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有關部門表示,有關節假日高速公路免費通行的方案正在報批,批准後會儘快出臺實施,對廣大民眾來說自然是好消息。但這樣的「儘快」到底有多快?恐怕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一句惠民承諾給百姓的是一個盼頭,期望有關部門可以給出一個更明確、具體的實施日期,別因為久拖不決而冷了公眾的心,讓公眾失望。既然已經聽見樓梯響了,就希望「人」能快點下來。
身邊民生熱點 還有多少問題亟待解決?
資料圖片:來源新華網
養老產業缺位老人守空巢 保障和服務體系如何完善?
「公辦養老院一床難求」、「全國老年人口過億」、「未來養老壓力大增」,成為眼下社會熱點話題。養老問題是一項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僅依靠政府的力量顯然是不夠的,它需要整個社會、家庭乃至個人的共同參與。讓我們用更開闊的視野、更開放的觀念、更前瞻的眼光,為他們,也為我們自己,為所有必將進入老年的人們謀劃一個安安心心養老的未來吧! 【詳細】
面對流浪乞討者 如何更合理地救助、管理和服務
在城市的商業中心、過街天橋、地鐵車站,您是否遇到過流浪乞討者?您是否被他們的可憐所打動而慷慨解囊,抑或是為他們的糾纏所煩惱而拂袖離去?流浪乞討人員如何管理一直是困擾地方政府的一個難題。對待流浪乞討人員,究竟該採取剛性措施還是柔性管理制度,善意或許也體現在制度的不斷合理化中。如何進行合理救助需要更明確的標準、更合理的規範和更精細的措施,才能避免在服務、管理和救助過程中出現隨意性甚至造成「被強制」。 【詳細】
按家庭計徵個稅到底可不可行?
按家庭計徵個稅是稅制改革的一大核心問題,近年來廣受關注。財政部科研所專家近日提出我國按家庭計徵個稅不可行,再次引起社會公眾的熱烈討論。是真的不可行,還是可為而不為?按家庭徵個稅能體現公平嗎?「按家庭徵個稅」又到底難在哪裡? 【詳細】
異地高考離我們還有多遠 ?
備受矚目的「異地高考」改革日前傳出新消息:教育部有關負責人透露,關於進城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後在當地參加升學考試的意見已進入實質階段,將適時發布。呼籲多年的異地高考政策會有哪些內容?新政策或許只是一些原則性要求,具體措施仍由地方根據實際情況另行制訂。從長遠看,解決這一難題,通過「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高考改革,形成面向廣大隨遷子女的、更加多元化的社會流動渠道。 【詳細】
收入分配改革要解決不均 更要解決不公
據悉,由國家發改委牽頭,人社部、財政部、國資委參與制訂的收入分配改革總體方案有望在下半年出臺。這一旨在對中國經濟結構、財富關係進行深層調整的「頂層設計」方案,備受關注。GDP蛋糕該如何切才公平呢?最新數據顯示雖然行業間工資差距縮小,但我國城鎮居民收入還在擴大。各地黨代會的報告中均提到了收入分配改革問題,稱收入差距較大,民生改善與人民群眾的要求還不相適應。那麼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除了解決不均,不公也是不能忽視的問題。 【詳細】
五問飲用水新國標:自來水從水源地到水龍頭有多遠?
經過5年過渡期,7月1日起,我國將強制實施新版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和1985年的舊版國標相比,新國標的指標由35項提高到106項,與世界上最嚴的歐盟水質標準基本持平。專家認為,新國標落地,考驗政府「水責任」。對照新國標,老百姓何時都能喝上衛生達標的放心水?即將全面實施的新「水準」是否脫離國情?飲用水安全信息能否及時公開?飲水安全工程建設投入能跟上嗎?…… 【詳細】
禁令嚴規執行難 擇校費之亂何時休?
6月,各地「小升初」陸續進入考試錄取階段。為遏制擇校亂收費,國家有關部門今年以來陸續出臺禁令,湖北、內蒙古、陝西等10多個省、區近期也相應出臺嚴規。然而,記者在北京、內蒙古等地調查發現,擇校收費並沒有得到遏制,而是更加巧立名目,也更加隱蔽。私下收取擇校費似乎形成一條灰色鏈條,禁令嚴規遭遇執行難。重重禁令為何難治擇校費之亂?如何才能從根本上取締這一違規行為? 【詳細】
幼兒園收費「漲」聲一片 學前教育何時回歸公益?
目前正是幼兒園集中報名的時期,記者近日在江西、山東、廣東等地採訪發現,今年的學費漲價似乎比往年來得更為「猛烈」,部分城市幼兒園漲幅甚至超過50%。幼兒園學費年年漲,讓不少家長「傷」在起跑線上。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幼兒園高收費?如何破解幼兒園「入園難、入園貴」。 【詳細】
七問彈性退休制:彈性退休如何「彈」
人社部在近日就社會保險關係轉續及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等問題集中答覆網友時明確表示,延遲退休年齡已是一種必然趨勢,將適時提出彈性延遲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的政策建議。此言一出再次引發網民震動,而關於延遲退休年齡近年來也一直為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彈性退休制」是否勢在必行?能否得到公眾支持?又該如何實施? 【詳細】
城管,溫柔執法之後 路向何方?
近年來,城管執法引發的社會衝突成為公眾關注的熱點問題。為改變這種狀況,各地就改進城管工作進行了不少嘗試,許多城市的城管部門已經開始換位思考,紛紛推出「城管新政」。無論是之前各地陸續上崗的「大學生城管」、「媽媽城管」,還是前些日子見諸報端的武漢城管「賣萌執法」,城管的「面孔」正在悄悄改變。 這些「柔性執法」的嘗試,顯示了中國城管希望改變被「妖魔化」形象的決心。但也有專家認為,小販謀生和城市秩序之間的矛盾若不從根本上想辦法,光靠溫柔執法,恐怕不能治本。改善城管形象的根本在於相關法律的健全、管理體制的理順以及提升城管隊伍的素質和自律意識。 【詳細】
民生三問:食品產業如何贏得信任
6月11日至20日是今年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作為此次宣傳周最重要的活動之一,第四屆中國食品安全論壇6月11日舉行。
良心產業為何問題頻發?食品企業該如何贏得消費者信任?科技進步是食品安全隱患的幫兇嗎? 【詳細】
民生「提速」 考驗政府決策能力 考驗領導幹部民生觀
保民生,以人為本彰顯情懷
為誰發展,是作為執政黨必須回答的問題。答案不是寫在紙上,而是鐫刻在民生的點滴變化之中。正是藉由自身和身邊人的生活變化,百姓感知著執政黨的品質和能力、國家發展的速度和質量。10年來,中國百姓生活不斷改善的歷程,讓人們真切感受到了中國共產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踐行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情懷。 【詳細】
領導幹部要有「應考」意識
「中國武警十大忠誠衛士」丁曉兵說:「部隊、社會和人民群眾給予我很高的期望,我總感覺自己在應考,在做一份卷子,總想把卷子做得好一些,分考得高一點,向黨和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這位家喻戶曉的「獨臂英雄」,之所以能夠以殘缺之軀書寫壯美人生,就是因為他具有難能可貴的「應考」意識。 【詳細】
2012部分民生亮點與民生承諾「回眸」
本文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