
    事實上除了逆勢飄紅的經濟和產業,杭州的社會事業發展也繼續走在全國前列。2015年,杭州加大了對各項民生保障的財政投入,一般公共預算民生支出921.92億元,佔一般公共預算總支出的比重超過75%。以提升群眾幸福感和獲得感為主旨,全市各部門通力合作、協同推進,集中財力優先保障社會民生,著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加快推進社會事業重大項目建設,就業、社保、教育、衛生、文化、環保、公共安全等領域亮點頻現,幸福杭州建設成效斐然。
  • 奮進「十四五」 用民政事業的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重點項目加速度 民生改善有溫度
    原標題:重點項目加速度 民生改善有溫度   金雞湖創新小鎮創新大廈、工業設計中心在進行內外裝修收尾,周邊路網基本成型;東區產業配套服務中心、螃蟹王國、人才公寓、
  • 人民日報整版探討如何讓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建議》將「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作為「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之一。「十四五」時期,如何進一步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穩步提升教育質量,持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不斷夯實民生福祉的基石,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今天刊發的幾篇文章,圍繞這些話題進行分析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