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畔碧道,水清岸綠。走在三水區大棉湧邊,藍天白雲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河湧兩岸草坪翠綠,北江新城鳳凰公園這一處景觀水濱長廊,為城市增添一道亮麗風景。今年11月中旬,佛山生態環境治理再獲央媒關注,佛山治水經驗登上《小康》雜誌。近年來,佛山加大水環境治理力度,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2020年前三季度,水質達到「十三五」以來最好水平。廣佛跨界河流水質呈明顯改善趨勢,省考佛山水道橫滘斷面、西南湧和順大橋斷面水質從2016年劣V類提升至Ⅳ類,水質為「十三五」同期最好。
成績:治水成果「一提升三下降」
漫步在禪城區深村(田心)湧邊,河面上波光粼粼,兩岸綠樹、花草在綠水波光間相互映襯。這樣的變化,在附近生活了20多年的市民梁麗看在眼裡,「這條河湧以前又黑又臭,現在兩岸景觀變美了,大家都來這裡散步。」
深村(田心)湧改善後水質清澈,河湧兩旁植被茂盛。/佛山日報記者符詩賀攝
近年來,佛山突出保好水與治差水,全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明顯成效,呈現「一提升三下降」態勢。
在水質變化上,主要考核斷面水質全面提升:全市13個國省考斷面12個達標,未達標的漫水河噉咀斷面(目標Ⅲ類)也從2018年的劣Ⅴ類改善為Ⅳ類;廣佛跨界河流省考西南湧和順大橋斷面、佛山水道橫滘斷面(目標Ⅳ類)均由劣Ⅴ類升類到Ⅳ類,水質為「十三五」同期最好。從各流域水質地圖也可以看到,以前是紅色斷面(劣Ⅴ類)多,現在是藍色(Ⅳ類)、綠色(Ⅲ類和Ⅱ類)的斷面越來越多,意味著重點流域的水質在逐步改善。
「下降」則反映在汙染指數不斷下降。2016年以來,全市新增汙水處理能力48萬噸/日,新增汙水管網2855公裡,氨氮新增削減量約2864噸。在廣佛跨界流域中,先後完成351條支湧清淤,其中西南湧清淤量約58.32萬立方米,總磷削減量估算約3362噸。
同樣呈現下降態勢的還有黑臭水體數量。據統計,全市8條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黑臭,205條城鄉黑臭水體已有176條完成整治,重汙染水體明顯減少。
此外,群眾投訴也不斷下降。來自佛山市環境信訪管理系統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9月涉水投訴同比下降53.29%,人民群眾滿意度、幸福感、獲得感不斷增強。
經驗:堅持「四源共治」精準治水
「十三五」期間,佛山嚴格落實「水十條」,以改善水環境質量為核心,突出保好水與治差水並重、治汙減排和生態擴容並重、流域綜合整治與控制單元治理並重,強化生活源、工業源、農業源、內生源「四源共治」,紮實推進水汙染防治工作,全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水質好不好,還體現在飲用水源上。作為珠三角水源地,佛山的西江、北江供水通道水質長期保持Ⅱ類優質水,已經成為珠三角重要飲用水水源地。市生態環境局介紹,目前,廣州西江引水工程、廣州南洲水廠在佛山市取水,設計取水量約450萬噸/日。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從佛山市取水,設計取水量約500萬噸/日,已開工建設,未來將輸水到廣州和灣區東部的東莞、深圳,並為香港等地提供應急備用供水保障。
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除了保好水,在水汙染治理上,佛山堅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相結合,綜合統籌跨區域、上下遊、左右岸、水裡岸上,重點推進了裡水河、北村水系、桂畔海等主要流域的綜合整治。
治水當清其源,佛山深諳此理。近年來,佛山積極探索治水新路徑,堅持「四源共治」,突出精準治水,不斷形成治水新經驗。
在生活源上,佛山堅持「集中處理為主、分散處理為輔」,加快汙水處理設施和汙水管網建設,其中「十三五」期間新建、擴建19座汙水處理廠,新增48萬噸/日處理能力,新增汙水管網2855公裡。同時,佛山完成45間汙水處理廠提標改造,是全省率先啟動、數量最多、開工最早的地級市。
面對工業源,全市開展村級工業區環境整治,累計完成500個村居整治。同時,用最嚴格制度保護水生態環境,2018年以來全市行政處罰案件數及罰沒金額兩項數據均進入全國地市前十。
針對農業源,佛山出臺《關於加快推動畜牧業轉型升級的意見》,依法清理不規範畜禽養殖場戶,嚴格整治規模化養殖場,推動一批高標準、現代化、綠色化的大型豬場落地。推進水產養殖汙染防治,全市已建成10個生態健康養殖示範小區、5個生態推水循環養殖示範點和水產養殖環境水質改良示範點共約3500畝。
對於內生源,持續推進黑臭水體治理工作。佛山城市建成區8條黑臭水體均已消除黑臭,2018年自我加壓分年度、分批次推進城鄉黑臭水體綜合整治,目前已有176條城鄉黑臭水體通過整治驗收。
展望:「十四五」確保水環境持續改善
「『十四五』期間要乘勢而上,既要鞏固碧水保衛戰成果,同時又要服務美麗中國,做到水環境、水生態、水資源『三水統籌』,努力實現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水生態系統功能初步恢復、水資源合理高效利用。」在10月28日召開的全市水汙染防治攻堅戰暨廣佛跨界河流整治推進會上,市長朱偉提出加強統籌謀劃,提前研究「十四五」水生態環境保護重點工作。
「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關係到佛山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永泰表示,要充分考慮未來五年全市生態環境保護形勢,長短結合,分階段科學設置指標體系及任務措施,對於「十四五」期間能做到及必須做到的任務務必納入規劃中,短期內無法實施的任務目標要充分論證,放到中長期階段進行鋪排。
據悉,在「十四五」期間,佛山將推進重點流域綜合治理,由廣佛跨界流域綜合治理為主向全市重點流域綜合治理轉變,堅持「流域治理+一河一策」相結合,持續推進佛山湧、北村水系、裡水河、桂畔海、高明河、漫水河等流域治理,全面改善全市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
同時,全面剿滅黑臭水體。具體而言,鞏固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和城鄉黑臭水體整治成效,防止出現水質惡化、黑臭反彈;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以房前屋後河、塘、溝、渠和群眾反映強烈的水體為重點,全面開展農村黑臭水體整治,狠抓汙水垃圾、畜禽糞汙、農業面源和內源汙染治理。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以綠色發展為引領,佛山孜孜不倦地走出一條具有佛山特色的製造業城市生態環境保護之路。
記者丨林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