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

2020-12-04 中國政府網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
●將全面關閉直接入河流等工業企業直排口 ●全區32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

3月16日,記者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今年,我區環保部門將通過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與提標改造、加強重點流域汙染治理、綜合整治重點入黃排水溝及加強飲用水源和地下水保護等4項措施,全力以赴治理差水,保護好水,力爭地表水水質優良比例達到73.3%,黃河幹流寧夏段穩定保持Ⅲ類良好水質,Ⅱ類水質斷面所佔比例繼續提高。

今年,按照「全流域系統治理」的理念,我區將全面加強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年內完成12座縣級以上城鎮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34座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全部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新建生活汙水處理設施全部執行一級A排放標準;開工建設石嘴山生態經濟開發區、靈武再生資源循環經濟示範區等9個工業園區的汙水集中處理設施,全區32個工業園區全部完成汙水處理設施建設,並達標排放;實施渝河、茹河、清水河、葫蘆河等水汙染生態綜合治理工程,推動石嘴山、固原市和自治區農墾集團全面加強未達標水質綜合改善工程建設,力爭消除劣Ⅴ類水體。

年底前,全面關閉取締直接入河流、湖泊、排水溝的工業企業直排口,推動第四排水溝等5條主要入黃排水溝人工溼地建設,清理水源保護區內違法建築和排汙口,搬遷或關閉保護區範圍內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確保飲用水安全。(記者 李錦 實習生 馬慧)

相關焦點

  • 江蘇淮安居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
    淮安市環保局、交通局、住建局及城管局四個部門現場接受群眾問政。住在河面的陳女士帶著一瓶河水走進了直播現場,並當場向環保局局長下跪,請求儘快治理柴米河汙染問題。[網友有話說][更多精彩內容]市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市民所帶的柴米河汙水樣本  淮安柴米河為區域主要排澇河道,河道兩邊居住著大量居民。
  • 橋頭鎮鎮長葉冠強談水汙染治理目標及舉措 實現綠色轉型升級
    「橋頭鎮水汙染治理主要包括汙水處理、截汙管網建設、城市黑臭水體整治、垃圾填埋場滲瀝液處理等項目。」橋頭鎮黨委副書記、鎮長葉冠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接下來,橋頭鎮將全面開展各項水環境治理工作,壓實責任,落實整改,實現2020年前取得水環境治理工作「翻身仗」「殲滅戰」勝利的目標。
  • 「水十條」已獲中央政治局通過,「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
    「水十條」已獲中央政治局通過,「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2015-03-04 17:51 來源:
  • 中國水汙染治理三十年
    這條河從1850年修城市下水道、做治汙準備,1950年修汙水處理廠,至2000年大馬哈魚回歸,後50年共投入300億英鎊,顯現出流域水汙染治理的艱辛。1972年,周恩來總理批准成立的官廳水庫水汙染治理辦公室,可以作為中國水汙染治理起步的標誌,也成為中國水源保護的搖籃。此後,在北京西郊、東南郊、薊運河、東北一、二松花江,國家「六五」、「七五」水環境容量和背景值科技攻關,都是中國水汙染防治科學技術和專業人才的必要準備。
  • 生態環保顯著成績另一面:水汙染形勢嚴峻,治水思路舉措亟需改善
    在近期的「2017中國生態環保大會暨西寧綠色發展論壇」上,國家環保部副部長黃潤秋透露。黃潤秋表示,生態文明建設和環保工作,目前取得了明顯成效。2016年,新環境空氣品質標準第一階段實施監測的74個城市,平均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74.2%,比2013年提高了13.7%。
  • 水汙染「病因」複雜治理難度大
    ,執法的強度和嚴肅性都會打折;此外,環保經費的投入不足也是一大原因。在立法環節,從1979年試行、到1989年正式實施、再到2012年修正的環境保護法以及2008年2月修訂通過、2008年6月實施的水汙染防治法等,絕大多數條款都是強調各級政府和主要的汙染企事業單位在環境保護中的責任和義務,對於公民個體責任問題只是籠統提及。林永生表示,一般居民不太了解相關環保法律法規,更不清楚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責權利邊界。
  • 春來河水綠如藍——延安水汙染治理工作速寫
    市政府先後制定印發了《延安市水汙染防治工作方案》《延安市關於打贏水汙染防治攻堅戰行動方案》《延安市碧水保衛戰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指導性文件,定期召開水汙染防治工作研討推進會,著力解決重點流域、特別時段和突出點位水環境問題,向各縣區、市級相關部門下發碧水保衛戰目標、任務、時限、責任「四張清單」,進一步明確目標,夯實責任,基本形成了「剛性治標、系統治本」的治水思路,明確了「五先五後」治水舉措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中國同時出現。2008年7月,為了確保北京奧運會環境安全,完成汙染減排任務,廊坊市曾開展了重點區域、重點行業及重汙染企業環保專項整治行動,共取締關停鍍鋅、電鍍、礦山、水泥、造紙、屠宰、化工等重汙染企業518家,其中鮑邱河流域的三河市就有165家。  水汙染之憂  除了給鄉村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更令人憂心的是,水汙染已經直接危害到農村群眾的生命健康。
  • 2020年中國水汙染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行業法律法規和政策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對水汙染治理的監管越來越嚴,對汙染責任主體的追責力度不斷加大,環保違法的成本大幅上升,促使各責任主體加大環保投入,促使水汙染治理的  水務行業規模不斷擴大  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環境保護法》將保護環境確立為國家的基本國策,同時,政府從2015年開始密集修訂並出臺了包括《水汙染防治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水十條」等在內的一系列水環境治理相關法規政策,將水汙染治理和水環境保護提升到了重要地位。
  • 王家廉:危機與浩劫 我國水汙染治理亟需戰略性轉折
    在6月29日「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的「工業廢水治理深度論壇」上,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秘書長王家廉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對目前汙染形勢的擔憂。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秘書長 王家廉主題發言我國持續20年的水環境汙染治理只是「萬裡長徵第一步」。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水汙染問題是深圳市民長期以來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打響了一場水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天水市多舉措防治水汙染 確保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原標題:我市多舉措防治水汙染  確保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中國甘肅網4月1日訊 據天水日報報導【記者 羅雙紅】3月31日,記者從市環保局了解到,為抓好全市水汙染防治工作,我市採取多項措施防治水汙染,確保水環境質量穩步改善
  • 四川峨眉山市四措施防治水汙染
    記者昨日(6月9日)獲悉,峨眉山市環保局高度重視水汙染防治工作,今年該局實施四項措施,嚴防水汙染事故的發生。
  • 山西省八項舉措聚力打好水汙染防治攻堅戰
    據介紹,全省水汙染治理的總體目標是:2019年,全省58個國考地表水斷面中優良水質斷面達到32個以上,劣V類水質斷面控制在7個(國家要求我省劣V類水質斷面2019年控制在9個以內),暫未退出劣V類的斷面實現汙染物濃度大幅下降並達到考核目標要求,汾河入黃口廟前村斷面退出劣V類;2020年,國考優良水質斷面保持在32個以上,全面消除地表水國考劣V類斷面。
  •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發自北京 2014-12-27 19:09
  •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水汙染處理設備行業產值、產量及預測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汙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汙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汙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
  • 盛華仁:工業企業汙染仍是目前水汙染主要來源
    許多工業企業水汙染治理的老帳未還清、新帳又欠下,違法排汙事件屢禁不止,一些已經關停的高汙染企業死而復生、汙水復排的情況屢有發生。
  • 未來十年我國水汙染治理投資前景展望
    由於環境問題關係到經濟可持續發展乃至子孫後代的生存大計,國家對該問題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未來將不斷加大對水資源保護和治理的力度,大力引導和鼓勵環境汙染治理領域的投資。2005年至2014年,我國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總額增長迅速,由2,388億元增長到9,576億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16.68%。
  • 水汙染防治「時不我待」
    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水汙染防治行動計劃》等重要文件,近期正在組織編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方案,以推動包括水汙染防治在內的生態文明建設和體制改革「兩個輪子一起轉」。四是抓保障,加強政策、科技、資金等全方位支撐。國務院將繼續加強水汙染的財政資金投入,同時推動水資源相關稅費的改革,促進多元融資和第三方治理。五是抓落實,健全責任明確、齊抓共管的治理體系。
  • 【他山之石】芝加哥是如何治理水汙染的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汙染日益加重,截止2018年,全國地表水體受到嚴重汙染的劣Ⅴ類水體所佔約10%,一線城市的水汙染問題尤其突出,其中許多甚至出現了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河流汙染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城市形象和生態安全的重大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