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十三五」時期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2020-12-06 山東教育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保證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抓好控輟保學、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是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十三五」期間,各地各校開展的控輟保學行動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我國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達99.94%,初中學生毛入學率達102.6%,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4.8%,相關指標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有學上

讓失學兒童重返課堂

這天,河北省懷來縣官廳中心校校長趙建兵又一次直奔李銀和家。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為的就是讓李銀和的孩子們能重返校園。

踏遍千山萬水、想盡千方百計、說盡千言萬語……在很多地形複雜、交通不便、人口流動大的貧困地區,每一個輟學孩子的返校,背後都有科學細緻的頂層設計及基層幹部、校長、老師的努力。

千方百計保障「一個都不能少」,給「義務教育有保障」再上一道「保險閥」。

「十三五」期間,教育部與10餘個省份籤訂《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合作備忘錄》,將控輟保學作為重要任務寫入備忘錄;與重點省份籤訂「任務書」,明確控輟保學工作任務,強化控輟保學工作責任。2020年初,教育部黨組又專門成立調研指導小組實施掛牌督戰,助推貧困縣脫貧摘帽,上下合力做好控輟保學工作。

各地積極響應,層層壓實責任,全國95%的縣「一縣一案」出臺了控輟保學工作方案。在貴州、四川、廣西等地,「政府一條線、教育系統一條線」的「雙線多級包保責任制」帶動縣長、局長、鄉長、村幹部、校長、家長參與控輟保學;湖南建立了控輟保學工作抽查制度,開展實地督查……一個個輟學的孩子被找回來,重返課堂。

既讓孩子有學上,還幫家庭減輕後顧之憂。近年來,各地持續健全完善資助幫扶機制,為控輟保學託底。

海南在全省範圍內調劑使用國家資助名額,貧困市縣多安排、農村學校多安排、貧困學生多的學校多安排;江西再次擴大義務教育生活補助範圍,重點保障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非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殘疾學生、農村低保家庭學生、農村特困救助供養學生等。

最新數據顯示,與2019年5月底相比,截至2020年9月15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60萬人減少至2419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數由20萬人首次實現動態清零,為2020年實現國家規劃的義務教育鞏固率達95%、全面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上好學

確保「控得住、留得下,學得懂」

「好長時間沒有念書,聽課也跟不上。」16歲的雲南姑娘曉妹面對「勸返」,心裡沒底氣。

曉妹家裡窮、姊妹多,12歲才進入一所民辦學校讀一年級,上了一個學期就輟學了。面對這種狀況,雲南省金平縣有關工作專班認真研究、反覆勸導,將曉妹安排在了金平縣「普職融合班」,不但能學基礎文化知識,還能學一門實用技能。

讓重返校園的孩子們喜歡學校、留在學校、學有所得。「十三五」期間,農村教育水平不斷提升,為廣大農村適齡兒童接受良好義務教育創造了更好條件:

——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式,運用「網際網路+教育」免費為農村學校提供優質學習資源,打造鄉村溫馨校園,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高農村教育質量。

——啟動實施義務教育薄弱環節改善與能力提升項目,中央財政每年投入近300億元,重點加強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建設,增強農村學校吸引力。

——嚴格鄉村小規模學校撤併程序,防止因上學遠而導致輟學。

與此同時,各地結合實際,大力完善後續保障措施,讓優質教育資源在農村開花結果,確保孩子們「控得住、留得下,學得懂」:

在海南,2008年起就實施教育扶貧移民工程,累計投入14億元,建成24所思源實驗學校,改建、擴建14所學校,覆蓋了包括全省所有民族市縣在內的16個市縣,提供優質學位5.5萬個,使邊遠民族貧困地區和山區的孩子享受到與城市孩子一樣的優質教育資源。

在河南南陽,通過「名校+新校」「名校+弱校」「名校+鄉校」等方式,讓名校教育集團覆蓋了83所中小學校、33.2萬中小學生。211所縣城優質學校還與364所農村學校「結對子」,進行管理、教學、教師、辦學條件等多方面支援。

在山西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中心學校,老師們把圖書搬到了教室、樓道、宿舍,把教學儀器放在孩子們隨時能夠到的地方,讓他們隨時隨地閱讀、自由探究科學奧秘。學校還設置了足球、桌球、書法、繪畫、農作物種植等10多種課程,極大調動學生積極性。

抓精準

「一對一」幫扶關愛

離老遠就聽出來是老師到家裡來了,呂斌一下子衝過去抱住老師。呂斌,智力殘疾一級的8歲男孩,生活不能自理,從未像健康孩子那樣享受校園生活的樂趣。

「孩子動手能力弱,我就分階段、有重點、循序漸進地對他進行運動、感知等能力訓練,把動作分解開來,一遍遍演示。」河南周口市盛和小學教師韓冰在呂斌身上傾注了大量心血。

「一個都不能少」,不僅包括健康兒童,還包括殘疾兒童。確保他們不失學輟學,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需按照「一生一策」原則,做到精準幫扶和精準送教,才能切實解決每一個家庭的實際困難。

目前,教育脫貧攻堅戰「總攻」的號角已然吹響,加快補齊短板弱項,關鍵在於「精準」。攻堅目標要精準、規律把握要精準、保障舉措要精準……這需要各地創新體制機制,創新工作方法,在關鍵節點精準發力。

湖南省以省教育數據中心、湘教雲認證體系、數據中間件等平臺系統為依託,在省級雲計算環境基礎上,開發教育精準扶貧「一單式」信息服務系統。系統上線以來,已開展三次全省大數據比對,實現「大數據精準確定每個學生就學去向」,能呈現每一名貧困生資助狀態。

青海發動3萬餘名幹部,克服交通不便、天寒地凍、食宿無保障等諸多困難,逐人逐戶深入居民家庭、牧民帳篷摸排勸返;甘肅開發了「控輟保學APP」,組織各學校每天清點在校人數,實現摸排常態化;貴州統籌各方力量掌握學生動態,對輟學風險較高人員建立完善「一對一」幫扶關愛機制……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教育部進一步完善了中小學生學籍系統與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全國貧困人口信息庫比對機制,要求「三庫比對、相互核查」,建立「控輟保學工作檯帳網上管理平臺」,記錄每個輟學學生信息,並對374個控輟保學國家重點監測縣進行重點監測。

今年6月,教育部等十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控輟保學工作健全義務教育有保障長效機制的若干意見》,要求以52個未摘帽縣為主戰場、以「三區三州」為決戰地,全面梳理已復學和仍輟學學生情況,一人一案制定工作方案,確保除身體原因不具備學習條件外,貧困家庭義務教育階段適齡兒童少年不失學輟學,確保2020年全國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

控輟保學既是一場攻堅戰,也是一場持久戰。「十三五」期間,各地各校開展的控輟保學行動取得顯著成效,為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帶來可能,為更多孩子、更多家庭注入信心、帶來希望。(來源:《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時期我國控輟保學成效顯著 相關指標已達到世界高收入國家平均...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兩不愁三保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義務教育要有保障。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要保證貧困山區的孩子上學受教育,有一個幸福快樂的童年。  抓好控輟保學、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是拔掉窮根、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事關廣大人民群眾切身利益,事關國家和民族的未來。
  • 教育部著力控輟保學:上學,一個都不能少
    教育部把控輟保學放在重要位置,主題教育一開始,就奔著問題去,把「改」字貫穿始終。主題教育開展以來至9月底,全國832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人數已經由2019年5月底的29萬減少至6.5萬,其中建檔立卡貧困家庭輟學學生人數由15萬減少至2.7萬。  10月28日下午,四川成都,專項整治座談會。
  • 校外培訓機構開展「全日制」培訓替代義務教育,教育部:必須禁止!
    (圖源教育部官網)呂玉剛在介紹「十三五」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成就時指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帳建立之初的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為實現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 南寧青秀區教育教學發展成效顯著
    南寧青秀區教育教學發展成效顯著 【時間:2021年01月13日】【來源:南寧晚報】【作者:盧麗婷 何儒安】【編輯:鄧達】 2020年青秀區教育系統多措並舉推動教育教學發展,成效顯著 城區殘疾兒童義務教育入學率達100%
  • 教育部相關負責人:控輟保學取得...
    2018年,我國學前教育毛入學率已經達到81.7%,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95%,比上年提高0.04個百分點。值得注意的是,2018年我國初中階段毛入學率達到100.9%。高中階段毛入學率88.8%,比上年提高0.5個百分點。高等教育毛入學率48.1%,比上年提高2.4個百分點。
  • 雲南省「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即將全面完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為全面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了堅實基礎。「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期間,雲南省經濟發展不斷提速、民生福祉不斷提高、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生態環境不斷改善,民族團結、邊疆穩定的大好局面進一步鞏固。」趙修春表示,「十三五」時期,是雲南省經濟社會實現歷史性、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時期,其巨大成就可概括為:    ——取得兩個決定性成就。    一是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 11月25日山東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
    山東省政府新聞辦定於2020年11月25日(星期三)下午3:30舉辦「十三五」成就巡禮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邀請省水利廳主要負責同志和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負責同志介紹「十三五」時期水利改革發展成效。中新社記者:「十三五」時期,山東省在抓好水利工程補短板的同時,在加強水資源管理方面取得了什麼成效?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 教育部介紹「十三五」期間國家教育改革發展、教師隊伍建設、教育...
    實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從臺帳建立之初的20萬人降到現在的「動態清零」,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十三五」時期累計達到52.5萬人。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3.91億人次、資助金額達到7739億元。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覆蓋1634個縣、13萬多所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700萬人。大力提升基本公共教育服務水平。
  • 「十三五」教育「收官」,看看這些教育之最
    ,「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將如期實現。實現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從臺帳建立之初的20萬到「動態清零」,重點高校招收農村和貧困地區學生專項累計達到52.5萬人。 建立覆蓋全學段的學生資助政策體系。累計資助貧困學生3.91億人次、資助金額達7739億元。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覆蓋1634個縣、13萬多所學校,受益學生超過3700萬人。
  • 貴陽市「十三五」時期成就巡禮|穩紮穩打攻克最後堡壘 善作善成...
    五年來,貴陽結對幫扶成效顯著,結對幫扶省內13個貧困縣,實施各類幫扶項目458個,有力助推幫扶縣貧困人口51萬人脫貧。穩紮穩打攻克最後堡壘,善作善成圓夢全面小康。回首來路,貴陽櫛風沐雨,玉汝於成。展望前路,貴陽信心堅定,再啟新程。
  • 【回望「十三五」:我的收穫與轉變】讀書郎的笑臉 教育發展的滿意...
    「十三五」期間,我國教育各項事業長足發展,在提高質量、促進公平等方面成效顯著,百姓有了更多的獲得感,教育的社會貢獻力不斷提升。  邁向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秋季開學第一天,九歲的彝族女孩吉好莫惹牛滿心歡喜地和同學們一起升入了普格縣蕎窩鎮中心小學二年級。
  • 綜述:「十三五」,決勝全面小康帶來民生新獲得
    「到明年年中,焦作澗西街棚戶區將會有3萬戶居民入住新居;項目終期建成後,將為11萬居民徹底改善居住條件,真正實現『安居夢』。」這位負責人說。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住有所居,承載著老百姓最樸實的期待與夢想。「十三五」時期,中國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持續推進。2016年至2019年底,全國棚改開工2157萬套,已超額完成「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的目標任務。
  • 回首「十三五」:我市和諧勞動關係構建成效顯著
    「十三五」期間,我市和諧勞動關係構建成效顯著,勞動關係協調機制不斷健全,勞動合同制度建設深入推進「十三五」期間,全市規模以上企業勞動合同籤訂率穩定達98%以上。已建會企業集體合同籤訂率達84%。勞動監察維權能力不斷提升,在開展常規檢查之外,組織開展了「治欠保支三年行動」、農民工工資清欠、清理整頓勞動力市場秩序等專項執法檢查活動,勞動者合法權益得到有效維護。「十三五」期間,共處理舉報投訴226起,為 8844名勞動者追回被拖欠工資近1.62億元,到期結案率100%。
  • 【輝煌「十三五」】「兩個一切」決戰推進脫貧攻堅讓發展成色更足
    經過持續攻堅,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3.7萬戶11.4萬人,實現65個貧困村全部出列,貧困發生率降了13.26個百分點,降至0.24%。剩餘1055戶2009名貧困人口,在現行標準下今年實現全部脫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續、安全感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