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重點研究「十四五」規劃問題並提出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十四五」規劃與2035年遠景目標統籌考慮,對動員和激勵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戰勝前進道路上各種風險挑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中國進入新時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新格局,因此,「十四五」的規劃迥異於以往的規劃,編制好「十四五」規劃決不能用過去的常規思維,也不能沿用過去的模式、方法。解決好五大戰略問題是蘭州「十四五」時期發展的關鍵。
一、經濟社會發展的生態資本戰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充分體現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新生態觀思想,可以說,生態發展將貫穿整個「十四五」發展時期,是擺在各項規劃任務中的重要任務。蘭州「十四五」時期的發展也必然要體現習近平新生態觀思想,在推動蘭州黃河流域生態治理和高質量發展上,強化大局觀念,勇擔上遊中心城市責任,把「生態資本」戰略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戰略體現在「十四五」規劃中。「生態資本」戰略是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牛鼻子」,經濟抓住「生態資本」戰略這個「牛鼻子」,建立健全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綠色金融體系、生態治理目標責任體系、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生態安全體系;全面優化國土空間開發布局,調整產業布局,培育壯大生態產業、綠色產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以空間治理和空間結構優化為主要內容,嚴守"三區三線",實施並加強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及機制建設,建立匹配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空間治理體系,推進空間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思路和舉措。
二、城市治理科學化戰略
面對國內外新的發展環境,從今年四月份出臺《國務院關於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的若干意見》,到《建議》中提出:「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使得如何構建現代化城市治理體系和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成為城市管理者面臨的重要議題,實施城市治理科學化戰略將是「十四五」時期的核心任務。新中國建立後,我們接管了城市,「師長」當市長,城市的治理都是「決戰」、「會戰」,這是戰爭治理的模式在城市治理上的延續。改革開放之初,基於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認識,大批的理工人才,特別是工程技術人才走上了城市領導崗位,「廠長」當市長,在城市治理的手段和方式上,提出了「這工程」「那工程」,以理工思維在「摸城市這個石頭過河」。今天,面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必須要用社會科學的思維、經濟科學的思維管理城市,要把過去的摸索探索,從理論上加以概括,從制度上加以梳理、細化和固定下來,形成城市治理的理論體系和制度框架。這就需要系統總結提煉我們在過去城市治理成功經驗和制度框架,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把我們在城市治理上的經驗積累更好轉化為城市治理效能,提升城市治理效能,以應對城市發展中的各種風險挑戰。新科技的迅猛發展必然帶來治理的新模式之變,其實質是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推動城市運行系統的互聯、高效和智能。以智慧的理念規劃城市,以智慧的方式建設城市,以智慧的手段管理城市,以智慧的策略發展城市。利用大數據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數據信息資源,指引目標設定和規劃決策,推動規劃基礎信息互聯互通和歸集共享,提高規劃編制和管理的科學性。
三、科技創新支撐戰略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將其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蘭州也應該把科技自強作為「十四五」時期發展的戰略支撐,把科技創新提高到新的高度來認識和實踐,加快科技創新,是蘭州實現超越的最後彎道。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核心是發展新模式、科技新革命、經濟新產業。第一次西部大開發時,蘭州的GDP為300.32億元,合肥325億元,差距微小,但2019年合肥的GDP為 9409.4億元,是蘭州的3倍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合肥有8個大科學裝置,蘭州只有1個。實際上蘭州在科技上是有一定優勢的,近年來,科技在我市經濟增長中的含量不斷增加,我們還有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還有百年蘭大,下一步引進國家大科學裝置,引進科學院大學,申請建設綜合性敦煌大學,高標準建設科學城,建設國家科學中心城市,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實現加快發展是「十四五」時期加大著力的重點。
四、解決問題為核心的高質量發展落實戰略
當前及未來,我國經濟社會主要矛盾已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廣大民眾對生活消費產品和服務的質量提出全新的要求,期望更加體面、更加尊嚴的美好幸福生活。因此,我們將全面打造以人為本、更加公平、更為多樣、更高質量的生活作為「十四五」研究的一項重要任務,旨在全面應對和解決新時代我國主要社會矛盾、滿足人民過上高品質美好生活的需求。以"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現代化建設為要求,在「十四五」規劃編制中,從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等方面全方位規劃,系統謀劃,堅持問題導向,充分考慮蘭州市域自然稟賦、發展基礎的差異性,發展階段的不同步,以「補短板、強弱項、提質量」作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的抓手,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五、核心要素驅動戰略
馬克思主義的經典理論中,土地、勞動力、資本是生產力的三要素。隨著科技的進步,生產力的要素已遠不是這三個,它還應該包括數據要素和技術要素,這些新要素已經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驅動力,「十四五」規劃中要體現新要素的聚集和配置規劃。加快完善促進新要素自由流動的政策體系,通過市場力量促進各種要素尤其更要體現新發展格局新要素聚集和配置。數據要素是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形成的新的區域發展要素,是促進區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支持構建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範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豐富數據產品,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圍繞創新鏈布局產業鏈,加快構建政研產學用一體化發展格局,促進技術產業化。
同時,我們要毫不放鬆傳統三大要素,一要擴大城市人口,繼續落實落戶零門檻政策,還要制定政策,以發展新產業吸引人才落戶,如發展既是高科技又是勞動力密集的服務外包產業,吸引大學生落戶;制定移民扶貧政策,吸引貧困地區人口來新區、榆中生態區發展生態農業、節水農業。二要加大推山造地力度,增加城市發展土地儲備,擴大土地資源要素。三要創新招商引資模式,以「財政-變資本」的模式,吸引和擴大資本要素的進入。「財政-變資本」招商模式是先以足以覆蓋企業建廠的大手筆投資拉企業落戶,後期再將投資所獲股份脫手,翻倍獲利,繼續擴充「財政-資本」基金,以一筆投資換一個產業。應用「財政-變資本」激活金融這個重要的創新元素樞紐,打通整個招商引資鏈條的「高速公路」。
(作者系蘭州市社會科學院城市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牛錚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