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多措並舉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完善治水管水體制

2020-12-02 中華網廣東站

  原標題:廣州多措並舉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國際在線廣東頻道消息(記者 林麗麗、通訊員 趙雪峰):記者日前獲悉,廣州市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目前取得明顯成效,全市城市建成區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部消除黑臭。

  在長期的治水實踐中,廣州市精準打出「控源、截汙、清淤、補水、管理」治水組合拳,並以此為基礎,探索、建立了一套超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思路,通過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實現了城市水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全面推動廣州治水上水平、上臺階、出實效。

 大美珠江(本文圖片由通訊員提供)

成群白鷺在廣州流溪河上空嬉戲

  抓源頭:強力整治汙染源,實現源頭減汙減量

  廣州按照「小切口、大治理」的原則,大力開展源頭汙染源治理工作。深入推動工業汙染、農業面源汙染、村級工業園、涉河違建、「散亂汙」等有關整治,落實提質增效及排水單元達標,以繡花功夫查控汙染源。

  一是創新推動「四洗」清源工作。「四洗」工作中的「洗」,是指全角度、無死角、全覆蓋的意思,對河湧流域範圍內的所有建(構)築物,以棟為單位,展開地毯式摸查登記。2018年以來,開展「洗樓」行動,摸查建(構)築物67萬餘棟,清理整治汙染源13萬個;開展「洗井」「洗管」行動,累計排查排水管道約1.6萬公裡、檢查井60餘萬個,整治管線結構性缺陷4.8萬餘處,清除管內淤泥垃圾,保障管線通暢;「洗河」3910條(次),清理河道垃圾17.55萬噸,確保河湧潔淨。

  二是持續開展涉水違建拆除、農業面源汙染治理工作。拆除涉水違建1220萬平方米,貫通巡河通道,清除臨河汙水直排場所,為沿河區域綜合整治及環境提升提供空間;治理非禁養區畜禽養殖場戶2856個,實現養殖糞汙處理達標後排放或資源化利用。

  三是大力推進排水單元達標工作。推動全市2萬餘個排水單元內部排水設施的權屬人、管理人、養護人、監管人「四人」到位,消除管網錯漏混接,確保雨水、汙水各行其道,實現「排水用戶全接管、汙水管網全覆蓋、排放汙水全進廠」。

  補短板:著力推進設施建設,提高汙水收集處理效能

  廣州全力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補齊城鎮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提升汙水設施處理水量。今年「2.15」第一場暴雨期間,全市汙水處理廠處理水量約572.63萬噸,初雨系統處理水量約109.28萬噸。在保障水安全的條件下,確保了國考、省考斷面水質達標。

  廣州市在汙水處理上主要採取以下三項措施。一是大力開展汙水管網建設。「十三五」以來,全市新建汙水管網1.67萬公裡。是「十二五」期間的12.9倍,城市建成區已消除汙水管網空白區。二是大力開展汙水廠建設。加快提升汙水處理能力,新(擴)建城鎮汙水處理廠31座,其中地埋式汙水處理廠13座;新增汙水處理能力270萬噸/日,目前全市汙水處理能力達到769萬噸/日,在國內城市中排名第二。三是大力提升汙泥處理處置能力。加快推進汙泥幹化和焚燒設施建設,汙泥幹化能力由「十二五」期間的90噸/日增至3440噸/日,汙泥焚燒能力由900噸/日增至3867噸/日,全市汙泥得到資源化利用,基本實現「出路暢通、安全可控」。

  保生態:修復城市水生態環境,推動汙澇協同治理

  廣州市堅持汙澇同治理念,統籌水安全和水環境治理。堅持自然生態恢復導向,著力恢復河湖雨洪調蓄功能。一是實施生態補水。改變從珠江「調水補水」的做法,利用汙水處理廠布局優勢,將汙水處理廠尾水再生利用就近補入河流,流域內河流水質改善明顯,水生態系統得到有效恢復,河道底泥實現原位自淨,避免了大規模底泥清淤。

  二是保持低水位運行。探索實踐河流低水位運行,避免河水倒灌排水口,讓陽光透進河床,為自然生態留足自淨恢復空間,實現「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為國內城市河流開展低水位運行提供可複製的案例。

  三是重點治理合流渠箱。推進實施全市443條合流渠箱清汙分流改造,總長約421.53公裡,取消截汙閘,恢復渠箱排放雨水、山水的功能,讓「汙水入廠、清水入河」。

廣州流溪河源頭流溪河水庫實景

  強機制:完善治水管水體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一是組建排水公司。為了深入貫徹「汙澇同治」,使排水管理更加精細、專業。廣州市深化排水管理體制改革,成立排水公司,建立全面覆蓋、責任清晰、技術先進、管理精細、產業現代的公共排水設施運營維管體系,推動「廠、網、河」一體化管理。市排水公司率先探索實踐城市排水管網「片區化+網格化」管理,公司下屬5個專業運營分公司,劃分為43個片區,細分2萬多個排水單元,累計巡查管網約16.2萬公裡,清疏管網約2.5萬公裡,轉輸汙水近17億噸,為打贏打好黑臭水體剿滅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是落實河湖長制。廣州市河湖長制工作2018年、2019年連續獲得國家督查激勵、省考核優秀,白雲區入選2019年全國10個河長制湖長制激勵市縣,民間河長蘇志均當選全國「十大最美河湖衛士」。廣州市河長辦累計發布了8道市總河長令(2020年發布2道),出臺36項工作制度、23項治水專項方案,健全河長責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監督考核、激勵問責5大機制。

  在原五級河湖長體系基礎上,向上延伸設置9大流域市級河長,向下延伸設置1.8萬餘名網格員,形成「總河長—流域河長—市級河長—區級河長—鎮街級河長—村居級河長—自然村河段長—網格員」的多級治水體系。

  三是實施「開門治水」。引導廣大人民群眾參與黑臭水體整治,全市8811名民間河長積極開展巡河護河行動。印發實施違法排水行為有獎舉報辦法,鼓勵人民群眾積極舉報違法排水。積極開展治水進校園,引導青少年學生積極投入到保護河湖、珍惜生態的社會實踐中。

  同時,在進一步完善民間河長、志願者巡河等制度基礎上,廣州市水務局指導各區開展河湖長制宣傳1000餘場次,聯合團市委開展「河小青」公益活動,廣泛發動青少年志願者開展公益巡河一百餘場。當前,廣州全市已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協同、公眾參與、全民群治、水陸共治的「共建共治共享」治水新格局。

  責任編輯:雷媛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

相關焦點

  • 全區70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
    11月27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住建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區黑臭水體治理累計完成投資約249.7億元,主要控源截汙措施已基本完工,我區列入全國黑臭水體整治監控平臺70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其中,27段河段實現了長治久清。
  • 南寧市建成區38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
    隨著城市的快速發展,黑臭水體治理成為市民關注的焦點。南寧市以問題和目標為導向,加大投資,補齊汙水收集和處理設施短板,開展黑臭水體全流域、全系統治理,取得初步成效。記者近日從南寧市水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指揮部了解到,10月水質抽測結果顯示,原普查發現的建成區38個黑臭河段水質現已全部達標,基本消除黑臭。
  • 黑臭水體治理與水生態修復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消除城市河道、湖塘黑臭水體、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對保障城市人居健康、促進社會和諧與經濟持續發展具有及其重要的現實意義。一、關於「黑臭水體」1、黑臭水體「黑」與「臭」的來歷:水溫適宜、水流緩慢和營養鹽豐富是城市河道、湖塘的顯著特點。
  • 山東設區城市建成區166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整治通過驗收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王皇14日,記者從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底,全省設區城市建成區排查出的166條城市黑臭水體,全部完成工程整治並通過「長制久清」評估驗收,順利完成國家目標任務。
  • 讀報告|2020年安徽將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 規劃建設合肥...
    今年將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並加快農村黑臭水體治理。據悉,今年重點工作是要堅決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將加快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和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實施重點行業大氣汙染物特別排放限值,完善應對重汙染天氣差異化管控措施。並推廣城鎮汙水治理「三峽模式」,推進市政排水管網修復及雨汙分流改造。此外,今年將基本消除設區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加快農村黑臭水體治理。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今日起,深圳發布推出「決戰水汙染治理」系列報導,全面反映深圳水汙染治理的決心、舉措、成效和各界反響,敬請垂注。
  • ...聚焦突出水環境問題 保好水治差水 年底前全市域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本市水汙染防治聚焦群眾身邊的突出水環境問題,保好水、治差水。記者從市生態環境局獲悉,該局日前會同本市多部門開展全市域黑臭水體排查整治行動,截至目前,共排查出河道、溝渠、坑塘等各類黑臭水體542條,將通過控源截汙、垃圾清理、清淤疏浚、生態修復等措施,同時加大汙水處理設施建設力度,消除汙水管網空白點,年底前基本消除市域內的黑臭水體。
  • 提升水環境 南京建成區將消除劣五類水
    根據南京水環境提升三年行動計劃,今年,我市要在建成區啟動消除劣五類水行動,未來要在全市域消除劣五類水。南京去年已經完成建成區黑臭河道整治,消除劣五類水和消除黑臭水體是什麼關係?對提升城市水環境的意義何在?
  • 黑臭水體治理「大考」:有地方宣稱已解決,但遇雨就原形畢露
    按照2015年4月發布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俗稱 「水十條」)要求,2017年,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達到90%以上,各省、自治區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平均達到60%以上。
  • 查漏補缺 全面整治黑臭水體
    11月24日,我區召開黑臭水體整治迎國檢工作部署會。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章定良,區領導陳文元、李浩參加。會議通報了我區黑臭水體項目的整治情況,並部署了迎檢工作。會議指出,要建立有效的交辦機制、督查機制、自查自改機制、資金保障機制和問責機制,各相關部門要壓實責任、多措並舉,分工合作,分階段開展查漏補缺、預巡預檢、配合迎檢、全面整改等工作。同時,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要全部壓上一線,落實責任細分制,熟練掌握分管河流基本情況,確保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各項指標達標,堅決打贏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工作迎檢戰。
  • 【分析】城市黑臭水體形成機理與評價方法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城市水體是指位於城市範圍內、與城市功能保持密切相關的水體,包括流經城市的河段、河流溝渠、湖泊和其他景觀水體,是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水體黑臭問題主要由水體中藻類和細菌的新陳代謝以及人類向水體中過度排放汙染物引起的。
  • 經典處理方案總結 摘下水體「黑臭」帽子,黑臭水體,水汙染,水體富...
    經典處理方案總結 摘下水體「黑臭」帽子    國務院頒布實施的《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水十條」)明確,城市人民政府是整治城市黑臭水體的責任主體,由住房城鄉建設部牽頭,會同環境保護部、水利部、農業部等部委指導地方落實並提出目標:2017年年底前,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河面無大面積漂浮物,河岸無垃圾,無違法排汙口,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基本消除黑臭水體
  • 貴陽城市黑臭水體變清了
    南明河的水體生態得到明顯改善,正是貴陽市狠抓治理黑臭水體工作的生動縮影。2018年5月,生態環境部和住房城鄉建設部開展黑臭水體專項督查,通報貴陽市存在城市黑臭水體4處。另外,貴陽市通過自查,又發現城市黑臭水體25處,合計29處。貴陽市積極申請中央、省級資金,全市共計投入34.4億元用於城市黑臭水體治理項目。
  • 黑臭水體「巡查風暴」進行時:治水關鍵是要治到根子上
    根據住建部和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的《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到2018年底,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要高於90%,基本實現長制久清;到2019年底,其他地級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比例顯著提高,到2020年底達90%以上。
  • 海綿城市與黑臭水體 市場機會在哪裡?
    2013年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正式提出要建設海綿城市,2014年10月建設部發布了海綿城市建設技術指南;2015年「水十條」發布,明確了黑臭水體治理的目標。海綿城市和黑臭水體治理進展如何?二者之間是怎樣的關係?產業的未來在哪裡?
  • 青島通過國家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專項行動核查
    11月30日—12月1日,國家核查組一行12名專家對青島市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進行了專項核查,核查內容主要包括現場檢查、水質監測和資料查閱三個部分。核查結果認定:我市12處黑臭水體消除比例為100%,抽查的6處水體無黑臭現象;通過現場核實公眾舉報、衛星遙感識別的疑似黑臭水體等方式,經過水質監測,我市城市建成區內未發現新的黑臭水體;完成汙水處理提質增效三年行動方案2020年目標。
  • 雲南黑臭水體整治消除比例達100%
    雲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督查專員柳明林介紹,近年來,通過雲南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明確的約束性指標任務已圓滿完成,整治消除黑臭比例達100% ,為確保「一江清水流出雲南」作出積極貢獻。
  • 獻上這份廣州治水成績單——打造幸福河湖永不止步
    「十三五」以來,廣州市堅持把水環境治理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和重大民生工程,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汙水廠建設、碧道建設、合流渠箱改造、排水單元達標、珠江堤防改造、海綿城市建設等工作,實現了城市水生態功能的系統性修復。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得到顯著提升。
  • 黑臭水體治理關鍵技術之水系溝通及活水循環技術案例分享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導思想,緊密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全面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成效顯著。
  • 廣東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規劃編制規範》(徵求意見稿)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北極星水處理網獲悉,廣東省標準《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規劃編制規範》(徵求意見稿)於近日公布,本規範適用於廣東省城鎮建成區內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規劃的編制,其他水體治理規劃的編制可參照執行。》(建城[2015]130號)、《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建城〔2018〕104號)等有關城市黑臭水體治理的要求,為推動廣東省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強城市黑臭水體治理規劃編制工作的管理,統一規劃編制的基本原則、工作內容和技術要求,保證規劃編制的水平和質量,制定本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