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汙染「病因」複雜治理難度大

2021-01-13 中國水網

地下水汙染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的主要原因是執法力量嚴重不足,客觀上導致了環境執法檢查像是打遊擊戰,既不連續,也不穩定;其次,執法隊伍的經費支持與執法對象有關,二者在利益上有關聯;環保部門會遭遇地方的幹擾,執法的強度和嚴肅性都會打折;此外,環保經費的投入不足也是一大原因。

3月22日是第二十二屆世界水日;3月22日至28日,是第二十七屆中國水周。

3月22日當天,中國水科院水資源研究所所長王建華公開表示,我國水資源短缺,海河流域等地區地下水超採嚴重,一些地區水資源過度開發,造成河流斷流、湖泊萎縮、溼地退化等生態問題,廢汙水排放量不斷增加,水體汙染嚴重。

此前的3月14日,環境保護部發布的首個全國性大規模研究報告顯示,全國目前有2.8億居民使用不安全飲用水。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環境決定經濟(即環境優先)時代,水汙染和水生態失衡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後果已經凸顯。

「就目前公開發布的數據和報導研判,國內水汙染狀況比較嚴重,已從地表水蔓延至地下水,並且出現自上而下式的蔓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說。

紅豆局長與漂浮死豬

2013年,有兩起典型的水汙染事件備受關注。

2013年4月,媒體曝光河北省滄縣張官屯鄉小朱莊村發現大量紅色地下井水,但當地環保局局長鄧連軍卻稱,「紅色的水不等於不達標的水,你比如說放上一把紅小豆,那裡面也可能出紅色,煮出來的飯也可能是紅色的,不等於不達標」。

「紅豆局長」的此番話引發了輿論的巨大譴責。後經過專家組調查,小朱莊村的紅色井水苯胺含量超標70多倍。

「從整體上看,許多地方對環境保護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仍然不夠,綠色發展的理念大多停留在口號和形式上,缺乏嚴格貫徹落實的勇氣。」林永生說。

幾乎是同一個時間點,上海黃浦江水域上遊、福建龍巖龍津河上遊、湖南瀏陽河等處漂浮大量死豬。

林永生認為這反映出兩個問題,一是農戶未意識到自己在環境保護中的責任,未認識到自己並不具有隨意亂扔死豬、汙染環境的權利;二是現行的環境保護法、水汙染防治法,在立法、司法等環節均有不足,亟待完善。

在立法環節,從1979年試行、到1989年正式實施、再到2012年修正的環境保護法以及2008年2月修訂通過、2008年6月實施的水汙染防治法等,絕大多數條款都是強調各級政府和主要的汙染企事業單位在環境保護中的責任和義務,對於公民個體責任問題只是籠統提及。

林永生表示,一般居民不太了解相關環保法律法規,更不清楚個人在環境保護中的責權利邊界。司法環節的不足則主要表現為對汙染環境的企業和個人,違法不究或執法不嚴。

地下水水質逐年惡化

國土資源部官方網站資料顯示,在我國,地下水用於供應北方地區65%的生活用水、50%的工業用水和33%的農田澆灌。全國657個城市中,有400多個以地下水為飲用水源。

2010年,國土資源部與水利部聯合,對全國182個城市開展地下水水質監測工作。結果表明,4110個水質監測點中,較差——極差級的監測點佔57.2%。

「地下水質惡化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可以歸結為點源汙染和面源汙染。最近媒體非常關注汙水注入導致的汙染,這是典型的點源汙染。其實,地下水汙染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面源汙染,包括農藥、化肥等汙染,這一點解決起來會比點源汙染更加困難。」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高利紅說。

據介紹,現在,淺層地下水的汙染已經十分嚴重了,有些地方的開採深度已經超過1000米,如此下去,一旦深層地下水汙染,我國公民的飲用水將遭受嚴重威脅。

多因素疊加致治理難

高利紅認為,地下水汙染問題遲遲難以解決的主要原因是執法力量嚴重不足,客觀上導致了環境執法檢查像是打遊擊戰,既不連續,也不穩定;

其次,執法隊伍的經費支持與執法對象有關,二者在利益上有關聯。如果執法人員的工資改為財政全額支付,那麼,執法的效果應該會有所好轉;

環保部門會遭遇地方的幹擾,執法的強度和嚴肅性都會打折;

一些企業雖然會落實「三同時」制度,有汙水處理設施,但為了降低運行成本,採取偷排的方式,靠近江河湖庫的,就往江河湖庫排放,否則就往地下灌。

「有偷排企業的工作人員甚至聲稱,如果不往地下排灌汙水,地面會沉降得更嚴重。」高利紅說。

除去以上因素,環保經費的投入也是地下水汙染問題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的原因之一。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燦發認為,近10年來,中國的水汙染狀況日益嚴重,主要是經濟發展迅速,但是治理汙染的投資跟不上。照目前我國的經濟發展速度,環保的投入應當佔到GDP的2%以上,但現在環保的投資最高也就是1.6%左右。

此外,地下水汙染防治的監管責任不明確,也是導致監管缺失的一大原因。

目前,我國的地下水管理與保護涉及多個部門,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主管部門等,這些部門之間的權限劃分不清晰,導致了對地下水的監管力度不夠。

多管齊下凝聚共識

保護環境應該是每個人的責任,但更重的責任應該在企業,因為企業本身是從生產中獲取利潤的。

高利紅認為,要想治理水汙染遏制企業偷排汙水,從宏觀上講,要引導地方政府合理發展,科學發展地方經濟,加強執法力度;從微觀上講,要完善制度,嚴格責任追究。

「一些地方要發展經濟無可厚非,但在引進企業時需要先做好評估,即什麼樣的企業適合當地的生態發展。比如北方城市,不適合發展高耗水的工業,應該結合自身的資源稟賦和城市特徵,發展節水農業和工業。」 

林永生認為,對於中國水汙染、乃至更廣泛意義上的環境汙染的治理之策,至少要包括以下四點:

多管齊下,凝聚各界對環境優先的共識。中國已經進入了環境優先的時代,凝聚這種共識,利於消除地方政府對綠色發展的顧慮,堅定綠色發展的信心。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優化環境立法、普法、司法等環節,增強環保部門的獨立性和客觀性。

建立環境治理的成本分攤機制。所謂「成本分攤機制」,是指通過合適的制度設計,讓環境保護和治理的成本在全社會進行分攤。

提出並落實單位GDP汙染強度指標,在經濟結構較難調整的情況下發掘技術治汙的潛在效應。


編輯:李曉佳

相關焦點

  • 高溫天臭氧指數爆表 成因複雜治理難度大
    輻射強度大、溫度高、溼度低、大氣擴散條件差、存在逆溫現象等均對臭氧生成有利。  全國各地從2013年開始觀測臭氧汙染以來,發現近幾年臭氧濃度實際在升高,並呈逐年上升趨勢,臭氧汙染日漸突出。「在珠三角,臭氧已超過PM2.5,成為影響空氣品質的主要汙染物。」  日照相對較強是臭氧的生成條件,所以當PM2.5濃度降低,天空變藍,陽光「輻射通量」增加,會使得大氣化學過程更活躍。
  • 中國水汙染治理三十年
    談起水汙染治理,人們常談及英國泰晤士河治理。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中國同時出現。  治汙「兩大難」  在我國城市和眾多村鎮高速發展工業的壓力下,以黑臭缺氧為代表的第一代水汙染,重金屬、有毒化學品為代表的第二代水汙染,營養元素超量為代表的第三代水汙染,在不少省區市同時出現。當今治理水汙染,有兩大難題是繞不過去的。
  • 【他山之石】芝加哥是如何治理水汙染的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汙染日益加重,截止2018年,全國地表水體受到嚴重汙染的劣Ⅴ類水體所佔約10%,一線城市的水汙染問題尤其突出,其中許多甚至出現了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河流汙染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城市形象和生態安全的重大環境問題。
  • 2020年中國水汙染治理市場現狀及發展趨勢預測分析
    汙染物排放量總量逐年增加,各種汙染成分複雜程度加深,已經超過多數水體的自淨能力,導致水汙染面積逐年增加,主要江河、淡水湖、水庫等水體水質呈現惡化趨勢。  國家政策利好支持  近年來,我國出臺了一系列水汙染治理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政策,這些法律法規和政策確定了水汙染治理產業的
  •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國務院已審議「水十條」:水汙染治理「需要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發自北京 2014-12-27 19:09
  • 上海交大:新型「量子點吸附」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目前該研究已申請五項中國專利,開闢水汙染治理新領域。  伴隨現代工業化進程的迅猛發展,近年來水汙染事件層出不窮,2006年湖南岳陽砷汙染、2010年福建紫金礦業汙水洩漏、2012年廣西河池市鎘汙染……水汙染事件的發生不僅讓位於爆發點沿岸及下遊居民深受其害,長期得不到有效治理對周邊環境亦是巨大影響,而其中的「罪魁」之一便是重金屬汙染。
  •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將全面關閉直接入河流等工業企業直排口 ●全區32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3月16日,記者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今年,我區環保部門將通過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與提標改造、加強重點流域汙染治理、綜合整治重點入黃排水溝及加強飲用水源和地下水保護等
  • 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四川複雜地形 增加臭氧治理難度
    關於臭氧汙染的防治,我國大氣環境化學領域的學術帶頭人、中國工程院院士唐孝炎很有發言權,今年5月,她曾受邀前來成都就成都平原地區臭氧治理把脈問診
  • 王家廉:危機與浩劫 我國水汙染治理亟需戰略性轉折
    在6月29日「2013(第七屆)環境技術論壇」的「工業廢水治理深度論壇」上,中國環保產業協會水汙染治理委員會秘書長王家廉毫不掩飾地表達了他對目前汙染形勢的擔憂。王家廉表示,目前,我國的環境治理仍然在「遏制」與「改善」之間徘徊,距離有效地控制點源汙染排放還有漫長的道路。「在今後10-15年內,我國還將處在繼續建設汙染治理設施的階段中。」王家廉如是說。現在各有關部門,乃至全體人民都應該正視我國所面臨的環境危機與浩劫,必須基於水汙染治理重新進行深度思考與規劃,王家廉指出:「從現在起,我們必須轉換防治水環境汙染的思路。」
  • 遼河水汙染現象嚴重 八城市人大聯手監督治理
    在2009年1月召開的遼寧省十一屆人大二次會議上,王軍鋒等16名省人大代表聯名提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大遼河流域水汙染治理工作力度的議案」,提出了落實責任、增加投入、完善法制等多項具體辦法。該議案引起遼寧省政府高度重視,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專門作出《關於進一步加強遼河流域水汙染防治工作的決議》。
  • 深圳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
    近年來,深圳探索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到2021年底,我市將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2025年,我市生態水環境質量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市政府關於水汙染防治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進展情況的報告透露了未來五年治水的目標。
  • 大自然保護協會:水汙染治理需引入民間資本
    水汙染問題日趨嚴重,但世界範圍都缺少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
  • 「水十條」已獲中央政治局通過,「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
    「水十條」已獲中央政治局通過,「水汙染治理需三四十年」 澎湃新聞記者 歐昌梅 2015-03-04 17:51 來源:
  • 我旗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確保治理取得成效
    今年以來,旗生態環境分局以水質量持續改善為目標,精準分析流域內各控制單元突出環境問題,科學設定規劃目標治,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確保治理取得成效。為加強水汙染防治工作,旗生態環境分局組織編制了《鄂溫克族自治旗水汙染防治工作計劃》,成立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積極開展牧區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和牧區生活汙水治理設施調查工作,使全旗44各嘎查定為已完成汙水治理和汙水得到有效管控的自然村。
  • 大沙河變「塞納河」,看深圳水汙染治理成效
    如今的大沙河,水清岸綠、海鳥盤旋、遊人如織,誰也想不到它曾經是一條發黑髮臭的河道,而這一切的改變都來源於深圳這些年在水汙染治理上的「重拳出擊」。 7月份,南都小記者訓練營成員來到大沙河畔,探秘大沙河水環境治理過程,揭開深圳這些年的治水成效。 深圳水環境壓力巨大 深圳,地處珠江口東岸,是個「三面環水」的城市。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水汙染問題是深圳市民長期以來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打響了一場水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水汙染處理設備行業產值、產量及預測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汙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汙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汙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
  • 江蘇淮安居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
    住在河面的陳女士帶著一瓶河水走進了直播現場,並當場向環保局局長下跪,請求儘快治理柴米河汙染問題。[網友有話說][更多精彩內容]市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市民所帶的柴米河汙水樣本  淮安柴米河為區域主要排澇河道,河道兩邊居住著大量居民。
  • 五大措施防治「三河三湖」水汙染
    五大措施防治「三河三湖」水汙染,完成重點流域水汙染防治「十五」計劃目標還有相當難度,但在今後兩年,將採取五大措施推進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和滇池流域水汙染防治「十五」計劃目標如期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