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總計2539字,閱讀時間大約3分鐘
生物銀行(Biobank)指的是收集、存儲和利用細胞、血漿等生物樣本並提供專業化服務的組織,是生物樣本庫的升級版。它類似於個人、機構存儲或利用資金的銀行,只不過存儲與利用的是關乎人類健康的生物樣本。2017年10月,上海張江生物銀行正式啟用,加上2017年1月份正式成立的中關村生物銀行,我國生物銀行建設進入快車道。未來需要進一步完善生物銀行的共享應用機制,使之在基礎臨床和轉化醫學研究中發揮重要作用。
生物銀行是傳統生物樣本庫的2.0升級版
生物樣本庫是由各醫療機構、研究機構成立,標準化收集、處理、儲存和應用健康和疾病生物體的生物大分子、細胞、組織和器官等樣本,並按嚴格技術標準採集、運輸、存儲、管理和使用的組織。傳統的生物樣本庫功能較為單一,缺乏數據共享機制,數據信息化率較低,臨床研究與應用比較薄弱,急需尋求在組織運營和商業模式上的創新。為此,生物銀行應運而生。生物銀行是指按照國際標準,為科研、醫藥、臨床提供生物樣本存儲空間,為各類基礎科學研究和臨床試驗提供平臺,並根據研究需要提供並執行全面醫療解決方案的組織。它的設立不僅是為了存儲生物樣本,更重要的是推動生物資源的集中應用與互惠共享,最終為人類健康服務,因此被稱作生物樣本庫的2.0升級版。
圖1 生物銀行儲存的生物樣本
生物銀行具有三個綜合性特性:一是生物資源的儲蓄性。生物銀行面向個人提供樣本資料的存儲服務,多來源、小量、非集中的病理標準、病理信息等醫療資源匯聚在這裡,以備將來用於預測疾病、治療和康復使用。二是生物資源的資產性。生物樣本庫建設的終極目標不是保存樣本,而是通過對其保存樣本的應用,開展各類研究,並將研究結果最後轉化為可應用的技術成果,這使得儲存在生物銀行的樣本資源本身就具有了「價值」。三是生物資源的平臺性。隨著生物銀行存儲信息的不斷增加,逐漸形成能夠滿足臨床、轉化醫學研究應用的大數據資源,把這些生物「資產」投入到重大疾病基礎與臨床研究、藥物研發、臨床診治之中,生物銀行就成為多學科交叉與合作的「投資」平臺。
圖2 生物銀行儲存
我國生物銀行發展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生命健康產業蓬勃發展使得我國有必要加快發展生物銀行,將其作為轉化醫學研究的基石。健康是個人、家庭的財富,也是社會、國家的財富。隨著生命科技的快速發展,加快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的轉化醫學在提高民眾健康水平和生活質量中發揮有巨大作用。生物樣本庫只是做到了資源的匯聚與存儲,對推動資源更好的應用在轉化醫學之中仍有局限性。而生物銀行的特性決定了它可以為轉化醫學發展提供重要的基礎戰略資源,並作為集成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的重要技術載體,促進針對性、個性化的轉化醫學研究發展。近年來,建設生物銀行已經成為歐美主要發達國家的戰略行動,2009 年美國時代雜誌特將生物銀行建設列為將來改變世界的十大規劃之一。我國是人口大國,人群疾病種類及遺傳資源極其豐富,同時又是多民族國家,存在重大疾病資源的多樣性和地方特色,具有建設生物銀行的先天優勢。加快我國生物銀行建設,不僅是為了生物資源的存儲,更是加快推動基於生物資源的科研成果高效地投入到臨床應用和轉化醫學之中。這不僅可以向公眾傳遞健康財富的價值和意義,更有利於促進大健康產業的發展。
我國生物銀行發展已經進入快車道,迫切需要進一步正本清源規範生物銀行的健康發展。在生物醫學全面邁向分子醫學、個性化醫療的這個時代,作為核心基礎設施的生物銀行正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我國最早的生物樣本庫可以追溯到1994年中國科學院建立的中華民族永生細胞庫,此後各類腫瘤組織庫、幹細胞庫、基因庫相繼建立。其中,「北京重大疾病臨床數據和樣本資源庫建設」作為我國第一個由政府出資建設的重大疾病臨床數據和樣本資源庫,截止2016年共擁有16.4萬例病例和163萬份樣本,成為國際上現有最大疾病樣本庫。2017年,中關村生物銀行和張江生物銀行作為真正意義上的生物銀行相繼建立,開始向臨床醫院、研究單位和科技企業廣泛開放應用,並加速與其他機構合作,提供臨床試驗和醫學轉化研究服務,實現資源的增值,這標誌著我國生物銀行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當前,各地都在加緊建設所謂的「生物銀行」。但深究其屬性,它們只具備初步「儲蓄」功能,離具有臨床試驗、醫學轉化研究等「資產性」、「平臺性」的生物銀行還有較大差距,依然停留在生物樣本庫1.0版本。
圖3 張江生物銀行
促進我國生物銀行共享應用的幾點建議
以標準制定為引領,設定生物銀行的統一框架。生物銀行的標準體系建設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主要包括生物樣本設計標準,生物樣本收集、運輸、保存等流程標準,質控體系、安全保障體系和信息化管理體系標準,生物樣本的法律與倫理學標準以及生物資源的共享利用標準等。針對生物樣本庫發展需要,從2011年我國組織多位專家研討制定了第一版《中國醫藥生物技術生物樣本庫行業標準》,到2015年成立了全國生物樣本標準技術委員會,我國生物樣本庫標準初步實現了與國際接軌。新時期,需要將生物樣本庫標準提升到2.0版本的生物銀行標準,在完善已經出臺的統一建庫標準同時,將共享利用標準放在重要的位置,研究設立生物銀行建設、運營和管理的統一框架。
以擴大存儲為手段,提升生物樣本的規模與質量。樣本資源是生物銀行的血液,生物銀行應參考張江生物銀行的做法,從第三方出發,「公平公正」、「科學」和「高效」地保存生物樣本和生物信息,為科研、醫藥、臨床等工作者提供最為集約化的存儲空間。其中,最為重要的是推動生物銀行間的資源一致性研究與合作,提高數據信息化利用水平,加強數據資源的動態管理,不斷提升生物樣本的規模與質量。
以增強應用為目標,推動生物銀行的共享利用。樣本資源的儲存不是生物銀行的目的,加快樣本資源的應用創新才是生物銀行追求的目標。生物銀行應在提供存儲、檢測服務的同時,不斷探索豐富自身「投資中介」角色,探索創新配套的第三方建庫質控服務、預測預防研究、罕見病臨床研究與診治服務,積極向轉化醫學解決方案的執行機構轉型。生物銀行也應在遵循「分層共享、有償使用」的原則下,加快建立共享與充分應用機制,探索量化的資源價值評估體系以及資源收益分配方式,讓臨床工作者、轉化醫學研究者、資源存儲者能夠得到合理的回報。
圖4 未來生物銀行的運營機制
文本來自:賽迪智庫規劃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