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和海南同屬14個沿海地區,海岸風貌相差如此之大,原因在這裡

2021-01-14 旅途挖挖挖
江蘇沿海灘涂

我們都知道中國沿海地區多達14個,從北向南包括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廣西、海南等10個省份以及天津、上海、香港、澳門等4個市和地區。

在這麼多省份中,遼寧有著名海濱城市大連,山東有美麗的大都市青島,河北有秦皇島,浙江有舟山群島、台州、溫州等,福建有福州、廈門、泉州等,廣東有茂名、汕頭、湛江等,廣西有北海、防城港等著名海洋旅遊城市,而海南全省都是優秀海濱旅遊城市,特別是三亞地區,可謂中國最美的海岸線。

這次去三亞,可謂感觸頗深,到了三亞看遍了那麼多的海岸線,顛覆了以往對海洋的認識,原來,海可以如此夢幻、如此清澈。

這次去了三亞的很多地方,看了好幾個地方的海,比如南山、天涯海角、三亞灣、大東海、亞龍灣、皇后灣以及蜈支洲島。

三亞的海景分布

雖然每個地方的海景特色不盡相同,但是最大的共同點就是這裡的海真的好藍,沙灘好細膩,貝殼好多,日光好強烈,遊客好多。

蜈支洲島

唯獨江蘇那麼長的海岸線,除了連雲港花果山,很難有著名的海景和海濱城市。

江蘇海岸線

這是由江蘇獨特地理環境造成的,江蘇橫向穿省河流眾多,從北往南有很多條,著名的有古黃河、淮河和長江,這些河流經過日積月累,將上遊的泥沙帶到江蘇沿海,形成了獨特的灘涂風貌,海岸線往東增長了很多公裡。在古代,內陸的揚州地區可是出海口,江蘇的南通地區以前是島。可見,長江泥沙的作用多麼強勁。而且,江蘇鹽城和南通的海岸線每年都在往外擴,形成大量沿海灘涂。

因此,如今江蘇的沿海城市距離海邊都非常遠,加上獨特的土壤結構,不適合孕育海濱城市和優良海港,更別說海南三亞這種碧海金沙的風景了。

如東小洋口

不過,有失必有得,這裡的風貌別具一格,獨特的沼澤溼地環境孕育出江蘇沿海兩個珍稀物種國家自然保護區,射陽丹頂鶴保護區和大豐麋鹿自然保護區。

大豐野生麋鹿

最近,江蘇除了加大連雲港建設,也在加快沿海城市開發,比如年底即將開通的鹽通高鐵,這段高鐵將已開通的青島到鹽城線路,以及7月開通的南通到上海線路之間的鐵路空白補上,實現青島到上海的直線沿海開通,對於江蘇沿海城市乃至整個中國沿海地區的發展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上海北大門南通地區由於沿江沿海的地理區位優勢,東部的通州灣也在加強海港發展,作為新的出海口建設,已經初具規模。相信未來,江蘇會成為名副其實的沿海地區。

相關焦點

  • 江蘇的「經濟大省」,沿海城市卻沒有「飛黃騰達」,這是什麼原因
    江蘇省位於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佔包郵區的半壁江山,但仔細觀察,江蘇省是沿海省份,但省內經濟最發達的蘇州和南京不是沿海城市,而是沿江城市,沒有港口大城市,也沒有有名的海濱城市,像廣東深圳、福建廈門、浙江寧波、山東青島、遼寧大連和華北地區天津,都靠海,江蘇海邊的城市想去連雲港也可能有點知名度,南通向南擁抱上海,那個港口只是內河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呢?
  • 在中國55個沿海城市看海!
    根據《中國海洋統計年鑑》統計中國漫長的海岸線上總共分布著55個沿海城市(港、澳、臺未列入統計)它們是誰?那裡的大海是什麼樣子?讓我們一個一個看遼寧偌大的東北,由於歷史的原因,今天只有遼寧還保留著海岸線,引領著中國人對於高緯海洋的認知。
  • 海平面上升對我國沿海產生嚴重影響
    其中,煙臺、青島、威海、日照等地區海水入侵累計面積已達649平方公裡;龍口至煙臺海岸侵蝕長度約30公裡,累積最大侵蝕寬度達57米,嚴重影響了當地水資源環境和生態環境。江蘇灘涂資源遭破壞    江蘇沿海海平面平均上升速率為每年2.5毫米。
  • 江蘇知名的沿海城市,相比其他旅遊城市比較少,這是什麼原因
    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領土面積大的沿海國家。我國位於太平洋西海岸,有著長達1.8萬公裡的海岸線,主要沿海的省份有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在我國的漫長海岸線上,湧現出了不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優秀旅遊城市,比如遼寧大連、山東青島、威海、煙臺、浙江寧波、溫州。
  • 近千公里海岸線的江蘇,為何海洋的存在感那麼低?
    我國有這樣一個省份,他沿海,卻幾乎沒有島嶼,百度地圖上看,海岸線非常平滑,這就是江蘇省!和其他省份沿海城市比起內陸城市發展相對較快不同,三個沿海地級市——南通、鹽城、連雲港,人均GDP只有全省的67%,屬於江蘇省經濟落後的低谷區。
  • 海岸地貌
    自古以來,海岸帶是人類活動的地區,這裡遍布工業城市和海港,不僅是國防前哨,而且是海陸交通的樞紐、經濟發展的重要基地。因此,從事海岸地貌的研究,掌握海岸的演變過程,預測海岸的變化趨勢,對港口建設、圍墾、養殖、旅遊和海岸能源等自然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紅樹林 什麼是紅樹林?
  • 當年14個沿海開放城市中,這6個發展的最好
    眾所周知,1984年我國誕生了首批沿海開放城市,共計14個城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給予一定的政策支持鼓勵。時光飛逝,轉眼間已過去近三十年,14座城市皆取得不同程度的發展,今天則隨蝸牛一去看看其中發展最好的六個城市,各具特色,魅力非凡。
  • 海南哪裡適合長期居住?海南18個市縣氣候差異分析,給你答案
    3)「春天」、「夏天」、「秋天」三個季節,由於吹的是東南風,從東南過來的風會被海南中部兩大山脈阻擋,因此對東方、樂東、昌江等地區影響比較大,這也是該地區成為「半乾旱區」的原因,海南夏天有時候出現旱災,就在這各幾個地區出現比較多。
  • 【大河之北·海洋篇①】千裏海岸
    由於全球氣候轉暖,沿海地帶漸次發生海侵,河北—天津沿海也在此時逐漸成為渤海的一部分。黃河在大約五千年前進入河北省黃驊西南部,豐富的泥沙沉積最終高出當時的海面,形成了陸地;約三、四千年前在黃驊城區附近和天津靜海地區,同樣因此形成了陸地;冀東灤河三角洲地區,隨灤河泥沙的空間分布差異,相繼在一兩千年前成陸;黃驊南大港南側,是在千餘年前形成了陸地。
  • 中國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平
    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海冰和赤潮災害為主,綠潮、海岸侵蝕、海水入侵與土壤鹽漬化、鹹潮入侵等災害也均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14億元,死亡(含失蹤)24人。中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 《中國熱帶雨林地區植物圖鑑-海南植物》海南植物的「彩色戶口簿」
    近年來,多位植物學家相繼編著出版《海南及廣東沿海島嶼植物名錄》、《南沙群島及其鄰近島嶼植物志》、《海南植物物種多樣性編目》、《海南植物名錄》等書,對《海南植物志》進行了補充和完善,但都囿於無圖或少圖。《走進神秘的海南呀諾達———熱帶雨林植物本草圖鑑》和《海南吊羅山野生植物彩色圖鑑》,填補了海南野生植物彩色圖鑑的空白,但這兩本書區域性很強,收載的種類不多。
  • 海南周刊|海漂植物「物語」:西沙植物從何而來?
    盧剛 攝  海漂植物布滿全球的熱帶、亞熱帶沿海地區,還包括部分溫帶沿海地區,有些海漂植物甚至深入到內陸。如此廣闊的面積上,生存著如此眾多的海漂植物,其中有著各種各樣豐富而有趣的故事。第三次是海南建省前後,「海南植物王」鍾義教授在進行海島資源綜合調查時,先後兩次調查了永興島等12個島嶼,增加了81種西沙群島新紀錄植物。第四次是1992年,邢福武對西沙群島的永興島等7個島嶼作了進一步的調查,增加了41種西沙群島新紀錄植物;第五次是2008年和2009年,張浪等對永興島等9島調查。
  • 海岸地貌形成的原因及地區分布
    根據海岸地貌的基本特徵,可分為海岸侵蝕地貌和海岸堆積地貌兩大類。基巖海岸是陸地的山地丘陵被海侵入,海浪侵蝕巖石,形成各種形態的海蝕地貌,岸邊的山巒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崢蠑,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陸地)與海灣相間分布。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處侵蝕下來的物質和海底坡上的物質被帶到海灣內堆積形成沙灘。
  • 2014年,我國風暴潮、海岸侵蝕等各類海洋災害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36...
    因為全球沿海海平面正以超乎科學家想像的速度上升。 我國也是如此。近日,國家海洋局發布的《2014中國海平面公報》(以下簡稱《公報》)顯示,2014年,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現波動上升趨勢,海平面較常年高111毫米,較2013年高16毫米,為1980年以來第二高位。
  • 沿海大省紛紛加快高鐵建設 江蘇已組建千億級鐵路集團
    隨著人口向大都市圈和城市群的集聚,高鐵、城際軌道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東南沿海的江蘇、廣東等大省紛紛在加快高鐵、城際軌道的建設。2017年初江蘇全省集中開工的210個省級重大項目中,鐵路建設項目有10項。另一方面,城市群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空間布局體現,其發展程度決定了一個區域參與全國甚至全球競爭的能力。目前江蘇正在大力打造揚子江城市群,作為城市群發展的基礎,高鐵、城際軌道將是未來城市群建設的一大重點。尤其是,相比公路運輸,高鐵、城際軌道交通具有運量大、準點和安全性高等特徵,是一個城市群發展的基礎框架。
  • 圖視| 海南溼地資源家底知多少?
    若將這些數字,轉化為我們身邊常見的景,也許更為直觀:沿海海域和灘涂,孕育了豐富的魚類、蝦類等水產資源;南渡江、萬泉河和昌化江,是主要的河流水系;獨特的紅樹林生態系統,則為許多鳥類提供棲息地……各類溼地組成了我省的「海島之腎」,在蓄水防洪、調節氣候、物種基因庫等方面,發揮著相當「給力」的作用。
  • 海南周刊|儋州峨蔓古鹽田:海岸鹽田古 盛夏鹽情長
    儋州峨蔓古鹽田海岸鹽田古 盛夏鹽情長儋州峨蔓古鹽田日出景觀。編者按日照充沛、海水優良的海南島,沿海地區自古就曬制海鹽,多年傳承,是海南重要的非遺傳統工藝之一。位於海南島西北海岸線上的儋州市峨蔓鎮,一直是重要的古鹽田。當地鹽民每年入夏以後,都會按先人傳下來的古法曬制海鹽,至今尤是。
  • 海南三亞灣傷痕累累 海灘受汙染海岸遭侵蝕
    在深圳工作的海南姑娘吳小花,帶著她的愛爾蘭丈夫專程飛三亞旅遊。他們選擇住在三亞灣的家庭旅館,但是這裡的海岸千瘡百孔,讓她在外國夫君面前怎麼也驕傲不起來。「這裡非常迷人,資源極好,但是正在變得糟糕。」在交談中,她的愛爾蘭丈夫滿臉擔憂。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
    其中,渤海西南部、黃海南部和海南東部沿海上升較快,均超過100毫米;遼東灣西部、東海南部和北部灣沿海上升較緩,均低於80毫米。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偏高69毫米;與2010年相比,總體偏高2毫米。    《公報》預計,未來我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上升,2050年將比常年升高145毫米~200毫米。
  • 海洋局:我國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 超全球平均水平(圖)
    其中,渤海西南部、黃海南部和海南東部沿海上升較快,均超過100毫米;遼東灣西部、東海南部和北部灣沿海上升較緩,均低於80毫米。2011年,中國沿海海平面比常年偏高69毫米;與2010年相比,總體偏高2毫米。  《公報》預計,未來我國沿海海平面將繼續上升,2050年將比常年升高145毫米~200毫米。《公報》指出,我國沿岸以淤泥質和砂質平原海岸為主,近岸地區的地面高程大多在5米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