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貿市場是百姓日常消費的重要場所,也是反映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11月30日,梁溪區人大常委會就農貿市場運行管理工作情況召開專題詢問會。區委副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鄒士輝,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曹海燕、徐越、周克剛、任震宇,副區長朱剛參加詢問會。
專題詢問採用「一問一答」方式進行。會上,區人大常委會委員和區人大代表重點圍繞近年來梁溪區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食品安全管理、常態化防疫工作、垃圾分類、政府資金投入、建設規劃布局、周邊停車秩序等方面,提出10個問題,區政府相關部門的負責同志就所提問題一一作出答覆,開誠布公、實事求是、直面矛盾、敢於擔當。
梁溪區農貿市場現狀
全區現有持證農貿市場32家,從2016年起,梁溪區每年將農貿市場改造工作納入區級為民辦實事工程,對空間偏小、設施陳舊、功能欠缺的農貿市場進行業態調整,各大農貿市場現狀有了明顯改觀。
「十三五」以來,全區計劃改造提升農貿市場23家,規劃面積71795平方米,異地遷建2家,新建3家農貿市場。截止2019年底,先後完成曹張、蘆莊、南門、五愛、沁揚、五星、黃巷、朝陽錫澄路、學前街、寧海裡和小木橋等11家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改造面積約11200平方米,總投資3560餘萬元,服務周邊居民50萬人左右,新建五愛苑農貿市場並投入使用。
2020年重點對劉潭、崇安、朝陽和沙文丼4家農貿市場進行改造提升,啟動毛岸、野花園市場(淨菜超市)新建和中橋農貿市場易地遷建工作。目前崇安、朝陽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基本完成,毛岸集貿市場已建成使用。
小布選擇了幾項代表們重點關注的問題
與大家分享
問題一
問
目前梁溪區正在全面實施新一輪的「農貿市場改造提升工程」。請問:改造提升的標準有哪些?區政府在「十四五」規劃中針對農貿市場的建設與管理方面有何考慮?
答
農貿市場改造提升有兩個方面。
一、強制性標準
硬體建築設施(建築安全、消防、土地規劃)
農貿市場內部設備設施
實用性設置(商店布局便利性、攤位設置、區域功能設置)
二、鼓勵性標準
鼓勵使用110V低壓用電、不設置活禽區域、WIFI全覆蓋、監控與公安的整體聯網、設置自產自銷區域、貨物追溯系統以及視頻檢測發布信息系統、垃圾分類等。
「十四五」規劃中對農貿市場的建設與管理
一是「十四五」期間計劃改造完成13個農貿市場,並於2021年全部改造完成;
二是繼續對農貿市場改造實施予以50%的補貼政策;
三是加大規範化管理,提升農貿市場長效管理的高質量;
四是深化公益性試點改革。
問題二
問
民以食為天,食品安全事關百姓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區政府在督促市場主辦方和經營戶落實好食品安全主體責任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
牢牢抓住一個主心骨(市場主辦方)加強經營戶進貨查驗履行好食品安全的相關職責;
管好兩個管理員(市場主辦方的食品安全管理員、市場監管執法管理員);
織就三張查漏網(快檢、抽檢、國抽省抽)。
問題三
問
目前農貿市場的垃圾主要有蔬菜類、水產品類垃圾,同時也有大量的紙箱製品、塑料製品、泡沫製品等垃圾需要處置。在當前全社會積極開展垃圾分類處置的背景要求下,區政府對農貿市場的垃圾分類收集工作是如何展開的?
答
全區農貿市場每天共產生45噸易腐垃圾 ,其他垃圾為4-8噸左右。利用區域內三個處置點進行處理,多餘的垃圾由市級垃圾處置點進行處理。垃圾處理工藝為發酵和生物降解,最後以有機肥的形式進行二次處理,對多次降解依然無法處理的垃圾統一回收到垃圾焚燒廠處理。目前,全區在農貿市場的易腐垃圾都通過了無害化處理。
鄒士輝在會上提出要求:
一、充分認識專題詢問的內涵意義
詢問是法律賦予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一項重要權利,專題詢問目的是為了了解區政府被詢問的工作情況和其他有關情況,同時及時提出相關意見建議,是區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的重要抓手,也將成為區人大常委會依法履職的常態化工作。
二、準確把握本次專題詢問的重要作用
這次專題詢問會議,讓大家對梁溪區的農貿市場運行管理工作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相關職能部門要高度重視,結合近期正在開展的文明城市建設活動,全面推進梁溪農貿市場硬體提檔、管理升級,不斷提升梁溪農貿市場運行管理工作水平,切實將老百姓的「菜籃子」工程抓實、抓到位。
三、紮實做好專題詢問的後續工作
要充分運用好專題詢問的成果,防止流於形式,防止走過場,真正使這一人大監督方式成為推動政府工作的強大動力。抓好梳理交辦,及時進行梳理歸納;抓好跟蹤督辦,督促相關職能部門認真調查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案,抓緊落實整改;抓好總結提升,不斷改進和豐富專題詢問形式,持續提高人大常委會專題詢問的實效。
梁溪將以
建設「魅力梁溪、創新梁溪」
和創建文明城市為出發點
進一步落實責任、創新舉措、一抓到底
有計劃推進農貿市場
硬體提升和規範管理
為增進民生福祉貢獻力量!
來源:無錫梁溪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