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鹽城、連雲港,誰將成為「十四五」江蘇海洋中心城市?

2020-12-05 百家號

字數統計:4181字 預計閱讀時間:約8分鐘

在江蘇海岸線上,沿海城市群星羅密布,呈現串聯式排布,構成了經濟產業較發達、社會聯繫較密切,休戚與共、融合發展的濱海城市帶。這裡既有南通、鹽城、連雲港等國家級區域性城市樞紐,也有啟東、如皋、海門、大豐、東臺、灌雲、贛榆等人口過百萬、國內生產平均值超過1萬美元以上的中小縣域城市群。相比之下,江蘇沿海三市地區人口密集程度偏低,約為全省常駐人口的23.6%,而土地面積則約佔江蘇國土面積的30.3%,承載著江蘇接近五分之一國內生產總值,是江蘇未來最具潛力的發展地域。

近年來,得益於國家沿海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江蘇沿海區域經濟發展水平有了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文化、生態協調發展的程度也有了大幅提高,整體發展增速快於全省的平均發展速度。2019年,南通市、鹽城市和連雲港市三地的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9 383.4億元、5 702.3億元和3 139.3億元,分別比2018年同比增長62.0%、5.1%和6.0%。沿海地區人均GDP接近江蘇平均值的75%,已超過全國平均水平,基本達到了《江蘇沿海開發規劃》設定的目標(見表1)。

表1 2019年江蘇沿海區域經濟社會綜合發展情況一覽表

注:以上數據來自各地的2019年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其中海洋經濟數據來自《2019年江蘇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江蘇省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 江蘇海洋經濟發展與整體經濟發展不匹配

江蘇省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高地,在全國的整體排名只位居廣東之後,列山東、上海、浙江之前。然而,在海洋經濟發展方面,則始終處於下風,位居第二方陣序列,遠低於廣東、上海、浙江、山東、天津等省市。從縱向比較,儘管江蘇「十三五」海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比「十三五」初期有了極大的進步,沿海地區國內生產總值從原來佔比10.0%增長至18.1%,而且在海洋裝備、船舶製造、海洋電力、海水養殖等方面甚至位居全國或世界前列,但是從其他產業來看,特別是海洋服務業被遠遠拉下,落後於全國的平均值14.2個百分點。

(二) 建設海洋中心城市規劃未能列入江蘇沿海地區發展目標

儘管江蘇省早就開始重視海洋發展,但是從城市功能定位和發展思路方面至今沒有提出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發展規劃,在推進建設「海洋強省」的過程中,還未將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列入全省沿海城市發展的計劃目標和工作重點,且連雲港、鹽城、南通在城市發展定位上也未將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列入城市功能,這不僅是對於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的認識和站位問題,更影響了江蘇沿海區域和海洋經濟未來的發展層級和發展水平,影響了江蘇沿海區域城市整體功能的提升和壯大。

(三) 江蘇海洋經濟一二三產業分散、帶動力弱

在江蘇省沿海三市中,一方面,各市的產業特色與聚集程度是不一樣的,比如連雲港以海水養殖、海洋旅遊、海洋物流運輸、海洋生物製藥、風能設備等產業見長;鹽城則集中在海洋新能源、海洋捕撈和海洋溼地旅遊;而南通擅長海洋船舶、海洋裝備、海水養殖業等方面,各有千秋,這些海洋一二三產業布局不均衡,散布在江蘇近千公裡的海岸線上。另一方面,南通靠近上海,海洋經濟產值基本等於鹽城和連雲港的總和,而連雲港的海洋經濟總產值墊底,從產業競爭力排列來看,南高北低的格局沒有改變,往往是越強越強,強強聯合容易,弱強融合則困難,弱勢城市的海洋產業帶動功能差,帶動能力弱,城市功能的使用效率也低,無力合理配置各類市場要素。

(四) 江蘇沿海城市自身經濟水平和功能位置配置不合理

江蘇省歷史上存在著蘇南、蘇中和蘇北的地區發展差異性,沿海城市發展水平也十分不均衡。「十三五」期間,江蘇沿海城市整體經濟發展狀態變化不大,2019年南通的國內生產總值約為鹽城、連雲港總和的106.13%,人均GDP高出鹽城、連雲港的60%,呈現南高北低的階梯狀發展格局。儘管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個城市都是沿海城市,都具備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基礎條件,特別是南通,經濟實力在江蘇名列蘇錫常和南京之後,即將跨入國家萬億俱樂部,但是從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間布局來看,距離上海只隔一條長江,在功能定位上可以融入上海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成為上海的「後花園」或副都,而在區域協調發展的空間和輻射方面則略顯不足,城市位置上配置不合理。

(五) 江蘇城市海洋整體服務功能和服務水平遜色於其他沿海城市

江蘇沿海是我國全面對外開放的前沿,國際輻射能力很強,許多海洋行業在世界上具有一定的影響力和輻射力。比如具有百年歷史的連雲港港口、入選世界自然文化遺產的鹽城麋鹿和丹頂鶴自然保護區、深海探測的「蛟龍號」探測儀、大型船舶裝備製造等,在世界行業中均佔有一席之地。然而,在現代海洋新興產業、海洋科技研究開發、海事治理、金融服務、海洋科研人才培養等方面,發展層級偏低,國際影響力偏小。2019年下半年,江蘇海洋大學獲批成立,但與現有的上海、青島、大連、廣州等涉海高等院校的海洋科研能力相比,科技和學術研究方面還有一些差距,海洋城市整體服務功能和水平還存有較大差距。

區域協調發展與江蘇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的路徑

江蘇海洋中心城市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全國區域協調發展的一個關鍵環節。經過綜合考量,推進連雲港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較為契合,應該規劃設計為江蘇「十四五」海洋發展重點目標之一。

(一) 確立連雲港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為江蘇「海洋強省」戰略的基礎性發展思路之一

1 將連雲港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納入江蘇省「十四五」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 城市建設是一個綜合性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因此,推進連雲港海洋中心城市建設不僅要與全省海洋發展掛鈎,而且還要與全省整體經濟社會發展對接,要從區域均衡、協調發展的格局和全省生產力發展布局著手,客觀評估、長遠規劃、分步實施、資源配套、海陸統籌、江海聯動,實現江蘇沿海區域的協調均衡發展,努力佔據全國沿海海洋經濟發展的新高地。

2 要進一步明確連雲港建設海洋中心城市的發展定位 要以規劃為引領,強化「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法律功效,進一步明確連雲港作為「一帶一路」國際物流運輸商貿樞紐的目標定位,明晰連雲港城市功能與區域發展之間的關係,明晰連雲港城市發展與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的關係,做實定位的內涵和實體目標,用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和思路,夯實建設「一帶一路」核心區和強支點的功能內涵。

3 倡議推動「海州灣海洋經濟大灣區」的設立和構建 要著力提升自我站位,主動有為,服務周邊城市、周邊區域和中西部省份,力求將連雲港建設海洋中心城市融入到全國的區域協調發展計劃中。要加強江蘇省內、省際、市際之間的規劃協調。可以由江蘇省牽頭,參照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規劃的制定模式,聯合江蘇沿海三市、蘇北其他四市和山東的日照、臨沂等城市,同心協力,制定以海洋經濟和海洋城市發展為主導的「海州灣海洋經濟大灣區」建設規劃,凸顯連雲港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的區位責任和帶動功能,創新發展思路,整合多方資源,構建引領全國沿海新發展的命運共同體。

(二) 進一步優化以連雲港海洋中心城市建設為龍頭的海洋經濟資源和城市功能要素配置與共享

1 進一步優化國際化海洋城市功能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 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必然要形成促進發展的大格局、大平臺和大網絡,在完善自身城市功能、推動發展的同時推進區域內與區域外的協調發展,推動海洋經濟與海洋城市的協調發展,推進區域海洋經濟、社會、文化、生態的協同發展。要以連雲港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的定位為核心和參照系,精準定位地域海洋經濟發展的方向和行業,從全球化的視野整合和配置各類市場資源和資本要素。比如,圍繞自貿區連雲港片區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交流合作平臺的功能定位,積極推進亞歐重要國際交通樞紐建設,這不僅需要自身以及周邊城市的各類資源和要素,還需要縱覽亞太地區和我國中西部、中亞乃至歐洲,全面整合日本、韓國和中亞、中歐之間的物流交通要素,提升站位,放眼全球,在全球範圍內精準找出自己的發展定位,通過資本、科技、金融、人才、文化市場等各個要素的整合與合理配置,完成構建全域化的國際物流、交通運輸產業的市場框架。

2 進一步提升連雲港的城市發展軟實力 發展現代海洋經濟,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最為關鍵的優勢就是提升城市自身的軟實力,要進一步發揮中心城市的核心功效,帶動區域間經濟要素的合理流動和配置,整體提升、發展軟實力。要善於駕馭和匯聚海洋科技、海洋金融、海洋智慧財產權等市場要素,合理配置,與周邊區域內的城市共享。可以加快組建「海州灣海洋科技研發中心」,藉助江蘇海洋大學的科研力量和科研能力,整合國際海洋科技研究資源,協同發展,帶動周邊海洋經濟和海洋科技的提升。可以藉助自貿區發展的政策優勢,組建跨所有制的、跨地區的、股份制的「海州灣海洋經濟商業發展銀行」,搭建金融發展平臺,聚焦海洋經濟項目和海洋發展,促進區域海洋經濟項目建設和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可以加快推進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搭建全領域的「海州灣海洋科技交易平臺」,通過政策扶持等方式,完善海洋科技成果轉化機制,加速海洋科技成果的實體化。

3 實現連雲港城市政策要素資源的深度共享 建設海洋中心城市,就是要充分發揮城市在區域協調發展中的帶動和輻射功效,形成海洋城市圈、城市群、城市帶和城市雲,推動區域城市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帶動周邊區域協調發展。要全方位實現連雲港城市政策要素資源的共用和共享。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不僅是連雲港自我發展的選項,也是江蘇推進「海洋強省」建設的需要,更是我國沿海區域整體協調發展的需要。要充分用足連雲港的各類開放政策,如自貿試驗區、跨境商貿試驗區、全國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等優惠政策,將這些政策毫無保留地嫁接到周邊城市和周邊區域中,將市級地域的開放政策優勢轉變為城市集群的開放高地或開放城市群,發揮連雲港建設國際化海洋中心城市的帶動輻射功能,實現連雲港自身的對外再開放,切實讓周邊城市感受到連雲港給他們帶去的區域協調發展新動能和新機遇。

部分資料來源:趙鳴,「十四五」江蘇海洋中心城市建設與區域協調發展問題研究, 江蘇海洋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 2020年06期

相關焦點

  • 說到陽光、海灘和海洋城市,你會想到連雲港嗎?
    在未來發展的十年中,即到2030年「十六五」時,三個城市的城市功能定位分別為:連雲港市將規劃建設成為發展開放創新、生活宜居現代、環境綠色低碳的國際化海港中心城市,城市定位為國際化物流樞紐城市、現代化港口工業城市、特色化海濱旅遊城市和生態化休閒宜居城市;鹽城的定位是建設沿海新興中心城市、現代工商商貿城市和溼地生態旅遊城市;而南通則將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城市、現代化港口城市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作為2030
  • 江蘇的「經濟大省」,沿海城市卻沒有「飛黃騰達」,這是什麼原因
    江蘇省位於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佔包郵區的半壁江山,但仔細觀察,江蘇省是沿海省份,但省內經濟最發達的蘇州和南京不是沿海城市,而是沿江城市,沒有港口大城市,也沒有有名的海濱城市,像廣東深圳、福建廈門、浙江寧波、山東青島、遼寧大連和華北地區天津,都靠海,江蘇海邊的城市想去連雲港也可能有點知名度,南通向南擁抱上海,那個港口只是內河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鹽城:看了交通規劃才知道,南通在江蘇的份量真跟以前不一樣了
    鹽城:看了交通規劃才知道,南通在江蘇的份量真跟以前不一樣了!一種觀點認為,二十年前大家就知道,上海要投資蘇北肯定首選南通,為什麼呢?因為南通和上海地緣相近,人緣相親。那麼只要上海願意帶鹽城,超過南通,向蘇州看齊也不是不可能。關鍵就看鹽城的公關能力,以及爭取資源的手段了……對此觀點不敢苟同,沒有上海的時候,蘇州就已經傲視全國了,所以蘇州並不是上海帶出來的,蘇州自身就已經很優秀了,只不過有上海錦上添花。一個城市要發展起來離不開五點,第一區位,第二行政地位,第三交通,第四省裡的重視程度,第五人才。
  • 數據分析:江蘇龍捲風發生在南通和鹽城最多
    原標題:數據分析:江蘇龍捲風發生在南通和鹽城最多數據分析:江蘇龍捲風發生在南通和鹽城最多 中國天氣網訊 據江蘇省氣候中心通過1951-2015年的數據分析,江蘇龍捲風出現最多的區域主要在南通沿海地區和鹽城南部,有明顯的年際變化,2000年以來有所下降,夏季發生龍捲風最多,一般在午後至傍晚,持續時間20分鐘以內的最多。
  • 2020年12月江蘇交通道路秩序暗訪結果出爐,看看你所在的城市咋樣
    五、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規範佩戴頭盔方面 全省城市路口電動自行車駕乘人員頭盔佩戴率平均值為93.9%,無錫、常州、蘇州、揚州、泰州五市平均值超過95%。
  • 近千公里海岸線的江蘇,為何海洋的存在感那麼低?
    和其他省份沿海城市比起內陸城市發展相對較快不同,三個沿海地級市——南通、鹽城、連雲港,人均GDP只有全省的67%,屬於江蘇省經濟落後的低谷區。「海」飯,怎麼這麼難「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除了連雲港,在江蘇很難找到這樣的景象,這種基巖海岸適合建深水良港。
  • 江蘇知名的沿海城市,相比其他旅遊城市比較少,這是什麼原因
    我國位於太平洋西海岸,有著長達1.8萬公裡的海岸線,主要沿海的省份有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在我國的漫長海岸線上,湧現出了不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優秀旅遊城市,比如遼寧大連、山東青島、威海、煙臺、浙江寧波、溫州。福建廈門、泉州、廣東深圳、珠海等。而同樣是沿海省份的江蘇,似乎沒有什麼知名的沿海旅遊城市,當然連雲港因為花果山,還是有一定名氣。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江蘇和海南同屬14個沿海地區,海岸風貌相差如此之大,原因在這裡
    在這麼多省份中,遼寧有著名海濱城市大連,山東有美麗的大都市青島,河北有秦皇島,浙江有舟山群島、台州、溫州等,福建有福州、廈門、泉州等,廣東有茂名、汕頭、湛江等,廣西有北海、防城港等著名海洋旅遊城市,而海南全省都是優秀海濱旅遊城市,特別是三亞地區,可謂中國最美的海岸線。
  • 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建議: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十四五」期間,江蘇省將支持南京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12月28日,江蘇省委對「江蘇省『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稿披露了上述內容。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被譽為「科研皇冠上的明珠」,獲批意味著,國家對這座城市會有規模龐大且穩定的研發投入和頂尖科研資源的集聚。此前已有上海張江、合肥、北京懷柔、深圳獲批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 江蘇60年間發生龍捲風884個 鹽城南通出現最多
    今天中午,省氣象局召開新聞通報了,發布了昨天下午鹽城北部發生極端天氣情況。23日12時~15時,鹽城北部受強對流雲團影響,出現強陣風、冰雹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氣象部門已經邀請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組成專家組赴現場對該次強對流天氣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分析,並將提供詳盡的報告。省氣候中心專家表示,江蘇是全國龍捲風最為高發的省份。據目前的統計數據表示,1951年到2015年,60多年間江蘇共發生龍捲風884個,龍捲風發生最多的是鹽城南部和南通沿海地區,徐州的西北風龍捲風最少。
  • 江蘇擬表彰廠務公開先進命名五一巾幗獎 今起公示相關名單
    2018—2020年度全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擬表彰名單公示省廠務公開協調小組將表彰2018-2020年度全省廠務公開民主管理工作先進單位。為體現公開、公平、公正原則,充分發揚民主,接受社會監督,保證表彰質量,加強典型示範,現將擬表彰名單予以公示。
  • 江蘇60年間發生龍捲風884個 鹽城和南通出現最多
    今天中午,省氣象局召開新聞通報了,發布了昨天下午鹽城北部發生極端天氣情況。23日12時~15時,鹽城北部受強對流雲團影響,出現強陣風、冰雹和強降水等極端天氣。氣象部門已經邀請北京大學、南京大學等高校組成專家組赴現場對該次強對流天氣事件進行深入調查分析,並將提供詳盡的報告。省氣候中心專家表示,江蘇是全國龍捲風最為高發的省份。據目前的統計數據表示,1951年到2015年,60多年間江蘇共發生龍捲風884個,龍捲風發生最多的是鹽城南部和南通沿海地區,徐州的西北風龍捲風最少。
  • 走進江蘇:「十三太保」城市中最值得去的景點是哪裡?南京太美了!
    鹽城——中華麋鹿園(江蘇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說起鹽城,人們的印象大都只有三點 沒錯,鹽城大豐的麋鹿可謂是最出名的城市名片了。 中華麋鹿園不僅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麋鹿保護區,還擁有世界上最多的野生麋鹿種群和麋鹿基因庫。對聖誕老人情有獨鐘的人,中華麋鹿園將會是你的不二之選!
  • 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出爐
    7月24日,灌南縣人民政府發布了《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公示(批前)》。  公示說明為充分徵求公眾意見,現將《江蘇連雲港化工產業園區總體規劃(2018-2035)》進行公示,公示時間為2019年7月24日至2019年8月7日,若相關利益關係人對該規劃有異議或意見,請於公示期間將書面材料提交灌南縣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空間規劃科。  規劃範圍:北至現狀邊界,南至中心路和珠江路,東至灌河大堤,西至合興大溝。
  • 江蘇將全面摸清全省入海排汙口底數及分布情況
    揚子晚報網9月20日訊(記者 於丹丹) 記者從省生態環境廳獲悉,為貫徹落實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精神,參照渤海地區入海排汙口「三級排查」模式,江蘇於近日全面啟動入海排汙口排查工作,計劃2019年內全面摸清全省入海排汙口底數及分布情況,建立全省入海排汙口名錄,推進實施陸源汙染物監管「
  • 2018江蘇大學排行榜,江蘇有哪些大學?
    南京人口管理幹部學院26.蘇州大學27.蘇州科技學院28.蘇州科技學院天平學院29.徐州醫學院30.徐州師範大學31.徐州工程學院32.鹽城工學院33.鹽城師範學院34.中國人民解放軍工程兵指揮學院35.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江蘇三本大學(按拼音首字母排序)共32所:1.淮陰工學院2.金陵科技學院
  • 鹽通高鐵車次、票價來了:鹽城到上海最快1小時57分,二等座133元
    鹽城到上海首開高鐵,最快 1 小時 57 分鐘,二等座最低 133 元。且30日鹽城到上海最早兩班高鐵已售空。值得注意的是,江蘇鹽城的大豐、東臺兩地將結束不通動車的歷史,江蘇南通的海安、如皋也將首開時速 350 公裡的高鐵列車。記者為您製作了表格。
  • 鹽城「公式」
    如今,這個中點和補給站不僅是中國長三角地區首個世界自然遺產,以它為核心,可以畫出視角更加宏大,覆蓋上海、鹽城、南通、連雲港、日照、青島、煙臺、威海、大連、丹東等中國城市,以及朝鮮和韓國相關地區的環黃海生態經濟圈。
  • 「寧蘇泰連」誰能代表江蘇,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
    今天,1號君就跟大家一起來看看,在江蘇,誰最有可能成為世界級「中國藥谷」。此外,泰州中國醫藥城則明確到2029年基本建成「中國第一、世界有名」的醫藥名城。當然,有著「中國藥港」之稱的連雲港同樣毫不示弱。
  • 1.9江蘇天氣預報
    我們江蘇今天早晨依然是天寒地凍,淮北地區齊刷刷在-10℃附近,午後溫度也回升有限,大部城市不到0℃。   徐州  晴 -8~2℃   連雲港  晴轉多雲 -10~3℃    宿遷  晴 -9~3℃    鹽城  晴 -8~2℃    淮安  晴 -10~2℃    揚州  晴 -9~4℃    泰州  晴 -9~3℃    南京  晴轉多雲 -6~5℃   鎮江  晴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