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合作讓類器官技術在廣州落地,將成為廣州在生物醫藥領域的優勢名片。」 11月16日,在廣州國際生物島舉行的「類器官前沿技術戰略合作籤約儀式」上,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說。
會上,由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曄光領銜的廣州華醫再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醫再生)分別與廣州生物島實驗室、廣東省人民醫院和廣州金域醫學檢驗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域醫學)籤訂了一系列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為建設世界一流的活體類器官大數據樣本庫,創新發展精準醫療、藥物研發和再生醫學奠定了合作基礎。
破解藥物研發難題
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指出,國內類器官技術在幹細胞、再生生物學領域已經開展了大量的工作,研究水平在國際上位列第二。但在成果轉化市場應用方面,還落後於其他國家,中國需要補足這個短板,要建立產學研結合的機制,瞄準市場需求。
近年來,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不斷上升。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肝癌科學中心主任王紅陽分析道,中國癌症患者五年生存率和發達國家相比,有較大的差距,抗癌形勢十分嚴峻。尤其是中國癌症譜還具有獨特性。這需要瞄準當今國際醫學領域發展最新動態,研發腫瘤發生發展的預測、早診、治療新策略。
據介紹,類器官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重要創新性前沿科學技術。其是一種在體外環境下培育而成的具備三維結構的微器官,取自於體內器官組織,在體外通過特殊的培養技術實現與真實組織器官的高度相似性,並能部分模擬真實器官的生理功能,更能準確地模擬腫瘤內部環境以及對於藥物的真實反應,是體外研究腫瘤及試藥的最佳模型。
陳曄光介紹,華醫再生已實現了從各類癌症活體組織或凍存的組織中培養出三維類器官,並且探索研發了相關關鍵核心技術,成功搭建了類器官高通量藥物篩選系統。
共建活體類器官大數據樣本庫
此次產學研戰略合作協議的籤訂,將助推各方利用各自的優勢共同助力類器官生物樣本庫的創建。
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表示,本次籤約合作是持續推動生物醫藥全產業鏈發展,提升生物醫藥原始創新能力、打通臨床資源通道、培育名企名品等方面的一個很好的項目。
近年來,金域醫學圍繞人類疾病譜網絡,除自主創新,也積極在各個疾病方向和診療領域,尋找有互補優勢的院士和臨床專家合作夥伴,通過產學研等多種方式,搭建協同、開放的醫學診斷科技創新生態體系。金域醫學董事長梁耀銘表示,目前,我們已在呼吸道疾病、慢性腎病、無創產前等多個領域,構建了多個具有國家級水平的醫學科研開放創新平臺。
據介紹,未來華醫再生將依託類器官生物樣本庫,開展大規模癌症治療藥物的高通量篩選以及藥物毒性的篩查服務,為癌症治療提供更精準的用藥指導,實現患者的個體化精準醫療;研究開發擬人化程度更高的類器官疾病模型和再生醫學服務平臺,為藥企研發藥物提效降本;形成類器官大數據中心,為科研機構和醫院提供相關臨床組學數據分析等科研服務。
(責任編輯:韓夢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