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浙江省數字經濟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省經信廳、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聯合印發了《浙江省「城市大腦」建設應用行動方案》,為全國「城市大腦」建設與應用提供浙江樣板。
城市大腦
「城市大腦」是創新運用大數據、雲計算及智能技術等前沿科技構建的平臺型城市協同和智能中樞,其整合匯集政府、企業和社會數據,在城市治理領域進行融合計算,實現城市運行的生命體徵感知、公共資源配置、宏觀決策指揮、事件預測預警、「城市病」治理等功能。
當前城市大腦已經在多地開始建設,目前全國宣布要做城市大腦的城市就達500多個,幾乎涵蓋所有副省級以上城市和地級市。阿里巴巴的ET城市大腦、百度的AI CITY、騰訊的數字城市、華為的城市神經等解決方案讓各個城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智能城市建設方案。
主要目標
到2022年,全省各設區市「城市大腦」通用平臺基本建成,信息孤島基本消除,數據資源實現共享,基於人工智慧的感知、分析、決策能力取得突破,自主可控的技術產業體系基本形成,城市整體運行的數字映射基本得以實時呈現,形成一批基於「城市大腦」的特色應用,並在交通、平安、城管、經濟、健康、環保、文旅等領域實現綜合應用,「城市大腦」應用成效顯現,「最多跑一次」改革持續深化,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精準服務邁上新臺階。
到2035年,各設區市「城市大腦」應用成效凸顯,實現對城市運行狀態的整體感知、全局分析和智能處置,公共資源高效調配,城市運營效率大幅提升,新型智慧城市建設、技術產業發展走在全國前列,為全國「城市大腦」建設與應用提供浙江樣板。
主要任務
推動「城市大腦」通用平臺建設;加強「城市大腦」三大支撐體系建設,包括數位化基礎支撐、標準規範支撐、技術產業支撐。基於「城市大腦」通用平臺的重點應用,包括交通、平安、城管、經濟、健康、環保、文旅、未來社區及其他應用。
取得成效
杭州城市大腦「誕生」於2016年,致力解決城市治理問題與民生問題。經歷了不斷的上線與發布,2018年12月29日,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2019正式向社會發布,正式從交通領域向城市治理、市民服務各領域拓展。形成了體現各部門之間業務協同創新的旅遊、出行、就醫、停車與警務五大系統。
杭州城市大腦將散落在城市各個角落的各種數據,政務的、企業的、社會的、網絡的……歸集起來,進行融合計算,進而在城市運行生命體徵感知、公共資源配置、宏觀決策指揮、事件預測預警、城市病治理等方面發揮作用。
城市大腦之於杭州,最突出的貢獻便是治理城市的「交通病」,將人、車、道路數據多端統一接入系統,加以人工智慧分析技術,把龐大的數據轉化為科學合理的業務模型,形成城市交通實時大視圖,最終實現城市交通系統的調度和管理。
有了城市大腦,杭州提速非凡,前兩年,還曾是全國大中城市「堵城」排行榜中高居前3,如今已回落至第30位,高峰期間平均行車速度提升了15%。不僅如此,城市大腦還在城市的空間布局和設施配置、事件預警網絡和協同治理體系建立、政務服務管理體系的創新、快速反應安全防控機制的完善以及大氣汙染防治等方面表現不俗。
當下世界城市已經從建設智慧城市到建設智能城市,「智能」最重要的是城市會思考。但在建設智能城市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各類技術支持,也需要從頂層設計入手,思考城市治理需要解決的問題。
全面激活
杭州城市數位化的「一池春水」,因為一次「關鍵一躍」被全面激活:2018年12月28日,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發布,政府十幾個不同部門系統接入城市大腦的中樞系統,形成了新的五大服務系統,九項惠民舉措應運而生。
杭州城市大腦技術總架構師王堅稱,這是杭州城市數位化進程中的關鍵一躍,城市大腦從此有了「真正意義上的大腦」。
杭州城市大腦(綜合版)發布
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供圖
大腦帶來的「衝擊波」迅速延伸到杭州各部門單位、區縣市:
杭州市旅遊委員會在全市大力推廣桐廬的城市大腦數字旅遊專線模式;
杭州市氣象局、上城區、臨安區、淳安縣等單位、區縣,已等不及春節過後,就主動要求加入城市大腦建設專班……
剛剛,杭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牽頭制定的《城市大腦建設管理規範》和《政務數據共享安全管理規範》新鮮出爐,這意味著城市大腦建設有了地方標準。
從2016年開始在交通領域率先啟動,到2018年底城市大腦從建成中樞,杭州終於開啟了通過中樞系統的數據融通,有效調配公共資源,用全新方式治理社會、服務民生、支撐決策的新徵程。
這三年,城市大腦都經歷了怎樣的「修煉」過程?
化學反應
化學反應打通數據資源共享的「最後一釐米」
富陽市民包連芳,每隔幾個月就要去醫院檢查。如今,她只需在就診結束後點一下收到的簡訊連結,即可付費。根據包連芳的市民城市信用分(錢江分),500元以內的費用都可以先診再付。
和包連芳一樣,所有杭州市民的城市信用分已經躺在「中樞」裡,供授信調取。富陽衛計系統接入中樞後,實時取得授信,讓78萬在富陽區工作或生活的「新富陽人」憑錢江分,可率先享受先看病後付費的服務。
「每個管理或服務主體把自己的數據系統接入這個中樞系統,並在此產生交互和協同。」
負責城市大腦中樞系統研發的雲棲工程院專班組長彭伊莎舉了個例子:旅遊、交通、城管等部門同時需要某個區域的地圖,他們可直接通過中樞系統實時線上調取。
這就是城市大腦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以數據資源實時調動公共資源,實現城市治理、城市服務和城市產業發展的突破。
「中樞」功能,來之不易。
2016年4月,杭州成為全國首個探索城市大腦的城市。隨後的城市大腦上線和迭代發布,都僅僅圍繞城市大腦+交通治理的解決方案,將杭州「堵」城排名從全國前三甲降至大中城市第30位。最近,公安部已向全國推廣以城市大腦「治堵」、深化警務機制改革的「杭州方案」。
近三年的城市大腦建設,在杭州各級政府、部門、企業界,凝聚起用數據、在線思維思考城市治理、民生難點的共識。
然而,人們一度認為,城市大腦的試驗探索僅僅局限在交通領域。
「雞蛋終於還是從裡面打破了」。去年10月29日,杭州正式啟動了城市大腦建設「百日攻堅」行動,終於「撕出新口子」,讓大腦從單領域向多領域延伸。
杭州數據資源管理局、公安局、城管委等數十個政府單位、提供技術支撐的企業和雲棲工程院的100多位常駐人員,組成17個專班,進駐雲棲小鎮的研發基地辦公。
在城市大腦兩年多的建設基礎上,他們要打通數據融匯貫通的「最後一釐米」,探索一個更多元、更智能、應用更廣泛的城市大腦中樞系統,並支持全新的創新服務。
市民用「貼心城管」APP找車位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姚穎康 攝
「百日攻堅」,如同一針「催化劑」,迅速催生出部門、政企間醞釀已久的「化學反應」。各部門的業務系統正式接入城市大腦中樞後,形成了體現各部門之間業務協同創新的「歡快旅遊」「暢快出行」「舒心就醫」「便捷泊車」「智慧警務」五大系統,結出眾多惠民碩果。
駕車連續3個月沒任何交通違法行為的情況下,若有3類特定輕微交通違法行為,只會收到簡訊警告;
杭州5萬餘輛工程運輸、危化品運輸等重點車輛被全時空跟蹤、全過程嚴管;
手機定位可就近找空閒停車泊位,還能「先離場後繳費」……
這些杭州城市大腦新推出的惠民應用,將在杭州1.6萬平方公裡的各個角落陸續落地。
裂變效應
裂變效應創新之花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開放
2018年12月7日,是杭州市旅委旅遊經濟實驗室主任傅衛權難忘的日子。這天,杭州市公安局有關人員和他來到雲棲小鎮,現場對接數據。
這一刻,傅衛權盼了三年。此前,為打通遊客住宿數據,兩個部門一直在努力,但苦於沒有數據交換機制,一直未能實現目標。加入城市大腦旅遊專班後,問題迎刃而解。
原來旅委僅掌握148家星級酒店的數據,如今對城區9789家住宿單位瞭然於心;原本只能通過人工統計、幾個月才能分析一次的旅遊測算,如今可每日更新、實時掌握。
「這一升級將帶來裂變效應。杭州每年1.8億人次遊客的放大效應將不可估量。」杭州市旅委主任張鴻斌說。
數據上下貫通,直接帶來財政投入的「節流」和數據應用效率的提升。
連通城市大腦旅遊系統的杭州市旅委,已在西湖區、桐廬縣、建德市、湖濱街道等建立子系統,實現全網數據的交換共享。「不搞另一套,不另起爐灶,旅遊市、區、街道三級大數據應用體系已初步形成。」傅衛權說。
打通數據鏈,貫通價值鏈。傅衛權說,當天有多少遊客、來自哪裡、愛去哪裡,掌握這些數據後,就能確立新的營銷目標:
比如大數據分析發現,入住索菲特西湖大酒店的遊客大多喜歡去美院和雷峰塔,酒店據此更改搜索關鍵詞後,搜索量明顯上升。
來到上城區湖濱商圈黨群服務中心,只見一塊名為「湖濱智芯」的大屏上,顯示著該商圈、音樂噴泉景點和龍翔橋地鐵站等的實時人數、男女比例、年齡分布等。「我們接入杭州市旅委的數據,結合商圈自身實際開展應用。」湖濱街道黨工委委員王潞告訴記者。
比如,他們從數據中看出,湖濱商圈活躍著很多白領和求職者,於是街道就在商圈放置一臺「最多跑一次」自助服務機。這臺機器的利用率,是該區其他機器平均利用率的近4倍。
此外,商圈每天人流中70%以上是25周歲至45周歲的人群,這個指標為商圈的招商方向提供引導,考拉、嚴選等線下店也因此落地。
當然,數據交換共享的前提,是保障個人信息的安全。
據杭州數據資源管理局數據資源處處長齊同軍介紹,2018年底,相關部門已為城市大腦制定和建立了一個從數據歸集、傳輸、存儲到處理、共享,再到銷毀的全過程管理規範。街道和商圈能獲悉的,都是脫敏過的統計數據,比如年輕人比例、本科以上學歷多少人等,商家可據此調整商品結構。
「接入數據不再是問題,數據拿來做什麼,才是杭州城市大腦建設者當前思索的問題。創新之花,在你曾經意想不到的地方不斷開放。」
在王堅看來,這一次城市大腦的涅槃式生長,讓數據真正用到了城市管理和民生痛點的解決之道上。
獨特財富
獨特財富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協同的創新機制
城市大腦從單點到融通的突破,為何能率先在杭州「化蛹成蝶」?答案是:一個政府、企業、社會機構協同的聯合創新機制。
孔萬鋒,杭州市公安局交警局副局長,最早入駐雲棲小鎮交警專班的人員之一。他率領業務團隊與規劃工程師、人工智慧工程師們一起,找到了利用城市大腦緩解「擁堵」的方法。《生命3.0》,這本論述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的書,一直擱在他的案頭。
「城市大腦在書本裡沒有,在理論上也沒足夠支撐,開始的探索也飽受非議。我們像搭乘一塊小舢板,在大海裡摸索前行,而今終於能看見燈塔的光亮了。」講起近三年來的感受,孔萬鋒最振奮的,是城市大腦交通系統迭代出新,城市大腦建設已從「治堵」跨越到「治城」。
這種快速突破,源於2018年10月開始的「百日攻堅」。杭州城市大腦建設成立17個專班,政府派出「最懂業務的人」,企業派出「最懂技術的人」,雲棲工程院的專家、工程師牽引管理城市大腦架構,三方合力利用數據資源,掀起一場場「用數據解決痛點」的實驗。
在城市大腦面前,他們仿佛披上了「理想主義」的戰衣。
從最初懷疑和排斥「不知工作量、又沒有費用」的城市大腦任務,到帶領一個團隊成為雲棲工程院志願者,參與城市大腦(綜合版)旅遊系統的開發,上海脈策合伙人李慶華稱自己經歷了一次理念洗禮:「對個體來說,往往是靠著特殊的事件和機遇,獲得重生的機會和飛翔的力量;城市大腦建設,就是那樣特殊的事件。」
各家企業派出的志願者進進出出,雲棲工程院卻始終力量充盈。
這次「百日攻堅」組建的雲棲工程院專班,除了新華三、數夢工廠、華數以及銀杏谷等2016年首次聯合探索的企業人員,浙數文化、華通雲、天壤智能等40多人的新面孔也加入進來。「沒有一人隸屬於雲棲工程院,但IT從業者都明白,成為城市大腦的初創者,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好的機會。」雲棲工程院專班負責人彭伊莎說。
城市大腦,打通的不僅是數據,還有部門、層級、城鄉、理念的隔閡。
杭州市城管委與主城區各區縣、街道以及企業、志願者一起,在「百日攻堅」期間摸清了30多萬個停車泊位的數據「家底」並完成接入;
桐廬縣率先成為數字旅遊專列的試點,調用城市大腦對熱點景區進行大數據分析,通過小區簡訊誘導潛在遊客,提供個性化旅遊訂製服務……
「參與這件面向未來的事,每個人都變成『自燃型』,尤其是城市大腦給了桐廬這樣的郊縣平等的機會。」桐廬縣副縣長翁嫣感嘆。桐廬縣把城市大腦的旅遊系統建設,作為提升桐廬全域旅遊的最大推手。
1月2日晚9時,翁嫣乘高鐵去上海拜訪合作方,尋找補上城市大腦數字旅遊專線應用短板的資源和方法。「我們要讓數據為百姓、企業、社會創造更多價值。」這位80後副縣長說。
「這種聯合創新機制,正是杭州城市數位化進程中形成的獨特財富。這也是城市大腦之所以能在這裡誕生成長的獨特生態。」王堅說。
2019年,杭州城市大腦建設,將結出更多碩果,變得越來越聰明。記者問王堅,建成期會在何時?他給出了肯定的期限:2022年亞運會,杭州將以城市大腦的建成,向世界獻禮。
編後手記
最可貴的改變
「阿里巴巴、大華股份、中控集團、華三通信、富士康、數夢工廠、海康威視……什麼樣的項目,能讓13家赫赫有名的企業一道通力合作?」
2016年夏,記者寫下第一篇關於杭州「城市數據大腦」的稿子。但包括記者在內的許多人,都對它能產生什麼效果,打了個問號。
2018年12月29日,杭州城市大腦完成關鍵一躍。此時,所有人兩年多前的猶疑,已變成「假以時日它將更聰明」的堅信。
這是因為,城市大腦誕生的近三年,正是公眾逐漸認識雲計算和大數據的階段。我們目睹了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的興起,也目睹了一系列變化的發生。
看得見的變化,是不斷增加的便民惠民服務,持續提高的城市治理效率。看不見的變化,是全新的協同創新機制,激發了政企各自「刀刃向內」的改革勇氣。
政府部門要敢於打破數據壁壘,找準數據治理的方向;企業要跳出拿錢才辦事的利益衝動,全情投入一次未知結果的創新。雲棲工程院,既要維持市場化非贏利的運作模式,又要當好政府與企業之間的「產品經理」,做好頂層架構。這樣的協同創新,開啟了未來科技進步的無數可能。
更可貴的變化,是幹部觀念的更新,為追夢城市大腦點燃的激情。
對浙江尤其是杭州的幹部們而言,城市大腦無疑是一次包括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在內多項新技術的綜合大學習、大調研與大落實。它全方位地考驗著幹部的格局與眼光、學習與合作能力、換位思考能力、擔當作為能力……
相信你所堅持的,堅持你所相信的。我們看到:杭州以向來的包容與支持,全力打造這件獻給世界各大城市的禮物;王堅博士,這個城市大腦的靈魂人物,不厭其煩地給各系統、各區縣乃至街道幹部和企業家灌輸理念;一個個專班的工作人員,拿出自我創業的激情,不眠不休投入大腦建設。
城市大腦終將改變什麼?杭州市發改委主任洪慶華解讀說:有了城市大腦,杭州將逐漸以技術創新來推動制度創新,實現城市治理模式的重大變革,倒逼我們向著治理現代化的服務型政府邁進,實現人們對更美好生活的嚮往;我們的國家也可能在與發達國家的科技競賽中,實現在雲計算、大數據這樣最精尖領域的換道超車。
所有帶著使命感的激情與情懷,都找到了源頭。如同當年的網際網路,成為今時再平常不過的存在;未來的五年,城市大腦應用也許會變成城市治理的常識。到那時,今天所有這些可貴的改變,也將成為未來追夢途中最寶貴的財富和力量,讓杭州變得更美好。
文章來源
浙裡杭州
註: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原標題:《一文看懂!杭州城市大腦是這樣煉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