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力為民謀福祉
——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2020年依法履職紀實之四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人大工作的永恆主題。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牢記初心使命,堅持人大權力由人民賦予、為人民服務,積極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推動10件民生實事落地落實,聚焦人民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加大監督力度,促進南京建設更高質量、更有溫度的小康社會。
全程「盯緊」,推動民生實事實施
在去年1月初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500餘名市人大代表票決產生市政府2020年重點實施的10件民生實事。這是我市歷史上首次在人代會上通過人大代表投票表決方式,決定政府年度重點民生實事項目。
這10件民生實事包括優化教育資源配置、推動醫養深度融合、方便群眾交通出行、實現更高質量就業等,最大限度地覆蓋了老百姓普遍關注的民生需求。
為加強對民生實事項目推進過程的實時監督,去年3月25日,市人大常委會召開市人大代表開展民生實事項目監督工作部署會,發布《關於組織市人大代表對2020年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實施情況開展監督工作方案》,全面啟動民生實事項目人大專題監督。
根據《方案》,全市500多名市人大代表通過各區的市人大代表小組全部編入10個監督組,對10項民生實事項目進行「一對一」的靶向精準監督。這次人大專題監督特別彰顯專業監督的力量,引入市人大代表專業組參與監督。
為進一步掌握民生實事項目的推進情況,7月27日,市人大首次啟動人大代表民生實事監督主題接待月活動。在隨後的一個月裡,代表們紛紛走進設在全市各區(新區)政務服務中心的代表聯繫點,圍繞10件民生實事項目實施進展、問題不足以及推進舉措等廣泛收集市民群眾意見。
據了解,在市人大常委會的統一部署下,從7月27日至8月27日,共有361位全國、省、市、區四級人大代表深入聯繫點,參加民生實事項目監督主題接待活動126場次,接待人民群眾788人次,聽取、收集、反映意見建議近600條。代表監督組還通過監督工作「回頭看」等開展民生實事項目質效評估,幫助實施單位查漏補缺。
雖然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民生實事項目實施計劃,但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後,政府有關責任單位及時復工復產,加班加點趕進度,不但如期保質保量實現了對全市850萬市民的承諾,而且一半以上項目都是超額完成。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對民生實事項目實施完成總體情況進行了滿意度測評,與會的47名常委會組成人員給出了滿意的高分。在今年召開的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測評結果還將書面印發給全體市人大代表。
聚焦熱點難點,回應群眾關切
「如何破解『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局?」「家庭養老床位能為老人提供什麼服務,目前惠及多少老人?」……去年4月24日下午,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召開聯組會議,對全市社區居家養老工作開展情況進行專題詢問,多名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和人大代表先後提問,市政府8個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到會應詢。
市人大常委會有關負責人介紹,養老問題事關家家戶戶,去年,市人大常委會把監督促進社區居家養老工作列為監督重點,在常委會會議上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全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工作的報告,並將分組審議和專題詢問的相關內容進行整理歸納,形成常委會審議意見,按程序交市政府研究辦理。
市人大常委會始終把解決關係群眾切身利益、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監督力度。
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是順應群眾期盼、擴大內需的重大民生工程和發展工程。去年,市人大常委會對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展開調研,深入玄武、秦淮、鼓樓、棲霞、建鄴、雨花臺、溧水等7個行政區不同類型的老舊小區,了解環境綜合整治情況和小區居民、物業服務企業、建設項目負責人的意見,召開多場座談會聽取市住房保障和房產局、發改委、建委、規劃資源局等多個部門的匯報以及人大代表、專家的意見建議,還通過「金陵民聲·熱點網談」欄目與網友進行在線交流,通過網絡問卷調查廣泛徵求意見,並將調查結果和人大代表的主要意見建議進行梳理,針對居民群眾提出的小區整治痛點難點問題和部門反映的規劃、土地、資金等政策瓶頸問題,提出意見建議,向市委作了書面報告,有力推動了老舊小區環境綜合整治在我市的全面實施。
持續發力,強化環境保護常態化監督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過去一年,市人大常委會聚焦生態短板,對照《2018—2020年南京市突出環境問題清單》開展連續跟蹤,督促政府及相關部門科學細化整改方案,嚴格按照時間節點倒排工期、持續發力,將其整改情況作為常委會相關環保議題審議的重要內容,高標準、嚴要求抓好環境突出問題整改,不斷鞏固提升環境整治成果,促進我市健全環境保護長效機制,全面提升環境監管水平。
市人大常委會會議還聽取和審議市政府關於2019年環境狀況和環境保護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報告。針對存在的環境問題,提出具體審議意見,包括:要加強長江大保護、築牢長江生態安全屏障,堅持靶向治汙、提升科學治汙和聯防聯控水平,突出防控重點、堅決杜絕各類環境事件發生。並督促政府相關部門提升長江沿岸環境質量、淘汰更新柴油車輛、深入研究治理臭氧問題、修復重點區域土壤汙染,尤其是開展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醫療廢物和醫療廢水的安全處置工作。
土壤汙染防治法2019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南京貫徹實施得如何?去年年初,市人大常委會還在全省率先啟動土壤法執法檢查。此次執法檢查採取市區聯動的方式,奔赴多個地塊調查。同時委託第三方專業機構,全面調查梳理逐條對照土壤汙染防治法在我市的執行情況、實施效果及存在問題,形成了較為系統全面的評估報告。
通過近兩個月的執法檢查,檢查組認為,我市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良好並保持穩定。農用地土壤詳查結果表明,我市耕地質量保持良好水平,未發現重汙染地塊。建設用地嚴格執行土壤調查評估管控和修複製度,未出現對居民生活環境造成嚴重影響的汙染地塊。重點企業周邊土壤環境監測有力,工業用地土壤汙染得到有效控制。
南報融媒體記者 許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