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染防治「五大保衛戰」成效顯著
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8日,由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辦的「重振雄風再出發·龍江這一年」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活動——生態環境專場發布會舉行。會上,省生態環境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了我省藍天保衛戰、碧水保衛戰、淨土保衛戰、原生態保衛戰以及美麗鄉村保衛戰主要進展,並回答了媒體和公眾關注的問題。
藍天保衛戰:優良天數比率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
2019年,我省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93.3%,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PM2.5平均濃度為28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這一年,我省把握主攻方向推進汙染綜合治理。開展了集中整治「散亂汙」企業專項行動,全省完成治理「散亂汙」企業1100家,完成率76%;制定燃煤設施淘汰改造專項行動方案,淘汰縣級城市建成區每小時10蒸噸及以下燃煤鍋爐1137臺,完成煤電機組超低排放改造14臺;強化移動源汙染防治,對78家企業174個車型系族的機動車開展環保核查,編碼登記非道路移動機械10403臺;狠抓揚塵綜合治理,積極推動發展清潔能源和新能源,截至2019年11月底,全省新能源總裝機達到1044萬千瓦,比年初增長30萬千瓦。完善哈大綏聯防聯控工作機制,實行「全域全時段全面」禁燒,目前全省「零火點」。
碧水保衛戰:水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
2019年,全省國考斷面Ⅰ-Ⅲ類水體比例為66.1%,同比提高16.1個百分點,超額完成國家任務,水質達標率為92%,全省水環境質量創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平。據了解,我省各部門合力攻堅,狠抓「支流水」,目前,阿什河、倭肯河、梧桐河三條河流全部退出劣V類;通過狠抓「水源水」水質達標率實現逐步提升。齊齊哈爾、大慶、綏化等城市水源水質不達標問題得到有效解決;中央環保督察反饋的136個水源地一級保護區存在違規問題,已整改完成134個;新劃分和調整各級水源保護區403個,全省26處縣(區)級地表型飲用水水源地發現的100個環境問題已全部完成整治;黑臭水體治理成效顯著。去年完成了20個黑臭水體初步治理,超額完成國家80%的目標任務。全省縣級以上城鎮共啟動新、改、擴汙水處理廠項目85個,涉及規模216.8萬噸/日,新建改造排水管網750公裡,新增汙水處理能力14萬噸/日。
淨土保衛戰: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
我省全面推進土壤汙染防治工作,土壤汙染加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土壤生態環境質量保持總體穩定,國家糧食安全得到保障。去年,全省完成1.9億畝農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詳查,農用地土壤環境質量總體優良,優先保護類佔比達到98.94%;強化人居環境風險防範。實施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汙染狀況調查,核實確定調查地塊1373個。建立建設用地土壤汙染調查評估制度,依法發布了全省13個市(地)190家土壤環境重點監管企業管控名錄;強化汙染源頭管控。完成全省涉鎘等重金屬行業企業整治工作,降低重金屬超標風險。
原生態保衛戰:破壞自然保護區堅決懲處
開展「綠盾」自然保護區強化監督工作。聚焦採石採砂、工礦用地、核心區旅遊設施和水電設施四類突出問題,著重加強整治力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自然保護區的行為。針對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問題進行整改,截至目前,累計整改完成「四類焦點」問題305個,整改完成率為92.7%。綜合運用先進技術手段,提高核查精準性和工作效率。
美麗鄉村保衛戰: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一年來,我省努力補齊生態環境保護突出短板,全面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完成全省65個「千噸萬人」水源地的保護區劃定,分級分類推進87處縣級及以上「千噸萬人」水源地環境問題整治和66處鄉鎮村級「千噸萬人」水源地環境問題排查,全力保障農村飲用水安全;加快推進農村環境綜合整治。2016年~2019年省級財政投入1.2億元,完成1200個建制村農村生活垃圾和汙水綜合治理任務。開展全省畜禽養殖禁養區排查和整改,共劃定禁養區2725個、總面積6.15萬平方公裡。新建規模養殖場環評執行率100%,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73%以上;梯次推進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出臺並組織實施《農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水汙染物排放標準》《縣域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專項規劃編制綱要》等,指導各地統籌考慮農村生活汙水治理和改廁銜接,因地制宜選擇治理技術和模式。加快推進45個地市級飲用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內222個村屯生活汙水集中收集處理工程;嚴格控制農業面源汙染。全省測土配方施肥面積達1.9億畝,覆蓋率79.5%以上,農業「三減」高標準示範面積達3500萬畝,「減肥增效」示範區建設12萬畝,帶動輻射區農戶減少化肥使用量。(記者 王彥)
來源:黑龍江日報客戶端