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沙河變「塞納河」,看深圳水汙染治理成效

2020-11-23 南方都市報數字報

南都小記者訓練營成員在大沙河邊採訪市民。

在深圳的南山區,有一條發源於羊臺山的「綠色飄帶」,這條名為大沙河的河流,蜿蜒連綿13.7公裡,串聯起西麗湖、大學城、高新區、深圳灣,被稱作深圳的「塞納河」。如今的大沙河,水清岸綠、海鳥盤旋、遊人如織,誰也想不到它曾經是一條發黑髮臭的河道,而這一切的改變都來源於深圳這些年在水汙染治理上的「重拳出擊」。

7月份,南都小記者訓練營成員來到大沙河畔,探秘大沙河水環境治理過程,揭開深圳這些年的治水成效。

深圳水環境壓力巨大

深圳,地處珠江口東岸,是個「三面環水」的城市。從表面上看,深圳東臨大亞灣和大鵬灣,西瀕珠江口和伶仃洋,應該是個「不缺水」的城市,但實際上,深圳是全國嚴重缺水的城市之一,人均擁有水資源量165立方米,約為全國水平的1/13。

一方面,是地理環境造就了深圳缺乏淡水資源,另一方面,在城市發展初期,工業布局重、偷排漏排屢禁不止,生活汙水直排河內,雙重汙染疊加,造成河流水質愈加惡劣。歷史欠帳讓深圳的水環境治理壓力巨大。

在深圳市水情教育基地,南都小記者訓練營成員了解到,深圳有超過2000萬的實際人口,卻僅佔據了1997.47平方千米的土地總面積,高度濃密的人口使得水資源極度緊張。

昔日黑臭河道變景觀河

7月的深圳正值炎夏,雖然烈日當空,但在南山區的大沙河邊上,一大早就來跑步鍛鍊的人數依然不在少數,岸邊還能看到志願者團體組織學生們撿垃圾,前來散步遊玩的市民都對大沙河的景觀示範段讚不絕口。

市民李先生告訴南都小記者訓練營成員,他經常來這裡跑步。從昔日的黑臭河道,到如今的「深圳塞納河」,這裡不僅環境發生了改變,還成了城市新名片。大家都盼望著能夠早日下河遊泳,或舉辦一些龍舟賽事,讓大家能夠親水娛樂。

深圳市水務局治河辦的工作人員武君益介紹,大沙河縱貫深圳市南山區,上遊分左右兩條支流,分別建有西麗水庫和長嶺陂水庫,下遊匯入深圳灣。近幾年來,經過汙水、補水、綠化等綜合治理工程,大沙河的區域水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改善,成為深圳一條生態綠廊。

三個階段治理大沙河

聽上去簡單的治理工程,背後是辛苦的付出。武君益介紹,現在看到的大沙河實際上經過了三個階段的治理。第一個階段從1996年開始至2003年結束,主要針對防洪安全方面。當時對河面進行了規整,拓寬了河道,並對河道兩岸進行硬質化的砌固。

第二個階段從2009年開始至2016年結束,最主要就是解決水汙染問題。武君益說,就是要解決排水管道錯接的問題,此前要麼是沒有做雨汙分流,汙水管和雨水管都直排入河,要麼已建管網中也存在「斷頭管」和「殭屍管」,使得成片的互聯管網沒有成型,汙水無法正常排放到汙水處理管,造成管道的堵塞,或者街上井蓋的溢流現象。

第三個階段則從2017年至今,預計初步於今年10月1日前完工,主要任務是河道景觀再提升,實現治水融城。這個階段的目標是對兩岸的景觀進行全面提升,打造大沙河生態長廊景觀提升工程,計劃在大沙河沿岸打造主題段,例如空中步道、活力水岸和大學城附近的學院之道等。

  目標

  今年投500億改善水環境

不光是大沙河,深圳近些年在310條河流的治理上都顯現出了「重拳出擊」的決心。

南都小記者訓練營成員從深圳市水務局了解到,今年深圳全市治水投資近500億元,將完成小區和城中村正本清源改造3300個,新建管網200公裡、改造修復管網800公裡,新擴建水質淨化廠6座、提標拓能17座,實現所有水質淨化廠出水主要指標在V類及以上。另外,媽灣生態園、老虎坑三期、東部環保電廠等三大垃圾焚燒項目要點火運行,深汕環境園爭取年內開工。

深圳水務局水汙染治理處工作人員劉澤峰介紹,2019年總體目標為全面消除黑臭水體;深圳河河口、觀瀾河企坪、坪山河上洋斷面穩定達地表水V類;茅洲河水質根本性好轉,共和村斷面年底達V地表水類;龍崗河西湖村斷面達地表水V類;另外,還要加快新建管網驗收和移交運營,補齊管網空白片區,推進聯網成片。

除了治理以外,對於探索方面,也計劃了今年要新增海綿城市面積60平方公裡以上。水環境治理工作任重而道遠,期待未來「水更綠、景更美」的深圳。

統籌:傅靜怡

文:南都小記者訓練營成員 李直衡 

鍾愛 高若函 王俊喬 常博涵

指導老師:傅靜怡

製版:柴華 章玲 劉豔蘭 黃永文  

相關焦點

  • 最美跑道|深圳大沙河沿岸風貌,漫遊14公裡「塞納河」
    能擁有一條穿城而過的河流對於一座城市來說是一種得天獨厚的幸運深圳大沙河便是這樣一條傳承著南山記憶的「母親河」無論你是居民還是過客每當想要休閒放鬆、健身跑步時最先想到的一定是「去大沙河吧!」只有來過大沙河生態長廊你才能真正體會到「小橋流水人家」的閒適意境就在去年這裡還曾是一條臭氣燻天的汙水人們路過時總要不自主地捂住口鼻周圍更是野草叢生不堪入目別提戲水遊玩了行人都恨不得繞道而過但近年來隨著大沙河的水質逐漸改善河流景觀也被重新規劃改造
  • 決戰水汙染治理 | 深圳水環境實現歷史性轉折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水汙染問題是深圳市民長期以來最關心的環境問題之一。近年來,深圳市委、市政府將水汙染治理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之一,用超常規的力度和舉措打響了一場水汙染治理攻堅戰。通過努力,深圳已在全國率先實現全市域消除黑臭水體,被國務院評為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改善明顯的5個城市之一,並成為全國黑臭水體治理示範城市。
  • 我旗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確保治理取得成效
    今年以來,旗生態環境分局以水質量持續改善為目標,精準分析流域內各控制單元突出環境問題,科學設定規劃目標治,加大水汙染防治力度,確保治理取得成效。為加強水汙染防治工作,旗生態環境分局組織編制了《鄂溫克族自治旗水汙染防治工作計劃》,成立水汙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積極開展牧區生活汙水治理工作和牧區生活汙水治理設施調查工作,使全旗44各嘎查定為已完成汙水治理和汙水得到有效管控的自然村。
  • 深圳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
    近年來,深圳探索走出超大城市水汙染治理新路徑,到2021年底,我市將全面消除劣五類水體,2025年,我市生態水環境質量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近日,市政府關於水汙染防治和實施三年行動計劃進展情況的報告透露了未來五年治水的目標。
  • 中國水汙染治理三十年
    這條河從1850年修城市下水道、做治汙準備,1950年修汙水處理廠,至2000年大馬哈魚回歸,後50年共投入300億英鎊,顯現出流域水汙染治理的艱辛。1972年,周恩來總理批准成立的官廳水庫水汙染治理辦公室,可以作為中國水汙染治理起步的標誌,也成為中國水源保護的搖籃。此後,在北京西郊、東南郊、薊運河、東北一、二松花江,國家「六五」、「七五」水環境容量和背景值科技攻關,都是中國水汙染防治科學技術和專業人才的必要準備。
  • 中國水汙染治理調查
    像很多河流一樣,在工業化的大潮中,隨著流域附近不斷冒出的大小工廠,這條全長百餘裡的小河慢慢變黑變臭,魚兒越來越少直至絕跡。  今天,鮑邱河看似一潭死水,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鮑邱河的變遷展現的不僅僅是它自己的命運。
  • 鄰近深圳版「塞納河」,還能看海
    縱觀深圳40年發展,無論是以碧濤苑、鯨山別墅為代表的早期別墅,抑或以蘭溪谷為代表的山海人文豪宅,還是以雙璽·時光道、灣璽等新型智能化山海豪宅樣本,無一例外都與它有關——這就是深圳的西部海岸線。
  • [兩會前瞻]我國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見成效
    201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重拳治理大氣霧霾和水汙染。2016年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要分別下降2%,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3%,重點地區細顆粒物(PM2.5)濃度繼續下降。  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重點區域汙染物濃度持續改善。環保部環境監測司副司長吳季友在接受採訪時介紹,2016年,京津冀區域PM2.5濃度為71微克每立方米,同比下降7.8%。
  • 「1+4+N」智慧水務助力水環境治理 「毛毛蟲」、5G無人船……還有...
    11日,被譽為「中國科技第一展」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在深圳舉辦,深圳市水務局牽手6家參展單位推出「水務高新技術主題展」。本屆主題展將全面展示水質淨化、汙水汙泥處理、海綿城市建設、智慧水務、治水材料設備等水務前沿技術和熱點產品,搭建水務新技術及設備的展示、交易、交流平臺,讓市民能夠近距離感受深圳在助推水環境治理方面的「黑科技」力量。
  • 實拍深圳南山區璀璨夜景,深圳實力第一區夜景是什麼檔次?
    深圳,擁有全國最多的300+摩天樓,夜景自然也不錯。繼兩天前發表深圳福田中心區的夜景旅途之後,今天我們繼續深圳夜景深度遊,南山區,深圳高科技城區,深圳經濟實力同時也是廣東經濟實力第一區,夜景怎麼樣呢?上圖為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一景,這也是深圳最具活力和創造力的城區,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區之一,夜景也很震撼。
  • 江蘇淮安居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
    住在河面的陳女士帶著一瓶河水走進了直播現場,並當場向環保局局長下跪,請求儘快治理柴米河汙染問題。[網友有話說][更多精彩內容]市民節目現場跪求環保局長治理水汙染市民所帶的柴米河汙水樣本  淮安柴米河為區域主要排澇河道,河道兩邊居住著大量居民。
  • 工業廢水多「疑難雜症」 水汙染治理仍存在缺口,廢水處理,工業汙水...
    【中國環保在線 汙水處理】我國對於治水、保水的力度不斷加大,施策多管齊下的成效是顯著的。然而,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道路依舊坎坷,總體形勢依然嚴峻,湖泊、河流、地下水、飲用水水源等領域的汙染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 黑臉琵鷺開始在深圳過夜了
    這裡既是深圳經濟發展和科技創新的核心地帶,更是展示深圳現代濱海生態城市魅力和形象的城市名片,其中紅樹林溼地生態系統和濱海休閒帶已成為深港邊界上最具特色的風景線。而數年前,深圳灣曾經歷汙染之痛,水質超標、海水黑臭、生態失衡等問題十分突出,受到廣泛關注。
  • 遼河水汙染現象嚴重 八城市人大聯手監督治理
    「小時候遼河水碧清碧清的,後來就變渾了,再後來,河面變窄了,河水變臭了,連一個活物都沒有。眼下,水又變過來了,河裡魚蝦多起來了,還吸引來許多鳥雀。」張顯亮的感受,也是遼河兩岸2800多萬城鄉居民們的共同感受。這一巨大變化,源於瀋陽經濟區八城市人大常委會的合力監督。
  • 春來河水綠如藍——延安水汙染治理工作速寫
    延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水汙染防治工作,將其當成延安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薄弱環節,認真分析研究,科學安排部署,基本形成了市委統一領導,市政府全力推動,市級各部門各負其責、各縣市區齊抓共管的水汙染防治工作組織領導機制。
  • 【他山之石】芝加哥是如何治理水汙染的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加快,水汙染日益加重,截止2018年,全國地表水體受到嚴重汙染的劣Ⅴ類水體所佔約10%,一線城市的水汙染問題尤其突出,其中許多甚至出現了季節性和常年性水體黑臭現象。河流汙染已經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影響城市形象和生態安全的重大環境問題。
  • 「十三五」期間佛山治水成效顯著
    今年11月中旬,佛山生態環境治理再獲央媒關注,佛山治水經驗登上《小康》雜誌。近年來,佛山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前三季度,水質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廣佛跨界河流水質呈明顯改善趨勢,省考佛山水道橫滘斷面、西南湧和順大橋斷面水質從2016年劣V類提升至Ⅳ類,水質為「十三五」同期最好。
  • 水汙染「病因」複雜治理難度大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環境決定經濟(即環境優先)時代,水汙染和水生態失衡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後果已經凸顯。「就目前公開發布的數據和報導研判,國內水汙染狀況比較嚴重,已從地表水蔓延至地下水,並且出現自上而下式的蔓延。」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市場經濟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永生說。
  •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
    寧夏環保四舉措治理水汙染●將全面關閉直接入河流等工業企業直排口 ●全區32個工業園區全部建成汙水處理設施3月16日,記者從自治區環保廳了解到,今年,我區環保部門將通過加快汙水處理廠建設與提標改造、加強重點流域汙染治理、綜合整治重點入黃排水溝及加強飲用水源和地下水保護等
  •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水汙染處理設備行業產值、產量及預測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汙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汙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汙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