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迅速行動,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指導思想,緊密圍繞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的總體要求,全面開展了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補齊城市環境基礎設施短板,成效顯著。
為更好地總結各地先進經驗,借鑑有益做法,進一步紮實推進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工作,加快改善城市水環境質量,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中規院水務與工程院聯合各地住房城鄉建設及相關部門,展開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案例分享。
本期針對黑臭水體整治關鍵技術中的水系溝通及活水循環技術進行經驗介紹,選取的四個案例分別是蘇州市高新區水環境整治工程、徐州市襄王路邊溝黑臭水體整治項目、鎮江市光明河黑臭水體整治項目、南京市工農河黑臭水體整治項目。
案例一
蘇州市高新區水環境整治工程
項目簡介
蘇州高新區建成區包括獅山街道、楓橋街道、滸墅關開發區約80km2。由於受到自然地形中部較高、東西部較低的限制,東西向河道受到天然阻隔,在枯水或少雨季節缺少來水補給,河道流動性差,水動力不足。同時,隨著城市建設拓展,建成區域河網蓄水面積降低,河道自淨功能退化,河道納汙容量已不能滿足各類汙染對水體的侵蝕,大部分河道水質常年指標為Ⅴ-劣Ⅴ類,遇到高溫季節部分河道發黑髮臭,影響城市居住環境。為改善河道水質,提升城市品位,從治黑向水環境提升縱向推進,蘇州高新區借鑑先進地區的成功做法,在持續開展城市控汙截汙、河道清淤整治同時,堅持系統治理、標本兼治的原則,採取引水暢流工程措施,溝通城鄉河網水系,打通斷頭浜,改善水動力條件,恢復城市河道生態功能。
項目亮點
主要工程措施:引清控流、溝通水系等。引水採用「北引」和「西引」相結合方案,「北引」就是北部通過建林河從滸光運河引入優質水體;「西引」就是新建穿山隧道,打通皇晏嶺山,通過楊柯櫃河從滸光運河引西部優質水體。為保護引水水質,在滸光運河東端建設樞紐工程,兼顧擋汙和船隻通行。退水考慮主要向東入京杭運河,各入京杭運河河道建控制閘壩或利用現狀圩區閘站退水,實現各河道有序換水。
主要建設內容:建設引水閘站(建林河閘站、楊柯櫃閘站)2座,設計總流量22.8m3/s;滸光運河船閘樞紐工程1座,規模為12m套閘+12m節制閘;調水控制閘壩8座,為鋼壩及固定堰,寬度為6-24m;整治河道3條等。工程於2015年12月開工,2017年12月完工,工程投資估算為21545.83萬元。
1. 構建清水通道——建林河樞紐
從滸墅關經濟開發區建林河建設引水泵站1座引水主泵站,從北向南,引滸光運河的太湖來水;從新民村楊柯櫃河道建設引水泵站1座引水輔助泵站,從西往東引東塘河水源,設計總流量22.8m3/s,以實現滸光運河以及西部河道清潔水源引入建成區河道。
2. 調控運河來水——滸光運河樞紐
在滸光運河與京杭大運河之間建設滸光運河樞紐工程,用於控制京杭大運河較差水源向滸光運河和太湖地區河道倒灌;在建城區主要河道下遊,建設控導工程,阻擋運河來水及分配水量,促進河道水體流動,改善城市河道水質。
整治成效
1. 改善建成區水環境,提升人居環境,促進社會和諧
工程運營後,建林河閘站和楊柯櫃閘站引水泵站運行流量為17-20m3/s,每天運行20小時,2天內可完成一次閘壩內總量300萬m3的河網水體的交換。通過引入西部優質水,溝通東西部水系,改善了現狀河道水質,提升了城市品味和居住環境,達到「建設宜居高新區、打造創業新天堂、共築幸福新家園」的規劃目標。
2. 恢復河網水動力,修復水體自淨功能
通過引水泵站及控制閘壩建設,恢復建成區河網水動力,實現河網有序流動格局,修復水體自淨功能。通過培育適宜藻類、浮遊生物等的生長環境,刺激沉水植物、挺水植物和魚類等的繁衍,讓生物消耗水體中氮磷含量,進一步改善了水質。
3. 阻擋京杭運河倒流,保護高新區水環境
建設滸光運河船閘樞紐工程有效防止京杭運河劣質水體倒灌,保護建成區引水水質,恢復高新區西部地區的河網水體流向,有助於改善西部地區水環境,保護太湖水質。
延伸閱讀:
城市黑臭水體治理之汙染源控制技術案例分享
黑臭水體整治關鍵技術之管網普查及修復技術案例分享
北極星環保網聲明:此資訊系轉載自北極星環保網合作媒體或網際網路其它網站,北極星環保網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