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三五」的收官之年。
這一年的杭州,已成為一座全市生產總值超1.5萬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超2萬美元,常住人口超1000萬的特大城市。
G20杭州峰會成功舉辦,良渚古城遺址成功申遺,連續14年被評為「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杭州在浙江的龍頭地位不斷鞏固,在全國的戰略地位日益提高,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提升,為開啟高水平現代化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2020年12月15日,杭州市委十二屆十一次全會召開,審議通過《中共杭州市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草案)》,它為杭州的「十四五」定調: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
2021年,是「十四五」的開局之年,對於未來的五年,杭州市民充滿期待。他們期待著更美麗的城市面貌,更便利的城市交通,更完善的城市服務,更強大的城市實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幸福生活,是杭州人共同努力和奮鬥的目標。
如何高水平打造「數智杭州·宜居天堂」,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杭州將怎樣擁抱「十四五」,共建城市美好?
這份絢麗的宏偉藍圖已徐徐展開。
「一核九星」示意圖
奮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 和「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
緊緊圍繞「數智杭州·宜居天堂」的發展導向,是杭州「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之一。
多次參與杭州市「十四五」規劃專家論證的浙江大學副校長黃先海介紹:「數代表著數字經濟,智代表著智慧城市,數字是杭州的基因,賦能城市治理,『數智杭州·宜居天堂』是過去數十年杭州發展成就的高度凝練和自然表達,把它作為杭州『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之一,意味著杭州將繼續這一發展方向。」
「十四五」時期,杭州的數字變革將走在前列,全市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將突破2萬億元、增加值突破7000億元。
數字產業方面,將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二次攀升,爭創「數字經濟國家示範城市」,奮力打造「全國數字經濟第一城」,全面提升製造業數位化水平。
同時,杭州將加快建設新型智慧城市。深入推進城市大腦建設,深化「一腦治全城、兩端同賦能」運行模式,以城市大腦建設撬動各領域改革,奮力打造「全國數字治理第一城」。
杭州雲城規劃效果示意
以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主平臺
杭州將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
未來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杭州的城西,是杭州乃至全國的數字經濟高地,綿延33公裡的城西科創大走廊,被稱為一把激活浙江「第一動力」的「創新鑰匙」,是浙江創新實力雄厚的載體。
「十四五」時期,以城西科創大走廊為主平臺,杭州將爭創「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
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國家科技領域競爭的重要平臺,是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基礎平臺。截至2020年3月,中國在上海、合肥、北京和深圳四座城市設有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有助於匯聚世界一流科學家,突破一批重大科學難題和前沿科技瓶頸,顯著提升中國基礎研究水平,強化原始創新能力。
大城北規劃效果示意
浙江省城市治理研究中心研究員、AIIA智慧城市產業委秘書長李明超說:「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是未來承載原始創新和集成創新使命的最高級別平臺,既需要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大學、重點實驗室等科學研究重鎮支持,也需要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和產業集群提供轉化渠道。」
「城西科創大走廊有浙江大學、西湖大學、超重力大科學裝置、之江實驗室等一大批國家和省市重點科研機構,也有未來科技城、紫金港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等高科技企業集聚區,是杭州數字經濟發展和智慧城市建設的先行區、標杆區、引領區。」李明超認為,以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和區域性創新高地為契機,「數智杭州」有望在城西科創大走廊打造未來經濟與未來社區、未來城市產城融合的試驗區,為浙江數位化轉型和整體智治,創造更多鮮活的經驗。
「一核九星、雙網融合、三江綠楔」 構建新型特大城市空間格局
「十四五」開局之年的杭州,已是一座擁有千萬人口的特大城市,且人口增長勢頭明顯。
市政府參事、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湯海孺認為,常住人口達到千萬級別,是一個全新的城市發展階段,為了保證並促進其更好地運作和發展,城市格局也需做出相應的調整。
「十四五」時期,杭州的城市空間布局將進一步優化,按照「多中心、網絡化、組團式、生態型」的原則,加快構建「一核九星、雙網融合、三江綠楔的新型特大城市空間格局」。
湯海孺進一步分析——
「一核」:城市核心區,由上城、下城、西湖、拱墅、江幹五個城區組成。
「九星」:九個郊區新城,濱江、蕭山、錢塘、餘杭、臨平、富陽、臨安、桐廬和建德板塊、淳安九個郊區新城。
「雙網融合」:打造天地一體、人機互動、高速移動、安全泛在的萬物智聯網和都市可達、全市快聯、多心加密、組團互通的綜合交通網。
「三江綠楔」:以錢塘江、富春江、新安江為軸線,串聯山水資源、加快生態修復,利用自然水系、山體、綠地等,在多中心、多組團、多節點之間形成綠色開敞空間和生態安全屏障。
圍繞「一核」,杭州將大力推進「產城融合、職住平衡、生態宜居、交通便利」的郊區新城建設,加快城市優質資源向郊區新城拓展,引導城市核心區過度密集區塊人口向郊區新城疏散、城市新流入人口向郊區新城集聚,有效遏制城市單體規模無序蔓延,形成「眾星拱月的組團式發展形態」。
這樣的新型空間格局,湯海孺認為,「適應了新的發展需求,適應產業人口向中心城市集聚的新趨勢,更將促進杭州的高質量發展」。
「東整、西優、南啟、北建、中塑」,將在「十四五」迭代升級。杭州雲城、三江匯未來城市先行實踐區、錢江新城二期、錢江世紀城、會展新城、大城北等地,將打造城市重點功能區塊,充分發揮軌道交通先導作用,大力推進TOD開發模式,引導產業和人口向交通廊道和樞紐節點集聚。
錢江世紀城錢塘灣未來總部基地規劃效果示意
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新一輪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也將在「十四五」完成,杭州還將持續推進擁江發展,更高質量統籌空間要素,加強城市設計和規劃銜接,提升城市風貌和美學品位,並著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不僅杭州,全國還有南京、青島等城市,也提出要著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浙江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原副院長楊曉光認為,相較於同類城市,杭州在經濟、產業、文化以及人居環境等方面有自己獨特的優勢,未來杭州在城市規模、城市輻射力、城市樞紐性、城市創新活力和綜合實力上的優勢,也將更加明顯。
重點推進「六鐵、四高、兩樞紐、兩環線」
二繞全面建成,中環全面開工
要讓城市成為人民群眾高品質生活的空間,交通發揮著關鍵的作用。
如今的杭州已擁有7條地鐵線路,地鐵線網總裡程突破300公裡,由快速路網組成的主城、副城及組團「45分鐘」立體交通路網時空圈初步建立,並正式進入了「二繞時代」。
對於未來5年杭州交通的展望,杭州市綜合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我們:「杭州將重點推進『六鐵、四高、兩樞紐、兩環線』等重大交通項目建設。」
「六鐵」,指的是湖杭鐵路、建衢鐵路、金建鐵路、杭溫鐵路、滬乍杭鐵路和杭臨績鐵路。「四高」,指的是滬杭甬高速、杭紹甬高速、杭淳開高速、臨建高速。「兩樞紐」,指杭州西站樞紐和蕭山機場空港樞紐。「兩環線」,則是部分路段已於去年12月22日通車的二繞和部分路段正在建設的杭州中環。
「『十四五』時期,二繞將全面建成通車,杭州中環將全面開工建設。」該負責人說。
會展新城規劃效果示意
建成省域、市域、城區「1小時交通圈」
提升杭州城市發展的承載能力
貫徹落實交通強國建設的重大戰略決策,杭州提出要建設「交通強國示範城市」和打造「國際綜合交通樞紐城市」的發展目標,加快完善現代綜合交通設施體系,推進數字交通、綜合交通樞紐試點,推動航空港、鐵路港、公路港、內河港、信息港「五港聯動」,率先建成省域、市域、城區3個「1小時交通圈」。
「1小時交通圈」,是指通過便捷的交通方式,實現點對點之間1.5小時內到達。
省域「1小時交通圈」指杭州至省內各設區市1.5小時內到達;市域「1小時交通圈」指杭州至所轄的建德、桐廬等縣市1.5小時內到達;城區「1小時交通圈」指城市中心至各城區1.5小時內到達。
「『1小時交通圈』是城市空間發展的主線,隨著交通發展水平和出行工具的不斷迭代,城市的發展空間也在不斷增加,環顧全球各大城市,城市範圍基本拓展到半徑30公裡的區域,『1小時交通圈』有利於杭州在超大尺度下統籌布局三生空間,更加高效地配置各類生產要求,便於發揮綜合效益。」杭州市綜合交通運輸研究中心相關負責人認為,3個「1小時交通圈」的建成,將極大地提升杭州城市發展的承載能力,杭州市民的出行權更有保障,生活更現代化和品質化,也將推動城市更快速地發展。
在與世界的交往中
杭州將努力提升影響力
「十四五」的第二年,第19屆亞運會將在杭州開幕,以亞運為契機,杭州將全面提升城市國際化水平。
城市國際化,是一座城市在與世界交往中影響力不斷提升並被世界各國高度認可的過程,杭州要加快建設社會主義國際化大都市,加快城市國際化非常重要,這需要杭州在與世界交往中不斷提升影響力。
如何提升國際影響力?
比如,杭州將拓展對外傳播陣地,加快形成包含外文廣播、雙語電視節目、外文報等在內的國際傳播矩陣,打造國際化城市形象。持續打造會展之都、賽事之城,辦好世界智慧財產權大會,爭取更多國際會議、國際賽事、國際組織落戶杭州。
又如,杭州將加強與國際一流城市的交流合作,擴大國際友城「朋友圈」,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增強人民群眾的世界眼光和國際意識。
浙江工業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主任吳偉強還表示,杭州加快城市國際化進程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要提升杭州在全球化城市指數(GCI)中的指標評價和GaWC《世界城市名冊》中的名次。
「GaWC《世界城市名冊》以國際公司的高端生產性服務業供應水平為城市排名,尤其注重評價城市之間這些服務業的連接性,因此杭州需要在金融、會計、法律、諮詢等高端生產性服務業方面,加強與世界城市的聯繫,同時促進文化多樣性,讓更多國際組織、國際會議、國際賽事落地杭州,提升杭州在城市國際化方面的評價指標。」吳偉強說,未來杭州要在對外關係和內部管理中更符合國際慣例,這會成為杭州城市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動力。
堅持「房住不炒」定位
嚴格實施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穩控和房地價聯動機制
「十四五」的杭州樓市,也是很多市民非常關心的內容。
「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杭州將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嚴格實施新建商品住房價格穩控和房地價聯動機制,精準調控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杭州還將深入推進保障性住房體系建設,加快完善涵蓋公租房、人才專項租賃房、藍領公寓和公租房貨幣補貼、高層次人才購房(租賃)補貼、大學生租房補貼的多層次、廣覆蓋的住房保障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