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南國早報客戶端記者從自治區住建廳了解到,截至2020年10月底,我區黑臭水體治理累計完成投資約249.7億元,主要控源截汙措施已基本完工,我區列入全國黑臭水體整治監控平臺70段城市黑臭水體,消除或基本消除黑臭現象。其中,27段河段實現了長治久清。
經整治後的桂林市靈劍溪水清岸綠。
過去,因城市快速發展,以及部分老城區改造困難,一些城市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不到位,導致汙水未經處理就直接排放到水體中,再加上一些居民將垃圾隨意傾倒入河,河裡的底泥汙染嚴重,導致部分水體出現黑臭現象。
2017年以前,我區採取末端截汙的應急措施開展黑臭水體治理,但是治標不治本,不少黑臭水體治理一段時間後出現反彈。
經現場取水檢測,整治後的南寧亭子衝出水口水質已達標。
據了解,我區列入全國黑臭水體整治監控平臺的城市黑臭水體共有70段,總長度約166.1公裡。為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按「控源截汙、內源治理、生態修復、活水保質」的基本技術路線,因城施策,多措並舉、水岸同治,系統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其中,南寧市採取全流域全要素治理方式和PPP模式,將海綿城市建設與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治理有機融合,打造了那考河、沙江河成功治水的案例;柳州市竹鵝溪實施全流域治理後,治理成效持續穩定,未出現黑臭反彈情況。
整治後的南寧朝陽溪消除了黑臭。
同時,全區還通過督促整改、約談落後市縣等強力措施,使黑臭水體治理走出「反覆治、治反覆」怪圈,逐步實現從「一時清」到「時時清」。如今,南寧市建成區內的竹排江及心圩江、朝陽溪、亭子衝等38段黑臭河段從全流域、全要素通盤進行綜合治理,逐步呈現「清水綠岸」的效果,並於2020年10月全部達到水質抽測標準,城市整體水環境明顯優化;欽州市東西乾渠的佳和溝、缸瓦窯溝、桃溝、沙江溝等10段黑臭水體基本消除黑臭現象。
南寧市竹排江的支流沙江河整治後水清岸綠。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封寧表示,我區將加快補齊汙水收集處理設施短板,不斷提升城鎮生活汙水收集處理能力,完善黑臭水體治理長效機制,打造更多的「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的城市河段。
本文由南國早報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