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11月30日訊 記者從雲南省生態環境廳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期間,雲南省淨土保衛戰各項重點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深入推進,汙染地塊準入管理機制基本形成,土壤環境風險得到管控,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總體穩定,有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人居環境安全。
土壤汙染防治是打好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內容,是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保障公眾健康,「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的重要措施。2016年,國務院印發《土壤汙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來,雲南省堅持「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原則,按照「打基礎、建體系、守底線、防風險」工作思路,著力摸清底數、強化監管、推進試點,淨土保衛戰取得積極成效。
從2017年起,根據國家統一部署和安排,雲南對全省不同類型、不同區域的1683萬畝農用地和全省3034個土壤汙染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地塊)開展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進行了詳查。
與此同時,圍繞涉重金屬行業汙染防控、耕地周邊涉鎘等重金屬重點行業企業排查整治、土壤汙染重點單位監管、工業固體廢物堆存場所排查和環境整治、化肥農藥使用零增長行動等實施了一系列防控工作,從源頭上阻斷土壤汙染物的遷移。
此外,依據全省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成果,全力推進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定、受汙染耕地安全利用,種植結構調整或退耕還林還草、治理修復等工作。並著力推進箇舊市省級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以及15個土壤汙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為在更大範圍實施土壤汙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奠定技術基礎。
雲南省生態環境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十四五」時期,為更好的推動落實全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全省土壤汙染防治工作總體思路以「預防為主,保護優先,風險管控」為總原則,本著穩中求進的總基調,堅持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鞏固提升「十三五」成果,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圍繞嚴守人居環境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這兩條底線,進一步強化汙染源頭管控,持續推進農用地分類管理,嚴格建設用地準入管理,有序開展治理修復,全面提升監管水平,保障土壤安全利用,讓老百姓吃的放心,住得安心。到2025年,全省土壤汙染源頭防控見到成效,土壤環境質量呈現向好態勢,重點地區保持穩定,局部有所改善,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進一步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進一步管控。到2035年,全省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農用地和建設用地土壤環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風險得到全面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