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幅員遼闊,領土面積大的沿海國家。我國位於太平洋西海岸,有著長達1.8萬公裡的海岸線,主要沿海的省份有山東、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在我國的漫長海岸線上,湧現出了不少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優秀旅遊城市,比如遼寧大連、山東青島、威海、煙臺、浙江寧波、溫州。福建廈門、泉州、廣東深圳、珠海等。而同樣是沿海省份的江蘇,似乎沒有什麼知名的沿海旅遊城市,當然連雲港因為花果山,還是有一定名氣。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江蘇省位於我國華東沿海地區,整個領土東部,由北至南,全部沿海。江蘇省的海岸線有長達4000多公裡,但是我們從地圖上看,總共沿海的地級市也就只有連雲港、鹽城、南通三個。而其城市像青島、廈門把中心城區都建在海邊的,沒有一個。正是因為這樣,這也就直接導致了江蘇沿海知名旅遊城市少。江蘇省北邊的山東,南邊的浙江,海岸線上清一色的城市,唯獨江蘇卻只有三個。基數太少,所以數量就少了。
而究其根本原因,是江蘇大部處於平原地帶,地勢低洼,少有大山。蘇南是太湖平原,蘇北是高郵湖,境內河湖眾多,水系發達。東部沿海地勢更低,除了北邊連雲港有點山以外,其他都是地勢低而平坦的地方。沒有山作為自然依託,很迎海發展起來。所以,江蘇沿海的三座城市,其市區離海邊都相對較遠。
從歷史上來看,中國古代靠海發展起來的大城市不多。而就江蘇而言,城市發展都是靠江河湖,處在水運便利的江河湖岸邊。尤其是以長江,京杭大運河為最。江蘇的大城市基本上都集中在如今的長江沿岸,以及古京杭大運河沿岸。
雖然現代是處於海運時代,沿海城市發展都比較好。但是對於江蘇而言,內陸城市千百年來進行了歷史文化、經濟基礎的原始積累,城市格局早已形成。另外就是,江蘇靠近中國第一大海邊城市上海,對外貿易、貨物運輸都在上海進行,江蘇很難在新時代從上海那裡搶過資源,把沿海城市發展成海港大城市。
基於以上幾點,江蘇的經濟、文化、商業、政治中心都遠離海岸線。江蘇原本就很難在海邊發展起大型城市。所以,知名的沿海旅遊城市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