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重點項目加速度 民生改善有溫度
金雞湖創新小鎮創新大廈、工業設計中心在進行內外裝修收尾,周邊路網基本成型;東區產業配套服務中心、螃蟹王國、人才公寓、井岡山綜保區標準廠房有序推進;西區農貿市場交付使用,2019年棚改項目群眾喜遷「幸福裡」……一個個已經建成投入使用或正在建設的重點項目,正集聚後勁,邁出新一輪跨越趕超步伐;一個個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民生工程陸續落實,井岡山經開區黨工委、管委會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問題出發,民生福祉一年比一年給力。
高標定位,全局謀劃,夯實發展「底盤」
項目建設沒有旁觀者,人人都是戰鬥員。井岡山經開區始終把重點項目建設作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第一引擎、第一抓手,在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中,項目掛點的區領導深入一線,做到項目建設在一線協調、一線服務、一線督戰,強化日常調度,摸清項目推進過程中的困難,採取針對性措施掃除障礙,推動項目建設天天有進展、周周有變化、月月有突破。
同時,在堅持區黨工委、管委會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班子成員協調配合的重點項目推進機制基礎上,形成「一個項目,一個領導,一支隊伍,一套措施,一抓到底」的「五個一」項目推進法。區重點項目辦嚴格把控重點項目關鍵環節和時間節點,按照「一月一調度一通報」的要求,每半月通過無人機拍照,以PPT形式在調度會上如實通報各重點項目最新進展、差欠和存在問題。
項目要實施,前期準備階段是關鍵。領導幹部高位推動和制度機制的不斷完善,給企業發展吃下了「定心丸」,夯實了項目建設的「底盤」。南亞新材料企業負責人坦言:「有了相應的制度機制,我們在項目推進時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第一時間就可以找到幫扶責任人,提高了生產效率,節約了時間。」
立足實際,改善民生,讓發展更有「溫度」
天氣晴好,幸福家園小區的居民王茂森剛出小區,便換上了公共自行車,「出門就能騎車去旁邊的西區農貿市場買菜,買個菜來回家裡差不多隻要10分鐘,政府真是為老百姓辦了件大好事。」王茂森說。
就在兩年前,家住梨塘社區王家村小組的王茂森卻是另外一種生活場景。「以前在村裡,環境衛生比較差,買菜要騎摩託車去吉安縣的菜市場,來回就要一個小時。」回想起以前的生活,王茂森感慨萬分。想要過上城裡人的生活,成為像王茂森這樣群眾的心聲。
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區黨工委、管委會於2019年啟動了木裡江安置房、官山頭安置房、馬甫安置房和東墾(宜家苑)安置房項目建設,並且在2020年完成了80%以上的項目進度。王茂森便是2019年第一批搬進安置房的群眾之一。「徵遷的時候,我家是第一個響應的,住進新房,我家也是第一批。」想起搬家時的熱鬧情景,王茂森臉上洋溢著笑容。
在棚改項目群眾的安置上,區黨工委、管委會從維護和保障群眾利益出發,推出了貨幣補償、上樓安置和宅基地安置3種房屋拆遷補償方式,盡最大能力讓利於民,讓開發區群眾最大程度享受發展成果。同時,在安置房建設中,該區聘請了專業技術人員,負責安置點土方、道路、文明施工管理等,對安置房建設進行全程監管。截至2020年底,八葉水庫安置點目前已建成43棟房屋,正在建設35棟房屋;梨塘安置點已經建成156棟房屋,在建59棟房屋。王茂森居住的幸福家園等一批安置房共有3820套約25萬平方米,房源充足、地段優越,為廣大搬遷群眾「住有所居」提供了堅強保障。
一個個民生工程,都打上了區黨工委、管委會執政為民理念的深刻烙印。「能否高質量完成民生實事建設任務,事關全區發展大局,事關民生改善,事關區黨工委、管委會的形象和公信力,容不得我們有絲毫的消極和懈怠。」區重點項目辦相關負責人的話語擲地有聲。
站在「十四五」新的起點上,井岡山經開區正奮力把區位優勢、產業優勢等轉化為發展優勢、項目優勢,用大項目、好項目的落地生根,凝聚成高質量跨越式可持續發展的動力。
(文章來源:井岡山報)
(責任編輯:younan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