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

2021-01-13 深圳發布

近年來,深圳探索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到2021年底,我市將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2025年,我市生態水環境質量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市政府關於水汙染防治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進展情況的報告透露了未來五年治水的目標。

2018年以來,我市完成治水投資1163.13億元,新增汙水管網3387.62公裡,修復改造汙水管網2262.31公裡,完成小區、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12942個;新增汙水處理規模252萬噸/日,總規模達到758萬噸/日,是汙水產生量的1.6倍。

經過不懈努力,全市水環境質量實現歷史性跨越,159個黑臭水體、1467個小微黑臭水體穩定消除黑臭,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五大河流考核斷面水質全面達標。

三年來,我市直面過去水汙染治理主體多元,「重末端、輕源頭」等問題,以創新為抓手,推進系統治理、科學治理和源頭治理。

一是創新實施「全流域治理、大兵團作戰」模式,高峰時期,全市治水戰線共有參建人員6萬多名,設備1.3萬臺,茅洲河流域最高單日、單周敷設管網長度創全國紀錄。

二是創新推行全市域排水管理進小區,推動原特區外各區成立國有排水公司,全面接管2萬多個建築小區共用排水設施,實行排水設施全鏈條精細化管養。

此外,還創新流域管理體制機制,成立茅洲河等4個流域管理中心,破解流域治理職責不清、調度不暢等問題;創新「全要素管理」模式,定性定量汙水廠、管網、泵站等涉水要素的目標數據,實行聯調聯控;創新推行「物業管理進河道」,借鑑物業管理理念,以市場化科技化手段對河流進行精細化養護;創新涉水面汙染長效治理機制,將涉水面源汙染分成13類,分類制定整治標準,全面規範排水行為。

我市治水成績斐然,但問題也不少。老舊管網排查修復改造任務仍然艱巨,河流雨天溢流汙染問題較為突出,餐廳、洗車場、農貿市場等涉水汙染源管理力度仍需加大。

根據計劃,我市要持續打造完善的雨汙分流系統和綠色韌性的汙水處理系統,到2021年我市續建及擴建8座水質淨化廠,日增規模44萬噸。到2025年,汙水處理總規模達到853萬噸/日,汙水收集處理效能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未來,深圳治水要從「水汙染防治為主」向「水汙染防治、水生態修復並重」轉變。到2025年建成1000公裡碧道,並以碧道為抓手全面保障河湖生態水量,打造「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麗河湖。

內容來源:深圳特區報

記者:李舒瑜

如需轉載,請註明以上內容

發布廳推薦

發布廳邀請您關注「i深圳」

「i深圳」app二維碼

相關焦點

  • 大沙河變「塞納河」,看深圳水汙染治理成效
    在深圳的南山區,有一條發源於羊臺山的「綠色飄帶」,這條名為大沙河的河流,蜿蜒連綿13.7公裡,串聯起西麗湖、大學城、高新區、深圳灣,被稱作深圳的「塞納河」。如今的大沙河,水清岸綠、海鳥盤旋、遊人如織,誰也想不到它曾經是一條發黑髮臭的河道,而這一切的改變都來源於深圳這些年在水汙染治理上的「重拳出擊」。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水汙染問題是深圳市民長期以來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打響了一場水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遼河水汙染現象嚴重 八城市人大聯手監督治理
    2008年7月,根據遼寧省委提出的「三年內幹流水質全部消滅超五類,五年內幹流城市段景觀化」目標,新一屆瀋陽市人大常委會聯合鞍山、撫順、本溪、營口、遼陽、鐵嶺6個城市人大常委會,決定運用監督的力量,協同治理遼河汙染問題。
  • 暗涵整治—看深圳如何攻堅高密度超大城市治水痛點!
    深圳共有310條河流總長度1000公裡據排查共有暗涵暗渠570個、366公裡為什麼要治這些暗涵成為我們城市排汙的通道如果不加以整治「打開」讓河流重現生機但多因素疊加深圳市暗涵治理難度極大可以說是水汙染治理最難啃的「硬骨頭」1暗涵整治需要對暗涵內混流排口、汙水排口進行溯源、整改暗涵內排口多內部結構錯綜複雜排查溯源耗時長、難度大
  • 中國水汙染治理三十年
    這條河從1850年修城市下水道、做治汙準備,1950年修汙水處理廠,至2000年大馬哈魚回歸,後50年共投入300億英鎊,顯現出流域水汙染治理的艱辛。世界各國的水汙染,以泰晤士河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以及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中國高速發展工業的壓力下,三代汙染同時出現,加之發展過程中必然出現的落後的工業結構和工藝流程,城市管網欠帳多,汙水集中控制設施欠帳更多。因此,中國的水汙染治理與國外相比,就更為艱辛和困難。
  • 【他山之石】芝加哥是如何治理水汙染的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汙染日益加重,截止2018年,全國地表水體受到嚴重汙染的劣Ⅴ類水體所佔約10%,一線城市的水汙染問題尤其突出,其中許多甚至出現了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河流汙染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城市形象和生態安全的重大環境問題。
  •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科技支撐服務北京超大城市治理體系建設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北科院)作為北京市政府直屬的大型科研機構,緊緊圍繞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充分發揮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和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主力軍和排頭兵作用,多年來主動開展科技創新,為建設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提供科技支撐。
  • 超大城市需要「超級大腦」(微觀)
    落實這一要求,必須對「城市體徵」有動態、全面的了解。上海在城市管理中致力於實現「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持續推進「一網統管」平臺建設,數據歸集和應用不斷強化,類似獨居老人看護這樣的應用場景越來越多見。從市到區再到街鎮,三級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打造「治理要素一張圖」,空氣品質指數、交通客流量、水質達標率等各項指標的實時變化,都在一塊大屏幕上一覽無餘。
  • 水汙染「病因」複雜治理難度大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環境決定經濟(即環境優先)時代,水汙染和水生態失衡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後果已經凸顯。「就目前公開發布的數據和報導研判,國內水汙染狀況比較嚴重,已從地表水蔓延至地下水,並且出現自上而下式的蔓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說。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中國同時出現。  治汙「兩大難」  在我國城市和眾多村鎮高速發展工業的壓力下,以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不少省區市同時出現。當今治理水汙染,有兩大難題是繞不過去的。
  • 打造美麗中國「深圳樣本」
    為此,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為抓手,強化生態優先的發展導向,努力走出一條有時代特徵、中國特色、深圳特點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一手集中力量抓水汙染治理。深圳堅持治水與空間規劃、城市更新、景觀建設等相統籌,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推進全流域、全鏈條綜合治理。2016年以來,深圳累計投入治水資金超過1200億元,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成為全國水環境改善最明顯的城市之一。
  • 大自然保護協會:水汙染治理需引入民間資本
    水汙染問題日趨嚴重,但世界範圍都缺少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水汙染處理設備行業產值、產量及預測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汙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汙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汙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
  • 如何治理中國嚴重的水汙染?-虎嗅網
    自2014年水汙染危機事件大量爆發以來,儘管2015年《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出臺後對汙染防治有一定控制,但該類事件仍屢禁不止,嚴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更嚴重的是,在突發性嚴重事件之外,水汙染並不像霧霾之類的空氣汙染能比較直接地感知到異常,而是通過細微的、長時間的影響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造成危害。
  • 上海交大:新型「量子點吸附」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目前該研究已申請五項中國專利,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伴隨現代工業化進程的迅猛發展,近年來水汙染事件層出不窮,2006年湖南岳陽砷汙染、2010年福建紫金礦業汙水洩漏、2012年廣西河池市鎘汙染……水汙染事件的發生不僅讓位於爆發點沿岸及下遊居民深受其害,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對周邊環境亦是巨大影響,而其中的「罪魁」之一便是重金屬汙染。
  • 大廠探索「五維一體」訴源治理新路徑
    從源頭破題 降低訴訟增量大廠探索「五維一體」訴源治理新路徑截至2020年12月31日,大廠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大廠法院)共新收訴訟案件3221件,同比下降9.11%,結案3135件,結案率97.33%,這是2014年以來6年間首次實現訴訟案件負增長。
  • [兩會前瞻]我國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見成效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重點區域汙染物濃度持續改善。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在接受採訪時介紹,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8%。
  •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發自北京 2014-12-27 19:09
  • 2020年中國水汙染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國家政策利好支持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水汙染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確定了水汙染治理產業的行業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水汙染治理的監管越來越嚴,對汙染責任主體的追責力度不斷加大,環保違法的成本大幅上升,促使各責任主體加大環保投入,促使水汙染治理的
  •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將全面關閉直接入河流等工業企業直排口 ●全區32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3月16日,記者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今年,我區環保部門將通過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與提標改造、加強重點流域汙染治理、綜合整治重點入黃排水溝及加強飲用水源和地下水保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