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中國沿海地區多達14個,從北向南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10個省份以及天津、上海、香港、澳門等4個市和地區。
在這麼多省份中,遼寧有著名海濱城市大連,山東有美麗的大都市青島,河北有秦皇島,浙江有舟山群島、台州、溫州等,福建有福州、廈門、泉州等,廣東有茂名、汕頭、湛江等,廣西有北海、防城港等著名海洋旅遊城市,而海南全省都是優秀海濱旅遊城市,特別是三亞地區,可謂中國最美的海岸線。
這次去三亞,可謂感觸頗深,到了三亞看遍了那麼多的海岸線,顛覆了以往對海洋的認識,原來,海可以如此夢幻、如此清澈。
這次去了三亞的很多地方,看了好幾個地方的海,比如南山、天涯海角、三亞灣、大東海、亞龍灣、皇后灣以及蜈支洲島。
雖然每個地方的海景特色不盡相同,但是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這裡的海真的好藍,沙灘好細膩,貝殼好多,日光好強烈,遊客好多。
唯獨江蘇那麼長的海岸線,除了連雲港花果山,很難有著名的海景和海濱城市。
這是由江蘇獨特地理環境造成的,江蘇橫向穿省河流眾多,從北往南有很多條,著名的有古黃河、淮河和長江,這些河流經過日積月累,將上遊的泥沙帶到江蘇沿海,形成了獨特的灘涂風貌,海岸線往東增長了很多公裡。在古代,內陸的揚州地區可是出海口,江蘇的南通地區以前是島。可見,長江泥沙的作用多麼強勁。而且,江蘇鹽城和南通的海岸線每年都在往外擴,形成大量沿海灘涂。
因此,如今江蘇的沿海城市距離海邊都非常遠,加上獨特的土壤結構,不適合孕育海濱城市和優良海港,更別說海南三亞這種碧海金沙的風景了。
不過,有失必有得,這裡的風貌別具一格,獨特的沼澤溼地環境孕育出江蘇沿海兩個珍稀物種國家自然保護區,射陽丹頂鶴保護區和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最近,江蘇除了加大連雲港建設,也在加快沿海城市開發,比如年底即將開通的鹽通高鐵,這段高鐵將已開通的青島到鹽城線路,以及7月開通的南通到上海線路之間的鐵路空白補上,實現青島到上海的直線沿海開通,對於江蘇沿海城市乃至整個中國沿海地區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上海北大門南通地區由於沿江沿海的地理區位優勢,東部的通州灣也在加強海港發展,作為新的出海口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相信未來,江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沿海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