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聶菲)「針對外出打工、早婚早育、入教入寺等特殊輟學群體和學習有困難的主要輟學群體,教育部制定了完善的政策舉措、相關部門的聯動機制。同時,教育部還出臺了禁止妨礙義務教育正常實施的制度。」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在回答記者問時指出,一些校外培訓機構拉一些孩子脫離學校,搞全日制培訓,妨礙了義務教育的實施,必須禁止。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出席發布會並回答記者提問。(圖源教育部官網)
呂玉剛在介紹「十三五」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發展成就時指出,截至2020年11月30日,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由臺帳建立之初的約60萬人降至831人,其中20萬建檔立卡輟學學生實現動態清零,為實現2020年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5%的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上三下」的比對摸排,建立聯動機制
全國義務教育階段輟學學生降至831人,教育部具體採取了哪些措施?下一步還如何繼續鞏固和提升成果?
「做好控輟保學,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這是中央提出的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的重大政治任務。」呂玉剛表示,教育部高度重視做好控輟保學的落實工作,把它作為一項重大的政治任務來完成。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教育部和公安部門進行了詳細的比對和摸排,建立了一本臺帳,包括輟學學生名字、家庭住址、學校、出生日期,這本臺帳經歷了「三上三下」的比對摸排,之後反饋給各個省份,以此為依據,推動各省做好控輟保學工作。
第二,教育部建立了聯保聯控的責任機制、責任鏈條,明晰家長、學校和政府有關部門的責任,共同做好控輟保學工作,形成控輟保學工作的合力。
第三,「控輟保學」的工作非常複雜,每個學生的輟學情況、原因也不完全一樣,教育部要求「一人一策」「一戶一策」「一校一策」來推動控輟保學工作。
第四,各地黨委政府各相關部門創新工作方式,運用有效的工作方式來解決,確保能夠找得到、能夠勸得回、能夠留得住。
同時,呂玉剛表示,教育部和扶貧辦建立了聯動機制,要求各省首先核實控輟保學的數據,確保真實性,經得起歷史的檢驗,經得起脫貧攻堅這項政治任務的覆核,要求教育部門的數據和扶貧辦的數據要保持一致,必須能對接上,主要領導要負責任,然後把核實的情況、摸排的情況,正式報到教育部。多數省份都已經上報,所以整個數據是可信的。
呂玉剛稱,下一步,教育部會落實五大機制,進一步推進控輟保學成果的鞏固提高,確保不反彈,把實現義務教育有保障堅持好、鞏固好。
河南省:對有輟學苗頭和二次輟學傾向的學生,及時教育引導
與此同時,河南作為基礎教育學生人數第一大省,將如何鞏固控輟保學成果?
「河南是人口大省、也是勞務輸出大省,過去的農村地區是輟學率比較高的地區,因此,河南的控輟保學工作一直在路上,也永遠在路上。」河南省教育廳副廳長毛傑表示,下一步,河南省教育廳將不斷鞏固提升控輟保學的成果,特別是對有輟學苗頭和二次輟學傾向的學生,要及時做好教育引導,常態化的開展好控輟保學工作。五個方面機制具體如下:
第一,依法控輟機制。督促各地政府,要依法履行控輟保學的法定職責。健全完善「雙線」控輟的責任制。「雙線」包含兩個層面,一是政府層面要建立縣長、鄉鎮長還有村主任三級控輟保學的責任網絡,從政府層面做好控輟保學工作。二是教育部門要建立局長、校長、班主任三級控輟保學的責任機制,為每一名有輟學傾向的學生,要明確包保的責任人。
第二,管理控輟機制。各地各校都要利用好中小學生學籍信息系統,做好學生標註登記工作,每學期都要核查一次實際人數與學籍人數,定期比對,確保學籍信息與實際一致。
第三,質量控輟機制。要做好新一輪農村中小學布局規劃,提升農村寄宿制學校和小規模學校的辦學質量,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特別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展學困生的幫扶,提高學校的吸引力,消除學生因學習困難或者厭學而導致輟學的隱患。
第四,分類控輟機制。一是對特殊群體學生的關愛幫扶;二是確保隨遷子女能夠在流入地接受義務教育;三是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關愛。河南是勞務輸出大省,河南省教育廳還要做好殘疾適齡兒童的教育,加大對家庭困難學生的幫扶力度,絕不讓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因貧輟學。
第五,環境控輟機制。淨化校園周邊的環境,優化學校的教風學風,營造良好的育人生態,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真正使校園成為師生幸福的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